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不願接受回收塑料盛裝可樂 業內人士:國內食品包裝可持續...

2021-01-14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食品接觸材料行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迫切需要能夠把回收的材料用於食品級應用,但從安全標準層面是尚未明確的,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9月24日,中國首個食品接觸材料可持續發展聯合工作組成立,會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接觸材料專業委員會主任鍾懷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到。

「食品接觸材料」通常指塑料、橡膠、紙張、金屬、油墨等與食品接觸的材料。中國食品接觸材料可持續發展聯合工作組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接觸材料專業委員會和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聯合發起。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當前,中國在食品包裝材料可持續發展方面落後於歐洲和北美,所以我們要迎頭趕上。推動中國食品接觸材料的可持續發展,與國際水平比肩,這是聯合工作組成立的首要意義,其次是聯合工作組搭建了一個平臺,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在這一平臺上發揮各自的作用。

據悉,聯合工作組集合了雀巢、百事、星巴克、美團、巴斯夫、斯道拉恩索、頂正、紅塔、威立雅等來自上中下遊的企業,以及暨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塑料循環利用分會、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紙製品行業協會)、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等高校院所和專業機構。

國內回收再利用發展滯後

陳君石院士總結指出,當前我國在食品接觸材料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阻礙包括,一是法規和標準滯後;二是由於缺乏數據支持,國內尚未有被證明可行的技術;三是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不夠。

首先,法規和標準滯後主要表現為更明確且更具有針對性的法規標準和行業規範的缺乏。鍾懷寧舉例表示,一些替代性的環保型材料,比如生物降解材料是否可以用於食品級應用,在法規層面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規定。陳君石則更為具體地說明到,「比如當前可樂塑料瓶回收後產生的再生材料再來盛裝可樂或者其他食品是不被允許的,沒有標準允許就等於是不允許。」

再者,回收技術已然存在,但多年來國內未著手開展,這便造成匹配中國實際情況的回收和再生技術缺位。

陳君石坦言道,中國的回收和再生技術不是不成熟,更確切地講是還沒有開展。這種技術本身從國際角度來說是成熟的,但是中國在引進技術的過程中涉及到技術如何匹配、如何落地的問題,比如匹配消費者的垃圾分類習慣和消費模式,垃圾分類回收的相關方如何將流程和利益關係理順等等。

鍾懷寧亦補充闡述道,技術引進以後仍需要進行驗證,因為國內的一些再生材料、回收體系與國外存在差異,那麼這種技術在中國是否能夠真正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都需要通過科學研究來驗證。

另外,如何提高國內消費者對於回收材料再應用於食品包裝的接受度也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陳君石舉例表示,有消費者調查顯示,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採用回收塑料材料盛裝的可樂,也即是說消費者不接受回收再利用這件事情。

而政策、技術和消費者接受度三者之間又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工作組下一步的工作計劃也是沿著上述三點展開。

相關企業的作為和機會

2020年7月,我國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餐飲行業中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製品。因此,使用新興可降解材料替代傳統材料,成為行業內緊密關注的議題。

據IHSMarkit公司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36萬噸,佔塑料總用量的0.1%,中國需求量約4.3萬噸。2018年中國餐盒、塑膠袋等領域一次性塑料用量達594.5萬噸,假設以30%的替代比例計算,可降解塑料用量接近180萬噸,增長空間高達42倍。

從行業分布看,全球可降解塑料產能主要集中於歐美國家,主要企業包括 Nature Works、Total Corbion、巴斯夫等,但總體來看規模不大。因此,有業內人士做出判斷,隨著國內法規逐漸明確,國內企業也將迎來快速成長期。

另外,對於更為接近C端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機會和責任也同時存在。陳君石指出,類似於美團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專注做好減少與回收兩件事,比如建立相應的獎賞機制,鼓勵用戶減少使用與做好回收。鍾懷寧也同時表示,「電商平臺是應該有所作為的,因為它是把利益相關方都串起來的一種運營模式。如果它能制定出一套規則、規範,並且開發出一些好的技術和獎勵政策,相信它能夠很好地帶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鍾懷寧進一步指出,相對國外,電商在中國具備的更大優勢在於,配送員可以解決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問題。歐美國家的垃圾回收是定點定時的,而我國的配送小哥能夠幫助實現瓶到瓶、包裝到包裝的閉環回收,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流供應鏈環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比如拾荒者或者複雜的垃圾場。「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包括引申出的很多技術和商業模式,如果能夠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結合起來,會有更多創新的產出。」

相關焦點

  • 可口可樂:是消費者要求使用塑料包裝
    在接受BBC採訪時,該公司級副總裁Beatriz Perez將生產堆積如山的塑料產品的責任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她稱,消費者渴望使用可重複密封的輕質塑料瓶裝飲料,另外她還強調可口可樂沒有放棄一次性塑料包裝的計劃。這位高管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不照顧消費者,企業就無法生存。
  • ...紙箱,快遞,包裝箱,回收,環境汙染,包裝袋,劉宏彬,包裝,泡沫塑料...
    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快遞服務溫室氣體排放測量方法》的審查通過,作為包裝材料的消耗大戶,電商和快遞企業正在探路舊快遞包裝的新出路。今年以來,1號店、我買網等電商已率先鼓勵消費者參與,試水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或採用新型環保包裝材料等。不過,快遞企業在嘗試包裝材料二次利用之路上並不順暢。
  • 塑料包裝地位不保,完美替代品已出現?| 包裝前哨
    」 文:Echo Yu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塑料包裝價廉、輕便,適用於各類食品。然而,它的不可降解性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負有社會責任感的品牌們紛紛尋求塑料包裝替代品,紙質包裝成為首選。
  • 新「限塑令」來了,這些簡單且可持續的包裝設計趕緊來學習
    與此同時,這次出臺的政策也明確了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綠色產品,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加強規範回收和處置等系統性措施。新的產品,包括可回收的包裝箱、可摺疊的託盤箱等,還有一些可回收的餐盒。隨著塑料汙染越來越引起全球消費者的關注,可循環利用已經成為一個全球現象。
  • 值得關注的包裝案例|如何利用食品材料設計出可持續的包裝?
    2019年,整個食品行業、零售行業最重要趨勢之一是可持續性。毫無疑問,隨著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這一趨勢也將在2020年繼續增強。在過去的一年裡,消費者對於塑料替代品的關注有了相當大的增長,加上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包裝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
  • 推動塑料包裝標籤透明化的五項全球性建議
    同樣,在歐洲,由雀巢、聯合利華和家樂福等食品和飲料巨頭籤署的《歐洲塑料協議》旨在使所有塑料包裝和一次性塑料產品在可能的情況下可重複使用,並在2025年前實現可回收利用。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消費者聯會的數據,迄今為止,國際消費者聯會在商業和政策方面採取的行動還不夠。
  • 常用的食品包裝材料
    紙、塑料、金屬、玻璃、陶瓷是常見的食品包裝材料,紙包裝材料不僅擁有廣泛的原料來源、而且其成本較低、質地較輕、應用廣泛、可回收利用、緩衝性能好並且對環境產生的「白色汙染」少之又少。古代傳統包裝中例如植物素材包裝的美觀、健康、環保的優勢也是現代許多包裝無可比擬的,但是在保鮮、香味阻隔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 飲料行業包裝解決方案和循環經濟設計
    在今天的消費品市場上,消費者面臨著無數食品和飲料的選擇。反過來,品牌必須投入同樣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初級包裝上,才能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引人注目的、保護性的和可持續的材料都有助於推動眾多的初級包裝市場。
  • 回收與循環利用的可持續「新風尚」
    和普通一次性包裝袋相比,這種包裝袋能承受至少 20 次的重複使用,幫助減少 80% 的碳排放量。使用 RePack 包裝服務的消費者能夠獲得一定的服裝摺扣 。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將可回收材料納入產品設計、供應鏈、對外營銷中,回收和循環利用的趨勢究竟能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全新機遇?消費者、企業及政府三方角度解讀是必不可少的。
  • 陳君石院士:中國食品接觸材料可持續發展工作剛剛起步
    「中國現在在食品包裝材料可持續發展方面比較落後於歐洲和北美,所以我們要迎頭趕上,還有不少問題要改進。」9月24日,國內食品毒理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多次強調,國內食品接觸材料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需要強有力的推動。
  • 我國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再生利用的法律規制:以PET飲料瓶為例
    、社會組織、消費者多方共同參與出發,加強回收利用環節的法律規制,構建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再生利用的社會共治格局。推動食品接觸包裝製品再生利用的發展,既能夠減少石油資源的消耗,又能提高塑料製品再生利用的水平,也是國際再生塑料發展利用的趨勢。除了國家政策法規層面,國際市場上食品接觸塑料製品的使用者也在承諾與踐行對再生塑料的使用。國際與國內市場與產業的發展,促使我國對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的再生利用進行法律規制。  消費後的食品接觸塑料包裝製品的處理方法分為3 類:直接掩埋、焚燒與再生利用。
  • 一年產生5000億隻廢飲料瓶,食品行業該如何變成「綠色包裝」的模範...
    2020年1月,雀巢旗下高端水品牌Perrier啟動名為「下一代包裝運動(Next Packaging Movement)」的可持續創新項目。Perrier與致力於行業未來可持續方案科學研究的法國SoScience公司合作,加大100%再生和可回收包裝的開發力度,並對以可持續包裝為目標的初創項目進行大力資助。
  • 可持續包裝|為什麼PET是世界上回收最廣泛的包裝材料?
    隨著全球範圍內環境問題日益加劇,2019年,世界各國相繼開始推行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的政策。在去年年底,英國石油(BP)宣布,開發了一種塑料廢料回收技術BP Infinia。該技術可使當前難以回收的PET塑料廢物(例如黑色食品託盤和有色瓶子)轉化為可與傳統烴類資源互換的再生原料。
  • 可口可樂再次被提名「塑料汙染之王」
    到2030年,能夠在全球實現公司銷售產品包裝的等量回收,讓飲料瓶不會成為垃圾或進入海洋,並得以再生使用。 百事可樂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該公司正在採取行動來解決包裝問題。他們說,百事可樂已經設定了減少塑料的目標,「包括到2025年將飲料業務中的原始塑料減少35%」,並且還通過相關企業增加重新裝填和重複利用,預計到2025年將避免使用670億隻一次性塑料瓶。
  • 洗手液包裝瓶中山優質廠家產品盛裝化學液體知識
    由於上述優異的性能塑料材料和複合材料越來越多地用於化妝品包裝。聚酯塑料瓶原料聚酯的熔點在加工和製造過程中確定。可能是用於泡,也有可能是用於泡菜。塑料桶很多時候在盛裝易燃液體的時候都是不允許的,因為它這樣會有靜電產生。管的PET,現在稱為型坯然後轉移到第二個,吹塑模具。馬來酸二正辛基錫、雙二正辛基錫,可作為穩定劑,用於食品及醫藥包裝材料。
  • 如何做好紙質食品包裝的環保升級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包裝材料的安全性及「可再生能力」,傳統箭頭三角形代表的可回收的食品包裝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可持續消費和生產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品牌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都在尋求更加環保的食品包裝。例如,可二次製漿的包裝在回收後能夠生成新的紙質和紙板產品,便是其可再生能力的重要表現。
  • 親,您用的食品包裝袋安全嗎?
    若消費者質疑塑膠袋沒有認證,若處在流通環節,可向工商局反映,若是餐飲環節,可向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反映,而若生產企業在洛陽,可向質監局反映。  【環保局】 三角形回收標識是「健康證」  那麼,有了QS安全標識,塑膠袋就能放心裝食品嗎?除了QS標識,袋子上的三角形標識代表什麼?洛陽市環保局固廢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角形符號是塑料回收標識,這個標識是塑膠袋的健康證。
  • 自行車水壺安全性和塑料製品回收標誌
    然而我們可能不知道,這些塑料製品是由不同的樹脂材質製成的,而不同的樹脂材質在不同的溫度、溼度等條件下可能會析出有毒有害物質,是不安全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安全使用呢?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目前在國際上通用、我國也開始使用的塑料回收標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塑料製品的生產材質以及它們的使用條件,引導我們健康使用。
  • 可口可樂公布紙瓶原型,開啟包裝可能性的一個全新世界
    這款第一代紙瓶原型由一個紙殼組成,但仍然使用塑料蓋和塑料內襯來容納液體(兩者都是使用100%回收的塑料)。但可口可樂的目標是創造一個不需要這種塑料內襯的瓶子。 這款瓶子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可口可樂創新實驗室研發的。
  • 20升方形塑料桶懷化加工廠家產品壓縮有利於回收
    20升方形塑料桶懷化加工廠家產品壓縮有利於回收   20升方形塑料桶懷化加工廠家產品壓縮有利於回收    塑料瓶不能用洗瓶機清洗,只能用高壓無菌水清洗,不能保證瓶內無菌(特別是長期存放的瓶子);不耐熱的塑料瓶不能通過巴氏器,在包裝車間要求高無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