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2020-12-15 煮酒君

守護神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在宗教以及民俗傳說中,人有人的守護神,森林有森林的守護神,城市有城市的守護神。最著名的城市守護神就是雅典娜了,她是希臘城邦雅典的守護神。

中國也有城市守護神,雖然每個城市的守護神都不盡相同,但這些神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城隍",也有專門供奉他們的城隍廟。那麼城隍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人呢?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儒教《周官》的八神之一。

城隍最早是儒教的祭祀對象,後來經過道教的演化形成了現在的形象,成為了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的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縣長。所謂城隍指的是專門負責人一生福福祿壽和善惡判罰的一種官職,而且不是單獨的某個神。因其有對人的生平進行審判的職務,所以也被叫判官。

每個城市的城隍爺都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發選出來的,也就是說只有真正受到百姓愛戴的人才能做城隍,有時選出來的會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有時則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總之城隍爺在百姓心中是一個絕對正面的形象。

有關城隍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而且最早的"城隍"是兩個詞。《周易.泰封》:"城復於隍城隍神,勿用師。"《易經》也有雲"城復於隍,其命亂也。"其意為如果城牆傾覆時,是為亂兆,為政者應應息武止戈,不可窮兵牘武。《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城隍"中的"城"指的就是城池,城牆。中國古代,城池一般用土來築城牆,城牆的四周都挖有護城的塹壕,這種壕溝有水的護城河叫池,沒水的則稱隍。 所以城隍的原意就是防守城池的護城河。真正連用使其成為一個詞則到了東漢班固的《兩都賦》,"京師修宮室,浚城隍。"

對城隍的祭祀說法很多,有說有始於堯舜的,有說始於漢的,也有說始於三國的等等,但是這些都只是猜想推斷,並沒有史料佐證。根據現有資料來看,祭祀城隍真正成為一項常規活動是在南北朝時期。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儼鎮守郢城被梁軍百威,梁軍截斷了通向城中的水路,郢城危在旦夕。

根據《北齊書·慕容儼傳》記載是城隍顯靈化解了危機:"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佑。須臾,衝風歘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

直至唐初,祭祀城隍的習俗也僅在江南一帶風行,並不是官方認同、組織的祭祀。中唐以後,各州郡相繼設立城隍祠,此時的城隍已然是全國祭祀的對象,杜甫、韓愈、張九齡等人都有祭祀城隍的詩文。

到了宋代,城隍不再是一個單獨的神的形象,而是逐漸人格化,百姓多將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比如蘇州城隍就是戰國時期的春申君黃歇。宋朝的官員也非常重視尊敬城隍,歐陽修在祭城隍文中就有寫到:"吏竭其力,神祐以靈,各供其職,無愧斯民。"

到了明朝,城隍被劃分了幾個等級,有了階級封號。京師城隍為王爵,

都城隍和府城隍都為公爵,州城隍為侯爵,縣城隍為伯爵。有了這些凡間帝王所賜予的頭銜,城隍信仰更具有權威的同時也變得更加的世俗化。

清朝出現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城隍,他不是由百姓們選出來的,但是卻是天下第一城隍。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將他的皇叔,就是康熙皇帝十七子愛新覺羅允禮封為都城隍,雖然只是排第二的都城隍,但是封神名號為方隅。"方隅"即意為這位城隍管的是整個大清的"疆域",是各地城隍之主。所以因為是天潢貴胄,皇帝親封,允禮就成了所有城隍神身份最特殊的一位。

各地的城隍並不是固定一位不變的,也不是只能有一個的。上海就有新老三大城隍:老城隍霍光、城隍(二城隍)秦裕伯、新城隍陳化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此地百姓推崇的英雄人物也相應有了變化,所以城隍爺也會增加。

文學作品或者藝術作品中也常見城隍爺,比如說著名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就有《考城隍》的故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城隍懲戒醉漢的故事。現代的小說電視劇中城隍更是屢見不鮮。能作為作品中的元素,可見城隍形象深入人心。

今天,祭拜城隍的儀式依然存在,而且是當地的一場盛會。其實這種儀式的內涵已經不僅僅只是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城隍信仰表現的多為人們對於英雄的崇敬和懷念,他們保護百姓,百姓感恩他們,於是便有了冠以神之名的凡人英雄。

相關焦點

  • 台州的城隍廟在哪裡?廟裡的城隍爺又是誰?就連台州人都未必知
    在國內,幾乎每座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城隍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城隍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在古代所謂的「城」就是城池,「隍」便是指護城河。而在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更是保護每座城市居民的守護神。那麼在浙江台州,古時候台州府城隍廟在哪裡?裡面的供奉的城隍爺又是誰?這個問題,可能連很多土生土長的台州人都未必知道。
  • 台州的城隍廟在哪裡?廟裡的城隍爺又是誰?就連台州人都未必知道
    在國內,幾乎每座城市都會有自己的城隍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城隍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在古代所謂的「城」就是城池,「隍」便是指護城河。而在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更是保護每座城市居民的守護神。那麼在浙江台州,古時候台州府城隍廟在哪裡?裡面的供奉的城隍爺又是誰?這個問題,可能連很多土生土長的台州人都未必知道。
  • 為何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信仰,今人如是,古人亦如是。因為有所追崇,人們才在各地開展各式各樣的宗教活動,把"不食人間煙火"的宗教神祗"拉進"人們的生活。至今仍坐落在多地的城隍廟,以及廟裡的城隍爺,就是如此留存下來的。但對他們習以為常的你,可知城隍廟和城隍爺到底什麼來歷?
  • 每個城市都有的城隍廟!你知道是幹什麼的嗎?你們那又供奉的誰?
    城隍廟是中國古代「城市文化」孕育出來的產物,隨城市而生,無論是一座像「上海」一樣的一線城市,還是內地普通的四線級的小縣城,都有自己的城隍廟!城隍廟作為一座廟宇,顧名思義是用來紀念神祗的地方,這位神祗便是「城隍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重要的神祇之一。
  • 城隍廟是廟嗎?城隍是什麼?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 等於沒到過大上海但城隍廟不是上海獨有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廟▽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請自行腦補公司組織架構圖城隍爺長什麼樣呢有多少座城隍廟就有多少個樣因為這城隍爺是每個城市自己選的比較知名的城隍爺有
  • 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城隍爺的傳說,城隍爺的來歷
    在中國,一般縣級以上的城市都有城隍廟,供奉著代表一級陰曹地府的地方官--城隍老爺。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城隍廟的設置因何而來? 唐朝城隍祭祀蔚然成風,各州、縣每年都祭祀城隍;宋朝城隍神被列入祀典,紀信被封為「忠祐安漢公」;明朝城隍祭祀空前鼎盛,朱元璋大封城隍,各地重建城隍廟,還把城隍封王、公、侯、伯四個級別,職位從正一品到正四品,跟漢武帝的推恩令一樣,無形中就把城隍爺的權力分解了。 甚至還出現一城多城隍:上海。
  • 月老是誰?中國人為什麼求姻緣都要找他?中華民族拜月老歷史考
    在這天過後,如果依舊單身、或是表白失敗,那麼或許可以考慮一下前往臺北大稻埕(今臺北市大同區)的霞海城隍廟,向這位走紅國際,相當靈驗的神靈─月老祈求好姻緣到來。臺北霞海城隍廟的月下老人神像,經過多年祭祀,神像本來白皙的鬍子都染成黑色其實華人「拜月老」的習俗流傳已久,最早的文獻史料記載見唐代小說家李復言的《定婚店》,該文出自《續幽怪錄》(原名《續玄怪錄》)。
  • 上海有三座城隍廟,供奉的城隍卻各不相同,真正的原型到底是誰?
    每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都會有幾處地標性建築,來遊玩的遊客一定不會錯過,去上海的遊客一定會去城隍廟看一看,很多人都認為到了上海如果沒去參觀城隍廟的話,就好像是到了北京卻沒有爬過長城一樣,會讓人覺得非常遺憾。
  • 老北京的城隍爺是誰您知道嗎?
    過去的城牆外面都要挖溝、用於防禦,有水的叫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嗎?可見這個池就是護城河。而沒水的叫隍,說白了城隍最初是指沒水的護城溝。人們祭祀城隍神的活動大致形成於南北朝時期;到隋唐時城隍神的信仰日益滋盛,並在宋代列為國家祀典;元朝將城隍封為佑聖王;明初城隍文化才大盛。因為朱元璋為天下城隍神大封爵位,有王、公、侯、伯四等,並按歲時祭祀。
  • 為什麼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啊?
    攝影 | SKYU9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疑惑,怎麼感覺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叫城隍廟的地方?寺廟的名字不是相對有獨特立意的麼?這城隍廟裡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搞「全國連鎖」,足以遍布我九州大地? 城隍作為中國民間信仰的古老崇拜,都是伴隨著城市產生的。沒有城市就沒有城隍。「城」本義就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溝壕就是「隍」。城與隍,構成了最安全的保護屏障。
  • 中國神秘城隍廟:47次大洪水都繞它而走,百姓都說城隍爺顯靈了
    幾乎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小傳說,直到現在也被大家津津樂道,當作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在我國陝西的寧陝縣,有一處經過了200年的風吹雨打,更是經歷了多達47次的大洪水,其他地方房屋倒塌,大樹連根拔起,但寧陝縣的城隍廟仍是矗立不倒,堪為當地一奇。
  • 濟南城隍廟,為何1個廟裡,供奉著2個城隍神?竟是因為一幅畫
    城隍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縣治以上層級的城市才能設有官方的城隍廟。在我國,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 城隍廟是幹嘛的?裡面供奉的是什麼神仙?
    文/歡仔 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廟宇,敬著不同的神靈。但有一個廟宇是非常普及的,那就是城隍廟。不管是上海,還是小縣城,一般都有城隍廟,有的朋友可能還去過。不過,經過時代的變遷與進步,慢慢的城隍廟變得少了。那麼這城隍廟是幹嘛的呢?裡面供奉的又是哪位神仙呢?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那麼這位神仙是幹什麼的呢?城隍爺是當地的守護神,也是最親民的一位神仙。他並不是上天派下來的神仙,大多是由當地民眾的名臣英雄來做的。
  • 濟南府有三座城隍廟,處處城隍有故事
    府城隍是大公無私的濟南知府陳寬,那麼督城隍廟供奉的又是誰呢?督城隍廟的城隍不是一個而是倆。這二位一個姓楊,叫楊學文,一個姓趙,叫做趙景文。據乾隆《歷城縣誌》卷五十《雜輟二》記載,康熙年間,濟南府的城隍是楊學文,他很靈驗,每晚城隍廟的看廟人關門後,都能聽到拷打犯人的聲音。有一天,歷城縣令夢到城隍神對他說:「我最近公務太多,人手不夠,給我撥八個衙役來聽使喚。」第二天,縣令書寫了縣裡八個衙役姓名,跑到城隍廟裡燒掉,八個人當晚一塊兒都死了,大概是去陰間楊學文那裡報到去了。
  • 城隍廟、土地爺、黑白無常這些人到底是管什麼事情的?誰最大?
    比如說戰國春申軍黃歇為蘇州城隍、大將龐玉是浙江紹興城隍、杭州城隍文天祥、天下第一城隍是蕪湖城隍爺徐盛,對,就是三國的吳國名將,這傢伙雖然品級不一定有北京南京這些地方的大,但在陰司卻倍有面子。 每有一地的新官上任,都要去城隍爺那裡拜拜山門,以後我管陽你管陰了啊,咱哥倆好好幹,這地方之前有沒有沒解決的事情啊?
  • 民間故事:城隍爺做主
    有的心術不正的術士,仗著有些法術,就擾亂陰間正常秩序,這些都是城隍負責處理的。話說明朝末年,合川府青龍莊有一戶姓王的人家,家中雖無大富,但也能有個小康,夫妻感情很好,有一個六七歲的可愛兒子。兒子也很聰明,剛到讀書的年齡,父親就把他送到了村裡私塾去啟蒙,開始讀書了。
  • 民間故事:城隍爺搬家
    住在城隍廟附近的人夜裡經常聽到刑具的響聲,還有呵斥聲,那是「城隍爺」在審問犯人,或者是二鬼在向犯人索要賄賄。城隍廟進門的地方有二鬼把門。二鬼手裡各拿著一根鉄鏈子。地上有一個機關,有人進門一旦踏動機關,二鬼就會把手裡的鐵鏈子「歘啦」一聲架在來人的脖子上!因為那個機關曾經嚇死過人,後來就拆掉了。
  • 邯鄲永年的城隍爺出巡儀式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表現了什麼?
    城隍文化淵源流長,在邯鄲至今還流傳著關於城隍爺的各種祭祀儀式和環城巡遊活動。每逢正月在邯鄲的磁縣、涉縣、武安等地都會舉行關於城隍爺的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出巡儀式,這種古老的節日傳統表現了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祈福保平安的願望,傳播了地方民俗文化。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城隍廟的起源及城隍爺的民俗活動儀式吧。
  • 臺灣知名的廟口小吃,很多遊客來這裡先拜城隍爺,然後就是吃吃吃
    「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凡靠海的地方皆信仰媽祖,但在臺灣的民間信仰中,新竹的城隍爺與北港的媽祖不分伯仲。新竹城隍廟始建於清朝乾隆13年,自修建城隍廟以來,新竹人才輩出,並在御匪過程中大顯神靈,無疑增加了老百姓對城隍廟的崇敬。
  • 遊覽南寧城隍廟,才知道城隍廟和土地廟的區別這麼大,漲見識了
    說到城隍廟,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每年,人們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過來參拜城隍爺,趕廟會,熱鬧非凡。我們南寧也有一座城隍廟,南寧城隍廟在著名的旅遊景點三街兩巷裡面,是三街兩巷的重要組成部分,附近是非常熱鬧的步行街。也許很多人會很好奇,城隍廟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