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三代 九位藝術家 英國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2020-12-16 央廣網

你好臺灣網9月4日消息(記者 維楊)由當代玻璃藝術先鋒科林.裡德領銜,九位藝術家聯袂合作的《玻璃時代的一縷光——橫跨三代.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本次展覽匯聚英國窯鑄玻璃藝術之父基思.卡明斯、科林.裡德和以科林.裡德為導師的七位藝術家共三十六件作品,其中有基思.卡明斯為了此次展覽特別於今年創作的最新作品,更有中國現代琉璃藝術開拓者與奠基人楊惠姍與科林.裡德特別聯手創作的中西合璧作品驚喜亮相,這也是楊惠姍首次與外國藝術家的共同創作。

軌跡 2018 Trajectory 2018_菲亞茲·埃爾森Fiaz Elson

這場跨越三個世代傳承的玻璃藝術聯合展,由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創始人、曾被《紐約時報》譽為「亞洲玻璃運動之父」的張毅,攜同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安德魯.布魯爾頓及科林.裡德聯手策展,除了探索英國窯鑄玻璃藝術的歷史脈絡,一次遍覽六十年的英國玻璃藝術精華,更有東西方玻璃藝術先鋒的創作「雙重奏」,起到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積極作用。誠如策展人、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所言,「今年是特別的一年!因為疫情,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在不得不的演化下,出現不同形式的變化。但是,東西文化的差異,壓抑不住了解彼此的嚮往!藝術文化的交流,也不會因為距離而卻步!三十三年來,琉璃工房對於引介世界重要的玻璃藝術創作到亞洲來,邀請世界重要玻璃藝術家親自到亞洲來交流,是琉璃工房歡喜甘願的工作。因為我們深信文化交流,是必須的,不能停。我們必須知道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同時,我們也必須要這個世界知道我們,了解我們。」

本次展覽將於9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持續至明年3月。

紅色堆迭Red Stack_基思·卡明斯Keith Cummings

英國窯鑄玻璃藝術的一甲子

基思.卡明斯自1960年代以來即是英國鑄造玻璃藝術創作先驅,他用自己一生的實驗、研究與創作,建立起英國窯鑄玻璃系統,為年輕的玻璃藝術家帶來源源不絕的希望與資源,並開啟英國全新的窯鑄玻璃時代。基思.卡明斯被尊為英國窯鑄玻璃藝術之父。

1970年代,科林.裡德成為基思.卡明斯的學生。科林.裡德自從事玻璃藝術工作開始,他的創作靈感即圍繞著世界的紋理、大自然、人類文化等領域,我們可以從科林.裡德的創作感受到他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如今,科林.裡德的作品已被全球五十三家博物館典藏,成為英國玻璃藝術的領軍人物。他的充滿濃烈中國風的作品《竹簡》目前陳列在上海圖書館正門大廳。

歐西裡斯 2019 Osiris 2019_菲亞茲·埃爾森Fiaz Elson

科林.裡德此次帶來一系列以海洋為主題命名的作品,展現出科林.裡德對於大海、且身為業餘帆船運動愛好者的熱愛。《浪》這件作品以色彩極其豐富的變化,還有特別自由的線條流動與轉換,呈現一種自在感、隨意感,一種天地壯闊的形象。藝術家對玻璃特性的了解與掌控力,令人嘆為觀止。

《楊惠姍的蘭花》由東西方玻璃藝術先鋒楊惠姍與科林.裡德共同創作。楊惠姍的琉璃蘭花,細膩雕琢,演繹蘭花堅韌獨立形象,靜謐裡展示蓬勃生命力。科林.裡德則運用淨度極高的光學玻璃,並以高超的切割與角度計算,將玻璃與光的折射發揮到極致。英國璀璨奪目的光學魔法,中國永恆花語的生命詩句,第一次有了結合。

展覽現場

基思.卡明斯的《紅色堆迭》則運用玻璃、銅、錫等多種材質,並同時結合多種窯鑄玻璃技巧創作:坍融鑄造、切割、研磨、拋光等。基思.卡明斯多年的水彩畫深厚功力亦在作品展現無遺,其對色彩與造型極其精準的掌控力,讓原本是平面的繪畫仿佛悠遊在立體透明的玻璃中,成為一種全新的空間視角與生命力。基思.卡明斯作為英國當代玻璃藝術的「一代宗師」,他已將重心放在培養年輕玻璃藝術家,近來較少創作。為了此次展覽而全新創作的《紅色堆迭》便顯得尤為珍貴。

《永恆的交流》系列作品是薩莉.福克斯的個人創作。兩件像是被切開兩半的水滴型作品,一個是金黃色,一個是透明色。金黃色讓人聯想到土地、火焰、太陽,是一種溫暖和喜悅;透明又有點像銀色的色彩,則讓人聯想到天堂、月光。作品使用鑄造、冷工雕刻、拋光、鏡面彩繪等技法,探索光與玻璃的精彩互動,並期許透過作品時時省思自己的人生。

《雙視界》是卡倫.布朗寧的作品,以脫蠟鑄造加上冷工拋光與噴砂、24K鍍金。她對於鏡子的暗喻意象和熟練的製作工法,在此作品中清晰可見。鏡子是生活當中的平凡物件,透過藝術家的眼睛,提出一個問題引導觀眾思考:我們眼中所看到的事物是否足夠真實,亦或只是鏡中反射出的幻象?

三個世代的努力與傳承

六十年來,英國窯鑄玻璃歷經三個世代的努力與傳承,從一片荒蕪,到今日開墾出一片百花齊放的美麗花園,如今更建立起一支光輝的英國玻璃藝術團隊。本次展覽將帶領觀眾一同感受英國當代玻璃藝術的發展脈絡,傳承與發揚,突破與創新。

相關焦點

  • 上海琉璃工房:為世界玻璃藝術「走近」中國搭座橋
    《楊惠姍的蘭花》由臺灣琉璃藝術家楊惠姍和英國玻璃藝術家科林·裡德聯袂創作,分別在上海和倫敦完成。5日,這件作品「合體」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成為《玻璃時代的一縷光》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的點睛之作。  藉助這件作品和這個展覽,臺灣文化界知名人士楊惠姍、張毅再次表達了為世界玻璃藝術「走近」中國搭橋的意願。
  • 富士一億像素+徠卡微距@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而受到袁老師的啟發,拍攝的目的地是位於上海泰康路25號(田子坊對面)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我曾於2013年初造訪過這座由著名演員楊惠珊、張毅創立的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收藏了大量來自他們兩人創立的「琉璃工房」以及全球琉璃藝術家創作的琉璃/玻璃藝術品。這一次拍攝,確實有很多不同:
  • 18個國家、82位國際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開幕嘉賓合影12月19日,18個國家、82位國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冬至歲末之際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亮相,此次展覽的藝術收藏家程昕東先生與現場大使、清華大學領導杜鵬飛為程昕東頒發捐贈證書開幕式上,杜鵬飛為程昕東頒發捐贈證書,感謝他為本館捐贈丹尼爾·布倫(法)的《打開的小屋》和曹愷的《1968製造》等9位國際藝術家的17件當代藝術作品。
  • 一座玻璃博物館的跨界雄心|上海玻璃博物館|玻璃|康寧集團|畢蓉蓉|...
    曾被美國CNN旗下網站評為中國最不容錯過的三家博物館之一,這家民營博物館一次次突破了界限。2020年11月,上海玻璃博物館推出「退火」五周年特別大展「重置」,回顧自2015年開始與八位當代藝術家的合作成果——你印象中那些側重「玻璃工藝」、「家庭親子」的標籤,已經無法覆蓋這座博物館的多元化探索。
  • 英國的博物館藝術
    英國的人文藝術非常的豐富。有主要的幾大博物館。像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我們首先說一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這個不是大家特別熟知的,也不是旅行團會必到的,像大英博物館那樣。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的倪瓚,上海藝術家的抗疫
    在國外,主要藝術博物館均處於休館狀態。「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整理了部分國外展覽和開放資源,邀讀者一起「雲觀展」。上海:上海博物館歷代書法繪畫館珍品展展期:常設地點:上海博物館展覽中歷代書法精品、新品共計九件。其中,《淳化閣帖》中的王羲之遠宦、蜀都諸帖、元代楊維楨募緣疏、明代祝枝山和陶詩。
  • 春暖花開,感受藝術的魅力 上海又一批美術館和博物館開放
    圖說:上海各美術館及博物館逐步恢復開放近期,上海民營博物館美術館根據自身情況相繼復工,各類藝術機構開始以預約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昨日,徐匯西岸濱江聚集了許多出遊的觀眾。龍美術館門口的草地上櫻花開放,展覽吸引著不少宅家許久的觀眾。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7月31日至11月15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除了歷屆參展作品外,展覽還呈現了由藝術家提供的各種私人物件,作為「個人文獻」,與雙年展的歷史形成呼應。
  • 12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訪談,訴說他們的藝術歷程
    1989年《中國前衛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大地魔術師》,巴黎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巴黎。1990年《為了昨天的中國明天》,Pourrieres,法國。1991年《非常口》,福岡城市博物館計劃,日本。1992年《我家即你家》,羅茲藝術家博物館,波蘭。1993年《聯盟》,格拉斯哥當代藝術中心,蘇格蘭;《沉默的力量》,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賽。
  • 博山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9月29日開幕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9月27日訊(記者 張琦 通訊員 陳穎)當古鎮遇見琉璃,當傳統遇見現代,如此琉光溢彩,一切與眾不同。博山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將於9月29日啟幕,博山琉璃雙年展開幕式、傳統藝術產業與城市發展高峰論壇、陶琉大師精品展等十大主題活動也將重磅開啟。
  • 元旦期間黃浦區博物館觀展指南來嘍!
    用展覽開啟新一年吧~ 黃浦區 上海博物館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預約參觀方式:上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
  • 從徐生翁關良看到朱豹卿,藝術裡的清涼
    全國博物館在「518國際博物館日」開出一波新展後,隨著「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又有新展呈獻,蘇州博物館的「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帶你走近神秘的中山國;廣東省博物館的「遼代文物精品展」則立足契丹文化。在上海,上海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等上海40餘家藝術場館的周末夜場開放將持續整個6月,但看展前記得預約。 隨著全球疫情的緩和,日本與歐洲各國已開始逐步「解封」。
  • 【Glass Art 玻璃藝術】家鄉
    【Glass Art 玻璃藝術】
  • 上海玻璃博物館展品慘遭「熊孩子」毒手?大衛·霍克尼向日葵再創天價
    11 「心手相應—白明陶瓷與繪畫作品展」亮相法國尼斯亞洲藝術博物館 11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12件作品悉數成交,成交額為1.004億港元,劉野作品領銜最高價,郝量則是再次刷新其作品拍賣最高價紀錄。
  • 法國陶藝大師克裡斯汀·法布爾亞洲首展亮相上海
    法國陶藝大師克裡斯汀·法布爾亞洲首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潘索菲 攝   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李佳佳)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1日又迎來法國藝術盛宴。在歐洲享有盛譽的陶藝大師克裡斯汀?法布爾個展《烈焰中的生命信仰》當天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幕。這既是克裡斯汀?法布爾在亞洲的首展,同時也是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首次的陶瓷展。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摹山水實景,巴黎蓬皮杜憶大地藝術
    一系列藝術展覽將成為人們的消暑「利器」。在國內,各地的博物館與美術館已經悉數開放。卡茨個展、庚子藝事展與芬蘭藝術家組合展等呈現疫情後的藝術策展與創作動態。臺北故宮博物院則在近日迎來「新展攬勝——近現代實景山水畫」與「筆歌墨舞」,呈現歷代名作,並探討實景與山水畫之間的複雜關係。在國外,英國國家美術館於7月8日起重新開放,標誌著英國的藝術機構開始回歸正常軌道。
  • 上海「博物館奇妙夜」重啟,國外展館陸續重開
    一些國外藝術大家的展覽也終於回歸,如93歲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卡茨國內首展正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進行,緊隨其後,民生現代美術館、藝倉美術館也紛紛迎來國外藝術家展覽。浙博、南博、蘇博、寒山美術館等則新呈現了各自特色的文物展或當代藝術展,在臺北,新展「清代文書」帶人穿越歷史,以檔案重現清代王朝的面貌。
  • 全球藝場·上海時間·11月藝術地圖
    ,集中展示20世紀初以來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橫跨多種形式的精選佳作。第六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展期:2020年11月12日-2020年11月14日地點:上海世貿商城展覽館開幕式:2020年11月11日 18:002020年第六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共收到來自國內外4087位藝術家的有效投稿18736件,最終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將攜260
  • 【Glass Art 玻璃藝術】奼紫嫣紅
    >2009年他獲得玻璃藝術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他的作品經常命名為地名 利波夫斯基(1938-2016)是著名的舊金山教授和雕塑家、玻璃藝術家,作為美國玻璃工作室運動的創始成員,他是加利福尼亞最有影響力的玻璃藝術家。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邂逅藝術,感悟人生
    坐落在曼哈頓中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是全球知名的藝術美術館,致力於向世界展示最高品質的當代藝術作品。它與倫敦的泰特美術館、法國的蓬皮杜國家文化和藝術中心齊名,其現代藝術陳列已經成為全球最傑出、規模最大的收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