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人在婚姻上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弄明白。事實上她所認為的婚姻,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自由還是陪伴
婚姻是絕多數人都要面臨的一個選擇,或許會有人選擇「丁克」,但前提是要獲得家人的同意與支持。然而對於大部分老一輩人來說,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有個歸宿,一個人孤獨終老想想都很難受。
為什麼有人會堅持丁克,或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婚姻的「雙面性」。一個人的生活很自由,自己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不會有人約束你。而婚姻則會讓你有一個依靠,有一個寄託;但同樣婚姻的失敗也會讓你承受傷痛。
恐婚變成「恐婚」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恐婚」,30歲之前她們是害怕結婚,但是30歲之後她們卻是害怕不結婚。或許是時間讓她們認清了一些事情,一旦女人到了30歲如果還是單身的話,大概率是會感到著急的。
這時候她們的父母大概會忙前忙後地為她安排各種相親對象,但無疑大部分男士並不能滿足她們的「需求」。
30歲單身女人的「需求」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有女人到了30歲還是單身,無非兩種可能,一種是自身條件太差,一種是自身條件太好。相對來說後者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因為前者會更早就開始「恐婚」。
自身條件本就比較好的女性大多不會急於戀愛,因為她們隨時隨地都會遇到追求者,本著「下一個會更好」的想法過著一個人的生活。而到了30歲之後因為年齡的原因她們或許會有些壓力,但她們依舊會有自己的「需求」。
優秀的人都希望遇到更優秀的另一半,對於她們來說理想的另一半應該是擁有成熟男人魅力的「鑽石王老五」,畢竟女人的魅力在這個時候是最吸引人的。
現實很「殘酷」
三十多歲還單身的男人同樣分為兩種,一種是年輕時忙著工作耽誤了愛情於是一直單身,一種是已經經歷過失敗的婚姻現在打算二婚。
女士們在相親時遇到的男士多數應該是第一種情況,畢竟父母也不想女兒嫁一個二婚的男人。但是現實就是,前來相親的男士又多數滿足不了女士的「需求」。事業有成卻需要相親,為什麼相信大家也能明白。
當然不排除女士會遇到理想「王老五」的情況,但概率實在實在太低。所以這種情形下,女士或許會從所有相親過的對象中,挑選出一位相對比較滿意的來試著發展感情,甚至在還沒有培養起感情的時候就迫於父母壓力草草結婚。
可以「恐婚」,但不要被「騙婚」
女人需要知道自己「是誰」,也就是自己的「需求」,這個是必需的一個前提。你只有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自己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能夠接受哪些,又決不能容忍哪些;這就相當於先給未來的另一半「套上一個框架」。
之所以選擇相親無非就是替自己感到著急,但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著急。都說女人是感性的,但如果你是20歲你的確可以感性,因為你還有充足的時間。但如果你是30歲,那麼就要理性一些了,因為你要認清「婚戀市場規則」的殘酷。
判斷力和行動力
判斷力也就是所謂的主見,女人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父母想法的約束。相親對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要因為外界壓力選擇委屈自己,這樣最終的婚姻八成還是失敗的。
同時對於大多數女人來說,她們的成長或許都是被父母所「約束」的。養兒子時父母會要求他能獨立,於是早早的鼓勵他出去一個人生活;養女兒則恰恰相反,父母希望女兒一直在身邊,因為她們不放心。
所以就導致大部分女人都缺少行動力,聽從相親就是最好的體現。你可以自己主動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畢竟有句俗話叫做「女大三抱金磚」,姐弟戀也已是現在的常態。
致女人
對待愛情和婚姻一定要堅持一種想法:「父母不能為我做主,男人不能為我做主,我的人生我自己掌握」。晚一點沒關係,合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