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2020-12-15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眼睛是形成視覺最重要的器官,幾乎所有動物都擁有這樣的器官,大至藍鯨的眼睛,小至昆蟲的眼睛,都是它們獲得外界環境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如果說哪一類動物的眼睛最為獨特,那應該就是昆蟲的複眼了。從表面上看昆蟲擁有一對與面部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放大了看我們會發現這雙大眼睛是由密密麻麻的「小眼睛」組成。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來自德國的科學家通過數字顯微技術對古老生物三葉蟲的眼睛進行透析檢測,結果發現它的眼睛結構與如今的複眼一模一樣,這樣的發現能說明複眼是從三葉蟲身上開始起源的嗎?

三葉蟲是一種什麼樣的古生物?

在了解該研究之前,我們需要對三葉蟲這種古生物有所了解。根據考古研究發現,三葉蟲是生活在距今5.6億年前的寒武紀節肢動物,它的出現就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傑作。作為最早的節肢動物之一,三葉蟲的身體結構十分清晰,整體分為頭部、胸部和尾部。由於它的背部的甲殼縱向分布如同三片葉子,因此被古生物學家稱為「三葉蟲」。

在古生物學界中,三葉蟲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它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首先這是因為它具有極為頑強的生命力,在地球歷史上出現了3億多年,而恐龍存在的歷史也只有一億多年。其次,科學研究發現三葉蟲在演化過程中存在著十分繁複的過程,這能夠為科學家研究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的線索和方向。

在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什麼?

提出此次新發現的科研人員是來自德國科隆大學的布萊基特·舒爾內曼和尤安·卡拉克森,這兩位研究人員在接觸到一塊於1846年在捷克發現的三葉蟲化石後,想到了利用數字顯微技術來對該化石進行研究分析。數字顯微技術是該行業最新的技術,它能夠將化石中極細微的結構放大,從而為研究人員提供獲得新發現的機會。

研究人員看到該化石時發現三葉蟲的前頭存在兩隻凸起的橢圓眼睛,但其中有一隻眼睛已經破損了。通過數字顯微技術的深入研究之後,他們發現三葉蟲的眼睛結構和現代昆蟲的複眼結構幾乎一模一樣。其中三葉蟲的眼睛中存在諸多「小眼睛」,這些直徑只有35微米的視覺單位聚集了主要的感光細胞。

三葉蟲的視覺形成原理與計算機圖像形成原理相似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每個「小眼睛」之間都存在著色素屏障,該屏障讓每個小單元形成的視覺無法直接相連接,而是單獨呈現出來。當所有「小眼睛」都將自己所接收到的視覺信號都呈現出來,放大了看就像是一幅打上馬賽克的圖片,縮小了和正常圖像沒有什麼區別。這與計算機的圖像成像原理很相似,我們在屏幕上所看到的圖片也是由一個個小圖像組成。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無法從古生物中尋找與複眼相關的線索,直到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三葉蟲的眼睛中存在和複眼類似的結構,這才讓複眼的起源出現了線索。從形態上看,三葉蟲的眼睛和現在的複眼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兩者的結構是相同的,這可能說明複眼結構起源於三葉蟲的眼睛結構,或者說三葉蟲的眼睛功能傳遞給了複眼結構。

這次發現讓三葉蟲再次成為了關注的焦點,人類在未來或許還能夠在這種古老的生物身上找到更多與生命演化相關的線索。

資料來源:

澎湃網 8月17日 《科學家藉助數字顯微技術發現:昆蟲視覺功能五億年前或已形成》

相關焦點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文/陳根複眼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甲殼類、昆蟲類和其他一些節肢動物頭部兩側能感受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的視覺器官,不但能識別物體,對光的強度、波長、顏色和圖案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對昆蟲的取食、覓偶、群集、歸巢、避敵等都起著重要作用。
  • ...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視覺的複眼
    根據上周四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有一種三葉蟲——生活在4.29億年前的海洋蜘蛛形節肢動物孔鯛(Aulacopleura koninckii),它們的複眼幾乎與現代蜜蜂的複眼一模一樣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昆蟲的眼與人類的不同,它分為單眼與複眼兩類:單眼位於頭部中央,通常有三個,部分種類完全退化或缺少12個。它的功能只能辨別光線的明暗與物體的遠近,是複眼的輔助器官。
  • 澳出土5億年前奇蝦複眼化石 每隻含1.6萬個「單眼」
    畫家眼中的奇蝦據英國《衛報》12月7日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南部袋鼠島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食肉動物奇蝦的複眼化石。經過分析,科學家發現每隻複眼裡竟然包含上萬個「單眼」,功能非常強大。據悉,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單眼組成的視覺器官,主要在昆蟲及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的身上出現。此化石是在有著5.15億年歷史的巖石層裡發現的。每隻複眼大概3釐米寬,包含約1.6萬個可獨立成像的晶體。如此多的「單眼」賦予了奇蝦絕佳的視力,使其能夠遠距離定位獵物。中國、加拿大等地都曾出土奇蝦化石,但科學家還是第一次發現保存完好的奇蝦複眼化石。
  • 捕獵必備利器——螳螂的複眼
    一旦有小蟲掠過,它就迅速躍起,前足給小蟲致命一擊,便將小蟲一舉捕獲,小蟲就成為其腹中之物。一般情況下,這一過程只需要不到50毫秒的時間。螳螂捕蟲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螳螂為什麼會有這種快速而準確的捕食本領呢?螳螂能準確捕食,是因為它的一對複眼和一套完整的跟蹤瞄準系統。這個系統能迅速測出飛掠眼前的小昆蟲的來去方向、速度和距離。
  • 當三葉蟲統治地球(下)
    大多數情況下,三葉蟲是以零散的骨骼或碎片形式保存下來的,那是因為它多節的骨骼很容易分散。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三葉蟲得以整體保存,或是伸展,或是捲曲。三葉蟲易於保存為化石的原因主要在於是它們的背甲成分以碳酸鈣和磷酸鈣為主,質地堅硬。而且與其他節肢動物一樣,三葉蟲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多次蛻皮,所以三葉蟲能成為古生物中最早大量形成化石的門類之一。
  • 淺析複眼攝像機成本及市場潛力
    從槍機到雙目攝像機,再到如今的複眼攝像機。同手機市場一樣,監控攝像機也在經歷攝像頭增殖。一時間,似乎誰家攝像機上的鏡頭多,誰的攝像頭就越高端。然而安防市場同手機市場不同,手機作為智能時代的剛需,其品質、銷量、攝像質量都有著極大的需求,因此即使價格稍高,也會有人為此買帳。
  • 國際最新研究: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研究中的三葉蟲化石(Barrande, 1846)。(圖片來自Brigitte Schoenemann)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動物視覺原理是怎樣演化的?遠古動物與現生動物眼睛有何變化?三葉蟲右眼。
  • 有多少人因為見到昆蟲複眼而喜歡上它們?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長得美不美,眼睛起著很大的作用,古代有著一雙明眸的美女甚至被人誇讚「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而昆蟲也是如此,它們憑藉著奇妙又美麗的複眼得到了眾人的青睞。
  • 耶魯科學家在「複眼」中發現驚人線索
    對於一個擁有複眼的無脊椎動物來說,卻與我們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即使經過了數百萬年的趨異進化,這種現象仍然存在。 還有些科學家認為最初只有一種眼睛,然後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它又進化出不同的分支。 不同物種眼睛的相似性確實是顯而易見的。先前對視錯覺的研究表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貓和魚都會被視錯覺欺騙,從而看到並不存在的運動。但研究人員從未在與我們從進化角度來看關係非常疏遠的果蠅中證實過這一現象。
  • 猶如昆蟲的複眼 體驗別克智能像素大燈
    LED光源被青睞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使用多個光源,這就和滷素或氙氣的單一光源形成了質的區別,工程師可以使用幾個、幾十個LED光源設計出更個性的外形,在功能方面也能實現更豐富的照明效果。我們都把汽車的大燈比作眼睛,那傳統的車燈就像咱們人類的眼睛,只有左右共兩個;但我們也知道昆蟲的眼睛稱之為複眼,它是由不定數量的小眼組成的,每個小眼都是一個獨立的感光單位。
  • 單眼和複眼的對視
    一雙紅色的複眼,金屬質感的亮藍身段,透明的雙翅,正停歇在一片雨後美人蕉葉子上,令人驚豔。她不由覺察:我們看世界可不可以濾去成見,只是單純地去觀察,一個不起眼的異類生命,甚至是一隻人見人嫌的綠頭蒼蠅?那次無言的對視,震撼了她。自此,一直關注人性的小說作者開始聚焦蟲性。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研製出超精密「仿蜻蜓複眼」
    自然界中昆蟲眼睛與人類的不同,大多屬於複眼結構,是由成千上萬隻小眼組成。這些具有納米特徵的微米尺寸小眼按照100%填充比在三維曲面上嵌套密排而成。由於這一特殊的光學結構,使昆蟲的眼睛擁有了極大的視場範圍,同時又具有對運動物體十分敏感的特性,在其捕食和逃避天敵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手機想要替代單反也只有這三種方案試試看了,複眼攝像技術
    很多人旅行的時候都有一種想法,遇到高山美景的時候既能拍出單反大片,也要精簡方便,那就是將手機單反化。這裡從民科角度來思考手機實現媲美單反功能,首先必須找出手機與單反構造不同之處找出真正的瓶頸在哪裡。而跟據仔細比較得出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 擁有「雙瞳孔」的人,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正常人有什麼不一樣?
    其實雙瞳孔和昆蟲的複眼並不一樣,本質上來講,它是我們人類的虹膜粘連造成的,只是原本o型的瞳孔受到壓力變形成為雙瞳孔,因為從外表看過去比較讓人害怕,所以很多人認為它們是否能看到一些神奇的東西呢,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 森林中的複眼獵手,黑帝皇龍甲獸的前身
    據說「黑帝皇龍甲獸」是因為無法控制自身過於強大的力量而暴走的古代龍型數碼獸,一旦暴走就沒有阻止的辦法,所到之處一片狼藉,而「黑帝皇龍甲獸:戰士形態」則是被黑暗感染被稱作「恐怖的皇帝龍」,為了貫徹自己的正義實行大規模破壞而使用可怕黑暗的力量,最終淪為破壞之神。
  • 三葉蟲滅絕之謎被找到!竟然和一對「兔耳朵」有關
    前不久,一種全新的三葉蟲化石被發現,似乎為三葉蟲的消失之謎,找到了答案。什麼是三葉蟲?什麼是三葉蟲呢?它是一種非常遠古的節肢動物代表,根據資料顯示,早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地球的海洋中就已經出現三葉蟲了。
  • 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汽車)要想複製人類視覺還需很長時間,但是,當涉及到周邊視覺時,昆蟲的複眼提供了不同層次的視覺能力。
  • 半夏《與蟲在野》新書分享會:單眼與複眼的荒野邂逅
    在談起如何萌生做「荒野偵探」的原因時,半夏稱,「那日微雨中散步,手機鏡頭下的它紅色複眼,有金屬質感的亮藍身段,透明的雙翅,停歇於一片雨後的美人蕉葉片上……我驚訝於一隻蒼蠅的美麗,它給了我別樣的審美。」就是這隻「人見人嫌」的綠豆蠅,讓半夏走進了蟲蟲的微小世界。自此,無論是趴在計程車窗上一路追隨的蝴蝶,還是停留在杜鵑花瓣上久久不願離去的瓢蟲,半夏總能邂逅別樣的觀蟲體驗。
  • 「雙瞳孔」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更大嗎?古人認為是帝王聖賢異相!
    「雙瞳孔」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會更大嗎?古人認為是帝王聖賢異相!你見過「雙瞳孔」的人嗎?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普通人是一樣的嗎?..有人說人類現在的發展水平實在是太低了,連自己身體的奧秘都解釋不了,何談發展高科技,尋找外星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