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怪畫:畫中老虎被嚇成「慫貓」!作者表示:我的「自畫像」

2021-01-08 小書生走夜路

歷來,關於老虎的畫作不在少數。畢竟,老虎的威猛雄武,都是被人才追捧的。要不然,武松也不會因為打虎而成了課本上的常客。

但是,在臺北的故宮裡,卻收藏著這樣一幅畫:只見畫中的老虎不但瘦骨嶙峋、就連臉上的深情都是楚楚可憐。這樣一幅「慫貓」的樣子,簡直是有些丟老虎的臉。

可就是這樣一幅畫,卻引來了不少爭議:不少初看畫的人都不明白,就這樣一幅沒啥特色的老虎圖,為何就值得收藏在故宮裡呢?難道是因為它的作者名氣大麼?

如果你要是這麼想,那可就錯了。因為,這幅畫之所以能進故宮,主要是還是因為它本身太有特色了。

一副《峰虎圖》,引來大爭議

威武的老虎,我們見過不少;但是慫成這樣的老虎,還真是不多見。這《峰虎圖》中的老虎,似乎在用全身的力氣告訴觀眾這樣一個信息:我很慘!

的確,你粗看這畫中的老虎,也能看出:這隻老虎不但身體瘦弱,就連表情都讓人看著可憐。作為一隻老虎,咋還能把日子過成這樣呢?

而且,這隻老虎拿前爪擋臉的樣子,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咋的,一隻老虎還怕被人毀容麼?況且,這畫中也沒看到啥其他大型動物呀?咋就把你嚇成了這樣?

那麼,畫中的老虎為何會成了這樣呢?這還真得拿著放大鏡才能看明白了!

原來,在老虎的前方的草枝上,落著一隻野蜂!野蜂的威力,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一針下去,不死也傷!而更讓敵人害怕的是,野蜂還常常是成群結隊的出現!

這樣一看,就能理解這隻老虎為何害怕了!畢竟,假如是遇到其他大型動物,老虎起碼還有反擊的份兒。但是在野蜂的面前,老虎就只能祈禱它們不扎臉了!

所以說,這隻老虎是真可憐。本來就餓得渾身沒有幾兩肉,好不容易逮著點兒蜂蜜改善改善夥食吧,卻又被野蜂給盯上了,這真是「悽悽慘慘戚戚」!

那麼,有人會問了,這老虎到底是誰畫的?咋就把個老虎整成了這樣?其實,這是作者的「自畫像」罷了!

清代繪畫大家,華巖一生貧困

華巖,生於康熙年間。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導致華巖沒念幾年書就從學堂裡退學了。不過,雖說沒再多念書,但倒也沒有影響華巖對於繪畫的學習。

可惜的是,因為他人窮且沒有個好親戚,所以縱使他空有一身才華,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闖蕩。畢竟,沒有什麼比鄉親們的看不起更讓他難過了。

後來,在外遊歷期間,他不僅畫技提高了許多,還認識了很多當時的畫壇大家,比如說鄭板橋等人。而他的畫作,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大力肯定。

而可惜的是,他幾經努力,卻一直沒能走上仕途。幾番打擊下來,華巖感覺前途渺茫。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那種對前途的不能確定也就表現出來了。

況且,華巖雖然後來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肯定,但他卻依舊過著較為清貧的工作。

那麼,這幅畫的含義就更好理解了。在華巖看來,自己不就正如這隻老虎麼?雖說空有一身本身,但卻敗給了這個世道。

最後,為了飽腹,甚至得向不如自己的勢力低頭。世間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局面更尷尬麼?也就是說,這樣一幅畫中,其實摻雜的是作者本人的經歷和感受。

這種情況其實倒也多見。很多古代的文人大家,其實都有借作品抒發感情的經歷。

比如說蒲松齡,他自己仕途不順,所以他筆下很多學子都在求學的路上或是受到了財的考驗、或是受到了色的考驗;再比如說元稹,因為感情經歷豐富,所以他的作品中自然也就體現了他的多情和善感。

可以說,借物言情,這是很多文人的通用手段。而華巖的這幅畫,就因為足夠令人詫異、也令人感慨,所以才會被臺北故宮收藏起來吧?

結語

老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常十有八九。也正因為這「十有八九」,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珍惜那剩下的「一二」。要不然,我們也就會像這畫中的老虎一般,被一隻野蜂,就逼得沒有了森林之王的魄力!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一幅怪畫,老虎在害怕什麼?放大了看,上面還有一物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著65萬件文物,自然少不了歷代書畫珍品。其中有一幅「怪畫」頗為引人注目,叫做《蜂虎圖》。這幅畫頗為奇怪,也很有趣,出自清代大畫家華巖之手。蜂虎圖老虎被畫成病貓先說說這幅畫。畫中是一頭獨行的老虎。不過這頭老虎與眾不同,弓腰曲背,縮頭縮腦,夾著尾巴,看起來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
  • 故宮一幅名畫,老虎「抱頭鼠竄」,放大5倍,它看到了什麼?
    這虎的正臉看著的確有些「加菲貓」的詼諧感,但他這樣子畫老虎恐怕並非是沒見過老虎瞎畫的,反而極有可能是模仿了故宮一幅傳世名畫的手法。 虎圖 在寶島故宮有一幅老虎「抱頭鼠竄」的名畫,畫中老虎的「長相」就是皺眉頭大鼻子鬍子拉碴的怪模樣,比齊白石幼稚的加菲貓形象來,這幅名畫中的老虎更是「悲催」:它瘦骨嶙峋弓起虎身撓首夾尾準備
  • 臺北故宮裡的怪畫,老虎被畫成了病貓,放大10倍看出其中奧秘
    但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有這麼一幅畫,看起來十分的奇怪,畫面上是一隻老虎,可是從形態上看更像是一隻病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02去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人都看過這麼一副畫,名字叫做《蜂虎圖》,這幅畫之所以比較奇怪是因為畫面中的老虎一點沒有王者之氣,畏畏縮縮還非常恐懼的感覺。畫面中的老虎看起來也十分的瘦弱,體型和正常的老虎不一樣,似乎消瘦了很多。
  • 臺北博物館有幅怪畫,老虎畫成病貓網友不解,放大5倍終於懂了!
    ,那可都是無價之寶,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幅古畫被珍藏在我國臺北故宮博物館,而這幅畫也被稱為是怪畫,很多網友看到這幅畫時都說把猛虎畫成了病貓,很多網友不解,所以這幅畫也被稱為是怪畫,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幅怪畫吧!
  • ️ 臺北故宮的一幅怪畫,引發無數爭議
    臺北故宮的一幅怪畫,300多年來引發無數爭議,主要是因為有三大疑問。一是畫家為什麼要把一隻老虎畫成夾著尾巴的喪家犬模樣?二是畫的名稱為什麼叫《峰虎圖》?三是這樣的畫為何還能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入藏故宮?
  • 老虎被畫成病貓,反被專家評為名畫?放大後看老虎眼睛,就明白了
    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跡。——《猛虎行》老虎作為百獸之王,在古代是力量和權力的象徵,自古老虎就成了各大詩詞中,名畫典藏中「常客」。一副把老虎畫成「病貓」的畫,在後世為何反被專家評為名畫?其實把老虎眼睛放大10倍,細細觀看看老虎眼睛就能明白了得其中奧妙。
  • 畫好自己的自畫像
    今天的題,我還不會,怎樣才好呀?或者,這個女孩好漂亮呀,她會喜歡我嗎?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總會層出不窮,即使放到現在是非常幼稚的一些問題。所以,我想分享的怎樣畫好獨屬於自己的自畫像,就是很重要的一種反思的手段。大家都知道,畫畫的步驟大概有三部,一是在腦海中有它的形象。這是開始,也是關鍵。二就是不斷地進行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在現實就是自己不斷地思考和實施。
  • 老虎畫成「病貓」,卻成為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放大10倍太妙了!
    華巖是清代著名的繪畫大家,還是揚州畫派的代表,最為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他的畫也贏得了很多繪畫愛好者喜歡,今天小七也為大家找到了華巖的一幅老虎圖,這幅繪畫作品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蜂虎圖》,看到這裡以後我相信很多網友也想欣賞一下這位古人的繪畫作品吧?我們都知道這幅繪畫作品非常的珍貴,因為是古代的繪畫作品,那可是比齊白石的畫都要珍貴。
  • 鞏大川畫老虎,畫出了威猛感,卻不如齊白石可愛老虎,賣3200萬!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繪畫藝術時,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吧,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是有很多著名的畫家,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一位畫虎的大師,他就是著名的畫家鞏大川。
  • 老虎被他畫成瘦骨嶙峋的「病貓」,成為傳世名畫,寓意在眼睛上
    在這樣的藝術觀照下,繪畫中的老虎,既是現實世界裡那種具有王者風範的老虎,也是畫家眼裡能寄託個性情懷,代表共性情感的老虎。清代著名畫家華巖(1682年——1756年)同樣是一名畫虎行家,他生活在康熙、乾隆年間,是「揚州畫派」重要成員,跟「揚州八怪」金農、鄭板橋、黃慎、高翔等人,以標新立異的探索精神,共同繁榮了揚州畫派,極大豐富了水墨寫意畫的技法,對後世畫家影響很大。
  • 老虎被他畫成瘦骨嶙峋的「病貓」,成為傳世名畫,寓意在虎眼上
    華巖·虎圖 在這樣的藝術觀照下,繪畫中的老虎,既是現實世界裡那種具有王者風範的老虎,也是畫家眼裡能寄託個性情懷,代表共性情感的老虎。 清代著名畫家華巖(1682年——1756年)同樣是一名畫虎行家,他生活在康熙、乾隆年間,是「揚州畫派」重要成員,跟「揚州八怪」金農、鄭板橋、黃慎、高翔等人,以標新立異的探索精神,共同繁榮了揚州畫派,極大豐富了水墨寫意畫的技法,對後世畫家影響很大。
  • 此人將老虎畫成病貓,卻成傳世名畫,專家:放大10倍看就明白了
    老虎是一種異常兇猛的動物。它的威風,早已在形態特徵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老虎的外形本身就碩大無比,成年老虎的重量可以達到300千克,有時候體長甚至可以達到4米。老虎的頭部可以用「豹頭環眼」來帶過,頭上有「王」字花紋,體格碩大、敏捷如貓、牙鋼爪利、十分威猛。被譽為「山林之王」,是威猛的代名詞。在古代,老虎被寫進了各種詩詞小說裡,《水滸傳》中舊友武二郎醉打老虎的片段。
  • 蔣兆和-教科書裡的古人畫像 原來是他畫的!
    郭沫若給的素材只有「晬然貌也,癯然身也」八個字......不得已,蔣兆和只好用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名醫蕭龍友)作「模特」,於是才有了大家熟悉的李時珍像……頭像哪家尋,故宮找南薰  在故宮南薰殿中,儲存有五百八十多幀古代名人畫像。其中,宋元明三代畫像多為當朝的宮廷畫師所作,宋以前的畫像多是宋人摹繪唐人所作。
  • "故宮鎮館之寶年輕慈禧彩照"被證偽,南京小夥:我畫的,被人盜用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文章中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故宮存了副老虎畫,看起了卻像只病貓,專家:你放大10倍就懂了
    文/鏡子故宮博物館裡,在這一個個名貴的畫作當中,其中有一幅古畫可以說是趣味十足和一些我們傳統的畫作相比,顯得這一幅畫格格不入,然而這一副特殊的畫作就是之前出自清代畫家華巖之手的《峰虎圖》。首先先來說一下這一幅畫作的作者,這一位是清代的畫家福建人,而且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非常的擅長書法方面的東西,尤其是畫作。但是性格卻非常的內向,再加上當時自己的家庭條件並不好,所以這樣一位大畫家經常會受到自己同鄉人的冷眼相待,最後竟然被自己的同鄉排擠到了,一個根本就沒有辦法生存的地步,自己在這個地方待不下去,也只好選擇背井離鄉。
  • 明清名流畫像的「畫中人」與「畫外意」
    塘中有枯殘荷葉及浮萍,岸邊植有兩叢綻放粉色花蕊的木芙蓉,石板小橋,水岸兩對鴛鴦姿態生動。此畫的構圖元素在明清文人畫像中屢見不鮮。畫藝精熟的畫家,有時也為自己繪像,如陳洪綬曾繪一幅強烈個人意識並具變形風格的《自畫像》(圖5),抑鬱酩酊、放浪不羈的形象,為寫真注入新的抒情元素。
  • 梵谷博物館重開放:「在畫中」首次聚焦梵谷自畫像及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6月1日,自3月中旬暫停開放的荷蘭梵谷博物館已重新開放,原定於2月20日至5月24日展出的「在畫中:描繪藝術家」展延期至8月30日。「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
  • 畢卡索一生中的14幅自畫像,畫到最後反而讓人看不懂
    畢卡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其中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 幅。畢卡索作為現代派大師的代表,他雖有那麼多畫作,但他一生當中給自己畫過的自畫像只有 14 幅。
  • 以身試毒,13種藥物影響所畫的自畫像
    藝術家的創作靈感總是天馬行空,有的會特別找裸體的模特兒,有的專攻靜物,而大部分的藝術創作者都一定會幫自己畫畫像,甚至以自己為主題創作一系列的架空世界。在古典藝術史中,我們得知藝術家本人的長相也幾乎都是從他們自己的自畫像中去想像,但藝術家的風格大概最多也只能畫出幾種STYLE的自畫像,但有一位藝術家一個人就畫出了13種風格。
  • 梵谷自畫像|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