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文摘出品
超過兩萬病例,四百多人喪生。
去年12月首次出現的新冠狀病毒現在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在國內,武漢等城市已經封城,火神山醫院已經開始收治病人、雷神山醫院也快建成,三個「方舟」醫院也即將投入使用。
除了無數的醫務工作者,科研人員在這次疫情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流行病學家不斷在用更準確的模型更新病例數的預測,病毒學家正在對病原體的基因組樣進行測序。
而科研工作者們的一切努力,又依賴病毒和藥物實驗數據的及時公開。
科技部在1月29日也在官網發文指出,希望科技人員加強有關實驗數據、臨床病例、流行病學統計等數據、成果的開放共享,共同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技應對工作。
在1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流行病學家Maria Van Kerkhove也表示:「共享病毒至關重要。」
今天,《自然》雜誌在評論欄目發表官方聲明,呼籲全球的研究者們聯合起來,將與疫情相關的所有數據和研究成果及時公開,並承諾將發表的相關研究立即與世界衛生組織共享。
Nature官方聲明:保持研究共享和開放
《自然》雜誌稱,其出版商Springer Nature現已與其他出版商、資助者和科學協會籤署了一份聯合聲明,以確保與這種冠狀病毒有關的研究數據和發現的快速共享。
在聲明中,承諾共同努力,幫助確保:
所有與疫情有關的、經同行審查的研究出版物都立即開放獲取,或至少在疫情期間免費提供;與疫情有關的研究結果發表後,在期刊和作者知情的情況下立即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研究成果在期刊出版前通過預印伺服器(preprint servers )提供,或者在同行評審前通過平臺公開發表論文,並對基礎數據的可用性做出明確聲明;研究人員儘可能迅速和廣泛地分享與疫情有關的中期和最終研究數據,以及用於收集數據的協議和標準,包括與公共衛生和研究界以及世衛組織分享。
這篇文章中,《自然》稱,目前的首要任務是阻止病毒的傳播,幫助受到感染的人們,這就包括研究病毒是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增加診斷設備的供應和加速疫苗的開發。除此之外,人們還在質疑是否在警報方面存在延誤,對於中國來說,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是必要的,如果要為下一次流行病侵襲累積經驗教訓的話。
同時,加強對動物市場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本次疫情正是由於疏忽才增加了新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風險。還有一點不能遺忘的是,必須為發展中國家建設更好的疾病監測提供資金,這正是世衛組織宣布該病毒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主要原因。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他們的工作思路很清晰:努力理解並與這種傳染病毒作鬥爭,努力使研究工作達到最高標準,儘可能快地將結果公之於眾。
各地病毒學家爭相分析病毒樣本
《自然》的本次呼籲也是世界各地病毒學家的心聲。
由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人數和致死人數仍在持續上升,全世界的病毒學家都希望得到病毒的活體樣本。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計劃以測試藥物和疫苗、建立感染的動物模型,並調查有關病毒的生物學問題,如病毒到底是如何傳播的等。
位於蒙大拿州漢密爾頓的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病毒學家Vincent Munster說:「當我們聽說這次疫情爆發時,我們就開始讓試驗者接觸這些分離物。」Munster的實驗室有望在下周收到一份從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寄來的樣本,這也是美國對新型病毒所做的最新研究。
第一個分離和研究這種病毒的實驗室位於此次疫情爆發的中心——武漢。隸屬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由病毒學家石正麗領導的小組從一名49歲的婦女身上分離出病毒,該婦女於2019年12月23日出現症狀,隨後病情加重。
石教授的研究小組發現,這種病毒可以殺死人類細胞,並通過與另一種冠狀病毒相同的分子受體進入人類細胞,這種冠狀病毒與引起SARS的冠狀病毒類似。
澳大利亞的一個實驗室於1月28日宣布,已經從一名從中國返回的感染者身上獲得了病毒樣本。研究小組正準備與其他科學家分享這些樣本。荷蘭鹿特丹Erasmus醫學中心的病毒學家Bart hagmans表示:「法國、德國和香港的實驗室也在隔離並準備分享他們從當地病人身上獲得的病毒樣本。也許下周我們就能從不同的實驗室分離出病毒。」
序列還是樣本?
該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已於1月初公布,目前已有幾十個從不同人身上提取的基因組。這些序列已經用於病毒的診斷測試,以及研究病原體的傳播和演變。但是,研究人員表示,序列不能代替病毒樣本,而病毒樣本是測試藥物和疫苗以及深入研究病毒所必需的。
Munster說,他的實驗室的首要任務是識別出與人類感染方式相似的動物。這種動物模型將有助於測試疫苗和藥物。研究小組首先計劃研究一種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老鼠,這種老鼠含有非典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用來感染細胞的人類受體。他補充說,未來的工作可能包括讓老鼠以及後來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接觸這種病毒,並測試疫苗是否能預防感染。
Munster的實驗室也急於開始測量這種病毒在空氣或唾液中能存活多久。這可以幫助流行病學家了解,病毒是否可以通過空氣傳播,還是只能通過密切接觸傳播。Munster的研究將使用一種名為Goldberg的容器將病毒顆粒霧化,然後測量它們在空氣中停留一段時間後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
這些實驗將在嚴格的控制措施下進行,即生物安全等級3,以防止實驗室工作人員受到感染,並避免意外釋放病原體。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這樣的實驗室,但Munster指出,很多關於病毒的研究可以在不那麼嚴格的生物安全條件下進行,這將加快研究的速度。
跟蹤傳播
Bart hagmans的首要任務之一是開發一種針對該病毒抗體的血液測試。這將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哪些人曾接觸過2019-nCoV,但不再受到感染,而且可能從未出現症狀。
他的團隊還在研究雪貂是否可以作為人類感染的模型。研究人員利用這些動物來研究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因為它們的肺部生理機能與人類相似,而且它們對一些相同的病毒也很敏感。
Hagmans希望測試它們是否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種病毒,以期深入了解這種病原體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病毒學家計劃提出的有關2019-nCoV的許多問題,都是基於此前對SARS病毒及相關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的研究結果。例如,有跡象表明,非典病毒感染細胞所需的一種蛋白質已經適應了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
儘管目前Hagmans正在積極地嘗試獲得一個病毒樣本,但他希望最終能夠獲得在疫情爆發過程中的多個樣本,以觀察病毒是否以及如何進化。他說:「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尤其是與我們已經知道的病毒相比,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相關報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262-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30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