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北極,俄軍把破冰船變成偵察船,專門跑到北極對美軍發起挑戰

2020-12-13 騰訊網

俄軍非常重視情報工作,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俄海軍對偵察船力量的重視度,到目前依然擁有不少的偵察船,再缺錢也要造偵察船,如今更針對美軍打造了全球首款破冰偵察船,準備去北極找渣。

亞力山大院士號

俄羅斯在2017年時,建造了一艘名為:亞力山大院士號的破冰救援船,可惜從實際設計看,應為:深海情報偵察船。其排水量為5800噸,長度96米,寬度18米,吃水9.3米,採用電力驅動,航速14節,船員為65人。採用破冰船體設計,破冰能力達到了Arc5級,可以在南北極等嚴寒地區正常通行,可以克服80釐米冰層。設有一個直升機起降甲板,位置竟然在艦橋頂部,從而把尾部空間讓出來,以便安裝三臺大型電動液壓起重機,可以將遙控深海潛水設備直接投放到深海。船上沒有任何武備設計,顯然為非武裝船隻。

亞力山大院士號

如果從設計上說,該船好像不是什麼軍用艦艇,按照俄羅斯方面對外的公開介紹,為一艘多功能輔助船,除了極地大陸架的科考任務之外,還可以執行海上搜救等多種任務。其實,沒想像的那麼簡單,其所謂的單位不是俄海軍,而是俄羅斯深水研究總局,本身就是一個秘密單位,直屬於俄羅斯國防部的機密機構之一,有關其情況壓根沒什麼人知道,幾乎見不到什麼報導。

亞歷山大院士號的主要任務為極地偵察,配備了深海潛水設備,還有遙控設備,可以在6000米深度工作,別以為用途有限,相反可能造成大麻煩。這個深度已非一般設備可以到達的地方,論到進行深海探測,那麼俄羅斯依然處於全面領先的地位,也就是說,俄方很可能掌握到達6000米,甚至於更深的地方的能力,那麼在進行任何活動都可以非常方便,別人沒有那個能力了。

亞力山大院士號模型

如果有海底電纜在那裡,幾乎無法進行檢查的。這些電纜傳遞著許多機密信息,本身就是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對進行切斷或幹擾,將是一個大麻煩,如果其進行窺聽的話,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除了此之外,這艘船也可以變成一個海洋地理調查船,為潛艇作戰提供戰場數據,隨便充當電子偵察平臺,獲取一些重要的電子信號。

亞力山大院士號

這樣一艘可以擔任多種任務,還由一個秘密機構負責,誰敢說可以無視它呢?同類的偵察船已經建造多艘,如今在美俄在北極爭鬥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之下,俄方決心把活動範圍擴大到極地。

另一艘情報船

為了北極,俄軍把破冰船變成偵察船,專門跑到北極對美軍發起挑戰,也許會讓美軍相當難受,主要是美軍壓根沒有什麼應對的手段。美軍的電子偵察艦數量可不多,連破冰船都沒幾艘,現在與俄方在這一領域比拼實在不是非常理想的狀態,也許不敢說,會引發什麼後果,但是絕對對於美國不是什麼好消息,美軍憂心上火免不了!

相關焦點

  • 美國打響了北極的「破冰船競賽」?曹衛東:它覬覦已久了!
    美國總統川普不久前籤署了一份《維護美國在北極和南極地區國家利益的備忘錄》,呼籲美國海岸警衛隊研究發展核動力破冰船的可能性。這份文件還要求評估未來破冰船將攜帶什麼樣的防禦性武器,特別是要抵禦來自「實力相當對手」的威脅。那麼,美國口中聲稱的所謂「威脅」來自何方?突擊研究發展核動力破冰船的背後暗藏了美國怎樣的考量?
  • 來自北極冰下的致命殺手!俄軍潛艇的這一絕招,令美國海軍嘆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於北極環境和一般的海洋差異很大,特別是北極地區堅固的冰層,既是核潛艇活動的天然保護,也是危機四伏的天然陷阱。為了能夠在北極這個特殊海域安全活動,蘇俄核潛艇在多年摸索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套路。
  • 全球動力最強的「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投入使用
    全球動力最強的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旗艦「北極」號10月21日正式列裝俄羅斯核動力船隊。俄羅斯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強勁的破冰船。可以率領船隊,並打破3米以內厚度的冰層。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萬噸。「北極」號破冰船上周在破冰測試結束後抵達摩爾曼斯克港口。該船隻在21天內航行4800海裡,對系統和設備進行測試,並於10月3日抵達北極點。
  • 俄開建全球最強核動力破冰船,確保商業船隊在北極全年通航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開建世界上最強大的核動力破冰船。」俄羅斯《獨立報》7日稱,俄羅斯原子能集團核動力破冰船公司宣布,俄遠東「星星」造船廠開始建造世界上功率最強大的10510型「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俄羅斯」號。
  • 美國為啥不去北極自由巡航?造不出破冰船,丹麥拒絕出售格陵蘭島
    據RT新聞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為了維護美國在北極地區的利益,美國應該在2029年前組建一支可以投入使用的"極地安全破冰船隊"以維持在該地區的存在感。目前美國可以正常出海活動的破冰船,只有一艘上世紀建造的老舊破冰船-POLAR STAR北極星號。
  • 美部署攻擊核潛艇,俄部署專門寒區部隊,北極緣何成為爭奪新戰場
    而與此同時,俄羅斯則在北極沿岸地區部署了專門的俄軍寒帶作戰部隊,並配屬了專用寒區武器,美俄之間圍繞著北極制海權的爭奪正在逐步進入白熱化狀態。那麼這片冰海為何會同時吸引美俄雙方的目光呢?冷戰時期已經激烈爭奪的北冰洋北極,嚴格來說應該叫北冰洋,因為從地理上說,北極是一片大洋。而且這片大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 《鳥瞰俄羅斯》第四集:神秘莫測的北極海岸,機遇與挑戰並存
    本集沿著俄羅斯北極海岸線,帶我們了解北極地區的風土人情。俄羅斯從未停止對於極寒之地的開發和利用,與此同時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使得這片土地有極端的溫差:夏天氣溫高達30多度,冬天則低至零下60度。
  • 俄羅斯「一路向北」 各國圍繞北極展開新博弈
    為了證明北極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是俄羅斯北極大陸架的延伸部分,俄羅斯特地派遣了一支科考隊從事新的科考工作。2014年10月29日,俄羅斯環境部長頓斯科伊表示,俄羅斯科考隊對北極的新一輪科考(「弗拉基米爾斯基海軍上將」號科考船環球之旅)已經完成,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尋找俄羅斯對部分北極大陸架海域的歸屬權證據。
  • 大國尖刀直插俄羅斯後背,軍艦直接開到家門口,大搞北極軍事化?
    據美國「防務突發」網站報導,美國海軍部長此前表示,美國海軍將開始定期在俄羅斯附近的北極海域航行,以挑戰「莫斯科在北極高緯度地區的擴張」。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冰川漸漸開始消融,此前無法進行開採的大量自然資源再次進入國際視野,繼中東之後,北極成為美俄兩大軍事強國第二個一較高下的地區。目前來看,俄羅斯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但美國仗著自己強悍的軍事實力同樣不甘落後,現在更是叫囂要將軍艦開到俄羅斯「家門口」,這一舉動無異於將一把尖刀直直插入二號強國後背,難道美國是想大搞北極軍事化?北極到底誰說了算?
  • 俄羅斯海上核電站投入使用,決心打通北極航道!
    北極航線念叨了十幾年,什麼時候會開通?俄羅斯的破冰船和海上核電站或許是問題的答案。近日,實際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該核電站安裝在一艘破冰船的船體上,排水量超過2萬噸,有兩個KLT-40S反應堆,可以為10萬人的城市提供充足電力。目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被部署在俄羅斯的楚科奇地區,在未來北極航道的開通和能源開採上,海上浮動核電站將發揮關鍵作用。屬於俄羅斯的未來或許真的來了。
  • 俄軍傘兵萬米高空跳傘到北極,刺激美國神經:再次重提買格陵蘭島
    而刺激美國幹預北極地區,是因為俄軍的到來:2020年4月28日,俄軍在北極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搭乘伊爾-76運輸機實施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極地萬米傘降」。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耶夫古洛夫宣布,俄空降兵部隊成功在俄羅斯北部的弗朗茲·約瑟夫群島上空開展了一次空降訓練。
  • 以俄「北極戰略」視角看北極地區博弈
    而世界各國也紛紛制定各自的北極戰略,加強對北極資源的開發,強化北極地區軍事存在,北極地區博弈日益激烈。俄「北極戰略」背後的北極地區博弈俄羅斯提出北極領土擴張主張後,引發了世界多國尤其是北極國家的強烈反應,各國積極謀劃本國北極戰略,保護本國北極利益。
  • 挪威專家:中國是北極研究知識庫重要貢獻者
    新華社挪威特羅姆瑟1月26日電(記者朱晟)在一年一度的「北極前沿」大會前夕,挪威極地研究所研究主任娜蘭·科奇對到訪的中國媒體記者團表示,中國是北極研究知識庫的重要貢獻者。科奇說,歡迎所有有意願並有能力為北極研究作出貢獻的參與者,她稱讚中國加大了對極地研究的投入力度,「我知道中國擁有最新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科奇指出,極地研究極具挑戰,所遇問題紛繁複雜,只有把多個學科不同知識結合起來,才能解決複雜問題。
  • 俄呆萌的「蛋船」下水,可深入北極2年不靠港,助力眼下頭等大事
    俄羅斯最後一個北極科考站是2012年10月建立的北極-40,由於2013年5月浮冰開始破裂時,科考站的科學家們被迫搭乘一艘核動力破冰船緊急撤離。僅僅四個月後,俄羅斯就放棄了在北極冰蓋上建立科考站的後續嘗試。
  • 俄北方艦隊將裝備「匕首」飛彈 提升北極軍力反制北約
    專家指出,該武器會成為戰略威懾手段和彰顯俄羅斯在北極地區實力的工具。全文摘編如下:米格-31K戰機將充當「匕首」高超音速飛彈的運載工具。駐紮在科拉半島蒙切戈爾斯克的第98混合航空團正在配備米格-31K。俄軍總參謀長瓦列裡·格拉西莫夫此前表示,「匕首」飛彈測試在包括北極在內的各種氣候條件下的多個試驗場順利完成。
  • 俄軍前腳北極圈秀完肌肉,英美戰艦就闖入俄後院,美對俄反擊打響
    美軍專家解讀說,北極圈作為俄羅斯的「大後方」,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美英戰艦聯手闖入俄後院,企圖一舉切斷莫斯科的「後路」,這意味著美俄衝突的進一步升級,也標誌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新一輪反擊的正式打響。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南極企鵝不跑到北極?
    北極有北極熊,南極有企鵝,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企鵝不跑到北極呢?科學界一般認為,一個長赤道讓兩極的喜寒動物永遠無法相見。
  • 俄空降兵北極首練萬米傘降
    據俄塔斯社等媒體報導,4月底,為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及空降兵成立90周年,俄空降兵部隊在北極上空成建制實施1萬米高空傘降演練。在現場觀摩的俄國防部副部長葉夫庫羅夫強調:「這在俄空降部隊歷史上尚屬首次。」
  • 美軍將踏足喜馬拉雅山脈,還要與印軍共同訓練,釋放什麼信號?
    美軍計劃轉戰北極?在安德裡亞克的說法中,美國陸軍其實一直想適應寒冷環境,在對應環境下作戰,但是美國軍部派遣的作戰任務中,他們經常被派到氣候炎熱的中東地區。安德裡亞克說,美國陸軍經歷了一場轉型,現在以旅級戰鬥小組為中心,用以規範裝備和組織結構。
  • 美軍都要到喜馬拉雅山:向印度學怎麼抗凍
    據美國《陸軍時報》網站報導,美國駐阿拉斯加州陸軍司令彼得·安德裡亞克表示,駐紮在阿拉斯加州的美軍一直在進行高寒地區訓練。現在,美國陸軍正在進行大規模轉型,向標準化小規模旅級戰鬥隊轉變。因此,駐阿拉斯加州美軍也要進行改變。 美軍寒區部隊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在北極地區行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