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兆和-教科書裡的古人畫像 原來是他畫的!

2020-12-13 藝術名家欣賞

1952年,畫家蔣兆和接到一項政治任務:畫李時珍的畫像。可是李時珍到底長什麼樣?郭沫若給的素材只有「晬然貌也,癯然身也」八個字......不得已,蔣兆和只好用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名醫蕭龍友)作「模特」,於是才有了大家熟悉的李時珍像……

頭像哪家尋,故宮找南薰  在故宮南薰殿中,儲存有五百八十多幀古代名人畫像。其中,宋元明三代畫像多為當朝的宮廷畫師所作,宋以前的畫像多是宋人摹繪唐人所作。

因南薰殿畫像精良,作者又去古未遠,因此成為課本和博物館插圖的首選。

華佗、荀子、王安石,出自《歷代聖賢名人像冊》

孫武、範蠡、孫臏,出自《歷代武臣像冊》

諸葛亮、張飛、嶽飛,出自《歷代功臣像軸》

孔子、顏回、孟子,出自《至聖先賢像冊》

伏羲、堯、禹、商湯、周文王、李世民,出自《古帝王像軸》

用南薰殿孟子頭像做的T恤圖案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歷史人物千千萬,南薰殿僅有五百八十畫,這裡沒有的畫像怎麼辦?不知社友以前有沒有注意到這麼一則新聞:

圖中可見,諸多不同時期的皇帝在教科書中皆為「同一張臉」,恍然有某人穿越到各朝各代的嫌疑......

其實不光各個皇帝一張臉,如上圖所示,秦始皇與賀知章的相似度高達76%......難道真以為換個QQ秀大家就認不出來了?

其實怎麼說呢,這事兒還真不能全怪教科書,因為人家也是有依據的,這個依據正是《三才圖會》。

《三才圖會》:全書十四門一百零八卷,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無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當年王圻王思義父子為撰寫《三才圖會》耗時十數年,但凡歷史上稍微有點名氣的人,父子倆都給做了畫像。不過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所以畫工著實不佳...

周文王、周公、召公、曹操、諸葛亮、司馬炎、王羲之、陶淵明、謝安、孔穎達...  一般而言,教科書的編纂套路是先查南薰殿圖像,如果沒有,就轉而查《三才圖會》,好歹這是古人畫的嘛,有古人來背鍋,完美!  中央欽定,找蔣兆和  那麼,除歷南薰殿和《三才圖會》外,還有沒有古人沒畫過的名人呢?  必然還有!  1952年,莫斯科大學致函周恩來,稱準備在大禮堂做一批世界各國科學家的拼貼像,希望中方能提供相關素材。這個政治任務交給了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沬若,郭沫若立馬報了李時珍和祖衝之兩人的名字。但問題來了:這倆人在南薰殿和《三才圖會》裡都沒有畫像,怎麼辦?  周總理大筆一揮:「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

蔣兆和(1904-1986),祖籍四川,師從徐悲鴻,20世紀中國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曾在1943年完成長約26米的《流民圖》,囊括了一百多個無家可歸的人民形象,顯示了高超的構圖能力。

除文章開頭提到的以老丈人「山寨」李時珍外,祖衝之的模特又是誰呢?  答案是竺可楨。

祖衝之與竺可楨  自此蔣老藝術家的「原創」一發不可收拾,陸續接下一系列畫像任務,包括但不限於:劉徽、張衡、張仲景、僧一行、孫思邈、郭守敬等等...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杜甫像》,據說是以自己為模特所畫...

《杜甫像》右款為:「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一九五九年兆和。」

這批畫雖然有些小細節還值得推敲,但蔣先生以深厚的藝術素養完成的這批畫像幾乎都成為「官方標準像」。自此以後,所有的李時珍都戴著四方巾,所有的祖衝之都露著大腦門,所有的僧一行都仰望天空...  不管怎樣,在沒有相片的年代,憑藉口口相傳原創畫像,也確實夠難為古人和老藝術家了...

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古人畫像」是怎麼畫出來的?佚名
    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認為,李時珍和祖衝之最為合適,但遍尋古人畫帝王將相的《南薰殿圖像》和畫名人舊儒的《三才圖會》,都沒有找到這兩位科學家的畫像。周總理髮出指示:「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於是身為徐悲鴻弟子的蔣兆和接下了這項任務,他先創作的是李時珍像,結果遍尋古籍,也只找到《本草綱目》中描述李時珍容貌的8個字:「晬然貌也,癯然身也。」
  • 唐朝沒有照相機,怎會有杜甫畫像?畫家:照我模樣畫的
    只有極少數上層社會的人,比如皇帝、功臣,能夠被畫家畫下來,流傳至今。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名聲並不顯赫,也沒有做過什麼高官,他怎麼會有畫像流傳到今天呢? 唯一的答案是:這幅著名的杜甫畫像,是後來的畫家所畫。這個畫家,叫蔣兆和。
  • 洋人偷偷畫下乾隆「真容」,與教科書大相逕庭,網友:原來長這樣
    「錦繢織苔蘚,丹青畫松石。」中國的丹青水墨畫在世界繪畫殿堂裡被稱為「寫意」一絕,雖然與真實感官所看到的東西相差很大,但其中的「意思」卻可以加倍放大,做到真正的「身臨其境」。然而寫意畫雖然妙處極多,但是若論還原人物的本來相貌,還是比不上寫實流派。
  • 古人沒有相機但有畫像:圖3是洋人偷畫的乾隆,圖5真是「鞋拔子臉」嗎?
    古人沒有相機但有畫像:圖3是洋人偷畫的乾隆,圖5真是「鞋拔子臉」嗎? 郎世寧著筆畫的畫像,真實度是可以考證的,果然是如同仙女下凡一樣美麗,可惜命不好,37歲就去世了,她去世之後,乾隆性情大變,從此變成了一個實行高壓政策的皇帝。可見富察氏對乾隆的影響之深。郎世寧(1688.7.19-1766.7.16),清代宮廷畫家,義大利米蘭人。
  • 自畫像:藝術家的生命獨白
    他們筆下的自畫像往往是有感而作,或抒情言志,或聊贈知己,或寄情像外,可惜的是傳世品不多。20世紀之後,東西繪畫交融滲透,受此影響,自畫像開始在國內盛行。張大千、徐悲鴻、潘玉良、蔣兆和、傅抱石等大師,為我們留下了諸多自畫像精品。 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 而要談起歷代名家自畫像傳世最多的,還要屬張大千。
  • 溫水義:留藏在歲月底片裡的教科書
    原來,在家鄉農村日常所見的鵝群,能夠寫得如此生動有趣,讀起來朗朗上口。閉上眼,仿佛真的看見一大群鵝浮遊在綠水之上,時而引頸高歌,時而追逐嬉戲。我小時候放過鵝、看過鴨,這些都是我熟悉的情景啊。原來,書中這麼有趣!「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課文中的插圖畫著一幅豎軸的中國畫,畫裡遠山流瀑、水花迴旋,還有一隻鳥兒悠閒地停在開滿鮮花的樹枝上。
  • 郎世寧所畫的乾隆妃子真實畫像,最美的她一張畫像賣了1.37億!
    不過在乾隆眼裡,郎世寧雖然是「三朝元老」,卻一直有些不懂規矩,因為這位「洋臣子」總是上書要求給自己畫肖像畫。在古人的傳統觀念裡,對於畫肖像畫相當忌諱。按照華夏的傳統,肖像畫是要被擺放在神位上用於祭奠的,換句話說,只有死人才要畫肖像畫。乾隆因此很不願意聽取郎世寧的建議。
  • 他曾畫章瑩穎案真兇模擬畫像:只靠三段模糊錄像
    此事的難度之高,稱得上是他模擬畫像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戰不可能」。他只靠三段低清視頻,畫出了嫌疑人模擬畫像。林宇輝:當時接到的現場材料就是三段視頻,沒有任何其他東西,這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我搞了十幾年模擬畫像,從沒接觸過這樣的畫像需求,人是在寬大馬路對面的車裡,窗戶關著,窗玻璃本身又起反射作用,弱化了人的形象,這怎麼畫?我藉助設備儀器把視頻一幀一幀分析,用了兩到三天時間,發現其中有兩幀能看到駕駛室裡邊有個側面的黑影,至少能看到人了。這是第一步。
  • 西遊記畫像之謎:金角銀角手中唐僧師徒的畫像,是奎木狼畫的麼?
    漏洞一:奎木狼雖然被派去兜率宮燒火,但也不能證明畫像就是他畫的因為從奎木狼被罰,到孫悟空再次遇難上天找二十八星宿幫忙,中間間隔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如果具體分析的話,其實只有人間的兩三年,那麼在天上也就是兩三天。然而那個時候奎木狼已經官復原職,這就說明奎木狼在兜率宮待的時間,最多也就只有兩到三天左右。
  • 何家英:他每一幅作品都震撼人心
    他把過硬的西畫造型能力運用到了中國畫之中,並且結合得天衣無縫,大大地加強了中國畫的表現力。在這之前我主要是學習黃胄先生的,當然也學習蔣兆和等前輩的作品,受益匪淺!王老的畫更是讓我耳目一新,雖然他師承於蔣兆和先生,卻更加深化了傳統筆墨的趣味與內涵,把文人畫的因素融入其中,看得出那是經過了中西方語言的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 梵谷自畫像|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
  • 數學自畫像:原來數學可以這麼玩!
    【雨霖鈴專欄】數學自畫像:原來數學可以這麼玩!原創作者|雨霖鈴(加拿大公立小學實習中)和我之前接觸的課堂不同的是,加拿大的課堂十分注重跨學科交流(cross-curricular)。比如數學詩、數字歌曲、數學圖畫、數學體操、幾何舞蹈……令我印象最深的環節是「數學自畫像」。比如這節課的主題是「概率「,學習概率的第一步是數據收集。讀到這裡,大家腦海裡可能已經出現了各種數字表格、餅圖、柱狀圖、折線統計圖了吧。可是,接下來老師的做法卻讓人大開眼界!
  • 畢卡索一生中的14幅自畫像,畫到最後反而讓人看不懂
    他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極少數在活著的時候就看見自己的畫作入住羅浮宮的畫家。畢卡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其中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 幅。畢卡索作為現代派大師的代表,他雖有那麼多畫作,但他一生當中給自己畫過的自畫像只有 14 幅。
  • 孔子的畫像,為何總露著兩顆分開的門牙?專家:意義重大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即使過了兩千多年,仍然被世人稱為「聖人」,縱觀歷史,能讓後人銘記兩千多年的人真的不多,而孔子的影響力絲毫沒有因為時間而消磨,反而原來越大,現在全世界許多地方都知道,我國先古時期有一位偉大的聖人,他的名字叫「孔子」。
  • 明清名流畫像的「畫中人」與「畫外意」
    由宋儒發展出來心性修養的典型:孔顏之樂,在明初王鏊的思考裡,結合莊子轉成避離人事紛擾、求取忘我境界的一種憑藉。到了明末清初,尤侗更具體說出「孔顏真樂處」在於日常起居,簞瓢蔬水自有其樂,既認同 宋儒窮通安分、禮義悅心、俯仰不愧的性理訓示,更強調樂山樂水、歌吟風月、「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起居幽隱之樂。明代中後期,人們重視世俗生命體的養護與裝飾,著重行住坐臥之起居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