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媽媽們不可小覷的「胃腸型感冒」,應如何正確應對?

2021-02-12 西柚媽咪

今天吃午餐時,同事小吳愁眉苦臉的問我,說自己家寶寶昨天開始老是嘔吐,吃的東西幾乎都吐了出來,還有點流鼻子,咳嗽,去看醫生,醫生說是胃腸型感冒,小吳一臉茫然的說:「我不了解這種感冒的症狀與普通感冒有哪些不同,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

所謂「感冒」,即為身體不舒適的一般用語,乃是病毒侵犯了寶寶的上呼吸道所引發的炎症,而「胃腸感冒」就是指胃腸的不舒服,是指病毒同時或先後侵犯寶寶的胃腸道,出現不思食、噁心、嘔吐或腹瀉、腹痛等症候,「胃腸型感冒」便應運而生了。

「胃腸性感冒」是感冒的一種特殊類型,又稱為「嘔吐性感冒」或「腹瀉性感冒」,罪魁禍首首推科薩奇病毒,次為輪狀病毒。由於寶寶的胃腸尚處於發育中,功能不完善,一旦病毒入侵,加上氣溫變化或飲食不規律,便會罹病。

看來,小吳要多了解一些「胃腸型感冒」的知識與應對措施大有必要哦。

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質進入,導致胃體肌肉受刺激收縮,將胃內容物排出體外。 

原因: 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噁心、乾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噁心或乾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並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 

注意事項: 補充足夠的液體。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採用所有的液體都可以,很多時候光喝水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它沒有辦法補充重要的電解質(鹽分和礦物質)。一般推薦服用口服補液鹽,你可以在藥店自行選購,按照說明調配好比例讓寶寶服用,可以使用奶瓶給小寶寶餵服口服補液鹽。 

主要為胃腸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響吸收功能,造成腸腔內的水分過多,外加腸蠕動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原因: 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的食物或膿血、黏液。

注意事項:對於患胃腸型感冒的寶寶,除了應服用治療感冒的藥物外,還應同時服用一些消食導滯的解表的中藥。

因腸蠕動較正常時加倍增快而感覺到疼痛,或是腸壁上的黏膜因發炎而紅腫痛。 

注意事項: 如果患病寶寶腹脹腹痛、嘔吐嚴重,可先服用止吐消食的藥,大約半小時後再服用其他藥物,這樣效果會更好。

生活中常看到一些父母向醫生訴說寶寶吃壞了肚子了,要求做胃鏡、B超檢查,或開消炎、止吐、止瀉一類藥物,以便儘快解除難受感。殊不知藥不對症不僅緩解不了病情,還能延誤、加重病情,或引起藥物不良反應,進而加劇寶寶的難受感。具體如何識別呢?

明確診斷是對症下藥的關鍵環節,對「胃腸型感冒」來說,最需要做好與胃腸炎及其他類型感冒的識別。

「胃腸型感冒」兼有感冒與胃腸炎的症狀,且胃腸症狀較感冒症狀更明顯,很容易誤為胃腸炎。

一看症狀。

「胃腸型感冒」患兒,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常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食慾差、腹脹、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症狀。禍起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感冒病毒侵入後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腸蠕動亢進而發生腹瀉或腹痛,腹痛一般多在肚臍周圍,且無壓痛。

「胃腸炎」患兒則常有吃了不乾淨食物的病史,病毒或細菌隨之潛入了消化道,並引起腸道黏膜發炎,故而噁心、嘔吐較為劇烈,嘔吐物常有刺激性氣味,但不發燒。

二看檢查。

「胃腸型感冒」可有發燒(也可不發燒),寶寶咽部充血發紅或扁桃體腫大,糞便常規檢查常無異常。

「胃腸炎」不發燒,乏力、腹瀉、腹痛、嘔吐明顯,嚴重者有脫水、電解質紊亂(如低鉀、酸中毒)等表現,糞便檢查多有異常,如潛血試驗陽性,顯微鏡下見到紅細胞、白細胞等。

診斷一旦明確,治療便應開始,切忌不把「胃腸型感冒」當回事。雖說感冒是家常便飯,但寶寶處於抗病力較弱的時段,不及時出手有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臨身。總的應對原則是:按感冒治療,並將胃腸症狀納入其中。要點有:

調整飲食,補足營養。如一直飲用乳類飲食的寶寶可暫停乳類餵養,改為代乳品,或發酵酸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已斷奶寶寶飲食要清淡,易消化,暫離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用好抗病毒藥,如嗎啉胍、病毒唑以及中成藥板藍根衝劑等。 忌盲目使用抗生素除非有明確的指徵,如查血發現白細胞總數或中性白細胞升高,查大便發現白細胞、紅細胞等。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還有導致腸道正常菌群紊亂,加重病情,延長病程之風險。

酌用消食導滯的解表中藥(如藿香正氣丸)或活菌製劑(如複合乳酸菌,半粒,一日3次),有助於緩解腹脹,促進腸道正常菌群建立。腹瀉者可用思密達口服,一次半袋量,一日2次。

嘔吐明顯可選用生薑汁(生薑適量榨汁,加入少量溫開水隨服)、三汁飲(荸薺、白蘿蔔、鮮藕各適量,洗淨榨汁隨服)、三根薑糖飲(香菜根、蔥根各10克,鮮蘆根50克,生薑2片,紅糖10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10分鐘,少量頻服)、薏米桔皮粥(新鮮桔皮30克,薏米100克,桔皮洗淨切絲,加水煮沸後將桔皮絲撈出,加入大米煮粥餵食)等食療方。

腹脹明顯可選用中成藥化食丸、山楂丸,西藥多酶片等消化酶。

有脫水者(如嘴唇乾燥,皮膚彈性減低,尿量減少)可口服補液,如米湯(或白開水)500毫升加鹽1.75克(半啤酒瓶鐵蓋),調勻後分次餵服;或到藥店購買口服補液鹽(ORS),一袋加水500毫升,調勻分次餵服。

按摩,適用於腹脹、腹痛的寶寶。

做法:在寶寶肚臍上順時針方向按摩5~1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摩5~10次。也可熱敷肚臍周圍,或餵些溫白開水,以調節腸胃蠕動,減輕腹脹、腹痛感。

退熱。寶寶體溫在38.5℃以下可用降低環境溫度(藉助於空調、風扇)、溫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溫;體溫超過38.5℃,尤其是以往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應及時服用退熱藥。

◆ 做好護理。如常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適時為寶寶增減衣服;小寶寶嘔吐取側臥位,大寶寶可採取俯臥位不要盲目給寶寶餵食,應讓胃腸適當多休息,待消化功能恢復後再逐漸增加餵食量,因為短暫的少食(1周左右)不會導致營養不足。

◆ 密切觀察寶寶病情。總體說來,「胃腸型感冒」病程自限,不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持續約7~10天即可逐漸恢復。

 一方面患病寶寶要多休息減少體力消耗,增強機體同疾病作鬥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要讓胃腸充分休息。 

不光是身體多休息,同時也要讓寶寶的腸胃多休息,減輕腸胃負擔是為了提早恢復消化功能,然後才能增加進食量。反之只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久而久之變成慢性胃腸炎。

寶寶的腸道本來就嬌嫩,在患病之後更加,若此時還不控制好飲食,只會讓病情更加嚴重。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如米湯、粥、麵條等,避免油膩食品和脂肪。 

由於患病寶寶多次腹瀉,體內會丟失較多的水分和「電解質」,所以需要及時補充水分。

 如果寶寶服用退熱藥後出汗多,汗溼衣服,不及時更換,會再次著涼,加重病情。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看醫生,以免貽誤病情,引起其他併發症:

小寶寶精神狀況差,嗜睡或煩躁、高熱、脫水、腹痛、持續嘔吐超過2天,嘔吐物中有血性物。

大寶寶發熱不退或感冒症狀加重、嘔吐不止、頭痛劇烈、脖子發硬、精神不好等。

END

相關焦點

  • 孩子嘔吐+肚子痛,可能是胃腸型感冒
    今天我們聊聊這個組合常見的疾病——胃腸型感冒。其實胃腸型感冒並不是感冒,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但胃腸型感冒大部分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很多時候是上呼吸道感染後,引起胃腸道不適,從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也可以稱之為「嘔吐性上感」,但是這個名字不親民,「胃腸型感冒」憑藉著親和力的字眼成功出圈。
  • 怎樣應對小兒腸胃型感冒
    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多端,兒童的身體免疫力不如成年人,尤其是體質較為虛弱的兒童,會容易出現腸胃感冒。
  • 怎樣應對小兒胃腸型感冒?
    這時如果以止瀉藥物進行治療,不但不會緩解胃腸感冒病情,還會延誤病情。胃腸性感冒的發病誘因主要是來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氣冷暖變化時發生較多。這是由於冷空氣對腸胃刺激,再加上生活習慣不正常,不良飲食等。眼下,天氣寒冷,許多人喜歡吃火鍋時喝點冷飲,這些油膩辛辣、忽冷忽熱的食物,會刺激腸道黏膜,致使胃腸發生痙攣。
  • 孩子感冒了,家長如何正確選擇感冒藥
    要點概括  ①關於感冒  ②正確用藥  ③如何預防  01    3、濫用抗生素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感冒就是體內存在炎症,從而給孩子濫用消炎藥物。事實上,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會給孩子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菌群紊亂。不但治不了感冒,反而引起其他疾病。  02  兒童感冒,如何正確用藥?
  • 什麼是小兒胃腸型感冒?
    小孩感冒幾乎對於每個家長朋友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感冒最為常見的症狀就是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發燒、頭痛等。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感冒,相信很多家長朋友們還比較陌生,就是胃腸型感冒。小孩抵抗力弱,除了容易感染普通感冒以外,胃腸型感冒也是家長不能忽視的。那麼,什麼是胃腸型感冒呢?
  • 如何科學應對「孕期感冒發熱」?
    在孕期,準媽媽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全家上下都緊張的不行,因為孕期一旦生病,就直接影響到母子兩個人,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都要顧及到可能對兩個人造成的影響。很多孕媽會有這樣的顧慮,這個時候如果感冒了,該怎麼辦?吃藥會影響寶寶嗎?感冒、咳嗽、發熱,不想去醫院,有什麼辦法嗎?好糾結,好矛盾,好無力.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如何科學應對「孕期感冒發熱」?
  • 乾貨:關於寶寶腸胃型感冒的病因和症狀
    總體而言,胃腸型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杯狀病毒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發生於消化道功能較弱的老人,感冒病毒會乘虛而入鑽進消化道,引起消化道黏膜反應,主要表現為食慾差、上腹部發堵、反酸、燒心,以至噁心、嘔吐,有時還伴有輕微腹痛、水樣腹瀉等,而感冒常見的上呼吸道症狀反而不明顯,所以很容易使人與急性腸胃炎混淆。
  • 孩子受溼引起胃腸型感冒,用藿香正氣散嘍~
    前面講到的,主要是由寒邪引起的感冒。實際上,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任何一種都會引起感冒的發生。
  • 怎樣預防胃腸感冒?
    攝入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會增加胃腸的負擔,食物在胃內積聚則會引起不適,長此以往的話則容易造成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胃腸抵抗力下降,甚至容易患上疾病,更容易被病毒侵害。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經常離不開空調,但是提醒大家一定不要長時間吹空調,也不要對著風扇直接吹,特別是避免從炎熱的環境中大汗淋漓的直接進入空調房中,而是要先在相對涼爽的地方適應一下,再在屋裡停留,防止空調引起的胃腸感冒。
  • 這古方,既可治外感發熱,又可治胃腸型感冒
    疫邪入膜原半表半裡,邪正相爭,故見寒熱起伏。建設膜原城的事物交給副手們。知母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瀉腎火。配以清上焦溼熱之黃芩,則瀉肺火。溼熱易傷肝,故用清熱涼血、養血柔肝的白芍瀉肝火,以免肝火上炎,引起頭暈頭痛等。
  • 如何預防腸胃「感冒」
    在涼爽的秋天,老人、小孩以及體質弱的人群要注意防範胃腸疾病的侵襲,做好腸胃保暖工作,避免腸胃「感冒」。那麼,如何預防腸胃「感冒」?下面請天津津門中醫院胃腸科醫生給大家講解一下。  ◆氣溫驟降 小心腸胃「鬧情緒」  剛剛入秋,季節交替的時候正是胃腸型感冒多發時期。
  • 媽媽感冒了,孩子還能餵母乳嗎?
    又或是身邊會不會有些觀念不正確的三姑六婆,告訴你說感冒的時候就不要餵母奶,以免把感冒病毒傳染給嬰兒呢?解答:一般藥品不會,除了下面情況要注意外;提醒媽媽們也可以跟醫生說自己在餵母乳,請醫生開藥特別注意。1.應停餵母乳的藥物:抗癌化學藥物、放射性同位素、毒品、抑制母乳分泌的藥物。
  • 「戰疫」時期,遇到感冒、咳嗽、喉嚨痛,應如何處理?
    大家都知道,在現在這一個特殊的時期,如果人們出現了感冒、發燒、流鼻涕的症狀都會非常恐慌,擔心自己被傳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因此內心會比較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專家建議在非常時期出現了感冒咳嗽,喉嚨痛的症狀,先不要慌,不要在心理上擊垮自己,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並且並非所有的疾病都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掌握正確處理的方法非常重要。以下幾點是正確應對非常時期感冒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腸胃型感冒怎麼辦?嘔吐、腹瀉、全身無力、不思飲食、可要當心了
    第二天早上早早去看了醫生,醫生說是胃腸型感冒!胃腸型感冒是什麼?大家可別認為感冒僅僅只是呼吸道受到了感染,我們的腸胃也是會感冒的哦。胃腸型感冒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感冒,是由一種叫「柯薩奇」的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會導致胃部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致使胃部肌肉受刺激而收縮,就會產生頻繁嘔吐的症狀。
  • 如何正確應對「飢餓」?
    最近接觸到一位因酮症酸中毒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結合醫生問診、患者自述及實驗室診斷數據,醫生判斷此次酮症酸中毒的誘因主要是長期飢餓所致。時常飢餓,想吃各種食物首先,每個糖尿病患者都要對糖尿病人的飢餓有個正確的認識,要了解糖尿病人飢餓的原因有哪些,然後針對具體的原因作出正確合理的應對,就不至於在面對飢餓時手足無措。
  • 不用小兒氨酚黃那敏,如何科學應對兒童感冒
    下面分享這篇我針對家長們真實提問回復的文章,我會把其中提到的單一成分藥品用橙色字體凸顯出來,如果你讀後覺得受益,請幫我轉發出去,以幫助到朋友圈和育兒群裡的更多媽媽科學用藥,感謝你和我一起傳播科學用藥的知識。 1問:寶寶感冒是不是分好多種呢,現在冬天一換衣服就受涼了,然後就流鼻涕,有時衣服穿多了出汗也會感冒。
  • 【科普】新手爸媽如何正確應對寶寶嗆奶~
    做了父母的都知道,家裡的娃常常會製造各種大型災難現場,比如毫無預兆地吐奶,網上寶寶因為嗆奶窒息的新聞層出不窮,很多寶媽遇到寶寶嗆奶慌亂失措…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確應對寶寶嗆奶
  • 如何去正確的應對
    如何去正確的應對?1.寶寶多少度才算發燒呢?2.發燒的原因環境的影響佔很大一部分,由於天氣太熱,有的父母沒有及時掌握好寶寶衣物的多少,或者飲水量過少,房間的空氣流通性差都會影響新生兒的體溫,從而引起發燒,疾病的影響也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患上了感冒氣管炎等其他疾病,也會伴隨著發燒現象的出現,寶寶在出生的幾天內會接種一些疫苗
  • 奶牛媽媽乳頭疼痛,如何應對?
    乳頭疼痛,大概是影響媽媽們享受哺乳生活的幾大公敵之首。有些媽媽甚至會表示餵奶乳頭疼,更甚於上刑場!嚴重的時候比生孩子都疼。乳頭疼痛看似來勢洶洶,但找到原因,問題很快就能迎刃而解。不要在焦慮之下道聽途說民間偏方,坊間謠傳,用科學方法來應對,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哺乳幸福感。來,下面牛媽幫你分析分析乳頭疼痛的幾種原因、表現及處理辦法。
  • 兒童蕁麻疹應當如何正確應對?家長們收藏備用!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這樣做的,和是藥三分毒,怎么正確面對小兒蕁麻疹呢? 過敏體質才是導致蕁麻疹產生的根本原因,人體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影響免疫系統的效果,但假如在日常日子中食物所含抗生素或是類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話,都會導致腸道內的有益菌下降,因此無法有用地影響免疫細胞中輔佐型T細胞1(Th1)的生成,而這些輔佐型T細胞1的生成與輔佐型T細胞2(Th2)相關過敏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