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雅觀茶 ‖ 不一樣的烘焙工藝,不一樣的白茶品質

2021-02-27 資國禪茶院
前言

      資國禪茶是來自福鼎的白茶,白茶的製作工藝只有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看似簡單,其實不易!究竟從哪些角度辨別白茶、理解白茶、欣賞白茶?在上次白茶工藝分享中,小編已經分享了「不一樣的萎調工藝,不一樣的白茶品質」的內容,今天,我們就談談不同的乾燥工藝對品質的影響……


      烘焙,即乾燥,是一門極度考驗茶師水準功夫的環節。烘焙根據字意的解釋,「烘」是用火烘乾溼物,例如烘乾;「焙」是用微火烘烤東西,例如焙茶。

      那麼烘焙茶葉的意思是:透過烘焙器具的風、火、時間的互動關係,將茶葉中「陳雜」物質透過水的導引排出體外(烘乾),透過一系列的熱轉化(焙茶)讓底沸點香氣揮發,高沸點的熟香顯露,加速多酚氧化降低苦澀,促進糖分解和焦糖化使水帶甜的過程。


溫度:

      溫度過高易造成焦劣,鮮潤度差,內質香味鈍,火燥味強,滋味不甘爽。溫度過低則轉化慢,較高沸點不能發揮勢必增長焙火時間,但長時間會造成茶葉香味不鮮銳並有粗淡表現,味澀水悶。

攤放:

      過厚會造成焙茶後生熟不勻,色澤花雜,內質香味粗澀感較強。過薄攤則色欠潤,內質韻味烘失,滋味醇淡。

時間:

溫度的高低、時間之長短要視產品數量的多寡調整。

       註:以上技術要點只是機械化的概要,實際上高明的茶師要看茶烘焙。不同的品種,不同的內質,天氣的晴雨,萎凋的程度,都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1.碳焙(手工烘焙)

      炭焙指採用木炭焙制白茶。傳統的碳焙乾燥,是用「文火慢燉」,漸消新茶的「銳氣」,讓茶香更幽遠,水更細膩綿柔,氣韻更足。新制白茶對腸胃刺激性大,經炭焙工藝後,茶性轉溫變柔。後期存放過程中,炭焙茶轉化更佳,保存一年至二年,茶湯將變得稠滑,品質漸見提升。炭焙茶有自身獨特的香韻,耐人尋味。

      評析:炭焙優點是:可以制出頂級白茶。炭焙缺點是:工藝難度太大,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炭焙法極容易將茶葉焙焦;通常需要經過多次炭焙,耗時耗工,茶葉淨單位損耗較大。



2.茶葉烘乾機(機械烘焙)

      機械烘焙是指採用電能或其它能源形成乾燥的熱風,對烘箱內的茶葉進行烘乾。

      評析:機械烘焙優點:操作上較易於摸索和掌握,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節省人工。火候控制到位的機械烘焙,也能做出高品質的白茶,但缺少炭焙茶獨特的氣韻。


      一道好白茶,離不開老天的好臉色,而工藝也至關重要。高山純料茶青,日光萎凋而後炭焙三次烘乾,極盡工之能勢。觀其色,銀白墨綠,交輝相映;聞其香,似有絲絲炭火香與茶香交織纏綿,三泡過後,水中或有蘭香,若隱若現;品其味,茶湯飽滿,綿柔細膩,輕呷一口,如有一股暖流由口腔直沉丹田,剎那間,通體暢快妙不可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喜歡日曬、炭焙白茶?工藝才是白茶品質的決定性因素
    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首發於百家號白茶作為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它不炒不揉不殺青,只經過萎凋和烘焙兩道工藝,是六大茶類中工藝最簡單,也是最為天然的茶類。的確,白茶的工藝步驟是六大茶類中最少的,可以說白茶的製作過程就是走水的過程,但是白茶真的就曬曬、烘烘就可以了嗎?
  • 白茶是什麼茶,它有哪些功效
    、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政和小茶、福安大白茶、福雲六號、水仙白等來製作白茶。因鮮葉原料等級不同,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及新工藝加工工藝:採摘—萎凋—乾燥白茶的製作工藝是六大茶類中製作最自然的,人為幹預少,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 胺基酸與白茶茶品質的神奇關係!
    不知道茶友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有些茶喝起來鮮、甜、爽,而有些又沒有;為什麼有的人說茶葉有海苔味,而有的人說茶湯像濃雞湯。為什麼有些茶看起來渾身都雪白,而有些茶衝泡開來茶湯上面卻始終漂著一層東西…這些都是怎麼回事呢?可以肯定的是,這都跟茶葉胺基酸有關係。
  • 明明用了三層包裝,還是存不出好白茶?存茶難道是玄學?
    在最新發布的白茶國標中,對於白茶的含水量有具體的指標,含水量不超過8.5%才算是合格。由此,就可以證明白茶的含水量是個關乎品質的重要因素。幹度達標是對白茶最低的要求。若是一款白茶,用了三層包裝,總是存不出好品質的老白茶,或許與茶葉本身的含水量不達標有關。有些制茶師,態度不端正,做茶不認真,粗製濫造一番便將茶葉上市售賣。
  • 白茶的製作工藝中,為什麼有「焙火」?
    前幾天朋友拿來一包白茶茶樣,說是從一間茶室裡買回來的,讓我嘗嘗怎麼樣,剛打開茶包一聞,淡淡的茶香中布滿了煙味,隱約還透著一股酸。我告訴他這應該是焙火過頭了,朋友不解地問我,白茶的製作工藝也需要「焙火」嗎?
  • 白茶是一款什麼樣的茶?
    白茶是六大茶系之一,是一款微發酵茶,因為不炒不揉的性質,保持了茶葉最自然的狀態,所以深受廣大茶友的喜歡。別看白茶只有萎凋和乾燥這2大主要的加工工藝,但工藝難度卻絲毫不簡單,就比如萎凋這一步工序就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室外日光萎凋、室內加溫萎凋和複式萎凋。
  • 小青柑白茶多少錢一斤?告訴你柑小白老白茶價格,知道後再也不吃虧
    很多朋友都喜歡喝小青柑白茶,只是大家都不是很清晰知道好的小青柑白茶價格多少錢一斤,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幫助大家以後買柑白茶不再吃虧了。作為一名茶友,喝茶第一要素就是要懂茶,想喝柑白茶就要弄懂什麼是福鼎白茶小青柑,當你清晰地了解過柑白茶之後,你就明白如何去判斷柑白茶的價格在哪個段位。
  • 買白茶喝幾口茶湯,識別判斷品質不掉坑,這個技巧你學會了嗎?
    喝上一口清明白牡丹,清潤爽口的湯水入喉,夏燥無處可尋,也不糾結夏天到底是不是個歡樂的季節。看著公道杯中晶瑩剔透的茶湯,心情也如窗外的蟬鳴一樣雀躍,是邂逅了一杯好茶的喜悅。茶湯可以判斷出一款茶品質的好壞嗎?自然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便能辨別白茶的優劣。
  • 有茶梗的白茶是壞茶?壽眉感覺很冤枉!
    有茶梗的白茶品質不好?這就太過於片面了人不可貌相白茶也是這樣不可只看外表看內在!由芽頭製成的是白毫銀針,鮮嫩的芽頭,形態均勻,眾多茶友都認為白毫銀針是最好的,其他的種類就不太好。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小白認為在白茶中,之所以將各個時間採摘、不同採摘標準的白茶分門別類。這就表示著,它們之間沒有誰好誰壞之說,只有各自獨特魅力。
  • 4個維度說白茶,帶你讀懂白茶鮮為人知的一面|吾雨茶課堂
    實際上,白茶僅僅只是工序上看起來簡單,它的工藝深諳大道至簡之道,一款白茶的好壞,都體現在制茶師對各個工藝細節的把控之中。,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進行繁育和栽培,用獨特的萎凋、乾燥等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茶。▲黑白相間的雲南月光白月光白採用類似於福鼎白茶的制茶工藝製作而成,沒有經過揉捻不具備後發酵的特點,相對白茶的製作過程又少了低溫烘焙
  • 白茶屬於哪個茶系,安吉白茶是白茶系的嗎?
    市場上有很多名叫白茶的茶,但有的是屬於綠茶系,有的是屬於白茶系,因為有不少人對六大茶系認識不深,所以常常將屬於綠茶系的「白茶」錯認為白茶系的茶。舉個例子,浙江比較知名的綠茶「安吉白茶」就是常被人誤認為白茶系,只是因為名字中帶有「白茶」2字,就以為是真正的白茶。
  • 日曬完的白茶還要焙火?白茶焙火的好處你知道麼?
    對於愛茶之人來說,茶器是一種生活的格調,也是布置茶席時不可或缺的心愛之物。上次從內蒙展會回來之後,路過江蘇宜興,還去一個老友那挑了一個自己心水的紫砂壺,一個多月的顛沛流離都平復了。最近也很流行柴燒,但柴窯跟柴燒是不一樣的,雖一字之別,但是完全兩個物什。
  • 學會這四招,輕鬆鑑別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的品質優劣
    像是分布廣泛的綠茶,扁平形的茶葉以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出名。呈現螺形捲曲狀的是碧螺春。還有長片形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而制茶時加入揉捻及其他特定工序的武夷巖茶、桐木紅茶等,以條索狀為主。傳統工藝加工的白茶,不殺青,不揉捻,主要制茶工序在於萎凋、乾燥,制出來的茶葉成品條形天然。
  • 瑪咖茶、苦瓜鐵觀音、金花白茶……創新概念茶,還是奪命奇葩茶?
    它吸引大家眼球的,不僅僅是與滇紅的工藝區別,更是因為被大家追捧的它的概念:「通過曬太陽保留的更多活性物質,能夠使得紅茶也有了如同普洱茶一樣的保質價值,也可以年年陳化,每一年轉化為奇妙的口感。」即在發酵過程中,不用高溫烘焙,而是採用日光乾燥的曬青紅茶。據網上搜索到的幾家媒體報導的新聞資料顯示:「曬紅是雲南傳統紅茶,其歷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其工藝最開始是曬青與白茶工藝的融合衍變,而誕生的一個新茶類,汲取了滇紅的某些工藝特點,又汲取了後期陳化技術,從而形成了如今曬紅的工藝特點。」
  • 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嗎?
    但是,白茶當中,是沒有生茶與熟茶的說法。白茶與普洱茶,有著截然不同的製作工藝。《3》白茶的加工工藝,主要是萎凋與乾燥。與普洱茶相比,白茶完全沒有經過渥堆的工藝,自然也就沒有生茶與熟茶的劃分。《4》行文至此,有茶友可能要問到白茶的餅茶。白茶的餅茶,算不算熟茶呢?當然不算。
  • 究竟什麼白茶該有茶梗,而什麼白茶不該有茶梗?
    提問在白茶身上最不討喜的是那個部位?茶梗!茶梗又被排斥了……但是在判斷一款白茶品質的時候茶梗卻是檢驗的一大利器!老鐵,茶梗是壽眉的良配啊!折不得的!看來在白茶圈中,還是有部分茶友對茶梗有一定的誤解。在有的白茶身上,是沒有茶梗的,但是在有的白茶身上,是一定帶有茶梗的。並且,通過茶梗,便能判斷種類不同的白茶的品質。
  • 安吉白茶:一款被誤解很深的茶
    因為藉此,他以後就可以讓大家名正言順稱「胡瓜」為「黃瓜」,所以石勒就不計較樊坦之前的失言。 講完這個故事,想必大家就明白了黃瓜雖綠卻叫黃瓜的原因。其實在茶界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它就是茶界中的「黃瓜」--安吉白茶,一款被誤解很深的茶。現實中確實很多茶友會將安吉白茶誤認為白茶,有些還堅信自己喝的安吉白茶是白茶。
  • 兒茶素:白茶成分中「神」一樣的存在
    對於白茶的成分分析,筆者向來極少涉及,一是有機化學學的不好,講不透徹,二是讀者看起來比較發雜,看完仍然一臉茫然(筆者也是如此
  • 黃茶與白茶不要再傻傻地分不清楚,小壺仙教你如何衝泡黃、白茶!
    現今茶葉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人都有了飲茶的習慣,其中就有飲用白茶。另外,在我國的六大茶類之中,還有一種茶叫黃茶,只是很多人不太了解,黃茶產量少,並不常見。那麼,白茶跟黃茶是什麼茶,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製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
  • 白毫的多少決定了白茶的品質,是真的嗎?
    平地茶種植在海拔較低的地區,高山茶與平地茶海拔差距大,溫度相差3-4℃。高山的溫度較平地更低,白茶為了抵禦寒冷,就會本能的求生,長出更加豐富的白毫。有句詩很好的形容高山白茶:梅花香自苦寒來。就像人類,潛能是無限的,白茶也一樣,在惡劣的環境,會激發出潛能,只為了能夠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