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杏子鋪鎮:推進美麗鄉村戰略 村民吃上「美麗飯」

2020-12-23 瀟湘晨報

初冬的杏子鋪鎮更美了。

紅網時刻記者 汪衡 通訊員 周偉華 舒衛軍 婁底報導

初冬的杏子鋪鎮更美了。在水府廟溼地公園的河庫兩岸,霜葉金黃,層林盡染,五彩的大山倒映在碧波中,美不勝收。一條條村道寬敞明亮,一座座樓房錯落有致,小橋流水、山水相映、鄉愁甚濃。乾淨的村道連起整個村莊,沿途的農家小舍錯落有致,好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這是婁底市雙峰縣杏子鋪鎮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把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杏子鋪鎮黨委書記王景華告訴紅網時刻記者,近年來杏子鋪鎮以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為導向,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打出治廁、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風「五治」組合拳。如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全鎮42個村莊都完成了環境綜合整治,做到了垃圾無害化處理、汙水集中處理,獨創美麗鄉村的「杏子」特色。

環境整治 讓鄉村美起來

走進杏子鋪鎮雙源村,一條寬闊的馬路映入眼帘,村中的山鬥衝地下黨支部陳列館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每逢周末不少遊客慕名而來。

「環境乾淨了,日子更美了,住在咱農村不比城裡差!」談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村民們不由地稱讚。這是村民們對鄉村環境變化的真切感受,也是杏子鋪鎮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的美麗鄉村的真實寫照。

「通過垃圾分類、汙水治理等措施,現在雙源村的顏值越來越高。」雙源村黨支部書記周建良自豪地說,通過建立黨員包戶、幹部包片制度,推動垃圾分類處理,推進汙水處理行動。目前,全村420戶村民新建改造標準式一體化三格化糞池,並將尾水接入化糞池中,實現汙水淨化,成為杏子鋪鎮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

根治頑症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每天早上,一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繁忙景象都是準時在杏子鋪鎮上演。來自各村的生活垃圾通過小型專運車到杏子鋪鎮垃圾轉運站「集合」,然後再通過大型專用轉用車送往蛇形山鎮的垃圾發電廠,從而實現由廢變寶。

垃圾發電廠的建設,不僅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緩解了杏子鋪鎮的生活垃圾處置壓力,還解決生活垃圾處理出路問題,滿足生活垃圾處置的環境保護要求,為進一步打造生態、宜居、文明的杏子鋪鎮城鄉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以前生活垃圾堆在屋前房後,臭氣燻天,蚊子蒼蠅滿天飛。現在都收集轉運,清潔環保,群眾都滿意。」品端村負責轉運垃圾的彭清陽高興地說。

近年來,杏子鋪鎮為了環境衛生整治,不斷升級硬體和軟體。硬體方面,杏子鋪鎮投資500多萬元購買了2臺大型垃圾轉運車,一臺灑水車,配置垃圾箱(桶)15000個,保障了全鎮垃圾能及時轉運。同時,今年杏子鋪鎮又投資3500多萬元建了一座高標準汙水處理廠,讓集鎮區生活汚水全部進行淨化處理,達到一級排放標準。

軟體方面,杏子鋪鎮加大宣傳力度,上街下村入戶做村民的文明勸導工作;鎮委書記、鎮長親自帶頭,率先垂範,各個幹部分片分塊包幹負責,實行嚴格的獎懲措施;發動全鎮黨員,引導群眾,把良好的衛生習慣化為村民的自覺行為;擠出辦公經費,每年花費70萬聘請專業保潔公司對鎮區環境進行淸掃保潔。

經過三年的整治,杏子鋪鎮村民把環境衛生整治由原先的「要你搞」變成「我要搞」,形成了良好的風氣。

繪出美景 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惠及村民

杏子鋪鎮是國家級溼地公園——水府廟溼地公園的核心區域,風景旖旎,景色秀美;境內有山鬥衝地下黨支部陳列館、紅軍將領曹仰山烈士和抗日名將宋希濂舊址,人文底蘊深厚。

杏子鋪鎮將人居環境整治與文化、旅遊相結合,修建文化廣場、停車場,整修高標準旅遊公路,村莊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藉助在水府廟水庫到江囗桃花島修建的拓寬改造並黑化公路之際,將人居環境整治融入到建設杏子紅色旅遊與秀美風景綜合體項目中,依託紅色和山水的獨特資源,發展研學旅遊,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動力之源;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修繕河道,建設生態產業,完善公共設施配套,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對於杏子鋪鎮來說,環境美了還遠遠不夠,美麗鄉村建設除了硬體,還要重視內涵,秀外更要慧中。

溪口村青年農民企業家、縣人大代表劉錫忠回鄉創業,投資5000萬元創辦湖湘溪硯和水府廟旅遊公司,吸納村民和城鎮失業人員200多人脫貧致富,他還牽頭籌建水府廟生態旅遊度假村,把溪硯做大做強,把旅遊項目打造成杏子鋪鎮的黃金名片。

「水府廟溼地公園是湘中的瑰寶,山美水美環境美,美麗的鄉村資源可不能浪費了。我對杏子人民能吃上『美麗飯』很有信心!」杏子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賀鐵堅說。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近年來,雙峰縣杏子鋪鎮積極推行「以孝德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人人孝敬、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鄉風文明在杏子鋪鎮大地上生根發芽,農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面貌, 一幅溫馨感人的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石塘塅村的黃木嫦,今年50歲,她先後照顧三個老人二十多年。
  • 杏子旅遊跨大步 村民歌舞話喜慶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偉華 陳武衛)大雪時節的冬天寒風刺骨,雙峰縣杏子鋪鎮雙源村的村民卻是熱情奔放,她們背著腰鼓在剛剛修好的高標準旅遊公路上唱著歌跳著舞,熱烈慶祝家門口的旅遊公路剛剛攤鋪完工。(村民自發唱歌跳舞慶賀旅遊公路攤鋪完工)12月7日下午,忙碌了一周的攤鋪機械在溪口大橋旁緩緩停下了腳步,這標誌著杏子鋪鎮溪口大橋到水府廟水庫大壩6公裡6米寬第一標段的炒砂旅遊公路攤鋪完成,這是杏子鋪鎮第一條炒砂旅遊公裡,也是今年杏子鋪鎮投資6500多萬元修建的三條旅遊公路之一。
  • 【婁底市】共享共建,打造美麗家園——萬寶鎮「美麗屋場」助推美麗...
    11月26日,走進婁底市婁星區萬寶鎮的村莊,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小樓房,一面面精心裝扮的文化牆,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道路兩旁迎風搖曳的柏樹、桂花樹,休閒廣場欣然起舞的村民,處處展現著家園美、生活好的現代鄉村新面貌。
  • 湖南婁底百年老礦迎新生 採空區變美麗屋場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持續推進,作為中部地區工業重鎮的婁底各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該市中心城區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7.9%,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25%,8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百年錫礦山迎綠色新生隆冬時節,在婁底冷水江百年老礦錫礦山上,一排排新綠正被植入。
  • 安徽杏花村:杏子價格「美麗」,村民大方送人,進村可以盡情吃
    走進亳州市牛集鎮圈椅村,道路兩旁的杏樹,將午後的陽光結結實實地遮擋起來,只留下斑駁的光圈在水泥路面上晃動。滿樹金黃色的杏子,又大又圓,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像極了一盞盞別致的小桔燈。在村民張寶良家的杏園內,他家女兒今天過來幫忙摘杏子,見到筆者,便主動介紹說:「咱圈椅村之所以稱之為杏花村,就是因為咱們村家家戶戶、院裡院外種植的全是杏樹,杏花開時,那是十分的漂亮,整齊的老式房屋在杏花的點綴下,整個村子的氣質就變得與眾不同了。
  • 改善村容村貌 富凱建設集團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富凱建設集團作為津南區建築行業的主力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狠抓任務落實,積極構建一批「顏值高、內涵深、功能齊」的美麗新村,助力津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炎炎烈日下,工人們一刻也沒停歇,測量放樣、挖土、砌磚……基路側石的建設正有條不紊進行著。走進八裡臺鎮村域內,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條條乾淨筆直的水泥路,這大大滿足了村民的出行需求。
  • 浙北鄉村的「蝶變」之路:美麗資源變身「美麗經濟」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這樣的鄉村在浙江並不少見。浙江美麗鄉村建設一直走在中國前列,從2003年決定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起,一場造福廣袤農村、億萬農民的戰略開始在浙江加速推進。經過十多年努力,浙江農民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城鄉均等,江南鄉村魅力再現。
  • 普寧市池尾貴政山村致力建設美麗鄉村 增強村民幸福感
    貴政山村通過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張曉生 攝走進普寧市池尾街道貴政山村,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躍然呈現在眼前:寬敞平坦的貴湖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旁邊大池塘圍砌石欄杆,水質清澈,清風拂來,微波瀲灩,景色宜人;文化公園的長廊大紅燈籠高掛,一個大大的茶葉陶罐雕塑矗立在公園中間,格外醒目……這幅畫卷的背後,是貴政山村傾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生動實踐。
  • 南澗杏子山村:按下美麗鄉村「加速鍵」
    □通訊員 李潤花每天清晨,在南澗縣碧溪鄉杏子山村五一村民小組的進村道路上,總能看到一位老人手拄拐杖在散步。「自從我們村水泥路修通以後,進村道路變寬了,家家門口還鋪上了青石板,非常好走。杏子山村「兩委」從2014年開始,就將村組通硬化路作為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重要事項來抓,通過努力爭取項目資金、發動群眾積極支持,進村組道路、村內道路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村共硬化農村公路24公裡,14個村民小組全部實現村村通硬化路,12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內衛生路面硬化工程。
  • 美麗鄉村再添「美麗畫廊」
    美麗屋場綻新顏 陳新輝攝村民們盈盈的笑臉,來往遊客的大聲讚嘆……所見所聞無不告訴你,美麗白箬鋪,鄉村振興之花正處處綻放。連片,繪就8公裡美麗新景穿越時空,一脈相承。光明村闕家灣突出闕氏家風文化、夏家灣展現同心共建;黃泥鋪村趙家新屋、歐家坪、龔家灣、彭家老屋分別圍繞抗美援朝紅色教育、睦鄰友好、農耕文化、厲行節約主題打造,大塘村長塘屋場深挖友義仁愛文化,通過弘揚主題文化,確保在建設中實現文化落地,符合村民意願,推進移風易俗,營造文明新風尚。「屋場規劃好了,『美麗鄉村』自然成型。」
  • 臨清市尚店鎮:美麗鄉村迎來「美麗生活」
    作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近年來,司窪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在建設好村內基礎設施的同時,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村兩委成員和村內群眾的不懈努力下,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原來出門路邊就是光禿禿的,現在都種滿了樹,讓人看上去就高興。」
  • 美麗鄉村 美麗生活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各地大力挖掘特色資源,對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環境,不斷提升鄉村教育、醫療、文化和政務服務水平,發展各類特色文旅、特色農業項目,美麗鄉村建設彰顯成色。青山綠水間,一首首農村改革新曲在各地譜寫,一幅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美麗鄉村的魅力不斷迸發,更多百姓過上了美麗生活。
  • 美麗鄉村織錦繡 環境蝶變留鄉愁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按照省工作部署,結合江門實際,持續推進「百村示範、千村創建、萬村整治」工程,以全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為起點,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圍繞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等硬任務,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同步開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顏值」更高,讓百姓生活更「美」。
  • 博羅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上田埔村村委書記陳水堅認為,美麗新農村的建設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把一、三產業結合起來,在搞好農業的同時讓環境變得更好,吸引遊客進村感受鄉村美景,讓村民過上富裕生活。上田埔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過程中,上田埔村是博羅縣第一個有規劃先行意識的村莊。在實際工作中,村兩委幹部會組織到浙江等鄉村振興先行地參觀研討,學習他們的發展模式,才有了這種「規劃先行」的超前意識。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P-M-C-D」模式:推進隴南美麗鄉村...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開發鄉村價值建設美麗鄉村分論壇在隴南舉行。甘肅省副省長、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出席論壇並介紹隴南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  孫雪濤介紹,隴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體推進,讓2000多個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隴南美麗鄉村建設的做法可總結為「P-M-C-D」(也就是「一保二修三建四拆」)。
  • 小溪保護區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小溪保護區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為更好的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小溪保護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建設美麗鄉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強化工作措施,掃除頑瘴痼疾,注重房前屋後保潔及村莊規劃。近期小溪保護管理與小溪村、毛坪村對轄區進行環境整治,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有效開展。為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切實做好,把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局領導深入小溪村、毛坪村,就美麗鄉村建設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就村內的環境問題、亂擺亂放與違規建築等進行集中整治,並給予每個村3萬元工作經費助推工作展;。
  • 港口鎮召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部署推進會
    為貫徹落實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的工作部署,12月12日上午,我鎮召開了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會。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梁戰文主持會議,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何大慶總結了2019年我鎮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情況並部署下階段重點工作,副鎮長蘇銳賢總結了2019年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開展情況並對下階段的工作進行部署。群眾社區、群樂社區、石特社區和中南村負責人分別作了美麗鄉村建設經驗交流發言和表態發言。
  • 離石區信義鎮借「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遊
    李鳳萍一家共有5口人,以前家裡收入主要靠丈夫牛建平外出打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過上了好日子。  近年來,信義鎮借「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依託呂梁環城高速及緊鄰市區的區位優勢,以美麗田園為韻,以村落民居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打造了永紅、歸化、王村、小神頭4個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遊。今年,信義鎮被評為2020年中國特色小城鎮,也是山西唯一獲此稱號的康養小鎮。
  • 美麗鄉村「靚」起來 乾乾淨淨奔小康
    重點突破,鄉村迎來「蛻變之美」「村裡的垃圾、草堆、破房子都沒有了,房前屋後都乾淨了,還建了個漂亮的大廣場,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大家都來跳廣場舞,熱熱鬧鬧的!」在當塗縣橫大路村,夜幕降臨,村民們不約而同來到村口健身廣場,開啟別樣「夜生活」。美麗鄉村「潔淨美」,才能讓生活更舒心。
  • 浙江湖州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林鎮泉益村村域面積1.09平方公裡,村民以魚蝦養殖、種植水稻、蠶桑等為主業。近年來,泉益村積極改善村居環境、挖掘歷史文化、建設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努力打造集生態宜居、休閒度假、農業觀光、文化創意、體驗式旅遊於一體的「特色品牌型」美麗鄉村精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