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問題難解,VCM馬達行業湧現資本熱浪

2021-01-12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跨過2020年,迎來2021年,在歲末年初之際,本周的IPO進展也進入一個小高峰,受理和過會企業多達11家,涵蓋晶片設計、封測、CPU、動力電池、雷射設備等多個領域。

在產業鏈領域,受益於國產替代的大趨勢,國產VCM產業和資本領域都迎來利好。近期,比路電子、中藍電子、皓澤電子等三家國產VCM廠商在資本市場也受到青睞,但在高端市場,業界量產的良率普遍都不算高,產品的性價比也不高。專利和良率都受限的情況下,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國產替代仍道阻且長。

與此同時,在半導體行業,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相關話題的熱度在本周仍在持續發酵。

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難題何解?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從2018年起CIS、電源晶片持續緊缺便可見端倪。

今年二季度開始多個終端市場需求快速成長以及恐慌性導致供需失配,8英寸產能連連告急,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基本都在90%以上,聯電更是在第二季度達到滿載。第三季度產能緊張進一步加劇,華虹半導體、華潤微的8英寸線也紛紛滿載。在緊張的供求關係推動下,8英寸晶圓價格上漲,據統計,除三星、臺積電外,2020年第四季度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價格提高了約10%~15%,預計2021年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甚至達到40%;韓國媒體報導,韓國東部決定將在2021年將合同價格至少提高10%,最高20%,SK海力士和三星也計劃跟進漲價。臺積電則在近日取消了12英寸的部分折扣。

在此境況下,聯電業務發展副總裁Walter Ng指出,8英寸產能的需求曾經是周期性的,但在過去幾年裡發生了變化,8英寸的需求一直處於高位。8英寸上生產的許多晶片都是生命周期很長的產品,也將在很長時間內繼續使用成熟製程。同時還有許多新產品被開發出來,也希望能利用8英寸節點的技術和成本優勢。這催生了8英寸晶圓的新範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供不應求的狀態將持續存在。

隨著8英寸需求爆發,產能卻跟不上,究其原因,8英寸所需設備短缺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多數8英寸晶圓代工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大多長達10年以上,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同時,由於當前12英寸晶圓代工廠資本支出規模巨大,部分廠商停止了8英寸晶圓產線,使得相關設備供應商缺乏研發和生產相關設備的積極性。

而8英寸設備變得越來越緊俏,已經呈現出逐漸枯竭的態勢,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為搶手。一方面,市場上缺少可用的舊設備。二手設備供應商SurplusGlobal就曾表示,今年早些時候,行業需要2000至3000多個新的或翻新的8英寸設備或核心部件來滿足8英寸晶圓廠的需求,但可用的不到500個。在8英寸產能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可用二手設備更少了。

因此,儘管人們認為8英寸晶片製造要求很簡單,實際上有時是很複雜的,代工廠也希望設備能具備更精確的工藝能力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IPO受理和過會企業迎來小高峰

除了8英寸晶圓問題持續發酵,企業IPO也是產業和資本市場中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在歲末年初之際,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企業IPO進程都在加速,涵蓋產業鏈和半導體的多家廠商。

本周內,據不完全統計,IPO企業中,已獲得受理的企業包括柔宇科技、龍華薄膜、國芯科技、中車電氣、炬芯科技、泛海統聯、中科儀;已實現過會的企業有藍箭電子、博眾精工、英諾雷射、廈鎢新能源。

同時,已開啟上市輔導的企業也不少,包括龍芯中科、東微半導體、長光華芯、柏瑞凱等。

其中,在三年半巨虧32億元的情況下,仍衝刺科創板並募資高達144億元的柔宇科技IPO受理備受業界關注。

據悉,柔宇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柔性集成電路技術,提供以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等柔性電子為核心的一整套柔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的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使傳統人機互動界面擺脫了剛性的物理限制,可反覆摺疊、捲曲,擁有輕、薄、柔、豔(透)的特性,可為用戶提供創新的人機互動體驗,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

其招股書披露,2017至2020年1-6月,柔宇科技實現營業收入為0.65億元、1.09億元、2.27億元、1.16億元,對應是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31.95億元。

在淨利潤持續虧損、存貨增長、應收帳款高企等境況下,柔宇科技擬募資144.34億元,投建於柔性前沿技術研發項目、柔性顯示基地升級擴增建設項目、柔性技術的企業解決方案開發項目、新一代柔性智能終端開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柔宇科技能順利上市募資,將是繼中芯國際之後,科創板募資額第二高的企業。

此外,在半導體行業,IC封測廠商藍箭電子的科創板IPO成功過會。

此次IPO,藍箭電子擬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普通股不超過5,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募資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先進半導體封裝測試擴建項目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藍箭電子表示,募投項目建設完成後,將進一步完善 DFN 系列、SOT 系列等封裝技術,支持公司在新技術、新工藝等領域內的生產實踐,增強公司核心技術優勢,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線,滿足不同封裝工藝及不同規格產品的生產研發,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鞏固和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VCM馬達行業湧現資本熱浪

在上述企業加速闖關資本市場的熱潮之外,產業鏈中的VCM馬達廠商也在國產替代的機遇之下,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

此前,以TDK、MISUMI、SEMCO、ALPS為代表的海外企業常年稱霸全球VCM市場,國產廠商雖有長足發展,但一線品牌在高端旗艦機型上基本上還是會選用幾家海外品牌的產品。長此以往,資本對於VCM馬達行業的關注度也明顯遜於上下遊的晶片、鏡頭以及模組行業。

究其原因,還是國產VCM廠商遲遲無法在高端旗艦市場佔據穩固地位。然而這樣的局面,在今年底出現了反轉。

其中,比路電子、中藍電子、皓澤電子等三家在行業都頗具代表性,基本是全程參與了國產VCM從發展到崛起的過程。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在資本市場也能夠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

據悉,中藍電子在今年11月獲得華為哈勃投資;皓澤電子創業板上市申請也於12月21日正式被深交所受理;比路電子也於12月27日接受海通證券以及華菁證券的輔導,已於2020年12月17日在上海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VCM之所以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行業人士指出:「由於近兩年超高像素已經成為高端旗艦機型的標配,鏡頭越來越重,對於VCM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用一顆7P甚至8P鏡頭去匹配普通的VCM,所呈現的畫質也不會好,技術發展趨勢的變化,也進一步體現了VCM的重要性和市場需求。」

另有國內馬達廠商表示:「另一方面,對焦馬達也是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的關鍵器件之一。不過對於產品中會動的器件,終端客戶在風險性、可靠性方面都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馬達的國產替代時間比其他器件要長一些,隨著眼下國際形勢變化和國內廠商自身積累,這個行業也迎來『春天』。」

然而,國產VCM要實現國產替代,仍面臨巨大的考驗和壓力。

總結目前國內VCM廠商在高端市場遇到的境遇,行業人士對集微網談到,雖然近兩年市場對於OIS這類高端產品需求量有一定提升,但如我們所知,業界量產的良率普遍都不算高,產品的性價比也不高。專利和良率都受限的情況下,對於國內廠商而言,獲得機會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低價競爭。再加上終端客戶今年的成本壓力比往年更大,對於零部件價格的考量也會更多,這種情況下,對廠商搶佔市場份額來說是更有利的,不過從反面看,就會損失一部分利潤。

(校對/Lee)

相關焦點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其中高端晶片缺貨最為明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擴產受限受到了更大的關注。而事實上,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自2019年下半年起便一片難求。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使得8英寸廠產能跟不上。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連鎖反應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連鎖反應 周玲 崔珠珠 發表於 2020-12-09 18:00:03 近日,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而傳導的晶片漲價波及面越來越大,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由晶圓緊缺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開始逐步蔓延。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而事實上,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自2019年下半年起即一片難求。從需求端來看,8英寸晶圓的下遊需求主要來自於電源管理晶片(PMIC)、CMOS圖像傳感晶片、指紋識別晶片、顯示驅動IC、射頻晶片以及功率器件等領域,而模擬晶片和功率器件的需求量持續上升是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主要原因。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各大代工廠形勢危急,半導體概念股大漲
    在現如今,迫於今年疫情對於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各大產業產能與以往相比都極大的下降,就在前段時間,8英寸晶圓在市場上逐漸變得供不應求,8英寸晶圓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電子廠商急需的物資,不少廠商為了能夠確保擁有足夠的供能,與晶圓代工廠籤訂的合作甚至都到了2021年。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由於主要工藝不同,臺積電目前是世界上12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12英寸晶圓產能的40%,因為12英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工藝低於28nn的晶片。中芯目前是世界上8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的20-30%。
  • 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半導體概念股大漲,它們業績如何?
    近期,以8英寸晶圓製造的產能緊缺為發端,向上傳導至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環節,造成產業鏈缺貨、漲價行情蔓延,也促使半導體產業鏈多支板塊個股熱度攀升。此次領漲的斯達半導是國內IGBT模塊龍頭,與卓勝微同處半導體IC設計賽道,IC設計是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 聯華電子謀求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打開APP 聯華電子謀求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0-12-19 09:13:32
  • 聯華電子將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 主要是28nm工藝產能
    【TechWeb】12月18日消息,據英文媒體報導,在第一大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晶片代工產能緊張狀況有從8英寸晶圓廠延伸到12英寸晶圓廠的趨勢的消息出現之後,也有代工商在謀劃擴大12英寸晶圓代工廠的產能。
  • 聯華電子擴大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持續增加 28nm 工藝的產量
    打開APP 聯華電子擴大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持續增加 28nm 工藝的產量 海藍 發表於 2020-12-19 10:17:10
  • VCM馬達行業湧現資本熱
    上述三家企業在國內的VCM(音圈馬達)行業都頗具代表性,可以說全程參與了國產VCM從發展到崛起的過程。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在資本市場也能夠看到他們活躍的身影。「一反常態」受追捧一直以來,以TDK、MISUMI、SEMCO、ALPS為代表的海外企業常年稱霸全球VCM市場,國產廠商雖有長足發展,但一線品牌在高端旗艦機型上基本上還是會選用幾家海外品牌的產品。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產能很難搶,我們的晶片需求發給晶圓代工廠之後都要等排期,為此,我們今年的流片延緩了一段時間才完成,因為一開始基本排不上。」近期,一位深圳晶片設計領域的創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 8英寸晶圓的前世今生
    ,而是變成了「你,有8英寸晶圓嗎?」。  8英寸(200mm)晶圓到底有多缺? 這一切還得從8英寸晶圓的前世今生說起:關於晶圓尺寸的演變,在業內比較公認的一種說法是:1980年代是4英寸矽片佔主流,1990年代是6英寸佔主流,2000年代是8英寸佔主流,2008年之後是以12英寸為主流的市場。
  • 快充晶片缺貨、全球汽車晶片斷供……8英寸晶圓到底怎麼了
    全球第一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是IBM聯合西門子在1990年聯合建立的,到了90年代末,8英寸晶圓的產能開始提升,逐漸成為行業先進標準;到了1995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產線已經到了70條,2007年更飆升到199條,產能也達到560萬片/月的歷史高點。
  • 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智東西內參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據 SEMI最新報告,2019 年底有 15 個新 Fab 廠開工建設,總投資金額達 380 億美元,其中約有一半用於 8 英寸晶圓尺寸。IC Insights 預計未來 2 年,8 寸晶圓產能預計維持 23%左右市佔率。8 寸矽片目前主要用於指紋識別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功率器件、微控制器等半導體產品的生產。
  • 晶圓製造行業深度報告:供需協同發力,晶圓製造國產化迎時代機遇
    對於晶圓製造而言,先進工藝是最關鍵的、最尖端的要素之一,也是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航標,而先進工藝往往由邏輯電路所驅動。晶圓製造行業在經歷數十年的發展後,目前已經進入後摩爾時代,隨著先進光刻技術、3D 封裝技術等不斷湧現, 各種先進工藝不斷改進和完善,集成電路已由本世紀初的 0.35 微米的CMOS 工藝發展至 nm 級FinFET 工藝。
  •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
    【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劉啟東強調,目前正在局部復電、供電中,現在產能滿載一定會有些微影響,但因為只是部分廠區幾個小時的停電,造成生產停擺幾個小時,後續會做一些趕單的動作。但他也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全數恢復供電要多久,相關人員針對跳電細節也在調查當中。據悉此次掉電會影響到13萬片8吋晶圓。
  • 晶片廠商稱聯華電子已提高12英寸晶圓代工報價 因產能緊張
    【TechWeb】1月6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已出現了晶片代工報價上漲由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英文媒體此前就提到,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年將取消給予大客戶的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提高代工價格。
  • ICCAD 2020:晶片缺貨的原因,當真只是晶圓產能不足嗎?
    最近的半導體行業,沒有什麼話題比缺貨更能引起共鳴。受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影響,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元器件紛紛傳來漲價消息。而自從iPhone 12上市後,晶片缺貨風波更是在消費類電源領域大肆擴散,蔓延到了TWS藍牙耳機領域,市場對於TWS耳機的強勁需求也加劇了主控晶片和相關觸控晶片缺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