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你可知它當年如何產生?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今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的紀念日。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60年前頒布的這部方案,讓漢語拼音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當年是如何產生的?記者對「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生前的回憶文章做了梳理。

資料圖:孩子們正在認真閱讀《語文》教材。 殷立勤 攝

  源頭可以追溯到明朝

  「《漢語拼音方案》的擬訂,曾經參考了從利瑪竇以來到解放為止300多年來的幾十種主要的漢語拼音方案。」這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產生經過》中寫下的一句話。

  在他看來,《漢語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1958年,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也表明了相同的態度——「採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已經經歷了350 多年的歷史」。

  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著《西字奇蹟》。這被認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方案」。

  其中的一些注音方法甚至延續至今。例如,利瑪竇的這本書採用不同的附加符號表示不同聲調,而這也被周有光認為是開「符號標調法的先河」。

  此後,法國傳教士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也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

  不過,周有光認為,這些外國人給漢字注音還都只能算是「外國人為外國人而拼音化」,「是他們自己為了便於學習中文而創造的權宜之計」。

  到了19世紀中葉以後,產生了多種外國人擬訂的譯音方案。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產生經過》指出,這些不同的方案「接近不同的外國文字」。1867年(清同治六年)英國人威妥瑪著《語言自邇集》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i、u、ü等寫法沿用至今。

  當時,西方傳教士大批來到中國,利用字母拼寫各地方言,翻譯《聖經》,傳播教義,「使上帝的語言直接通向廣大人民」,不必經過繁難的漢字。

  周有光在《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橋梁——紀念<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中寫道:「他們提倡廢除漢字,認為『繁難的方塊字是20世紀最有趣的時代錯誤』。這是外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這種越俎代庖的拼音化,沒有得到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支持。」

資料圖:周有光。包海霞 攝

  「中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

  而「中國人為中國人而拼音化」始於清末的切音字運動。

  據周有光考證,1892年盧戇章著《一目了然初階》創造57個音節雙拼的符號;1906年朱文熊著《江蘇新字母》則明確主張採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

  此後還有1908年劉孟揚著《中國音標字書》、1914年劉繼善著《新華字》等。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集體擬訂的兩種方案,也「發生過重大的影響」。周有光認為,它們是現在的漢語拼音方案產生以前最重要的兩個先行步驟。

  這兩種方案均完全採用現成的拉丁字母,不添新字母,不加符號,字母不足的時候用雙字母和變讀法;同時字母的用法一方面「適應漢語的特點,另一方面重視國際和國內的傳統習慣」。

  到了60多年前制訂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時,還出現了一波「群眾設計拼音方案的熱潮」。

  周有光在文章中記載,從1950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的時期起,到1955年8月31日止,一共收到各地633位同志寄來的拼音方案655個。

  其中的方案內容五花八門。有用「簡單漢字、偏旁部首或者漢字筆畫做字母」,有用「純粹拉丁字母的」或「純粹俄文字母的」或「以拉丁字母為主,加入少數俄文字母的」或「加入部分新造字母的」,還有速記式——「用極簡單的線條按位置、大小、長短、方向等的變化來表示不同的字母」,甚至還有「把阿拉伯數字來做字母」的。

  周有光認為,「這充分說明漢語拼音方案的擬訂是長久以來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

  與此同時,官方研究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也在推進。周有光當時的工作主要「就是研究、制定『漢語拼音方案』」。到1955年10月以後,基本已確定了「採用拉丁字母這一條原則」。

  1955年10月的「初稿」其實和今天我們所採用的《漢語拼音方案》在採用字母上已大致一致。後來又經歷了1956年2月「原草案」、1956年8月「修正式」、1957年12月的「修正草案」。幾經調整,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致同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資料圖:周有光。包海霞 攝

  「字母的任務是侍候漢字,不是代替漢字」

  周有光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從歷史角度來看,現在每一個字母的用法不僅可以在國際習慣上找到依據,還可以在過去拼寫漢語的傳統中找到根源。……現在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過去這些適合於漢語特點的寫法的繼承、整理、集中和系統化。」

  周有光自認漢語拼音「擴大了漢語字母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過他同時也在文章中強調,「字母的任務是侍候漢字,不是代替漢字。字母不能進入文字,只能站立在文字之外」。

  周有光指出,在方案制訂過程中,這些字母的用法也做了「中國化」的處理。

  「例如:『玻坡』『得特』『哥科』『資雌』這些聲母,外國人寫作:p,p';t,t';k,k';ts,ts'。這是按照外國習慣來拼寫漢語,不符合漢語的特點,也不便實際應用。中國人自己設計的方案,按照漢語的特點,把這些聲母改寫為:b,p;d,t;g,k;z,c(ds,ts)。要使字母為漢語服務,不使漢語遷就外文的拼寫習慣,這是字母的『中國化』。在字母的用法上,改變了『主僕關係』。」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決定採用拼音字母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這意味著《漢語拼音方案》是國際通行的漢語拼寫標準。(完)

相關焦點

  • 你可知《漢語拼音方案》當年如何產生?
    「《漢語拼音方案》的擬訂,曾經參考了從利瑪竇以來到解放為止300多年來的幾十種主要的漢語拼音方案。」這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產生經過》中寫下的一句話。在他看來,《漢語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漢語拼音在我們學習漢語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還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難道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漢字的注音方法由來已久,而且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完善。漢代產生了「直音法」,就是採用同音字來給字注音,可以看成是「讀若法」的進階版。例如:「蠱」——音古;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有些字的同音字反而更加生僻。於是,一種新的注音方法產生了。
  • 漢語拼音是語言信息處理的有效工具
    1986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紀要》指出:「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漢字仍然是國家的法定文字,還要繼續發揮其作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語、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進一步推行並擴大其使用範圍,但它不是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可以用於漢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方面。」
  • 為什麼我國有些城市的英文譯名並不是漢語拼音?
    可是目前我國依然有一些地區或城市使用非漢語拼音的英文譯名,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尊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文化一些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這些地方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地名是根據當地民族語言的音譯,直接被音譯過來的,故而沒有遵循拼音的規範。
  • 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為了學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第一個制定漢字拼音方案的中國人是盧戇章,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製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後還可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 您一直熟練使用的漢語拼音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
    從一上小學,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拼音,甚至有的小孩子學前班就已經開始學了。那時候小,老師教什麼學什麼。沒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等到足夠大了甚至老了,偶然間閃現一點靈感可能想過這個問題,可對於一個不太常見的問題,沒地去尋找答案。以為也是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傳下來的。直到我在幾天前讀了女兒的課本,才找到了答案。
  • 拼音教學質量提升行動,就差你的意見了
    那麼,拼音教學何去何從?如何提高拼音教學質量行動?教師、家長、學生在拼音教、學、練的教學活動中如何發生積極作用?東莞明朗教育 提出了《2020-2022年拼音教學質量行動(草案)》 1958年2月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2000年10月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拼寫和注音工具」和「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同時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拼音教學自1958年9月在全國小學課堂開展以來,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拼音教學也具體寫進了國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 南京南站英文名改動 全部換成漢語拼音
    南京南站英文名改動 全部換成漢語拼音 畢正園 2012年09月21日 08:00 轉載
  • 人類的聲音如何標記?漢語和英語是用什麼具體方法來標記語音?
    《漢語拼音方案》和《國際音標》是目前兩種音素化了的注音方案,也是目前最為科學的兩種方式。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裡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齒間音(或雙齒音)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展系統。 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則,最初用於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
  • 稚吟秋聲:肖建軍老師和他的「鍵盤拼音」
    「是這樣的,我就是為了漢語拼音而辭職的——」他拿出一本自己編印的16K冊子,開始介紹他的漢語拼音改革方案。這下我和先生有些聽明白了,肖老師在教學中發現,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拼音難度很大、錯誤率很高,他潛心研究多年,在周有光的漢語拼音的基礎上,作了相應改進,他覺得自己這套拼音方案好學易掌握,非常有利於小學起始年級學生學習。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不過,漢語拼音出現的歷史其實很晚,一直到1957年11月1日,第六十次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關於公布〈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決議》。
  • 漢語拼音音節如何拼讀
    許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完成漢語拼音作業時不會拼讀音節,把聲母與韻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不能正確的讀出音節,其實漢語拼音音節拼讀有訣竅,許多孩子和家長反應不會拼。 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講解一下。 一,音節的分類。
  • 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看來今天有必要搜集一些如何幫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的方法啦。小孩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奠基工程,學好拼音對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但漢語拼音又是那樣的抽象和枯燥,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掌握這一工具的確比較困難。
  • 白酒知識:茅臺的拼音為什麼是MOUTAI,而不是MAOTAI?
    其中貴州茅臺作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有人讚美它有「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裡芳」的魅力。也早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被譽為 「祖國之光」。喝過茅臺的朋友有沒有注意過,茅臺的拼音?如果你自己觀察會發現,茅臺的拼音是MOUTAI,而不是MAOTAI,這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嗎?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進入幼兒園後,我們會學習拼音。拼音是幫助漢字發音的工具。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拼音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出拼音的?你不相信。在漢語拼音之前,它是一個漢語拼音符號,一個為漢語拼音設置的符號。它以章太炎的拼音字母為基礎,由中國統一發音委員會於1913年制定。在此期間,提供了「音標」。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8年正式發行拼音字母。
  • 挑戰拼音我最棒——鄭梁梅小學舉行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
    挑戰拼音我最棒——鄭梁梅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驗收漢語拼音是識字教學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為檢驗學生漢語拼音學習和運用情況,了解拼音教學的效果,11月12日,漣水縣鄭梁梅小學組織了一年級全體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檢測。鄭梁梅小學對本次驗收工作十分重視,制定了科學的驗收工作實施方案,對驗收工作提出了嚴格而詳實的要求,做出了科學而合理的安排。驗收採取統一內容、交叉驗收的方式進行,共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
  • 你可知道漢語拼音是怎麼來的?據說當年還成功降低了中國的文盲率
    周有光就是後者,雖然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大家一定都知道漢語拼音吧,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學習漢語,最先接觸的就是漢語拼音,就連我們經常會用的鍵盤打字,也少不了要用拼音輸入。但人們都習慣了,卻很少想,為什麼千年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漢字,會用西方的拉丁語系來進行注音。這就是周有光的功勞。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漢語拼音的26個字母,和英語很像,真是抄襲嗎?作為中國人要知道
    a o e i u ü b p m f……認識漢字之前,首先要認識的是漢語拼音,因為只有認識了漢語拼音,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每個人上小學的時候,都背過漢語拼音字母表:a o e i u ü b p m f……不知道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還能不能背誦了。漢語拼音中有26個字母,他們分別組成了生母和韻母,然後這些聲母和韻母再組成拼音字母,就成了某個漢字的發音,這樣就能認識漢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