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女人看來,「大姨媽」每個月都來造訪一次,感覺很煩惱。可是,你知道嗎,正是每月都來的「大姨媽」,讓你保持了年輕與美麗,如果在某個月,它突然不來了,或者有時來得快、有時來得慢,沒個準確的規律,只怕你會更加煩惱。女人要明白一個道理,月經是否正常,與你是否年輕密切相關,也與你的健康直接相關。
正常情況下,女人一生中可以排出500顆左右的卵子。如果月經周期過短的話,卵子排出的頻率就會比較高,卵子排完的時間也較早,然後就進入絕經期,預示著女人進入了衰老期。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初潮比較早的女性,絕經期來得也早,老得也越快;而初潮晚、絕經也晚的人更容易保持身體的年輕狀態。
那麼,正常情況下,女性在什麼時候絕經是最合適的呢?其實,女性絕經的年齡並沒有統一的時間,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同時,還受到生活水平、物質條件以及情緒狀況的影響。一般來說,女性絕經時間的基本上集中在45-55歲這個年齡段之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女性絕經的平均年齡是49歲。
因此,女性如果在40歲之前就絕經的話,這是不正常的,很有可能是身體,特別是早衰所引起的。當然,也有個別女性55歲以後再絕經,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女性超過了60歲還沒有絕經的話,應該引起重視和警惕,這個不屬於絕經晚了,很有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問題。
女性絕經時間並不是越晚越好,絕經晚意味著體內雌激素水平長期偏高,在高雌激素的影響下,患上子宮內膜和乳腺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所以,如果55歲以後沒有絕經的話,要特別留意身體的變化,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要注意子宮和乳腺的健康狀況,做到防患於未然。
女性要想不提前絕經,不想提前衰老,在平時要特別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要特別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及早進行調理,幫助延緩衰老,防止出現提前絕經的現象。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女性朋友預防提前絕經需要做好哪些事情呢?
保持良好的情緒
人在情緒良好,心情愉快的時候,內分泌系統及新陳代謝等各項生理機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同時會分泌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質,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與此相反,如果女人長期情緒不穩定,心情不佳,生氣鬱悶,會引起內分泌的紊亂,引起子宮內膜的不規律變化,引起經期提前。所以,善於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能夠有效保護卵巢。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要找到釋放情緒,放鬆心情的辦法,可以約上好友逛逛街,喝喝茶,這樣既能夠交流感情,又可以調節心情,讓你發現生活的美好。
說到調節情緒,建議女性朋友每天喝杯玫瑰花茶。玫瑰花可不僅僅是象徵愛情那麼簡單,對於女人來說,玫瑰花還是女人保護神。用它來泡水喝,可以美白皮膚,調節內分泌,保持月經的規律。更重要的是,玫瑰花有非常好的疏肝理氣功效,可以幫助女人對抗抑鬱和壞心情,長期堅持喝還可以美容養顏。
適量補充雌激素
隨著年齡的增大,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是慢慢下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可以適量的補充雌激素,讓卵巢得到有效滋養,從而達到延緩衰老,保持年輕的目的。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不要通過藥物來補充雌激素,最好的辦法是採取食補的方式。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的植物雌激素,下面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
豆製品。豆製品含有豐富的雌激素、維生素E以及大量的磷脂,這些物質對於補充雌激素,預防衰老,改善內分泌和緩解更年期不適有非常明顯作用。所有豆製品,包括豆腐、豆奶、豆漿和豆腐皮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而且豆製品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非常相似,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女性雌激素的不足。
葛根。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它含有的一種叫做異黃酮的雌激素,它能夠幫助調理女性的內分泌,補充雌激素。長期食用,可以起到預防衰老的效果。一般情況下,都是將葛根加工成粉,用開水泡著喝。當然,也有用來煲湯的,效果也一樣。
南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瓜類蔬菜,它的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大多少數人都喜歡食用。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它能夠促進人體分泌雌激素,提高卵巢的功能,更可貴的是,它能夠雙向調節女性雌激素,預防提前絕經。女性經常食用南瓜,不僅能夠預防衰老,而且有美白養顏的效果。
雞蛋。是營養非常豐富的一種食物,有「完全營養食品」之稱。其實,雞蛋對於補充女性體內的雌激素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雞蛋中含有製造雌激素所必需的原料:膽固醇。因此,女性朋友每天吃個雞蛋是十分有必要的。
積極鍛鍊身體女性平時要多進行運動,特別是是在臨近絕經期時,多進行體育鍛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有規律的長期堅持鍛鍊。運動的強度不能太大,每次以微微出汗為。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慢跑、快步走、散步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人體恢復正常功能的保障。因此,女性朋友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千萬不要熬夜。每天睡眠時間要達到7個小時左右。同時,要想辦法提高睡眠質量,確保進入深睡眠狀態。平時不要久坐,每隔1小時就要起身活動一下。同時,為了避免輻射的影響,看電腦、電以及和玩手機時間也不宜過長。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