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SARS、汶川地震幾場大考,這次依然要做到無死角疫情防控...

2020-12-14 醫師報

本期專訪嘉賓:王莉教授

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四川省人民醫院腎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八、九、十屆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分會一、二、三屆常委

從去年12月疫情出現,到今年1月疫情全面爆發,再到如今疫情防控戰取得階段性成果,這短短的三個月中,有無數暖心的人和事讓這個寒冬早春多了一些暖意,尤其是時刻奮戰在前線的白衣天使們,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1月中旬,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莉教授和醫院領導接受了國家衛健委對新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的培訓,從那時起,醫院就未雨綢繆,規劃可能出現疫情後的工作。

「疫情爆發時,醫院的第一反應就是當大量新冠肺炎患者來院就診時,如何收治?如何儘早地快速認識及診斷這種傳染病?如何去保護醫院醫務人員和在院的病人?」四川省人民醫院立即成立抗擊新冠肺炎指揮中心,由黨委書記,院長擔任總指揮,各部門齊心協力,醫院員工全力投入,用後續數十天奮戰抗疫的成果來回答了這幾個問題。

「三圈層管理 助力全院無死角疫情防控」

歷經SARS、汶川地震等大考的四川省人民醫院,擁有國內一流的急救應急團隊,但在來勢如此兇猛的疫情面前,面臨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的巨大壓力,仍有諸多需要立即完善之處。為更好地防控疫情,院領導很快提出,「首要目標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為此,我們特地把醫院分為三大部分,採取了三圈層管理。」

第一圈層即在外圍對出入口、人行道、車行道的管理。設立人行三通道,分流發熱患者、普通患者及工作人員,使其行經不同通道,避免交叉感染。車輛按是否為工作人員車輛劃分兩通道。在出入口處,對行經人員測量體溫等,凡發現發熱患者,迅速引導至發熱門診。

第二圈層主要針對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的區域,如門診、急診、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新冠肺炎CT室,實驗室等。這些部門承擔重大責任和風險,需要流程再造。面對既有的發熱門診無法接收大量患者的這個難題,一頂頂帳篷被立了起來,以是否有流行病學史分而接診,兩套發熱門診系統應運而生。

雖然建立倉促,但預檢分診、檢查室、供患者診斷前休息的等待區、急診搶救室等一應俱全。醫院除春節停診四天,疫情期間均開放了門診,以限流和加強三級預檢分診為安全保障。「但醫院取消了現場掛號,統一網絡預約,且須提交流行病學史,呼吸道症狀等病史資料。就診時從門診大門到診區再到醫生,實行測定體溫等三級預檢措施。」王莉介紹,若發現發熱患者或疑似患者,則移送至發熱門診,實現快捷篩查,保護醫護人員。

第三圈層包括住院部、行政後勤等。為保護醫護人員和住院患者不被感染,陪護和探視制度需嚴格執行,留陪人必須接受各項檢查,患者儘量單人單間等。此外,每個科室都要結合自身特點,上交具體的執行方案。

「三圈層防護,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院、全員無死角,既推進了疫情防控,又維持了正常醫療的進行。只有保障了醫護人員的健康,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支持是抗疫成功的重要保障」

幾十天的抗疫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汗水在辛勤中揮灑,經驗在苦澀中積累。摸爬滾打風雨中,諸多艱辛終克服。

王莉回憶說,最艱難莫過於疫情初期防護物資不足,甚至一度奇缺。「該用防護物資時必須用,不該用就不用,堅持科學正確防護。」為應對物資的不足,醫院所有防護物品被統籌統一管理,嚴格發放,並積極從社會渠道獲取捐贈。

既要開源也要節流,因而,根據不同的風險程度,院感辦為所有崗位制定個人防護用品使用辦法。早期抗疫工作中人員不平衡,感染科、呼吸科等一線科室人員超負荷工作,為減少防護用品消耗,醫院暫時關閉了患者較少的科室,抽調內科醫護,全面培訓後作為備用梯隊,建立起高質量人力資源庫,以備支援前線。

「抗疫之初,後勤部門幾乎每晚通宵作戰,通過各種舉措,即便再艱難,也未出現防護物資斷供。」改建行人及車輛通道,以及尋找醫院裡和其他建築距離足夠遠的區域,快速建成隔離病房,都是不小的難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真是深切體會到了通道改建,後勤的強力支持是成功保障。」

儘管醫院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院感防控工作,但疫情大考來臨,仍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比如,臨戰時,發現很多醫護人員對院感的認識和防護措施不到位,有欠缺。抗疫中,培訓就是保護醫護的重要舉措。省人民醫院幾乎做到了全院、全員培訓,重點人員、重點科室現場培訓,網絡全覆蓋培訓,並特別關注保潔人員,運輸公司員工等「第三方人員。

「培訓內容成體系、有規範固然重要,但最關鍵之處在於設置考核。只有那些能夠正確穿脫防護衣,熟悉診療原則的醫護,才能用在關鍵崗位上。」醫院為落實執行、減少漏洞,醫院成立質量評價小組,到各個團隊評價是否達到質控標準。

網絡醫療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自去年除夕夜上線,省人民醫院全國首開新冠疫情網絡免費諮詢服務,服務超一萬人。醫院還緊急開通網絡醫院,除實現網絡預約等服務,還便利了糖尿病患者等門診特殊病人的治療,實現醫生開處方、藥師審處方、醫保收費、運輸公司配送到家的網絡一體化服務。此外,遠程會診和培訓,進一步幫助了基層醫院診治新冠肺炎和其科學隔離。

多管齊下的防控措施,極大地緩解了一線醫護的壓力。談及抗疫工作成果,王莉說,醫院為職工量身打造了工作手冊,規範行為,從第一版到第三版,隨疫情變化而不斷更新。且醫院團隊開發了核酸篩查,抗體篩查試劑,並走在全國前列,部分已得到國家批准,目前在武漢試用。

截止目前,省人民醫院收治逾2800位發熱病人、100位疑似病人,確診陽性病例5例。醫院超過10000職工及家屬全部接受流行病學調查,40人有流行病學史或發熱史,並被隔離,但最終無人確診。

「短期內要加強外防輸入,不能讓前期的勝利毀於一旦」

逆行,是生命相託,是職責所在,更是人間大愛。

「聽聞武漢告急,要組織醫療隊援鄂時,我心中顧慮重重。會不會沒人去?畢竟不同於其他急症,面對新冠肺炎,運氣不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大家都很緊張。」令王莉吃驚的是,倡議之後,全院共有八百多人自願報名,甚至有科室帶頭人主動請纓任隊長一職。在醫療隊培訓會議上發言時,王莉淚流滿面,感動之至,「以往我對民族大愛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沒有具體概念,但當我站在抗疫培訓講臺上,看到臺下那一張張可愛的面龐時,我終於理解了。」

疫情下,醫院每位醫生的盡職盡責令人動容。在院醫生的工作儘管不如前線「轟轟烈烈」,但在崗必盡職,盡職必盡責。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每天前往隔離病房看望診治病人,看起來平凡而普通,但細細想來,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擔起責任,又怎會平凡呢?

目前,國內疫情已趨於穩定和緩和,但新冠肺炎已在世界範圍內大流行。「後期,疫情可能以國外輸入性病例為主,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短期內要加強對輸入性病例防控,不能讓前期的勝利毀於一旦。」王莉指出,針對當前疫情形勢,醫院將進一步加強對專科、特別是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高危科室的門診三級預檢分診。住院制度更為嚴格,並新增海外居住、旅行史報備。為保障正常醫療開展,血液透析、放化療、產科、兒科等開通綠色通道,保持暢通。

對於疫情之後如何加強醫療體系的完善,從醫院層面來看,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經驗,在重大疫情面前有所不足。「如何建立完整、系統的應急救治體系,建立以臨床為中心院感管理體系,後勤物資和人力資源保障體系等,是一個長久的、不可擱置的問題。」王莉強調,硬體和軟體設施不足、傳染科等科室建設待加強、發熱門診和病原學實驗室建設不足,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醫生也要轉變觀念,以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為職責,但需有更多疾病預防相關的概念,並參與到公共衛生事業中去。

而從公共衛生層面而言,疫情中大型醫院人滿為患,應向新加坡等國學習,建立更多社區和基層發熱門診。目前,四川省已在建省級公共衛生中心,以減少綜合性醫院的壓力,降低收治普通患者的影響。

「疫情會結束,但未來還可能有新的疫情。因此,必須健全醫院疫情防控體系,硬體軟體都要加強;給院感防控更多投入;要好好保護醫院職工。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我院增加了醫護的體檢,更加關注醫護的健康,唯有醫護團隊強大,身體健康,才能拯救更多生命。」

黑暗的盡頭有光明,痛苦的開端是幸福的基石!

眼下春天的氣息濃厚,抗疫勝利的曙光在不遠處!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漢並蔓延至全國。危難時刻,一線醫務工作者構築起一個個堅強的「戰鬥堡壘」,迅速奔赴各條「戰線」,衝鋒在最危險的抗疫前沿。無論是在抗疫前線還是在後方,所有醫務人員都在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疫情防控,為救死扶傷而奮鬥。在抗疫前線,救援隊伍領頭人的果斷決策,科學、高效的抗疫防疫方向、路線和舉措,對疫情防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展現抗疫醫護人員的風採,《醫師報》聯合阿斯利康啟動了「抗擊疫情 我們在行動」之「利眾心卓越行」醫院領銜者系列訪談。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造成了8452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50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4625萬中國人不同程度受災!12年過去了,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汶川新城美輪美奐,錯落有致。但歷史的記憶,並不會因時間而褪色。緣何要屢屢舊事重提,因何要再次淚目以視?
  • 湖北新冠疫情專家李十月逝世,曾在抗擊SARS、汶川地震救援中...
    在1998年洪災、2003年SARS爆發、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發等突發事件的衛生防疫與疾病控制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08年因參與四川災區現場救災疾控工作而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震救災模範」稱號。
  • 致哀512汶川地震中遇難同胞 致敬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天使
    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沒有他們在一線奮戰,對抗疫情。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安穩。想想如果沒有這群白衣天使,你現在會在那兒,在家、在醫院、還是在天堂。這不是開玩笑如果沒有他們,那我想「生化危機」就不僅僅是一部電影了而是現實。
  • 新冠病毒和汶川地震,哪個造成的損失更大?
    2019新冠病毒和2008年汶川地震,哪個對人類的損失更大?其實,個人認為,兩者是不同類型的災難,沒有可比性。真要比一比,只能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損失更大,而汶川地震對我國的損失更大。按照官方說法,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世界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暴發,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國際挑戰。
  • 2008年汶川地震,8萬遇難者的財產遺留問題,政府是怎樣解決的?
    引言世間萬物都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無論科技多麼發達,依然無法對一些天災進行預測。比如,洪水,地震,蝗災等。白居易的《捕蝗》詩云:「雨飛蠶食千裡間,不見青苗空赤土。」漫天的蝗蟲將莊稼都吃了,百姓叫苦連天。
  • 疫情之下各地新聞發布"大考"成績幾何
    原標題:疫情之下各地新聞發布「大考」成績幾何 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絕大多數人宅在家裡抗疫,通過網絡觀看新聞發布會就成為大眾獲得官方疫情防控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 我國新聞發布制度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而政府部門對於突發公共事件新聞發布的重視肇始於2003年的非典。經歷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後,我國新聞發布制度走向成熟。特別是在今年,每一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都會吸引億萬民眾觀看。
  • 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無數,為何眾多佛像毫髮無損?
    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無數,為何眾多佛像毫髮無損?汶川大地震可以說是建國以來,中國經歷的最為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了,那一場地震,可以說是將整個汶川都化為了一片廢墟。這次地震中,無數的高樓大廈在片刻中倒塌,造成了許多無法彌補的損失。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汶川十年祭的時候,白巖松曾說:「我不願意看到我們以敲鑼打鼓和非常反映成就的方式去面對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一個有責任有憂患意識和睿智的媒體人,道出了對災難和傷痛銘記的心聲。是地震!」我們才如夢方醒,慌亂地奪門往下衝去。在下樓的時候,我依然感到腦袋裡一片混沌:地震究竟是什麼。後來尹大媽告訴我們,她經歷過1976年的地震,才第一個率先反應過來。而我們其他的人,都幾乎是後知後覺,甚至不明白搖晃和震耳欲聾究竟意味著什麼。在走出四樓的門,下到三樓樓梯間的時候,我真正的恐懼才出現了。
  • 汶川大地震時,叫總理讓路的解放軍戰士,後來怎樣了?
    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傳承著這項品德,在遇到困難時,中國人民更會凝聚在一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來不是說說而已。這次疫情全國各地都派醫生支援,我國疫情被有效地控制住,成為全世界的榜樣。而一些國家州與州之間都各自為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結果讓病毒擴散的更快。
  • 疫情防控思政大課500字 黨員大學生思政疫情防控學習心得800字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個艱巨任務中,在最需要抑制病毒傳播、解決病毒傳染的關鍵節點,「高位壓迫」或能成為一種助推疫情防控發展的有效手段。  堅定信心,站位要「高」。這次疫情防控戰,黨中央高度重視,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汶川大地震後,8萬遇難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終是如何處置的?
    首先,對於所有帳目都要進行最詳細的核對,如果發現貸款人確實在汶川地震中去世,那麼這筆貸款是可以直接銷去的,不管是貸款人的直系親屬還是朋友,都不需要去償還這筆貸款,更不會因為這筆貸款產生任何的影響。接著,國家又發布的第二條措施。在汶川地震中,有很多的生還者依然有貸款的情況,他們有的人是在汶川地震前貸款,有的人則是在家園重建的過程中選擇了貸款。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深切緬懷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地震給我們的感悟還有很多很多,也使我們的內心有很大的觸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珍惜你愛的人,愛你的人, 熱愛現在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原來時間已經過去那麼久了。 就是在那次災難中讓我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真相。
  • 疫情防控觀後感100字 觀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結合身邊事例講感想範文
    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行。這樣才能理直氣壯的和前輩們說國家未來交給我們。  在這個不見硝煙的戰場,當時在父輩護佑下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賣萌」並不影響他們衝鋒,雖然恐懼仍會勇敢,「崩潰」之後繼續戰鬥。  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在這場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戰鬥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信念和責任感在此刻提現的淋漓盡致。
  • 汶川地震12歲女孩被19歲軍人救,說十年後要嫁給他,如今怎樣了?
    從年初的「50年大雪災」到「5.12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奧運會」。而在這一樁樁、一件件大事之中,最令為悲痛的當屬汶川大地震了。災難之中,更顯人性,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也是在大災面前,情感的湧動更讓人為之動容。無數同胞深受地震之苦,一方有難,八方馳援,在天災面前,有一群可愛的人不顧餘震危險,衝在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挖掘廢墟,這一群人就是解放軍戰士。
  • 汶川大地震,十二年
    忽然一陣震動從地底傳來, 我們幾個坐著的人瞬間有些不穩。體育老師喊了聲「地震」,就把我們班的同學召集到了操場中心。接下來就看到教學樓裡的同學陸陸續續的走了下來,神色驚慌。顯然在樓上的震感要強烈的多……後來,我們就知道了那個讓全世界為之傷痛的地方:汶川。
  • 1556年我國一場地震,遇難人數是汶川地震12倍,傷亡慘重
    但是再來幾場地震,連家都沒有了。這樣多災多難的時候,就發生在我國的明朝時期。1556年的一月末,一場地震再次發生了。這個時候的人民因為多發的地震而有點麻木。但明朝的人民沒想到這場地震會帶走將近幾十萬的人民的性命。這場特大的災難被很多史書記載過。在一本關於地震的書籍中,清楚地寫明了地震發生在秦晉交界處。
  • 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國治理筆談①|大國動員的歷史經驗與現實意義
    作者/陳一鑫 胡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是核心領導力、是全覆蓋、無死角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脫離黨的領導,國家動員能力則無從談起。從1921年那隻小小紅船到如今由9000多萬黨員領航的時代巨輪,中國共產黨經過血與火的考驗,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忘初心與使命。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與群眾保持著緊密聯繫,善於運用群眾的力量推進社會的進步,組織動員群眾辦大事、辦好事、辦實事。
  • 中山各大交通站場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的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為應對春運返程高峰,我市已經加強「兩站一港一場」的嚴防死守,重點是對7個城軌站、12個等級客運站、候機樓、中山港碼頭和直達配客點檢查。昨日,本報記者分赴各個交通站場,了解現場防控情況。
  • 2020.5.12意義特殊,國際護士節,汶川地震12年紀念日
    202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我們緬懷災難逝世者,希望往後歲月裡,大家一切安好!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近8萬人因此喪生,1.9萬人失聯無下落,39萬餘人大小不同受傷。
  • 汶川大地震留下一輛神車!被紀念館破例收藏,只因車牌太特殊
    2008年5月12日下午,我國汶川地區發生了八級大地震,震驚了全中國,各個地區接到通知後紛紛展開救援工作。據統計此次地震近七萬人遇難,三十七萬人受傷,一萬七千多人失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452億元人民幣,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仍然令我們覺得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