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湖北記 臺灣女孩見證家鄉脫貧

2021-01-08 京彩臺灣

戳視頻,看詳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臺灣、北京、湖北,這三個地方分別相隔千裡之外,但對於臺灣女孩劉樂妍來說,卻格外充滿意義:臺灣代表了她的成長,北京記錄了她的奮鬥,而湖北則飽含了她的鄉愁。樂妍的爺爺是國民黨遷臺老兵,而爺爺的家鄉正是這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高羅鎮九間店村,2019年這裡脫貧摘帽!

宣恩縣

今年十一月底的深秋,樂妍再次踏上了重回故土的旅途,看看家鄉的親人,看看爺爺兒時住過的老房子,給曾祖父母修個墓碑了卻心願,也正是這次旅程,樂妍聽說了家鄉脫貧一年了的好消息,對於樂妍來說,大陸的扶貧並不是很熟悉,也沒有過多地留意,而這一次,卻令樂妍感觸頗深。

宣恩傳統民居

宣恩縣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和齊躍山的交接部位,是雲貴高原的延伸,全縣山高平地少,長期被評定為貧困縣。樂妍爺爺兒時生活的九間店村便是宣恩縣的一個普通山村。如今的這裡,一望無際的柚子園,暢銷網絡的蜂蜜柚子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還有保護與開發並行的豐富旅遊資源,讓這裡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在九間店村,家家戶戶蓋有乾淨整潔的小樓,遠離幹線道路的人家都被易地搬遷至村內建設的樓房,孩子們上下學全部由標準校車接送。村裡還蓋有活動與娛樂中心、四點半學堂等文化娛樂區域。這些都讓樂妍感慨道:爺爺曾經給自己講述的那個窮山溝溝,如今鄉親們生活都變好了,或許爺爺看到會更加欣慰。

宣恩貢水白柚

更令樂妍感慨的是,這裡依舊保持著青山綠水!經濟的發展往往會導致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在宣恩,不但沒有破壞生態環境,反而天更藍,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加和諧了。大陸的扶貧,讓樂妍讚嘆不已。

宣恩自然風光

大陸這些年的經濟發展,發達地區與大城市腳步很快,但對偏遠貧困地區不能放棄,所有同胞都富起來,中國才真的算強大起來了。近幾年,像宣恩縣這樣曾經的貧困縣,都在因地制宜地推廣與扶持經濟作物種植業、村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並將貧困地區的每一個創收因素都與網際網路相連,通過電商交易、網紅帶貨、產品線上推介等方式為村民們打開銷路提升需求,創收致富。就在樂妍回到宣恩縣九間店村的時候,這裡舉辦了熱鬧的白柚網紅直播大賽,吸引了周邊不少人前來參加。

劉樂妍探尋柚子園

2020年9月14日,湖北省宣布全省最後5個貧困縣戰疫、戰汛、戰貧三線發力,取得勝利,標誌著湖北省貧困縣「清零」。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2021年上半年,黨中央將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系統評估和總結,然後正式宣布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宣恩貢水河特大橋

樂妍在最後說:「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家鄉湖北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也圓了為曾祖父曾祖母修碑的夢想,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家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相關焦點

  • 「要讓臺灣朋友看到湖北活力」走訪了武漢、十堰、襄陽,臺灣媒體...
    湖北疫後重振的繁華景象、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給臺灣記者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感人畫面應該讓更多臺灣人看到」「此行印象最深的就是參觀抗疫展,體會到武漢人民一路走來不容易。」11月16日,臺灣媒體記者魏有德說。讓魏有德特別感動的是大陸對臺胞、臺屬的關愛。
  • 「大山的回答」:講活脫貧攻堅湖北故事
    6月下旬以來,湖北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組織實施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山的回答」大型融媒體蹲點行動(以下簡稱「蹲點行動」),以創新思維、全媒手段、「四力」作風,講活脫貧攻堅湖北故事,謳歌小康建設偉大實踐。
  • 遂寧市脫貧攻堅徵文活動初中組入圍作品亮相,投票走起!
    >用徵文活動傳播脫貧攻堅好聲音遂寧市脫貧攻堅徵文活動 初中組網絡投票通道開啟啦!《小豬成長記》射洪綠然國際學校 文元心15. 《用信念「逆轉」人生》蓬溪縣常樂鎮初級中學校 衡磊16. 《美好新農村》蓬南鎮中 李歡17.
  • 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香菇撐起「致富傘」
    【脫貧故事】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香菇撐起「致富傘」【解說】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地處鄂西北,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集老、山、邊、貧、庫於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解說】近幾年,鄖陽區引進襪子產業。截至2020年10月,已有28家襪業生產及上下遊企業扎堆聚集,小小的襪子已經成為當地扶貧大產業。
  • 湖北這個縣城 盛產青蒿 是家鄉的味道
    湖北蘄春:最憶家鄉味道 蒼蒼露草青蒿氣湖北這個縣城 盛產青蒿 是家鄉的味道家鄉蘄春——對我來說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就是那捎帶藥草味又無比清香的青蒿了。「蒼蒼露草青蒿氣」,小時候每每快到端午節的時候,早早起床,背著書包,走在無人問津的小路上,見證著青蒿的萌芽生長,貪婪的聞著空氣中每一縷青蒿的氣息,開啟新的一天。沒有人知道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從什麼時候結束,只是在記憶中總覺得是在一個白露清晨,驟然霜起的日子裡開始出現在小路上,前庭裡,山野中,成為我們記憶中帶著特殊色彩和氣味的一株野草,成為我們兒時記憶中端午節的象徵。
  • 看湖北黃岡市脫貧攻堅之路
    大別山地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黃岡作為大別山片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紅安、羅田、英山、團風、麻城、蘄春等重點貧困縣已全部「摘帽」,89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實現100.56萬貧困人口脫貧。
  • 臺灣牙醫浙江逐夢記:願鑲回祖國的美麗「門牙」
    臺灣牙醫浙江逐夢記:願鑲回祖國的美麗「門牙」 2020-08-01 12:26:27 1日,臺灣醫生程華偉指了指掛在診所牆上的中國地圖對記者說。  9年前,27歲的程華偉追尋長輩的足跡,從臺灣臺北來到浙江臨海「登陸」尋夢。10年裡,他從一名醫院的實習生到和同事合開了一家口腔診所,從形單影隻到組建起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程華偉直言:「這裡是圓夢的地方。」臺灣醫生程華偉與妻子。受訪者供圖  13歲時,程華偉跟姐姐離開臺北到海外求學。
  • 臺灣女孩與北方姑娘的廈園邂逅
    臺灣女孩與北方姑娘的廈園邂逅——「兩岸同窗共築夢」組稿之二伴隨校園晨光早起,迎接第一堂高級德語課,旁聽一門新聞學課程,到食堂用餐後去圖書館自習……這是陳君妤的考研生活日常。臺灣新竹女孩陳君妤22歲,是廈門大學德語專業大四學生。「當初參加大陸面向港澳臺招生的聯考,因為廈門有著同臺灣相似的語言和氣候,選擇了這所南方強校。」陳君妤說,在這裡,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匯聚一堂,相伴追夢。初識,是一段奇妙緣分。
  • 在天貓發現寶藏小龍蝦,八大菜系名廚與信良記共同烹飪家鄉的味道
    今年潛江龍蝦節更為熱鬧,天貓「家鄉的味道」項目走訪湖北潛江,牽手頭部商家信良記,帶來美味「寶藏小龍蝦」,多方還共同探索了線上創新,打造「雲上小龍蝦節」。由此也進一步將潛江龍蝦品牌推廣至全國範圍,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潛江龍蝦的品質。
  • 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 湖北4名個人和1個單位獲獎
    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上 湖北4名個人和1個單位獲獎致敬!在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後,閻志這樣總結卓爾在扶貧上一以貫之的理念,他的家鄉羅田縣2019年才摘掉貧困縣的帽子。閻志創辦的企業卓爾不斷成長,但他時刻不忘兒時夢想,始終將扶貧的責任扛在肩上,通過多種方式投身扶貧事業。位於孝感市孝南區的卓爾小鎮桃花驛,用了不到三年,從鮮為人知的傳統農業鄉鎮,蛻變為年接待遊客40萬人次的旅遊度假目的地,並成功入選湖北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鎮創建名單。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他本人也獲貴州省委2020年「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了解到村裡群眾平時的吃穿住行,冷緒中的心裡不是滋味,這裡貧困程度難以想像,他一邊聽一邊記,一邊又在思考怎麼做能讓群眾的日子過好過一些,儘快摘掉貧窮的帽子。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冷緒中跑遍了新景鎮、黑水鎮、沙子街道、夾石鎮及長依村、梨園村、新景村、石界村等20多個鎮村,深入走訪慰問了21戶貧困戶,同鎮村的群眾們話家常、聊致富、談規劃,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和所急。
  • 「我的脫貧故事」家鄉的柑橘「紅」了我的創業路丨返鄉創業農民工...
    2014年,我從外地回到了家鄉--匯川區芝麻鎮觀音寺村青槓堡組。作為柑橘種植戶,我見證了我們村柑橘產業的發展。觀音寺歷來盛產柑橘。在脫貧攻堅開展下,觀音寺柑橘成了扶貧產業,種植面積約1200畝,由鎮村統一製作觀音寺柑橘包裝盒,採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廣泛宣傳,向企業推銷。
  • 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新華社石家莊1月6日電題: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 從冀南古城邯鄲向西出發,驅車百餘裡,2019年我們探訪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不下五次。 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 湖北竹山縣與臺灣竹山鎮籤訂經貿農業交流合作備忘錄
    湖北竹山縣與臺灣竹山鎮籤訂經貿農業交流合作備忘錄湖北竹山縣與臺灣竹山鎮籤訂經貿農業交流合作備忘錄。    10月24日,湖北竹山縣與臺灣南投縣竹山鎮籤署了經貿農業交流合作備忘錄。湖北竹山縣參訪團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方孝春和臺灣南投竹山鎮長見證了籤署儀式。    雙方商定,籤訂備忘錄的目的在於促進和推動兩地間的農業合作與交流,兩地之間合作領域涵蓋農業技術、農業投資、農產品質量標準和農產品貿易等方面。
  • 為遂寧市脫貧攻堅徵文小學組作品投票吧
    用徵文活動傳播脫貧攻堅好聲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的重要指示,生動講好脫貧攻堅遂寧故事,總結、提煉、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面向全市在校學生、幹部職工和公民個人開展脫貧攻堅徵文活動。
  • 看得見的臺灣,回不去的家
    來源:華夏時報看得見的臺灣,回不去的家■王義偉新冠疫情爆發後,如何將滯留在湖北和武漢的臺胞迅速送回臺灣,成為大陸各級對臺部門的頭等大事。在武漢封城,交通資源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大陸對臺部門和相關部門快速反應、通力協作,終於由東航包機執飛、在2月3日將第一批247位臺胞順利送回臺灣。按照計劃,東航還將執飛幾個班次,在兩天之內將剩餘臺胞送回臺灣。但是,由於臺灣當局的突然發難、橫生枝節,後續班次再也沒有執飛。這導致剩餘的1000多名臺胞遲遲不能返回臺灣。
  • 十堰市鄖西縣表彰32名脫貧攻堅優秀代表
    「12名帶貧減貧優秀市場主體」分別是:鄖西縣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誠友(鄖西)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十堰真武酒業有限公司,鄖西縣旭蔥蔬菜專業合作社,湖北龍影漁具有限公司,湖北七夕艾實業有限公司,鄖西縣雲川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鄖西縣天珍桑蠶菌科技專業合作社,鄖西縣民輝蔬菜專業合作社,鄖西縣安家鄉三裡崗大山頂生態家庭農場,鄖西福民科技有限公司,鄖西縣國華竹藤編專業合作社。
  • 「我在湖南感受到了好大的溫暖」 湖北司機長沙「奇遇記」
    湖北司機運送抗疫物資在長沙遭遇車禍 半路翻車,涼了!湘親湘愛,暖了!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小劉軍 攝 長沙晚報3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 小劉軍)他痛心——連夜駕車向湖北運送抗疫急需物資,不料經過長沙時卻意外翻車;他幸運——減免了數額不菲的路損、施救費不說,受損車輛也被及時修復,還受到了熱情相待。湖北籍貨車司機彭伏平,這兩天在長沙的遭遇可謂大落大起「奇遇記」。
  • 陽光灑滿九萬山——仫佬山鄉脫貧記
    新華社南寧12月19日電題:陽光灑滿九萬山——仫佬山鄉脫貧記新華社記者黃浩銘、陳一帆桂北山區,九萬山南麓,一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世代在此聚居,貧苦、閉塞和落後,千百年來禁錮著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今年,作為廣西最後脫貧摘帽的8個縣份之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仫佬族實現整族脫貧,奔向美好生活的腳步愈發堅定。(小標題)貧困角落如何變身安居之地羅城縣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交通閉塞,經濟社會發展滯後。
  • 都吃上啦 丹東援湖北醫療隊員呼叫家鄉父老:草莓收到!
    2月26日日16時許,丹東援湖北醫療隊收到了東港市草莓協會組織捐贈的草莓。每一枚果實都如嬰兒拳頭大小,隊員們紛紛「曬照」感謝家鄉人民的掛念。「太好了,真正家鄉味兒!」「我來第一天就和護士長說想吃丹東草莓,終於如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