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智慧娟、馬謙傑)為踐行城鄉融合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通過實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汙水有效管控、坑塘生態治理、農村廁所改造、村莊清潔行動、街巷硬化亮化、村莊綠化、清潔能源等八個全域工程,兩年列支專項資金1.4億元,並整合部門項目、資金,出臺了人居環境整治獎補辦法,保障了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區創建工作。
圖為邯鄲市邯山區農村環衛車在作業。
全域生活垃圾治理。每年投入2000萬元,實現環衛服務環衛城鄉一體化和運行公司化,2家環衛公司開展競爭作業,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清掃、轉運和處理率達到100%。堅持長效整治,對環境衛生實行網格化管理,街長、路長、河長各司其職。啟動民呼回應機制,清理日常垃圾,增放垃圾桶,群眾招手,部門報到,一日辦結。實行「塑膠袋換雞蛋」的辦法,推進垃圾減量化、無害化。
全域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有效管控。主城區的4個村,汙水接入市政管網;35個市郊村自建汙水處理站和生態溼地;遠郊村道路修有邊溝,生活汙水自然流排、過濾後流至坑塘,實現了生活汙水有效管控。
全域進行坑塘生態治理。分類施治,對具有生態、水利和納汙排放功能的120座坑塘,分別安裝防護欄杆、硬化美化坑塘岸邊、實施清淤疏浚等,建成「河渠為線、坑塘為面、線面相連」的特色農村生態水網體系。計劃投資1億元,規劃建設對全區邯肥渠、邯磁渠和團結一支到七支等主幹渠、鄉村坑塘進行聯通聯結,形成便利的農田水網,整合實現灌溉、涵養地下水、坑塘整治和觀光功能。
全域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在努力完成整村推進的同時,為每個村配置糞汙運輸車。針對主城區農戶家庭條件較好的情況,因村制宜實施獎補方法推進;近郊村周建設三格式糞汙集中處理設施,村內改建水衝式衛生廁所;遠郊村建設生態堆肥場,免費為群眾清掏廁所,使糞汙成為市場商品。
圖為邯鄲市邯山區農村小遊園。
圖為邯鄲市邯山區農村小菜園。
全域實施村莊清潔行動。開展「五清三建四淨」工程,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清理殘垣斷壁、清理雜物;利用廢棄宅基地、坑塘等建起60多座小遊園、小菜園、小花園;做到村內淨、街巷淨、坑塘淨、村周淨「四淨」。今年以來共出動6.5萬餘人次,動用車輛2.2萬餘臺次,清理垃圾3.2萬立方米,結合疫情防控,消殺面積累計達220萬平方米。
圖為邯鄲市邯山區硬化美化後的農村街巷。
全域推進農村街巷硬化亮化。投資4000餘萬元,新修建鄉村振興示範區道路、連村道路共13條,總長14.5公裡;村莊主街道、小街巷硬化率分別達到99%和91%。街巷照明設施安裝已全部完成。
此外,邯山區全域推進村莊綠化,綠化面積達3200畝,完成全年綠化任務,還實現了天然氣清潔能源全覆蓋。
在實施八個全域工程的過程中,邯山區充分依靠群眾,充分發揮部門合力作用,激發各方整治工作積極性。堅持黨建引領,實現「三治」共促,即運用法治、德治、自治手段推進村莊治理,充分發揮鄉賢、村民說理室、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動員廣大群眾積極投資投勞。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每月聽取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匯報,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推進政策落實,形成了共建合力,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區創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