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企業觀察網 作者:陳小米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92次審議會議將於2020年10月26日上午9時召開,會上將審議科美診斷的首發申請。
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向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提交招股說明書。公司從事的主營業務,是臨床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為基於光激化學發光法的LiCA系列診斷試劑和基於酶促化學發光法的CC系列診斷試劑及儀器。
科美診斷所在的化學發光免疫診斷行業目前國產替代率較低,前四家外資跨國企業佔據國內80%的市場,國產企業中前四家企業領先優勢明顯,佔據國產80%以上的份額,科美診斷在裝機總臺數和研發費用上與這四家企業差距較大。另外,科美診斷的副總經理趙衛國在一家名為瑞漢智芯醫療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而該公司的股東之一便為科美診斷的最大供應商,然而,這一層關係並未在招股書中披露。此外,科美診斷所在的行業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公司在資金充足下按理應該加大研發投入,然而在報告期內科美診斷進行了大額股份支付,導致公司兩年內增收不增利。
喪失先發優勢
目前我國的免疫診斷領域以化學發光為主,外資跨國企業佔據行業的主要市場份額。2019年,以羅氏、雅培、西門子、貝克曼進口「四大家」為代表的外資佔據我國化學發光市場80%以上,是進口替代率程度較低的IVD細分子領域,單個國內企業市佔率不超過5%。科美診斷並未在招股書披露其市場佔有率,但可以推斷其份額低於1.4%,位於邁克生物之後。
2016-2019年,國產化學發光企業收入快速增長,其主要邏輯在於二級醫院幾乎空白市場裝機量提高。儘管在三級醫院也實現了部分裝機,但競爭力有限,實際的試劑消耗量遠遠低於外資水平。國內企業通過檢測量較少、外資未涉及的非主流檢測項目切入市場,再逐漸向市場導入自身的主流項目,由於路徑曲折、戰線較長,3級醫院的主流項目仍以外資產品為主。
不同於生化診斷,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全部為封閉式系統,導致儀器與試劑的收入必然存在極強的相關性,化學發光企業主要依靠毛利率較高的試劑銷售獲取利潤。行業內龍頭企業擁有一定技術優勢,客戶黏性較強,試劑銷售更易與終端市場的儀器銷售、售後等服務在內部形成正反饋機制,加劇行業馬太效應。
目前在國產企業中,新產業、安圖、邁瑞、邁克從產品到渠道,領先優勢十分顯著,佔據國產80%以上的份額,而科美診斷與這四家企業尚存差距。
資料來源:招股書、公司公告
以化學發光儀器裝機臺數來對比,2019年新產業裝機臺數達6860臺,數量是科美診斷的6倍有餘,其他三家的裝機臺數也遠遠領先。以研發投入來衡量,科美診斷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僅為5600萬元,而其他四家均在1億元以上。因此,在國產企業之間的競爭中,科美診斷已經失去先發優勢,對於存在明顯正反饋效應的化學產品而言,科美診斷要想追上這四家國產企業,難度恐怕不低。
最大供應商與高管有「交集」未被披露,股份支付吞噬兩年利潤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前五大供應商供貨額佔科美診斷採購額的比例分別為68.92%,60.91%及64.83%。近三年來,公司第一大供應商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興凱實」)佔採購總額比例為40.06%,40.80%及44.62%,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接近50%的採購總額。
雖然科美診斷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在上述主要供應商中不持有股份或其他權益,不存在關聯關係。」 但公司的副總經理、董事ZHAO WEIGUO卻和嘉興凱實有「交集」。
ZHAO WEIGUO是一個中文名字的拼音,然而招股書從未提及中文名字,ZHAO WEIGUO貫穿始終,根據企查查公布的數據,博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陽生物」)的董事名錄中,確實有WEI GUO ZHAO,其中文名字,是趙衛國。也就是說趙衛國和WEI GUO ZHAO極可能指的是同一個人。但招股書裡並未披露趙衛國在瑞漢智芯醫療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而該公司的股東名錄中,有科美診斷第一大供應商嘉興凱實的身影。
據招股書數據披露,報告期內科美診斷的營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分別為3.19億元、3.66億元和4.55億元。然而,2017年及2018年科美診斷的淨利潤卻連續為負,分別為-4.92億元、-4.91億元,直到2019年淨利潤才回正,但相對數額較低,為1.88億元。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科美診斷將募集到的大量資金,都用在了股份支付金上。2017年及2018年,科美診斷連續兩年進行股份支付,產生管理費用分別為5.24億元和5.20億元。並且,拋開過高的股份支付金不談,報告期內科美診斷的管理費用也分別高達0.3億元、0.31億元和 0.34億元,管理費用率分別為9.48%,8.33%及7.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資料來源:招股書
科美診斷所屬的體外診斷行業,集生物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交叉,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不加大研發,而進行股份支付,其研發費用遠低於四大國產企業,這或將導致公司日後與四大國產企業的差距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