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吳橋縣曹窪鄉嶽莊村,專職保潔員劉志國正手持工具打掃街巷。2019年,這裡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後,515人的村子裡配備了30餘個垃圾桶,由專業公司負責村莊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工作,鄉村生活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據悉,吳橋全縣8家專業環衛公司配備的800餘名保潔人員,使473個村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形成「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生活垃圾轉運處理體系,建立了「縣監管、鄉實施、公司運行」的管理長效機制。
近年來,吳橋縣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以「十大專項行動」為抓手,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著力打造農民幸福美好家園。經過三年努力,全縣共投入資金2.6億元,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了全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廁所糞汙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生活汙水得到有效管控,完成村莊綠化面積26270畝,主街道硬化的村莊473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在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吳橋縣創新推出了農村廁所糞汙和生活汙水並治「1+X」模式。「1」即一個核心村,依照《縣域村莊布局規劃編制》將全縣劃分為37個片區,每個片區確定一個中心村作為核心村,分別建設一座土建分離式汙水處理站。「X」即輻射多個村,在輻射村戶戶建立廁所糞汙和生活汙水集中收集池。「+」即把輻射村農戶收集的汙水轉運到核心村汙水處理站集中處理。這一模式實現了水廁並治、分區處理、全域覆蓋,有效破解了汙水終端消納問題。「相比全域鋪設管網模式,新模式將每戶平均建設成本由1萬元壓減至3500元,整體項目成本減至1.6億元。」吳橋縣人居辦負責人說。
為鞏固農村改廁和生活汙水治理成果,確保長期發揮效益,吳橋按照「專人管理、快速維修、及時抽取、科學利用」的工作目標,成立管理隊伍,健全管理網絡,明確部門職責,做好農村改廁和生活汙水治理後續工作。據縣人居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吳橋縣已購置吸汙罐車75輛,廁所糞汙清掏服務信息化平臺已建立。他們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招投標確立後期運維服務公司,確保廁具和汙水處理設備壞了有人修、糞液汙水滿了有人抽,逐步建立起「管、收、用並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護機制。
吳橋縣人居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吳橋縣將廣泛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把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貫穿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持續鞏固擴大整治效果,村容村貌實現乾淨、整潔、有序,村民清潔衛生文明意識顯著提高。
滄州日報 記者 楊繼超 通訊員 劉春雨 趙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