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理解那些內心極度敏感的人?

2021-01-09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高度敏感是一種生理特徵,主要體現在具備這種特徵的人群常常能感受到別人忽略的微妙事物;會自然而然地處於一種激發狀態,往往受到激發的速度往往比別人要快,從而會讓他們自己感到不舒服。這種特質有利有弊,弊是容易心累,利是能看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很多高敏感的人受到困擾不知如何解脫,本文以一種科學的方式對高敏感人群進行剖析,理解高敏感特質,才能更好的駕馭這種特質。本文譯自Medium原標題為" Understanding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的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一遇到雷雨天,我都會本能地用手捂住耳朵,作為一個29歲的成年人,這樣的事讓我覺得很尷尬。而我從小就一直在經歷這種生活。爸媽告訴我,在我人生第一次生日那天,正好遇到了一場熱帶風暴,我一路都嚎啕大哭。

我是一個敏感的小孩,而且我也是一個敏感的成年人:我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到不敢往前走,我也不敢看恐怖電影,而且我能以一種強烈的力量吸收周圍人的情緒,直到讓這些情緒把我淹沒,讓我無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

1996年,我在讀大學的時候發現了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Elaine Aron)的著作《高度敏感的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這是在網際網路上出現的一種我從沒聽過的說法。高敏感者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在大多數臨床心理學家還沒有聽說之前就是通過這本書被介紹給了公眾。一個由27個部分組成的調查問卷考查了人們對各種問題的敏感度,比如: 「你是否刻意不看暴力電影和電視節目?」或者比較籠統的問法 「你是一個認真的人嗎?」

這種高敏感的特徵也被稱為感覺處理敏感,這是艾倫在心理學中創造的另一個簡單明了的術語。「高度敏感的人(HSP)有著敏感的神經系統,對他/她周圍環境的微妙變化很敏感,在高度刺激的環境中更容易不知所措,」艾倫寫道。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沒有指定高度敏感(HSP),專家們一致認為對此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2007年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高度敏感是一種獨特的人格特徵,該研究稱,「這種特徵與社交焦慮關係不大,但它與逃避和恐曠症密切相關。」但在2017年,佛羅裡達州比肯學院(Beacon College)的心理學助理教授表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完全確定高度敏感症狀是自身的個性特徵,還是屬於自閉症譜系的一部分。

據艾倫說,有15%到20%的人作為一個高敏感者經常在在線論壇上被歸類為內向者、共情者或邁爾斯·布裡格斯性格分類法中的勸告者人格。艾倫的問卷是目前唯一有效確定一個成年人是否是一個高敏感者的方法。

23年後,她的書在全球售出了100萬冊,並為高敏感者創作了一個專題的書籍,包括戀愛、工作等方面。

喜劇演員克裡斯塔爾•亞當斯(Kristal Adams)主持過一個名為「過於敏感所以不適合喜劇」(Too Sensitive for Comedy)的播客節目。她說,發現高敏感這個標籤幫助她理解了她與社會上那些可能會輕視敏感的人之間存在的「難以溝通問題」。

亞當斯說:「我終於明白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很難像其他人那樣。現在我知道我能做什麼——能以什麼方式調整或照顧自己以正常工作了。」

歌手艾拉妮絲·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說,她「完全出於自我認知,讀整本書(高度敏感的人)的時候都哭了」去年,藝術家兼說唱歌手坎耶·維斯特(Kanye West)在接受早餐俱樂部廣播節目聯合主持人Charlamagne tha God的採訪時稱自己是高敏感者。

但是,儘管有研究表明,感覺處理敏感是一種基本的人格特徵,但對高敏感者的質疑仍然存在:許多臨床醫師質疑高敏感者是一個獨立的概念,不同於流行且成熟的大五類人格特質——經驗開放性(接受新思想)、責任心(注意細節),外向(享受社交和與他人一起),隨和(被信任和讓人感到溫暖)和神經質(有關如何處理消極情緒)。

紐約社會研究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丹尼爾(Gaztambide)博士和其助理,解釋說這可能是因為這個概念通過這本《高度敏感的人》先被介紹給了公眾,之後才進行同行評議。

「因為它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所以對許多臨床醫生來說第一個想法就是 『 這只是一個自助的、流行心理學的想法嗎?』它有任何臨床或經驗的支撐嗎?』」他說。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只是方向反了。通常網民會比心理治療師更容易接觸到這個概念。」

朱迪思·洪伯格(Judith Homberg)是荷蘭的一名行為研究人員,也是感官處理敏感方面的專家。她說,她是在兒子在學校遇到困難被誤診為自閉症和社交焦慮症後開始研究這種性格。洪伯格(Homberg)認為這個概念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說服專家,它不僅僅是五大人格理論模型的一部分。

她說:「我的一位同事過去一直在研究成年人自閉症,當時沒有人相信成年自閉症的存在。人們認為自閉症是兒童的問題,而不是成年人會存在的問題。現在,20到30年後,這個事實被接受了。」

「事情就是這樣,」她補充道。「如果你引入一些新東西,人們一開始會持懷疑的態度。」

對於認證營養師兼作家阿里安·雷斯尼克(Ariane Resnick)來說,她對環境刺激的敏感常常被誤解為挑剔或控制欲強。現在她已經40多歲了,還記得在25歲左右時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高敏感者的特徵,並覺得自己就是那樣。

她說:「我晚上受不了很亮的燈,即使看到的人都想把燈調亮」,「我從不允許其他人看電視或聽音樂的聲音很大。只要有酒作伴,我在人群中就也還好,因為酒精會讓我的感官變得遲鈍。我通常會克制自己,讓自己永遠不要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作為一名主要在家工作的自由職業者,雷斯尼克(Resnick)建立了一套由她自己掌控的靈活日常安排。為了控制她的敏感度,她進行了大量的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軀體療法和暴露療法。

「我知道我必須強迫自己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去社交還是離開家出去散步,或者是去雜貨店,我知道燈光終會調亮,我會受到計劃以外的各種各樣的刺激」,她說。「因為如果我長時間不這樣做,那麼當我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保持正常時,就很難再做到這一點。」

瑪麗埃爾洛夫蘭(Mariel Loveland)是一名專業音樂家,她的父母都是心理學家,他們從小就認識到她對感官處理的敏感性。對於洛夫蘭來說,就像雷斯尼克和許多其他敏感的人一樣,像逛Forever 21這樣的日常情景可能會讓人無法承受。洛夫蘭說,她被噪音嚇著了,需要獨處的時間,而且她有一種吸收他人情緒的傾向,「包括好情緒和壞情緒」。

洛夫蘭想出了一些方法來應對她的不適。她每天晚上都會戴著耳塞睡覺,她說當她不得不和其他人一起睡覺的時候,她會經常戴著降噪耳機聽白噪音。她長大後,一想到要和朋友或家人一起住在酒店度假就會有一種恐懼的感覺,如果她內心不堪重負或心煩意亂,就無法去旅行。但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巡迴音樂家,簡而言之她還是學會了如何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她說:「我想我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每次旅行的頭三、四天肯定會非常痛苦。我討厭改變,我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因為遠離臥室就覺得孤單。我有時會哭,會感到恐慌,但我也意識到,這些感覺很沒有道理,雖然我總是會產生這種感覺,但是在我適應之前這都只是暫時的。」

感覺處理敏感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或焦慮症等其他病症之間的界限可能會讓人覺得比較模糊。當一個人的敏感程度影響了他們每天的正常工作時會發生什麼? 加斯坦比德(Gaztambide)解釋說,從臨床角度來看,重要的是要排除有潛在相似症狀的情況,比如邊緣性人格障礙或社交焦慮障礙。

2018年發表在《轉譯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敏感度可以分成高、中、低三類。研究分析了906名接受艾倫HSP測試的成年人,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敏感度水平是由神經質、外向性和情緒反應性的差異所決定的。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對環境和社會的刺激越來越敏感是由更敏感的中樞神經系統驅動的,它能更深入地感知和處理信息。」

高敏感也有它的好處,它能讓人們更好地解讀周圍環境的微妙所在。單口喜劇演員亞當斯說,她能夠立即捕捉到一種情緒,就如她所說,這種能力幫她把人們從一群人變成一群觀眾。

「據我所知,臨床心理學中沒有人仔細研究過高敏感與其他心理健康診斷的區別。」加斯坦比德(Gaztambide)說。「基於證據來幫助有這種特質的人應對抑鬱或焦慮的方法是什麼呢,或者說你有什麼?」

但或許這種趨勢正在開始轉變——至少對年輕一代來說是這樣。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兒科學和精神病學榮譽退休教授託馬斯·博伊斯(Thomas Boyce)今年1月出版了一本名為《蘭花和蒲公英》(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的書,這是他的實驗室進行的一項測試的成果。這項測試旨在研究兒童對日常挑戰和壓力的身體反應,包括那些對環境極度敏感的兒童。

博伊斯(Boyce)在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採訪時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無論是對嚴重呼吸道疾病、肺炎、哮喘等身體疾病,還是焦慮、抑鬱等情緒行為結果,以及各種症狀的外化,我們都發現了同樣的反應模式。」

學校操場肯定不會是世界上最溫和的地方,但對敏感的孩子來說這不大可能有所改變。但是這對於成年人理解為什麼有些孩子可能會在一個特別嘈雜的教室裡安靜下來,或者需要練習來應對過度刺激有很大的幫助。與其到成年之後在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找到一本書來理解自己的特性,在年齡更小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顯得非常重要。

加茲坦比德(Gaztambide)說:「對很多人來說,發現自己是高敏感者可能是一個人生新啟程,他們會發現:哦,就是這樣!他們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實生活方式生活,甚至可能重新定義一些經歷。正因為高度敏感,所以他們真的很善於觀察,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而且更能理解別人的經歷。

原文連結:https://elemental.medium.com/understanding-the-highly-sensitive-person-1e627b920160

推薦閱讀:科學家推薦:提高工作效率的音樂類型

編譯組出品。譯者:Jane,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和內心極度敏感的女生談戀愛?
    不要和內心極度敏感的女生談戀愛這類女生只會讓你感受到壓抑喘不過氣她不是不愛你而是愛得窒息愛得小心翼翼自己敏感缺乏安全感容易失去自我稍有不慎就會變得猜忌多疑甚至你一句正常語氣的話都會另她糾結琢磨她會想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你是不是想離開我
  • 心理學:一個內心極度孤獨的人,通常有這5個表現,看你中招沒?
    生活中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內心到底有多孤獨?但是極度孤獨的人,習慣封閉自己,不向外界傳遞任何關於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們認為分享的目的是找到別人的共情,能夠理解自己。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還是自己獨自面對生活的孤獨更加靠譜。 2、不喜人多的環境 俗話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多的孤獨」。
  • 如何挽回一個極度敏感的前任?
    一、人格主要特點這類人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敏感,極度敏感。他們很容易通過別人細微的表情變化或身體語言,看出對方的內心活動。強大的共情力使得他們會本能地去注意別人的感受,下意識的去理解對方、照顧對方。很多人會覺得這類人非常博愛,但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過於敏感、缺乏鈍感力,因此在潛意識的作用下,會儘可能的阻止一切朝著更糟糕的地步發展。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這類人非常容易被環境所左右。
  • 面對感情,外表看似堅強,內心極度脆弱,總是患得患失的三大星座
    讓我們一起看看,面對感情,外表看似堅強,內心極度脆弱,總是患得患失的三大星座巨蟹座巨蟹座的人內心極度敏感,缺乏安全感。巨蟹座的守護星是月亮,月亮總是在黑暗中綻放光芒,就好像黑暗中的保護者,保護著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
  • 內心敏感的人,可能隱藏著這種天賦
    「敏感」作為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的性格特質。在很多人看來它並不起眼,甚至還有人因此備受困擾。可是,在心理學的世界裡,敏感是一種強大的天賦。而如何展現它的強大,就要看擁有他的人是否能夠接受他的敏感。 02 《不為所動》中寫道:「如果說一般人是用五根手指握住外界的刺激,高敏感人是用五十根,是貨真價實的超級反應器。」共感人擁有極度活躍的神經系統,他們的大腦和別人不同。
  • 內心敏感的人,很難快樂
    無可厚非,內心敏感的人,很難快樂。內心敏感,就很容易被別人隻言片語傷害到。別人都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是在人和人的交往過程中,本來就很容易「踩雷」。自己覺得無所謂的話,可能在有些人心裡能夠掀起驚濤駭浪。尤其是在內心敏感的人那裡,有太多的禁忌,有太多的言語能夠觸碰到他們的痛點。
  • 靈巫塔羅:2020年3月份愛情運勢佔卜-獅子座,內心敏感極度恐慌
    ,我會由淺入深的分析這個牌意,及故事,但是未必這個故事適合你們所有人,如果不是你的故事,請持續關係老師的其他的佔卜解讀。因為對方的隱瞞,你的不明白,不理解,導致你們之間的感情其實潛在危機非常大。最近一段時間TA可能會認識到一個新的對象或是一位和TA有過羈絆的人可能會以某種形式再一次的聯絡上。
  • 內心極度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過以下經歷,讓人心疼
    昨天,親戚就主動提起班上一位內心極度自卑的女生,做出了極端的舉動,把班裡的學生嚇得不輕。這位女生,有一段時間突然減肥節食、暴食催吐,還瘋狂運動。班上的同學都以為她心理出現了問題,趕緊把這件事情告知我的親戚。親戚找到了這位女生,和她好好談心,終於得知了女生這樣做的原因:有同學開玩笑,說她胖,讓她陷入負面的情緒,為了擺脫負面情緒,她開始了瘋狂減肥。
  • 《高度敏感的力量》:那些具有高度敏感的人,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
    由此可見,敏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相反,如果你能夠正確認知自己的敏感,並把這些敏感用在合適的地方,你也能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活出真實的自己。那麼應該如何認識自己的敏感,並運用敏感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呢?
  • 極度敏感的獅子座之—O型
    大家好,我是你們老朋友麻辣姐說星座,今天麻辣姐說星座我還繼續給大家講星座,星座與血型也有很大的關聯,星座和血型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每個星座和血型都有每個星座的特點,每個人星座的愛情,婚姻,財運,都截然不同,雖然沒有百分百的準確,也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準確率,讓你先人一步了解命運
  • 那些表面高冷,內心敏感自卑的青春期啊
    太多那些時刻了,但想和你們分享於我而言較為特殊的一個經歷。2 臨近高考,學校要求各班派出代表去廣播站宣讀畢業宣言。班裡先徵集稿件進行評選,最後選定的稿件由寫稿本人去宣讀。在我讀完稿後,超過半數的人為站起來鼓掌,看似自信嗎?並沒有。當副班長宣布由我去播這篇稿子,我敏感的聽見後兩排的質疑:讓她去播音啊?稿子寫得是還可以。顯然,這並沒有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
  • 內心極度社恐的人:表情包,是我最後的倔強
    有一天,Natasha被告知要參加一場300人出席的演講,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Natasha極力地拒絕,幾次向老師求救無果,她還去諮詢了校醫,然而大家都鼓勵她勇敢邁出一步。 可惜,不幸的悲劇還是發生了。演講當天,Natasha被發現在自己的公寓自殺了。
  • 那些傲嬌的人,可能內心是極度自卑的!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種叫自卑的「傲嬌」君,由於太過自卑形成極端的心裡,在某些場景尷尬的強撐著要表現一種傲氣,卻適得其反地讓別人在某些事情上漸漸迴避他。壹很多人不解,江辰那麼愛小希,為什麼還要一次又一次狠心的拒絕?大部分人將其歸結為江辰天生的傲嬌和高冷,明明喜歡卻還要口是心非。但在我看來,這很大原因在於江辰內心深處的自卑。
  • 在感情中,易患得患失的星座,極度敏感,愛胡思亂想
    在感情中,似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通病,太過在意對方而變得沒了自信,一點小事都可能讓自己胡思亂想半天。不論平時多麼陽光的人,都會開始變得敏感,且極度愛猜疑。那麼在十二星座中的這幾個星座,他們在感情中,易患得患失,而且極度敏感,總愛胡思亂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靈活善變,張揚浮誇的雙子女,其實內心極度敏感
    雙子座是風象星座,就像一陣風一樣,總是飄忽不定,讓人難以捉摸。雙子女古靈精怪,腦洞很大,充滿了很多奇思妙想,你很難預料下一秒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是一個總能給人驚喜的星座。生活中雙子女大大咧咧的很好相處,但其實她們的內心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 表面強大,實則內心極度脆弱的4大星座,太愛逞強,總是傷到自己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自身的認知越來越完善,對社會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會看到許多東西,比如說見識了一些人性,內心就會發現這麼一個本質問題,一個人往往不是我們肉眼所看的那麼簡單,甚至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們的表面和內在截然不同,就好像多重性格,表面看似強大強勢,但內心卻是非常敏感細膩,甚至一度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需要別人的安撫
  • 對於抽菸極度敏感噁心的四大星座女
    而面對抽菸者,有的人會表示能夠理解,他們反而還會覺得對方身上有淡淡的菸草味挺不錯的。而十二星座中的這些女生對於抽菸就極度敏感噁心,一起來看看都是為什麼吧?金牛女:味道太難聞金牛女並不是嫌棄什麼二手菸不二手菸的問題,她們覺得當下最不能夠接受的就是煙味這一點。每次聞到,金牛女都會覺得十分的嗆人。
  • 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遺言深度解析:高敏感的你,如何在這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著?
    如果大連理工的孩子懂得求助和袒露,悲劇就很可能會避免,但關鍵是他需要更多一點理解與懂得,明白自己的高敏感其實是種天賦。丹麥心理學家伊爾斯‧桑德的《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系統的總結了高敏感人群的特點,並且給出了對於高敏感人群如何保護自己和愛自己的具體方法,通過對自己的溫柔與和解(如何學會愛自己?分享一個實用的自我關懷的方法),最終用好自己的天賦,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 你比別人內心敏感,其實是一種天賦
    他們也從未體驗過,稀鬆平常的一天是如何被突如其來的刺激淹沒,甚至土崩瓦解的。不那麼敏感的人們其實很簡單,他們並非愚鈍粗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只是體會不到脆弱的人是什麼樣的。就像我們不知道不那麼敏感的人是怎麼生活的一樣。強韌和柔弱一樣,都是常態。
  • 越愛越孤獨的四個星座,白羊座簡單直率,摩羯座內心敏感
    在感情中,很多人一開始熱情主動,一股腦地投入到愛情中,但愛著愛著,會覺得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份感情中到底要追求什麼,感情進步倦怠期,越是愛對方,就越是覺得沒有安全感,內心非常敏感自卑,一起來看看哪些星座越愛越孤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