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雙玉農家樂。 高小明 攝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劉一蓀)「以前路都不好走,坑坑窪窪,雨天一身泥,雪天腳底滑。村裡除了留守老人,年輕娃娃們都去外面打工去了,冷冷清清。現在不一樣了,旅遊的人多了,做生意的人家也不少,不僅人氣旺,而且財氣也來了。」8月10日,立秋剛過,晌午時分,離石區信義鎮王村57歲的村民李鳳萍一邊在院子裡面採摘新鮮蔬菜,一邊與記者嘮著這幾年村裡的變化。
說話間,李鳳萍將剛剛採摘好的新鮮蔬菜放入籃筐,準備送到村裡的農家樂飯店。「我們這兒的農家樂用的食材都是村民們自家種的蔬菜,健康環保,城裡人可喜歡吃了。每年我們家光靠賣蔬菜也能收入兩三萬塊錢了,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李鳳萍一家共有五口人,以前家裡收入主要靠丈夫牛建平外出打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過上了好日子。
孩子們在王村西北戰神訓練基地模擬訓練。 高小明 攝
近年來,信義鎮借離石區「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依託呂梁環城高速及緊鄰市區的區位優勢,以美麗田園為韻,以村落民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打造了永紅、歸化、王村、小神頭四個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遊。今年,信義鎮被評為2020年中國特色百強小城鎮,也是山西唯一獲此稱號的康養小鎮。
像李鳳萍一樣,在離石區一大批農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日子越過越紅火。在王村的採摘園裡,村民賀保平中一邊幹活一邊對記者說:「以前日子過得不景氣,俺和媳婦也沒什麼學問,掙不了大錢,只能靠打工賺點家裡的日常開支。」後來村裡建起了採摘園,號召村民們回來搞種植,賀保平便尋思到,在外面打工賺的一點錢還不夠交房租,但是搞種植夫妻倆從小就會,聽說還有村委支持,賀保平帶著妻子回到村裡,開始種植起葡萄來。「城裡的人們喜歡俺們新鮮的東西,來了村裡都會現摘點葡萄回去,俺家現在光種植葡萄,一年就能收入2萬左右,生活水平不比城裡人差」,賀保平的臉上流露著幸福的表情。
而在距王村幾公裡外的歸化村,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村民牛根順就會和村裡其他村民穿上演出服裝,為專程來歸化村旅遊的遊客們表演實景劇《溝梁上的土疙瘩》。「以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掙不下幾個錢,現在是比劃比劃當演員,一天就掙八十元,一年下來,也是一筆很豐厚的收入。」牛根順自豪地說道。
「家門口搞旅遊,讓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靠搞實景劇演出,村裡68口人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到4000元以上,全村興辦農家樂、鄉村民宿28戶,每年旅遊門票收入78000餘元,年接待遊客8萬人次。」歸化村第一書記秦志華告訴記者。
據不完全統計,信義鎮每年僅靠鄉村旅遊,就帶動當地百姓銷售果蔬50萬斤,農家飯套餐5萬份,促進城市居民在信義消費600餘萬元。
我們採訪結束的時候,正好碰到了58歲的王村村民賈侯林,他笑眯眯地對記者說:「小時候覺得小康生活是吃得飽、穿得好,不用啃窩窩頭,能吃上白面饅頭就是最美好的事情。現在日子不同了,靠在家門口搞旅遊,我們不僅可以吃上白面饅頭,還可以頓頓吃肉,好日子還在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