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一樓是小賣部,二樓是民宿。民宿從6月30日開業以來,8個房間一直都是滿客,很多遊客來了以後發現村裡空氣好,就一直住下來了,有些遊客預約不到房間,還生氣。"貴州省安順市阿歪寨村(原磊跨村)村民吳孟飛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在自己家裡創業當老闆。當下,村裡大部分人和他家一樣,都開辦了民宿,吃上了"旅遊飯"。
"阿歪寨村原來只是一個靠傳統種植業的純農業村寨,村民沒有致富的門路和技術,2014年建檔立卡時貧困發生率為17.93%,有貧困人口48戶191人,直到2019年底,才實現了整體脫貧。"去年6月到阿歪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職的安順市工商聯副主席陳恩儒介紹,幾年前的阿歪寨村由於受區位、交通、資源等制約因素影響,發展嚴重滯後。村內老房老屋破損,基礎設施老舊,群眾思想保守,經濟發展落後,貧困發生率高,貧困覆蓋面大。自2019年脫貧以後,當地以發展旅遊業為抓手,以扶貧產業為引領,重塑村寨產業結構。
阿歪寨村位於安順西南面,隸屬於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么鋪鎮,是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現有247戶1072人。"阿歪"的布依話,意為"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之意,阿歪寨村寓意就是"幸福的地方"。從貴州安順高鐵站出來,轉乘汽車向西行駛大約4公裡左右,途徑安順十裡荷廊風景區,十幾分鐘後,便來到了這座全國唯一的三國藤甲文化村、保存著布依族豐富文化和歷史滄桑的傳統民族村落。
舊貌煥新引客來
"剛來村裡駐村的時候,村經濟發展滯後,群眾思想保守僵化,我們就對村裡的情況進行盤點,了解到村裡布依族民族習俗文化豐富,傳統民居建築保存完好,還有獨特的藤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這些都是值得開發的元素,因此明確了發展旅遊和引進各項扶貧產業來助力脫貧攻堅的規劃。"曾在阿歪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時間的安順市工商聯秘書長曾麗介紹,幫扶過程中,安順市工商聯立足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向上爭取支持,藉助安順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在阿歪寨村實施"共同締造"傳統村落連片打造的大好機遇,會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等,通過"新文化植入"、"新業態引入"、"新村民進入"的方式,規劃傳統村落試點布局,意圖打造一個集文化、旅遊、農業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發展過程中,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民營企業和各方社會力量參與,撬動上億元社會資本投入打造藤甲谷景區、布依古寨民宿區、民宿研學區、布依農家樂、養老綜合體、布依風情一條街等農文旅結合的田園綜合體,希望打造一個全新的鄉村旅遊地,帶動當地脫貧致富。"陳恩儒介紹,目前,這些項目正逐步修建完成,且大部分已投入使用。
當下,走進阿歪寨村,古寨村貌煥然一新。石頭的房子、石頭的牆、石頭的碾子、石頭的磨、石牆石屋高低錯落,一棟棟三國元素的民房屹立在道路兩旁;由村民老房改建而成民宿,修舊如舊的風格,裝載的是滿滿的鄉愁情懷;青石鋪就的道路向遠處延伸,每隔一段便安置擺放著分類垃圾桶,道路旁栽種的鮮花植物為古樸的村落增添了一抹亮色,整潔乾淨的村莊環境讓人身心舒暢;屋簷下、道路旁、田地裡,村民或是聚集閒聊、或是結伴出行、或是辛勤勞作;偶然瞥見來人,村民也是熱情示意問好……
"因為是發展旅遊,所以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居民的房子修建起來以後,每家每戶在自家門前開展'三小'建設,即: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曾麗說,為配合建設集農文旅為一體的傳統村落,從阿歪寨寨門至村農業產業園區公路兩旁,種植有稻穀等觀光農業,讓外來遊客到阿歪寨旅遊的時,進一步感受到傳統村落的獨特魅力和自然的田園風光,在幫助遊客留住記憶、留住鄉愁的同時,提升阿歪古寨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掙錢顧家兩不誤
在興秀餐館裡,韋興秀正在為餐館的午飯食材做準備。與吳孟飛家一樣,她家除了在二樓開辦民宿外,還在一樓做起了餐飲。
"前幾天人特別多,生意好,我忙不過來,還要喊我妹妹來幫我。這兩天不大忙了,我正好可以休息下。"韋興秀說,餐館5月份營業以來,生意還算不錯。
陳恩儒介紹,當地民宿都是由村民的老房改建而成民宿,修舊如舊的風格,裝載的是滿滿的鄉愁情懷,可以讓遊客在這裡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同時,民宿是留住遊客的重要載體,通過民宿,可以帶動當地的餐飲、種植業等。目前,該村已完成了45棟211間房屋的改造。
"產業建在家門口、支部建在產業鏈、就業實現低門檻、創業顧家兩不誤。"這是阿歪寨村當下的發展態勢,也是實現村集體和農戶個體均衡可持續發展的美好願景。當保安、開民宿、做餐飲……村寨實現脫貧以後,阿歪寨村村民或是在家門口就業、或是做起了生意當起了老闆,呈現出一幅創業就業的生動景象。
記者看到,村內由夜郎谷宋氏古堡創始人、知名藝術家宋培倫老師精心設計打造的"藤甲谷"景區,既復刻了"夜郎谷"的風格,也根據當地民俗文化塑造出了神態不一的"藤甲兵",兩種不同風格的交匯,使其更具有獨特性。景區廣場上,身穿藤甲衣的村民韋永春、趙同信、韋永發等一行人,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幾場會議緊張地排練著,眾人身上穿的藤甲也吸引了不少前來"打卡"的遊客駐足觀看和體驗。這是他們第一次以這種工作方式參加到家鄉建設中來,此前,他們都在外打工謀生。
"我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現在村裡建設好了,我就回來了,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把家鄉建設得更美。"韋永春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有編制藤甲的手藝,回到村裡以後,他便被聘請到開發區手工藝編織協會工作,主要工作是編制藤甲、燈籠等手工藝編織品,這些作品售出後,他也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一直在龍宮景區從事藝術拍照工作的趙同信,看到村裡遊客逐漸增多後,也回到了村裡,"接下來我準備在村裡開個照相館,守著家鄉不出去了,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自己的力。"趙同信說,自己有技術,設備也都是現成的,只需要租個店鋪就可以開展工作了。
"我現在貴州金燦公司當保安,不僅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還能照顧家裡的病人。"遇到韋永學時,正值午飯時間,他準備趁著午飯時間回家去看看生病的妻子。由於妻子身患疾病,需要照料,韋永學無法外出打工,便在家門口就業。
陳恩儒說,阿歪寨村旅遊發展起來以後,將進一步推動當地各種產業的發展,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推動,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村裡外出打工的人,所以我們把在外打工的村民喊回來了。陳恩儒說,對於外出回來的人,村裡還會根據實際情況,協調貴州金燦公司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崗位,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我們之前在村裡做的發展規劃,基本上都實現了,特別的開心。"看著阿歪寨村的新面貌,曾麗感觸頗深:現在的阿歪寨村,與之前的貧窮滯後的面貌相去甚遠,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