劉俊老師股市早報報導,開咖啡館難掙錢,已是共識。「沙縣咖啡」,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劉俊老師股市早報發現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沙縣咖啡,是在朋友圈,到杭州探店的同行對其讚不絕口。發給我一張現拍的牛奶空盒圖,證明所言非虛。老闆現拍的牛奶空盒,沙縣咖啡的生意到底有多火?一天能賣多少杯?等了老闆一天,我開門見山地問。這個數據,放在國內恣意一家咖啡館都足夠亮眼,而關於一個開業不到18個月的品牌來說,更是尤為可貴。
定位、形式都不稀罕,這家店到底是怎樣快速火起來的?
開火一家咖啡館,他們做了哪些事?
姓名起得好,品牌成名早。
事實上,「SECTION&COFFEE」其實才是它的實踐稱號,「沙縣」更像是咖啡館的諢名。
但正是這個姓名,讓人快速聯想起國民級小吃,不僅能引發獵奇,還帶來巨大的反差感。夠接地氣的小吃+夠洋氣的咖啡,碰撞在一起,就有了比土味情話還厲害傳達力。
門店營銷,是個組合拳,姓名僅僅敲門磚,老闆的才智還體現在每個細節。
在沙縣咖啡,很少有人知道老闆的姓名,不管客人仍是朋友,來了都是招呼一聲「縣長」。原來將咖啡的手衝設備橫過來,玻璃杯的部分恰似一個「口」字,而拿著杯子的中指和食指就恰似口裡面的兩個橫,濾杯則是「厶」的形狀,是不是很像這個橫過來的「縣」字呢?
3、找一句能「迅速傳播」的slogan
寥寥8個字,卻有令不同客群過耳不忘的信息量:
老闆告知我,都說開咖啡館不掙錢,我就想試試能不能經過開咖啡館完成「暴富」的願望。
華與華總結,好廣告語有三個特點:一看即懂,信口開河,迅速傳播——沙縣咖啡的廣告語,似乎都契合。
店內的兩面牆上,一面寫著「不喝咖啡會死」,一面寫著「大富大貴」。
貼在設備上的招牌海報有4個字「以德服人」;一旁的打奶機上手寫著「記住買單」。
招聘海報有4個字「以德服人」
這一通操作,比較於白金風、黑金風、ins風,更能把一家店「有趣的魂靈」展示得淋漓盡致。
即便是一家小店,有品牌內核也會活得更好。
在他看來,真實的好咖啡,不應該那麼貴,也不應該居高臨下,而是應該像沙縣小吃相同,開遍街頭巷尾,好喝還廉價,不再被神化,而是日常化。
這是咖啡界的「沙縣精力」,也是精品咖啡群眾化的一種演繹方式。
提起咖啡館的裝飾,大家都會聯想到調性、逼格。
沙縣咖啡門頭極其斑駁破落,如果不是店門口簡陋木板條上坐著喝咖啡刷手機的客人,很可能會以為是「旺鋪招租」。店內是水泥牆和性冷淡的色系(黑灰白),暴露的空調內機和鋼筋,以及手寫的並不好看的菜單,手寫的牆壁案牘,簡直便是肉眼可見的「蓬頭垢面」。說好聽點叫「工業風」,但第一次見難免覺得「破」。
7、把每天用完的牛奶盒壘在吧檯
以上一切的亮點,只能招引顧客來打卡一次,但開店要的是朝朝暮暮,源源不斷。能不能讓顧客一來再來,考驗的是入口咖啡的口感和規範化程度。
這個行為告知顧客,即便是20多塊錢的拿鐵,用的也是保質期只有15天的鮮牛乳——從對牛奶的品質要求,折射對咖啡品質的要求。
8、用設備測驗萃取濃度來確保穩定
而這家店還裝備了一臺比較少在咖啡館見到的「濃度測驗儀」,用來測驗萃取咖啡濃度的數據值。老闆根據店內咖啡豆的特點,制定了一個萃取濃度的規範數值,對咖啡師的要求是,每天測驗的數值,上下的誤差不能超過0.5。
經過設備的數據代替咖啡師個人的口感官,然後確保出品的穩定性。
縣長告知我,他對咖啡的了解是,不需要大空間,不需要酒店式的服務,也無需和客人過度談心,老闆應該把心思放在口感和功率上。
當門店和顧客之間的聯繫變得只有「一杯咖啡」那麼簡略,反而回歸到了最基礎的供需聯繫。
其實仔細想想,「沙縣精力」和當下精品咖啡群眾化的方向非常契合:讓顧客「多、快、好、省」,沒有門檻地買到一杯咖啡;讓咖啡變成日子的一部分,就和小吃相同往常;讓咖啡館老闆多開店、賺到錢,大富大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