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說上海:從也是園到蕊珠書院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薛理勇 上海門牌研究所

今日也是園弄,路牌錯注為「也是園路」(張淵源 攝)

20世紀80年代,我有事無事會去老城廂實地踏勘。在也是園弄60號門口附近有一塊隆起的小土墩,當地人告訴我,這就是清代私家花園也是園的假山基石遺址。當然,也是園弄也是以這裡的也是園而得名的。幾十年過去了,不知道這個小土墩是否還在。

據同治《上海縣誌》中記載:「渡鶴樓,在城南,一名南園,喬煒建。池通潮汐,時聞水聲,木石最為蒼古。中有明志堂、錦石亭、息機山房、珠來閣諸勝。曹垂燦曾居之,後為太學李心怡別業,更名也是園。今改蕊珠宮。」文字雖簡,但大致上交代了也是園的歷史和演變過程。

清嘉慶年間川沙城圖

喬煒是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喬鏜的曾孫。喬鏜祖籍川沙(當時川沙屬上海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多次沿海路入侵上海,上海百姓深受其苦,而沿海的川沙一帶更深受其害。喬鏜自幼膽略過人,在此危難之機,喬鏜傾祖產動員當地百姓修築了一條長90裡的護海塘,還修建了川沙城牆,不僅擋住了倭寇沿河流長驅直入的通道,還對抗擊倭寇的侵犯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喬鏜傑出的領導和組織才能,上海縣特授意喬鏜自行組織民兵。於是,他又組織起一支二千餘人的民兵隊伍,為抵抗倭寇入侵、保衛上海地區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喬鏜也由此被明朝廷特賜五品銜。

修葺一新的川沙古城牆一隅(張淵源 攝)

喬鏜的兒子叫喬木,字伯梁。他從小追隨父親參加抗倭鬥爭。隆慶二年(1568年)他考取進士,先後出任吉安太守、福建參政等職。大概就在他這一代,這支喬姓就從浦東川沙遷徙到上海城內。今喬家路就是以這支喬姓家族而得名的。喬煒的父親叫喬拱璧,字榖侯,號訒庵。他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初任海鹽知縣,以後歷任順天府教授、南京兵部郎中、湖廣僉事、參議等職。由於喬煒祖上三代進士,使喬家在上海城裡的地位也日益顯赫,所以喬煒雖沒考取進士,也在天啟元年(1621年)以「副貢入史局,歷掌制誥、進起居注、纂修玉牒,官至禮部郎中」。葉夢珠與喬煒是同時代人,他在《閱世編》卷五中講:

鼎革以後,日漸式微。自順治庚寅(1650年)明懷(筆者註:即喬煒)後,子孫宗族,日益衰微。其流派在華亭者,有為霖、夢蛟,登順治戊戌進士,以奏銷詿誤,家居不仕。其他未有顯者。

1848年出版《申江勝景圖》繪「也是園」圖

初刻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滬城歲時衢歌》中詠:

趁涼侵曉到南園,

風颭池蓮帶露翻。

倚偏曲欄千十二,

小橋虹臥射朝暄。

作者原註:

南園,本名渡樓,明喬煒別業也。木石最為蒼古。國初,曹綠巖曾居之,後為李氏所得,更名也是園,又改道院為蕊珠宮。道光八年,觀察陳公鑾喜其水木清華,得山川之秀,葺為蕊珠書院,増建奎宿閣三層、方壺一角、海上釣鰲處,曲廊諸勝,園池寬廣,池蓮較他處尤為富麗

1884年地圖中,也是園在凝和橋西南側

當順治七年喬煒逝世後,這支顯赫一時的喬家也立即衰敗了。喬煒營建的南園先被曹垂燦收買,以後又轉售給李心怡,並被改名為「也是園」。後來,也是園也由上海地方集資收買後改為蕊珠宮。至於花園為什麼取名「也是園」,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坊間以為,園主人自謙花園不多,不成花園,自嘲「不是園,也是園」,這個理解——挺有意思的。

又:

畫樓層折面山開,

擎翠偏宜密雨催。

清澈湖心聽細細,

憑窗涼待夜珠來。

作者原註:

南園珠來閣,久不可考矣。自改書院以來,如平邑候翰、陸觀察蔭奎、沈邑侯炳壇、溫邑侯綸湛、陽觀察金城、汪觀察忠增、黃邑侯冕、王觀察玥、王邑侯文炳、曾邑侯承顯,俱有捐廉。而陽、汪二公並千全,黃公捐千餘金,與紳士集成課試經費。董其事而先後善成之者,則邑孝廉金君樹濤也。道光十八年,孝廉偕諸同人籌款售院旁民居,拓建芹香仙館、致道堂、育徳堂及左右號舍,而珠來閣乃得復其舊焉。

清末《圖畫日報》繪蕊珠宮,在原也是園內

大概在康熙初年(1662年),李心怡從曹垂燦手中購得南園的產業,並將其改名為也是園。在乾隆年間,也是園地產又被道士購買,並在園內建了一座叫作「蕊珠宮」的道觀。由於道觀是宗教開放場所,也是園也成為上海市民經常光顧之地,其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又據《玉海》中記載,宋天禧年間在皇宮裡建造了一幢名為天章閣的藏書樓,專門收藏當朝皇帝的御集和御批,在天章閣東西兩側各建群王殿和蕊珠殿,其中蕊珠殿是皇帝晏慶大學士的專用場所,於是上海的蕊珠宮也被視為科考入榜的祥兆。尤其是每年的八月中秋節,婦女們到這裡燒香鬥,祈禱夫君或兒子科舉金榜題名。

道光八年(1828年),當時的署理上海道陳鑾遊覽了蕊珠宮,在他的建議下,將蕊珠宮改為蕊珠書院。蕊珠書院的建置與一般書院不一樣,規定每月一次取敬業書院的優等生36名到這裡上課;並交月課一篇,由上海道或知縣評定後取前18名,並由上海道或知縣親自上課。以後又逐漸擴大,每月取72名敬業優等生來月課,從中選拔前36名留院上課。能入蕊珠書院的學生夥食一律免費,書院還撥若干「膏火」(相當於現在的「獎學金」,原義指夜讀的燈光費補貼),以資鼓勵。

1918年地圖(上),標註的也是園在凝和路西,梅溪弄南;1949年地圖(下),也是園已經蕩然無存

在1853年的小刀會起義和1860年的太平軍東進時,蕊珠書院的教育活動一度中斷,戰後又重新恢復。同治十二年(1863年),著名樸學大師俞樾在這裡設「樸學齋」,主講經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取消科舉制度,蕊珠書院也改組為師範傳習所,這是上海地方政府最早創辦的縣立師範專科學校。民國以後師範傳習所停辦,也是園又暫作政府辦公用地。1927年上海特別市成立後,也是園又成為特別市土地局機關所在地。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中,也是園被日軍炮火炸毀,所有建築和文物蕩然無存。1984年筆者隨陳從周先生及其博士研究生蔡達峰修復豫園東部時,陳從周先生告訴我,今豫園東部沿河長廊中的那塊「積玉峰」太湖石是當年也是園的舊物,大約在解放初偶然在也是園舊址附近發現,再運至豫園內的。

筆者參照有關資料和歷史地圖,也是園原址相當於今也是園弄以東、凝和路以西、敬業初級中學以北、金家旗杆弄以南,佔地約有20餘畝。

撰文·供圖

薛理勇

配圖·排版

張淵源

審校

徐曾禎

門牌地名上海掌故文化

公交電汽車滬上交通史

天主教會聖堂機構研究

原標題:《【噱說上海37】從也是園到蕊珠書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噱說上海35:方浜上的陸家石橋
    清末上海縣城內石橋舊影每逢中秋佳節,婦女們忙著到南園等地去燒頭香,大老爺們則結伴出城,到學士橋飲桂花酒,觀賞一輪皓月。後來,到學土橋賞月被叫作「石樑月夜」,並被定為「滬城八景」之一,學士橋的名氣就更大了。當然,隨著上海城市發展,到了清代中後期,東門外的黃浦江岸已經發展成為繁忙的上海港,小東門外業已成了繁華的市區和商業區。
  • 《紅樓夢》襲人原名叫珍珠還是蕊珠?
    第29回.賈母領人到清虛觀打醮,這時賈母的丫頭中又出現了珍珠。然後賈母的丫頭鴛鴦、鸚鵡、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頭紫鵑、雪雁、春纖……為什麼珍珠又成了賈母的丫頭呢?第一,襲人在賈母處叫「蕊珠」,不叫珍珠。
  • 九江白鹿洞書院、北京市中華民族園,環境很幽靜的旅遊休閒場所
    九江·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被譽為「國內第一書院」,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河南四陽書院名為「湖南書城」,新中國成立後,白鹿洞書院得到了良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相繼拿出巨額資金進行了三次大修理,再次繁榮起來,1959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部門,1988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 花襲人的名字考:珍珠、蕊珠都不錯,你知道她來賈家之前叫什麼?
    關於襲人有很多值得一說。尤其是名字,這個從小被賈家買來的丫頭,之前叫什麼?在賈母房中到底叫珍珠還是蕊珠?以及花襲人是什麼意思?本文就聊聊她的名字。(第三回)原來這襲人亦是賈母之婢,本名珍珠(程乙本為蕊珠)。賈母因溺愛寶玉,生恐寶玉之婢無竭力盡忠之人,素喜襲人(程乙本為蕊珠)心地純良,克盡職任,遂與了寶玉。
  • 上海女人的那些事……
    曾經雅霜是「雪花膏」的代名詞,上海家化生產,雅霜是中國最早具有規模生產的化妝品之一,在上世紀30、40年代,上海街頭到處都能看見雅霜廣告。小連結:雪花膏是一種以硬脂酸為主要成分的膏霜,由於塗在皮膚上即似雪花狀溶入皮膚中而消失,所以稱為雪花膏。
  • 走進圓明園裡的書院
    清代帝王非常注重對皇子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因此在圓明園內修建了不少書院、書屋,供讀書之用,如四宜書屋、碧桐書院、匯芳書院、荷香書屋、湛虛書屋、怡然書屋、探真書屋、含芳書屋等。還有的雖然在匾額字面上沒有涉及讀書之意,但實際上也是皇帝專門用以讀書的地方,如洞天深處即為皇子們的讀書處。
  • 康寧書院專家團隊
    本科和研究生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碩士畢業後在上海做IT多年。因調養身體緩解焦慮的需要,正式接觸瑜伽、靈修、中醫、心理學,大獲裨益,也喚醒了潛藏多年的興趣。2017年於上海創辦「熠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結合國學、心理學、中醫、武術、禪修、冥想等東西方精華,為身心亞健康人士提供身心健康指導、心理諮詢、和身心亞健康調理。2018年,創辦「康寧書院」,面向 廣大青少年開展國學教育,(注重身心健康、情商與人格培養);幫助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培養正確的教育方法,將孩子培養成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棟梁之才。
  • 中國最美十大名園之一!就在咱河北!它曾是「清末全國書院之冠」!
    ,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到現在這座園子有將近八百年的歷史。名師大儒薈萃攝影/李永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雍正皇帝下詔,要求各省在省會建立書院。直隸總督李衛見古蓮花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便將校址選擇在這裡。書院主要招收省內的生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秀才,入學門檻很高。
  • 清代泉州著名書院
    泉州的教育事業,到了清代的乾嘉年間又有較大的發展,陸續出現了一些比較著名的書院,為泉州培養了不少人才。這些書院是清源書院、崇正書院和梅石書院。 清源書院在承天寺邊今晉光小學內。此地原為施琅的舊花園,稱「澄圃」,乾隆年間為郡守陳之銓購作講舍,始稱「清源書院」,是泉州近代規模最大的一個書院。
  • 浦東臨港建設一條南北向的大道,連通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的書院站
    2020年8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在臨港地區開始建設Y4公路,它與臨港地區荒涼的上海軌道交通書院站也有關係,書院地鐵站在未來的作用也將增大。浦東臨港建設Y公路是一條南北向的大道,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的書院站將是這條道路上面的重要節點。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書院站的位置如下所示。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的書院站其實是臨港地區的第三大地鐵站,另外兩個地鐵站也是同一條線路的滴水湖站、臨港大道站。
  • 「上海園——360度綠花園」的設計解析
    我們上海園在武漢園博會開幕之後得到了眾多專家遊客和媒體的關注。得益於我們對城市展園創新式的設計,當然最終歸因於我們行業同仁尤其是像我們群裡的各位專家朋友的一個智慧結晶。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娓娓道來。武漢第十屆園博會的主場館是張公堤城市公園西段、原金口垃圾場。總面積是213公頃,以「生態園博,綠色生活」為主題。其中城市展園有八十二個,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
  • 戲劇書店出現,在上海就是地標|自帶深夜食堂的朵雲書院·戲劇店,來...
    一牆之隔,世紀朵雲旗下第五家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已經露出崢嶸。12月24日,這家戲劇書店將以一場論壇揭開面紗,12月2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戲劇書店出現,在上海就是地標。」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楊揚這樣判斷。究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標?今天(18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提前探店。
  • 天南海北,同賀「互鑑書院」雲揭牌
    文|丁錦簫2020年12月12日,在乍暖還寒的初冬時分,在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成都市龍泉山麓,全球首個以「互鑑」為主題的新式書院——互鑑書院正式掛牌成立。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蔡尚偉擔任書院山長。西安交通大學新媒體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傳播系主任(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兼陝西高校新型智庫(A類)「新媒體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吳峰教授祝賀互鑑書院揭牌,雙十二事變變出民族團結新樂章,互鑑書院院中孕育產研互動新篇章。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教授劉銳恭祝互鑑書院道,鑑往知來,踐行知理。
  • 來朵雲書院,聆聽呂思勉作品的前世今生
    《宋遼金元明史札錄》作者: 呂思勉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 2020-8《宋遼金元明史札錄》並非《宋史》《遼史呂思勉據上海集成圖書公司版《二十四史》擬成草稿,標明卷次頁碼,將各類記錄初步分類編排。原稿分兩類,既有政治史,又有專題史,與其作斷代史的一般體例相同。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從呂思勉的著作中獲得治學、讀史的靈感。他的著作常讀常新,能夠跨越時空給人以新的感受與啟示。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記錄明、清朝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的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私藏上海 | 愚園路的仙氣與煙火
    在我到上海讀大學的那會兒,愚園路相比原法租界那些已經很顯情調的小馬路而言,並不出眾,雖然也滿布名人故居,但至多也不過一條連接中山公園與靜安寺的適合散步的路,車不多,梧桐茂盛,偶爾會瞥見精緻的老房子的一角。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愚園路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而且越來越耐看,不知不覺就成了我私藏的一條心水小馬路。
  • 上海長樂路添新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將於24日開幕
    書店毗鄰蘭心大戲院,而蘭心大戲院也是上海開埠以來歷史最為悠久的劇場之一步入店內看到的第一個名為「戲劇」的書架上不僅有《西廂記》《長生殿》等古典巨著,也擺放有老舍的《四世同堂》,向內依次轉換為古希臘悲喜劇、莎士比亞喜劇、悲劇以及易卜生戲劇。
  •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泰山書院」 探索在高職院校中實施「書院+...
    泰山書院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歷經宋、元、明、清幾度變遷,至中華民國初年,成為隱居將軍馮玉祥之讀書處。千年學府,聞名遐邇,時至今日,泰山書院仍為泰山文化的標誌之一。泰山書院是古代書院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傳統精華文化的現代再生式發展的源泉,同時也對國內外高校教育發展新趨勢提供借鑑。
  • 撫松書院名譽院長——喬平
    作為撫松書院名譽院長,凡書院有大活動,喬必到。某次,北京飛廣州班機晚點,喬老爺帶著行李打的直奔黃埔村撫松書院,故吾視之為兄弟也。現任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書法家,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會長,廣州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撫松書院名譽院長,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