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羅柏塘鎮石崗村,村道兩旁樹綠花盛,村容村貌乾淨整潔,老屋煥新顏成鄉村旅遊新亮點,蟲鳴鳥叫,溪水潺潺,天藍、山青、水清,村莊美得像一幅山水畫,令人陶醉。石崗村是博羅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記者走訪獲悉,作為廣東省美麗鄉村建設5個「先行先試」示範縣之一,博羅全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縣共選取71個村作為試點,2019年至今累計投入6.6億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打造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美麗博羅。
升級改造的柏塘石崗村,突出「記得住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上田埔村位於柏塘鎮東部。「看見村口的百年龍眼樹了嗎?它有200年樹齡了,每次看到這棵樹,就找到家的方向了。」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的村民說,古樹、舊房子承載著老輩人的記憶,這是他們出生、長大的地方。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上田埔村依然保留客家古屋、祠堂、石碾、客家竹編等存留著鄉村記憶的老物件和古建築。該村旅遊服務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客家古屋博覽室、客家名宿、生態農業觀光園、觀光火車道、溼地公園、塘心悠園、文體休閒活動中心等正在建設中。
上田埔村
「建成之後,將極大地提升村莊風貌,豐富群眾的休閒娛樂生活和精神生活、帶動上田埔村的旅遊業發展。」上田埔村村委書記陳水堅認為,美麗新農村的建設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把一、三產業結合起來,在搞好農業的同時讓環境變得更好,吸引遊客進村感受鄉村美景,讓村民過上富裕生活。
上田埔村
據了解,上田埔村的規劃定位以宜居宜產、田園生活、鄉村記憶和農事體驗為主,打造惠州特色農業休閒村莊。結合上田埔村現有農場、花木場、荔枝園、桔子園、黃皮園、油茶基地和山茶等自然資源,發展有機農產品,打造山茶基地,結合宗族祠堂文化、圍屋村、扶貧廠房等人文產業資源,以及在扶貧廠房旁規劃建設工業發展產業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上田埔村產業振興,將其打造成為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生態美麗村莊。
上田埔村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過程中,上田埔村是博羅縣第一個有規劃先行意識的村莊。在實際工作中,村兩委幹部會組織到浙江等鄉村振興先行地參觀研討,學習他們的發展模式,才有了這種「規劃先行」的超前意識。
連片推進美麗鄉村示範創建據了解,博羅連線連片推進主要交通沿線、羅浮山、象頭山和鄉村景點周邊村莊示範建設,選取泰美、柏塘、長寧、龍溪等8個鎮街作為試點鎮,選取陂頭神等71個村作為美麗宜居建設試點村,重點推進沿高速路、國(省)道兩旁以及村主幹道、村中心區、人口密集區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連線成片示範帶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坪山村
鄉村環境改善了,發展機遇也隨之而來。湖鎮鎮坪山村率先在全縣完成道路擴寬,借力人居環境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該村利用村莊丘陵地帶的地理優勢,打造越野露營基地。在越野露營基地的輻射帶動下,一大批農家產品成為旺銷產品。村幹部引導村民讓出36間空置房間,打造特色民宿延伸產業發展。每到周末,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鄉村體驗生活,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鄉村遊越來越受到遊客青睞。在觀音閣鎮彭村村,古石龍休閒度假農場參考湖鎮鎮坪山村做法,將周邊農戶的房子改造成漂亮的民宿客棧,解決了房間供不應求的問題,盤活閒置空房資源,企業和農戶實現雙贏局面。
美麗鄉村孕育「美麗經濟」羅營村
泰美鎮羅營村位於象頭山500米處的半山腰,擁有豐富的原生態森林資源,毗鄰漂流景點,村民主動讓出約5畝土地用於河道整治。如今,6公裡的河道清澈見底,村裡以此引導村民發展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發展茶園經濟帶旺農家樂,來這裡觀光旅遊的遊客逐漸多了,村裡6戶貧困戶全部摘下脫貧帽。此外,檀悅旅遊度假區項目也將落戶該村,大力發展休閒觀光及鄉村旅遊。
橫河鎮下河村則充分利用天然形成的龍潭瀑布,以及依託「禾肚稻香」景點,村民自建鄉村悠閒民宿及農莊,重點發展民宿及觀光生態農業特色產業。
下河村和羅營村情況類似,博羅不少鄉村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通過實施農村變景區(點)、農民變旅遊從業人員、農產品變旅遊產品「三變工程」,讓鄉村旅遊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寶。
「環境美促生態美、鄉村美、旅遊美、產業旺,一批批村莊集中連片打造特色優勢產業,激活鄉村發展新活力。」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博羅立足鄉村、依託鄉村、回歸鄉村,以人居環境整治之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推動力。
以點帶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近日,記者來到博羅縣柏塘鎮石崗村,看到寬敞的村道乾淨整潔,兩旁不僅種上了綠化樹,還鋪了草皮種了花卉,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石崗村委會主任羅建強介紹,村中的垃圾收集點設置完善,村民已經自覺將生活垃圾分類,集中到收集點清運。村民還自覺裝扮好自己的庭院,將雜草清理乾淨,把柴草等雜物堆放整齊,並把屋前屋後打掃乾淨。
行走於石崗村,記者看見,該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有序推進,舊豬舍、危舊房等影響村容村貌的建築物清拆完畢,清拆後鋪上草坪成為村民的休閒活動場所。
石崗村
據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過程中,博羅縣按照「全縣一幅畫、一村一張圖」的總體布局,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分類推進、示範帶動」,因地施策,分年度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博羅縣以點帶面,嚴格按照「硬化、潔化、綠化、美化」整治標準,該補的補、該建的建、該拆的拆,統籌實施「改房改水改廁、通路通氣通訊、治汙治髒治亂、添樹添景添色」4個方面12項綜合整治,著力升級「水電氣訊」保障、配備「科教文衛」設施,確保整治過程「不走樣」,整治效果「不變樣」。
石崗村
據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博羅全縣清理村莊亂堆亂放等13.8萬處,清理農村生活積存垃圾、衛生死角等2.96萬處,清理溝渠池塘漂浮物等2.5萬處,拆除危、舊、破、棄、廢房5.5萬間,拆除私搭亂建等1.39萬處,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牌、招牌等1.2萬處,完成生活汙水、水體汙染整治等1.7萬宗,全縣所有村莊基本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昔日破舊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氣象撲面而來。
紮實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有著600餘年歷史的福田鎮山下村,在這裡,涓涓山泉水繞村而流。然而在人居環境整治之前,村民們生活汙水隨意排放,上下遊住戶幾度糾紛不斷。綜合各方面考慮,山下村率先啟動雨汙分流工程,讓各家各戶接通汙水管道。由於山下村距離鎮汙水設施廠較遠,管道鋪設難以展開。村幹部決定在山下村獨立建成一座汙水處理設施,一併解決了周邊三個村小組的排放需求。村委書記徐志成說:「水流出來以後,我自己拿去廣州化驗過,水質的確是達標,帶來的益處是保持河流環保,群眾意見和鄰居糾紛也為此少了很多」。
目前,博羅全縣343個行政村及東江沿岸74個村小組共建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536座,總建設規模達3萬噸/日,配套收集管網約590公裡,總投入資金3億多元。同時,涉及城鎮汙水處理廠周邊的行政村或村小組生活汙水基本按要求納入城鎮汙水廠處理,全縣基本實現了「一村一設施」建設目標。縣裡的7個省定貧困村共建成汙水處理設施26座,汙水處理能力1020噸/日,汙水處理率約68%;今年新建90座農村生活汙處理設施的建設任務至目前基本完成並投入試運行。
今年實施「百村示範 全域整治」今年,博羅縣將繼續鞏固已有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果,紮實強力推進,建立以「縣督導、鎮組織、村落實」的三層責任制,編制責任清單,責任落實到人,確保農村乾淨、整潔、有序。同時,加快實施「百村示範、全域整治」工程,著力打造71個示範村,帶動全縣343個行政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工作,推動農村生活方式轉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博羅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設計團隊——廣東安捷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是一支以90後為骨幹的「少壯派」,成立兩年多已經為惠州、河源等地的100多個村子進行設計規劃和工程施工,其中石崗村的規劃設計就是他們的代表作之一。
記者獲悉,博羅縣已編制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規劃方案,對全縣進行通盤規劃,分區域、分功能進行連片連線整治建設,同時編制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精品特色村樣板實施方案,供各村對照參考實施。
來源:博羅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