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家具品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宜家。宜家是全球最大的家居物品生產公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線下消費模式。
宜家的銷售模式很人性化,這也是宜家能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逛宜家的時候,想要什麼東西都可以自己拿,就像逛超市一樣方便。假如要拿大件的商品可以到付款的地方付完錢,然後去提獲取自己拿。
宜家這種自助式的銷售方式,很注重對於顧客本身的服務,關注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的方式給了顧客很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家在購物的時候也很享受這樣的方式。這種銷售的成功的案例也包括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店。
但是這種自助式的消費也是存在短板的。如果人們追求快速的消費,就會忽視對商品好壞的挑選。所以宜家雖然在線下的零售十分成功,但是也上線了電商這一業務。
但是電商的這項業務也對傳統的線下零售產生了衝擊。因為現在網上購物很方便,顧客坐在家裡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挑選想要的東西,還可以跟線下的做對比,所以線下的零售店就會流失一部分客源。但是因為宜家這麼多年建立了強大的線下零售能力,也積累了不少的客源和很好的口碑,所以衝擊暫時不大。
從宜家的電商發展來看,傳統的線下零售企業必須要開始轉型了。現在網際網路銷售發展的很快,不止電商,新零售的方式也層出不窮。作為傳統企業如果不隨著時代的腳步加快自己的轉變,很有可能就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中被擠了下去。
目前可以看出,來自瑞典的宜家正在焦慮的轉型中,加快自己的產業與網際網路發展的對接。
宜家仍然在我國不斷的加開門店,開店速度成倍增加,但是門店的營業量卻發生了下滑。宜家顯然是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不得不加快發展線上業務。目前宜家也在大力發展自己的物流。在2018年的時候,宜家就決定要裁員7500人,就是為了節省更多的資源來做物流方面的投資。
根據宜家2018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宜家的全年淨利潤下滑了40%,這跟宜家的多種投資有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投資都花在了14個新的物流配送中心上。在全面上線電商業務的同時,宜家已經將自己網購加配送的服務範圍擴大到了149個城市。
因為線上業務的大力推廣,宜家還為此降低了配送的費用。宜家在調整自己物流的同時,還和順豐、亞馬遜等物流都有合作過。不過,宜家雖然降低了配送的費用,但是在配送物品的限制上卻更多了。並且宜家的運費是要自行承擔的,雖然降低了價格,但是大家寧願多消費也不喜歡把錢花在物流上。所以對比其他的線上平臺,宜家的方式並沒有多大的競爭力。
宜家雖然也在摸索電商業務,但是整體上看還沒出什麼效果。2016年宜家的電商業務只佔了總收入的4%。宜家今後的電商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的網際網路已經和人們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中國的零售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人們都講究便捷高效。
但是宜家的業務營收還是主要靠線下零售。這在電商發展成熟的今天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了。但是宜家在電商方面的探索似乎還停留在表面階段,沒有深入去發展。或許是太過于謹慎了,幾次摸索都沒有完成向電商的全面轉型,宜家在中國的電商市場已經失去了先機。
宜家的轉型還體現在了智能化的發展上。宜家推出了智能化的體驗中心,非常符合宜家體驗至上的原則。宜家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供應鏈環節。它有一條成熟的供應鏈,成本非常低,這也是宜家競爭力的一部分。但是這些供應鏈都屬於線下發展的渠道。現在想要把線上的物流搞好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在線上的物流方面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情況下,宜家把目光轉向了場景體驗這方面。所以宜家在2018年十月份在上海新開了一家薈聚,目前宜家現在在中國一共有三家薈聚中心。總投資額超過了100億元。這些體驗中心都有著高科技的體驗效果。包括虛擬初五臺、微信購物等數位化的互動工具。
總體開來,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電商方面競爭力都是有點弱的。接下來如何抓住新一波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