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沒有照相機,怎會有杜甫畫像?畫家:照我模樣畫的

2021-01-15 騰訊網

2012年3月,在詩聖杜甫誕辰1300周年之際,杜甫突然變得「很忙」——在高中語文課本上的杜甫畫像,被網友塗鴉成各種形象:

有的穿著球衣在打籃球,有的端著狙擊槍凝視遠方,有的抱著一把吉他,有的懷抱一名美女,有的成了手拿盾牌的美國隊長,有的騎上了摩託車……網友用各種方式的惡搞,進行娛樂消遣,緩解過於巨大的社會壓力,順便向杜甫致敬。

惡搞之後,問題就來了。唐朝時期,並沒有出現照相機。只有極少數上層社會的人,比如皇帝、功臣,能夠被畫家畫下來,流傳至今。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名聲並不顯赫,也沒有做過什麼高官,他怎麼會有畫像流傳到今天呢?

唯一的答案是:這幅著名的杜甫畫像,是後來的畫家所畫。這個畫家,叫蔣兆和。

蔣兆和生於1904年,是四川瀘州人。蔣兆和小時候家裡貧窮,16歲就輾轉流落到了上海,做過廣告作坊裡的小夥計,搞過服裝設計。為了生計,他什麼畫都畫。蔣兆和接觸過西洋畫後,對這種全新的畫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自己買來紙筆,學習西洋畫。因此,蔣兆和的繪畫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畫和現代西洋畫的技巧,別樹一幟。

蔣兆和長期在社會最底層生活,逐漸成長為一名現實主義畫家。魯迅小說《阿Q正傳》問世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許多畫家都畫過阿Q,他們都竭力刻畫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形象。蔣兆和也畫過一幅《阿Q像》,可他筆下的阿Q與眾不同:阿Q左手託著右手,顯得很無力;但右手卻攥著拳頭,顯出抗爭的意味。

1941年——1943年,蔣兆和曾經創作過一幅《流民圖》。這幅作品高7尺、長9丈,內容是以一片瓦礫為背景,刻畫了100多個深受戰爭災難之苦,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難民形象。

1943年10月29日,《流民圖》在太廟展出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流民圖》因此成為蔣兆和的代表作之一。

1949年以後,新中國打算對語文教材裡的古代名人重新繪畫。給杜甫作畫的任務就交給了蔣兆和。蔣兆和查閱了大量資料,都沒有找到關於杜甫相貌的描寫,任務又很緊急。怎麼辦呢?情急之下,蔣兆和靈機一動,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這不正是杜甫的形象嗎?

於是,蔣兆和就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用傳統的線描,加上西方繪畫技術,畫了一幅杜甫畫像。在這幅畫像裡,杜甫仰望天空,清瘦的臉龐,憂鬱的眼神,稀疏的鬍鬚,一種懷才不遇的形象躍然紙上,相當傳神。於是,有了我們最為熟悉的杜甫畫像。

蔣兆和創作完杜甫畫像後,還揮筆題寫了一首詩:「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蔣兆和的性格、情懷可見一斑。

其實,類似的事情,蔣兆和不止幹過一次。

1955年,蘇聯打算舉辦「東方科技成就展覽」,中國方面選送了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南北朝數學家祖衝之、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代表。徵集資料的同志,請蔣兆和畫一張李時珍的畫像。

當時,也沒有任何李時珍畫像作為參照物,蔣兆和看到《本草綱目》序言裡的有一句「予窺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立即想到自己的嶽父——名列京城四大名醫的蕭龍友。蔣兆和便以蕭龍友為模特,畫出了李時珍的畫像。蔣兆和作畫的草稿,如今珍藏於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博物館。

後來,蔣兆和以科學家竺可楨為模特,畫出了南北朝數學家祖衝之。

蔣兆和以現代人物為模特,來創造古代人物,已經成為畫壇上的一段佳話。

相關焦點

  • 自稱「狂人」的畫家,畫出極度寫實的作品,照相機都被比下去了
    超寫實畫家小絳為大家介紹過了沒有一百位,也有幾十位了,優秀的超寫實畫家之所以眾多,還是得益於人們對超寫實的關注和喜愛,從而促使了超寫實的蓬勃發展。在超寫實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看到超寫實作品都嗤之以鼻,將超寫實與照片進行比較,認為超寫實畫作並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些反對的聲音,反而讓超寫實發展得更好、更快。這就是嘴上說不行,但是,眼睛還是很誠實的表現。
  • 蔣兆和-教科書裡的古人畫像 原來是他畫的!
    1952年,畫家蔣兆和接到一項政治任務:畫李時珍的畫像。可是李時珍到底長什麼樣?這裡沒有的畫像怎麼辦?一般而言,教科書的編纂套路是先查南薰殿圖像,如果沒有,就轉而查《三才圖會》,好歹這是古人畫的嘛,有古人來背鍋,完美!  中央欽定,找蔣兆和  那麼,除歷南薰殿和《三才圖會》外,還有沒有古人沒畫過的名人呢?  必然還有!  1952年,莫斯科大學致函周恩來,稱準備在大禮堂做一批世界各國科學家的拼貼像,希望中方能提供相關素材。
  • 自畫像:藝術家的生命獨白
    而從近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來看,收藏投資名家的自畫像作品,也不失為尋覓精品的一條捷徑。 回顧世界美術史的各個階段,藝術家的自畫像層出不窮,特別是在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幾乎每一位偉大的畫家都創作過自畫像。中國古代畫家雖然不像西方畫家那樣熱衷於描繪自己的形象,但也有不少人時常運用水墨丹青自寫其真,如趙孟頫、沈周、唐寅、金農等。
  • 為什麼在課本上,李時珍和杜甫長得一樣?杜甫究竟長得什麼樣子?
    杜甫的容貌,其實在歷史上幾乎是沒有記載的!在後世的畫像中,就要數我們在課本上見到的這幅圖最為傳神。這畫像中的杜甫,面容清瘦,臉上的皺紋叢生,一臉的滄桑,抬頭望著天空,這樣的形象,最能夠體現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 這位美女素顏迷倒唐玄宗,讓楊貴妃吃醋杜甫賦詩,畫像成千古名作
    (PS:我把稍微有那麼一點點不恰當的地方都改了,我這是純文化普及文章,肯請審核編輯過審)那麼,能夠「淡掃娥眉朝至尊」,以素顏迷倒唐玄宗的虢國夫人到底有多美呢?幸好,唐代畫家張萱畫了一張《虢國夫人遊春圖》,原作雖不存,但宋人的精摹本還是保留了下來,讓我們能一窺唐朝絕代美女的真容。(手機請橫屏觀看)
  • 自畫像與生命故事|丟丟畫家【是我,世界上另一個你】
    自畫像與生命故事之【是我,世界上另一個你】生命故事主角:丟丟畫家一萬張丟巴的創作者從2016年開始畫畫,到現在我畫了很多很多的畫,大概有一整個屋子那麼多,大概有要看三天三夜的畫展都看不完的那麼多沒有沒有夢想的人肯定是害怕說出來實現不了丟人那有沒有擁有一萬個夢想的人呢當然有ta幾乎不敢睡覺2017-01-11那個時候叫他丟丟小人兒。
  • 原來有那麼多女性畫家,竟然還都長得很漂亮,自畫像了解下
    書畫史特別是西方油畫史,我們知道很多畫家的名字,比如達文西、拉斐爾、畢卡索、梵谷、丟勒。但你知道嗎,還有很多女性畫家也留有知名畫作,你卻可能對她們印象不深,今天就通過她們的作品集自畫像來認識一下。《自畫像與畫架上的奉獻圖樣》畫中的這位女畫家是索福尼斯巴·安奎索,一位高齡畫家,93歲還在作畫,看長相普通,她確是貴族出身,是當時的西班牙皇室菲利普二世的御用畫家
  • 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臉嗎 還是說另有隱情
    我們今天看到的朱元璋畫像有兩種,一種是圓臉,雖然並不是很好看,但是好歹是正常人模樣,另外一種是長臉,就是教科書上的那張鞋拔子臉,其實圓臉畫像才是官方的,有個故事記載:明朝有一個官員在武英殿值班,看到了朱元璋畫像,深深感慨: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相大不類。這裡說的奇異之相就是流傳的鞋拔子臉。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朱元璋的模樣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官方和民間的差異。
  • 「古人畫像」是怎麼畫出來的?佚名
    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認為,李時珍和祖衝之最為合適,但遍尋古人畫帝王將相的《南薰殿圖像》和畫名人舊儒的《三才圖會》,都沒有找到這兩位科學家的畫像。周總理髮出指示:「畫歷史人物,找蔣兆和。」於是身為徐悲鴻弟子的蔣兆和接下了這項任務,他先創作的是李時珍像,結果遍尋古籍,也只找到《本草綱目》中描述李時珍容貌的8個字:「晬然貌也,癯然身也。」
  • 她是藝術史上第一位畫下裸體自畫像並署名的女畫家
    但仔細一想不難發現,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男性」畫家用男性視角畫下的女體,那終究是旁觀,是想像。Aktselbstbildnis, 1906而藝術史上第一位畫下裸體自畫像並署名的女畫家是Paula Becker,她是二十世紀初的德國藝術家,生於中產階級的她,生活安穩優越,但她熱烈想要開展的畫畫事業卻處處受到嘲弄和反對
  • 美女畫家扮成「美人魚」,自畫「美人魚」畫像,網友:人如其畫
    長大之後我們明白這世上哪兒有什麼美人魚,但卻沒有人會有種被欺騙的惱怒——即便我們知道美人魚不存在,但美人魚真的依舊活在我們童年的記憶中。有一位美女畫家,她不舍美人魚就這樣離開自己的記憶,於是,她試圖用畫筆留住美人魚,她試圖用一幅幅美人魚的畫作,讓被忙碌和煩惱佔據的人們,能再多看一眼陪伴了我們美好童年的美人魚……
  • 劉方平、杜甫、韋應物三首月夜各不同
    劉方平,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 畫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畫自己的?​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於話題#通識日曆176個喜歡去美術館看畫的朋友都會注意到,在畫家的作品中總會有一些畫家的自畫像。倫勃朗、梵·高、畢卡索的自畫像都非常出名,數量也很可觀。在自畫像中,往往能看到畫家最本真、深邃的一面。
  • 藝術大師的自畫像,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以自畫像聞名於世的墨西哥知名女畫家弗裡達 卡羅曾說:「我畫自畫像,因為我經常一個人,也因為我是最了解我的人。 第一張是他23歲時的肖像,那時倫勃朗式的用光就已初顯雛形,光從左側進入,照在他年輕不羈的臉上。 27歲時,他將自己畫入基督升起的十架下,痛苦的直視著他的死亡,也是在對自己信仰生活的反思。 在畫家生命的最後十年,他的精神面貌不再明朗,肖像中顯得內斂,似乎有些憂愁。
  • 梵谷自畫像|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谷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
  • 大畫家庫爾貝:個性乖張的「自畫控」
    有評論家說:「沒有庫爾貝,就沒有馬奈;沒有馬奈,就沒有印象主義;沒有印象主義,就沒有象徵主義。」庫爾貝行事我行我素,畫風大膽犀利,選材特立獨行,無論是在當世還是後世,都讓人有些瞠目結舌。A 硬漢「自畫控」19世紀的法國畫家中,安格爾、德拉克羅瓦和庫爾貝,被認為是3個重量級大師,其中庫爾貝又是最具個性的。
  • 冷軍畫的少女像,憑啥能賣出六千萬?專家:放大看看,有一個細節
    01在照相機出現以前,畫像一直是人們用來記錄世界的主要手段,隨著藝術文化史的發源與發展,湧現了非常多優秀的畫家,在他們筆下常常能誕生技藝精湛的畫作。然而,繪畫的技巧再精湛,也不可能如照相機那般將事物完全真實地記錄下來,畫中的世界與現實世界始終是有差距的,所以再逼真的畫作,只要細細觀察,也能一眼看出並非照片。
  • 偉大詩人杜甫是唐朝的公知嗎?看看郭沫若是怎麼說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一千多年來,沒有比這句詩歌更深刻更形象表達出貧富差距的,入骨三分驚心動魄。偉大詩人杜甫因為記錄了唐朝百姓的生死離別痛不欲生,而被後人稱他的詩為「詩史「,解放以後被公認為是」人民詩人「。
  • 清末已有照相機,為何慈禧留下大量照片,光緒僅一張偷拍照存世?
    都說照片能留住人的一生,自1843年照相機發明,西方上層人士常常擺弄著這個方形盒子,而照相機傳入清朝後,慈禧也成為了它的擁躉,現如今我們還能見到慈禧的大量照片,但光緒卻只有一張偷拍照存世,這又是為何呢?光緒是清王朝倒數第二個皇帝,他的一生傳奇而又悲慘。
  •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詩和酒勾畫出一幅盛世大唐的模樣
    文/喬平提到酒,你會想到什麼?推杯換盞的場面?晃晃悠悠的醉態?把酒言歡?借酒消愁?這些也許都會有。但是,我今天說的是與詩有關的酒,對,歷來都有詩酒不分家的說法。那麼,提到唐詩,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這個人大概非婦孺皆知的李白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