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亓秀寶 通訊員 孫正力 濟南報導
「我在這裡住了40多年了,以前這裡是個水灣,大家都繞著走。現在好了,建了新公園,有花有草的,成了大家跳舞、拉呱的好地方。」近日,在萊蕪區牛泉鎮西牛泉村新建公園裡散步的66歲的畢大娘深有感觸地說,「你看,土路變成了水泥路、兩邊也安上了路燈……現在的日子真的是越過越好了。」
西牛泉村是牛泉鎮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較好的村莊之一。近年來,牛泉鎮建設美麗農村,突出重點、靶向施治,全鎮人居環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以各村四大堆為重點,開展各黨建工作區自查互評、正反面典型現場觀摩、「光榮榜、曝光臺」「除雜草、清四堆」和書記主任樣板街等系列活動;開展各黨建工作區自查互評5次,現場觀摩會6次,發布「光榮榜、曝光臺」38期,打造書記、主任樣板街140條;全員發動、共建共享,掀起了全民整治熱潮,共開展大規模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衛生大掃除行動23次,發動各村黨員及人民群眾4000餘人次,動用挖掘機和運輸車500餘臺次。清理村內垃圾死角600餘處,主幹道三堆垃圾、建築垃圾共清理12000餘方,清理小廣告500餘處。全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拆違拆臨、斷壁殘垣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截至目前,全鎮拆除違法建設30.07萬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務。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重要的是形成長效管理機制,而群眾參與是環境整治長效管理的關鍵力量。鹿毛埠村藉助「六級聯動」機制,通過村「兩委」成員包街、黨員包戶發動群眾,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局面。
「剛開始,有一部分村民不配合,總認為人居環境整治是保潔員應該做的,但在『黨員帶頭、大家都掃』的氛圍下慢慢接受,並開始自覺打掃門前衛生。」鹿毛埠村黨支部書記鹿桂強告訴記者,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形成常態化後,村民思想發生了很大改變,自覺清理自家門前及庭院的衛生,柴堆、糞堆等「三堆」也不再往道路、街道堆放。
馬家莊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馬家莊村黨支部委員劉茂同告訴記者,以前的馬家莊村雜草叢生、私搭亂建、陳舊垃圾、凌亂雜物到處都是。但自從開展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村裡發生了大變樣。「借著修路的契機,村裡通過開黨員會、發動黨員群眾,呼籲大家對自家門前戶後的環境進行打掃,現在走在街上,感覺路更寬了、視野更亮了,村民們生活得更舒心了。」劉茂同說。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今一條6米寬的柏油路從馬家莊村內筆直向外延伸,連接起了村民嚮往的幸福生活。全鎮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順利完成57個村、92萬平方米的「戶戶通」道路硬化工程;積極實施總投資2500萬元的「四好農村路」工程,6條道路的改造提升工作完成。加快推進以小莊黨建工作區6個村為核心的鄉村連片治理項目落地落實,預計近期全面建設完成,實現村容鎮貌大變樣、大提升,切實讓廣大群眾在整治中獲得更多幸福感、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