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美診斷IPO:先發優勢不再,供應商與高管有"交集"未披露

2020-12-14 財經網

來源:企業觀察網 作者:陳小米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92次審議會議將於2020年10月26日上午9時召開,會上將審議科美診斷的首發申請。

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向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提交招股說明書。公司從事的主營業務,是臨床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為基於光激化學發光法的LiCA系列診斷試劑和基於酶促化學發光法的CC系列診斷試劑及儀器。

科美診斷所在的化學發光免疫診斷行業目前國產替代率較低,前四家外資跨國企業佔據國內80%的市場,國產企業中前四家企業領先優勢明顯,佔據國產80%以上的份額,科美診斷在裝機總臺數和研發費用上與這四家企業差距較大。另外,科美診斷的副總經理趙衛國在一家名為瑞漢智芯醫療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而該公司的股東之一便為科美診斷的最大供應商,然而,這一層關係並未在招股書中披露。此外,科美診斷所在的行業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公司在資金充足下按理應該加大研發投入,然而在報告期內科美診斷進行了大額股份支付,導致公司兩年內增收不增利。

喪失先發優勢

目前我國的免疫診斷領域以化學發光為主,外資跨國企業佔據行業的主要市場份額。2019年,以羅氏、雅培、西門子、貝克曼進口「四大家」為代表的外資佔據我國化學發光市場80%以上,是進口替代率程度較低的IVD細分子領域,單個國內企業市佔率不超過5%。科美診斷並未在招股書披露其市場佔有率,但可以推斷其份額低於1.4%,位於邁克生物之後。

2016-2019年,國產化學發光企業收入快速增長,其主要邏輯在於二級醫院幾乎空白市場裝機量提高。儘管在三級醫院也實現了部分裝機,但競爭力有限,實際的試劑消耗量遠遠低於外資水平。國內企業通過檢測量較少、外資未涉及的非主流檢測項目切入市場,再逐漸向市場導入自身的主流項目,由於路徑曲折、戰線較長,3級醫院的主流項目仍以外資產品為主。

不同於生化診斷,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全部為封閉式系統,導致儀器與試劑的收入必然存在極強的相關性,化學發光企業主要依靠毛利率較高的試劑銷售獲取利潤。行業內龍頭企業擁有一定技術優勢,客戶黏性較強,試劑銷售更易與終端市場的儀器銷售、售後等服務在內部形成正反饋機制,加劇行業馬太效應。

目前在國產企業中,新產業、安圖、邁瑞、邁克從產品到渠道,領先優勢十分顯著,佔據國產80%以上的份額,而科美診斷與這四家企業尚存差距。

資料來源:招股書、公司公告

以化學發光儀器裝機臺數來對比,2019年新產業裝機臺數達6860臺,數量是科美診斷的6倍有餘,其他三家的裝機臺數也遠遠領先。以研發投入來衡量,科美診斷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僅為5600萬元,而其他四家均在1億元以上。因此,在國產企業之間的競爭中,科美診斷已經失去先發優勢,對於存在明顯正反饋效應的化學產品而言,科美診斷要想追上這四家國產企業,難度恐怕不低。

最大供應商與高管有「交集」未被披露,股份支付吞噬兩年利潤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前五大供應商供貨額佔科美診斷採購額的比例分別為68.92%,60.91%及64.83%。近三年來,公司第一大供應商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興凱實」)佔採購總額比例為40.06%,40.80%及44.62%,呈逐年上升趨勢,且接近50%的採購總額。

雖然科美診斷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在上述主要供應商中不持有股份或其他權益,不存在關聯關係。」 但公司的副總經理、董事ZHAO WEIGUO卻和嘉興凱實有「交集」。

ZHAO WEIGUO是一個中文名字的拼音,然而招股書從未提及中文名字,ZHAO WEIGUO貫穿始終,根據企查查公布的數據,博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陽生物」)的董事名錄中,確實有WEI GUO ZHAO,其中文名字,是趙衛國。也就是說趙衛國和WEI GUO ZHAO極可能指的是同一個人。但招股書裡並未披露趙衛國在瑞漢智芯醫療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而該公司的股東名錄中,有科美診斷第一大供應商嘉興凱實的身影。

據招股書數據披露,報告期內科美診斷的營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分別為3.19億元、3.66億元和4.55億元。然而,2017年及2018年科美診斷的淨利潤卻連續為負,分別為-4.92億元、-4.91億元,直到2019年淨利潤才回正,但相對數額較低,為1.88億元。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科美診斷將募集到的大量資金,都用在了股份支付金上。2017年及2018年,科美診斷連續兩年進行股份支付,產生管理費用分別為5.24億元和5.20億元。並且,拋開過高的股份支付金不談,報告期內科美診斷的管理費用也分別高達0.3億元、0.31億元和 0.34億元,管理費用率分別為9.48%,8.33%及7.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資料來源:招股書

科美診斷所屬的體外診斷行業,集生物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交叉,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不加大研發,而進行股份支付,其研發費用遠低於四大國產企業,這或將導致公司日後與四大國產企業的差距擴大。

相關焦點

  • 科美診斷科創板IPO:管理費用率遠超行業均值 商標權訴訟敗訴
    雖然報告期內,科美診斷的研發費用不高,分別僅有0.32億元、0.51億元和0.56億元。但增長較快,2018年及2019年該公司研發費用增長率分別高達57.96%和10.86%。主要原因系當年研發人員薪酬、註冊費增加較多。
  • 科美診斷訴訟相關方發表聲明稱:公司招股書未完整披露與其爭議事項
    每經編輯:胡玲愛興生物今日在其官方微信發布《嚴正聲明》稱,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科美診斷的IPO招股書中有關科美診斷及其子公司博陽生物與愛興生物之間涉及的公司重大訴訟、仲裁及其它爭議事項披露不完整,涉嫌誤導審核機構。
  • 科美診斷核心設備依賴外購,IPO前夕分紅10億被指「圈錢」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目前科美診斷核心產品配套的儀器均通過外部採購獲取,且主要集中在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興凱實」)這一供應商。後者與科美診斷副總經理、董事有著密切聯繫,但招股書並未對此進行披露。此外,該公司IPO前夕分紅逾10億元,最大受益者為該公司實控人李臨,頗有上市圈錢的嫌疑。
  • 科美診斷IPO,花10億股權激勵,深陷7起智慧財產權糾紛
    對於2017至2018年淨利潤為負,科美診斷解釋稱,因為公司對管理層及員工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金額10.44億元,股份支付金額超過公司前期累積的未分配利潤,「對公司整體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不存在實質性的影響」。
  • 科美診斷IPO之路:10億股權激勵,深陷智慧財產權糾紛
    「前腳發了招股書,後腳就被人發聲明,科美診斷的IPO之路充滿變數。」上交所網站顯示上市委對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美診斷」)科創板IPO申請進行了問詢,目前公司還未做出回復。6月8日,科美診斷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 科美診斷IPO:體外診斷賽道再添選手,這家公司「不缺錢」
    6月8日,上交所預先披露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美診斷」)首次科創板上市招股書。以科美診斷為例,3年間累計稅收優惠為4128.08萬元,其中2019年為1809.78萬元,佔當年淨利潤的11.34%。來源:公司招股書快速擴張的體外診斷行業,對應科美診斷的30%的年複合增長率,未來公司發展的空間並不小,正是擴大產能、大步趕上的時刻。
  • 科美診斷科創板IPO背後:國內化學發光或將迎來春天
    一方面,體外診斷行業已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明顯優於大盤,另一方面,眾多體外診斷企業相繼啟動IPO進程,資本市場迎來體外診斷行業的IPO高潮。6月8日,隨著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科創板上市申請正式獲得受理,目前科創板處於受理/審核/註冊階段的IVD企業已達15家,上市潮也引發了市場對於體外診斷行業發展趨勢的討論。
  • 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首發)通過及問詢問題
    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92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92次審議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上午召開,現將會議審議情況公告如下:一、審議結果同意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
  • 體外診斷迎來爆發期 代表性企業科美診斷上市在即
    近年來,體外診斷(IVD)作為醫療器械行業中的重要子行業,正在國內快速發展壯大。 2019年國內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已經接近700億元,且近三年的複合增速接近20%,呈現出增長快,發展潛力大的特徵。  體外診斷市場中最主要的三個子領域分別是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其他細分領域還包括微生物診斷、凝血類診斷等等。
  • 科美診斷擬科創上市 累計虧損近7億 身陷侵權訴訟 經營場所存被...
    聲明表示,科美診斷在招股書中,就其與子公司博陽生物和愛興生物之間涉及的公司重大訴訟、仲裁及其它爭議事項沒有完整披露,涉嫌誤導審核機構,未免引發公眾誤解,愛興生物對此特作說明。   在這份聲明中,和訊網了解到,三方涉及兩起專利訴訟案件。
  • IVD龍頭科美診斷科創板IPO過會 發展前景可期
    近年來國家多個部門釋放了推動醫療器械國產化進程的積極信號,國內體外診斷行業或將因進口替代機遇,迎來分水嶺。   受政策紅利影響,國內體外診斷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作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和行業風向標的資本市場,自然也吸引了一批優質的國內體外診斷企業前往上市。   近日,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首發過會,不久後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 科美診斷成功過會 力爭成為國際領先的體外診斷廠商
    10月26日,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或「公司」)首發申請獲上交所上市委員會通過,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A股不超過 410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0.22%。
  • 科美診斷擬登陸科創板背後是國內體外診斷技術的崛起
    日前,國內化學發光領域知名企業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美診斷」)科創板IPO申請正式獲受理。招股書顯示,科美診斷成立於2007年,主要從事臨床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 科美診斷首發過會 體外診斷上市公司科創板再添一員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李喬宇10月26日,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過會,將於科創板上市。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國內最早專業從事臨床免疫學診斷產品開發的公司之一,科美診斷是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早期入局者,主要從事臨床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激化學發光技術平臺,以及基於該技術平臺的LiCA系列「儀器+試劑」的全產業鏈產品。
  • 科美診斷獲市場肯定 產品性能比肩國際一線
    10月26日,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過會,將於科創板上市。作為一家主要從事臨床免疫化學發光診斷檢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科美診斷通過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激化學發光技術平臺,並積極布局基於該技術平臺的LiCA系列「儀器+試劑」的全產業鏈產品,使公司成為國內該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 正奇金融投資企業科美診斷科創板上市成功過會
    10月26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公告,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科美診斷成為正奇金融今年收穫的A股第五個、科創板第四個IPO項目。正奇金融副總裁趙亞彬介紹說,科美診斷是正奇金融與君聯資本踐行「三軍聯動」的又一典型案例,在管理團隊增持公司股份時志道投資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幫助管理層專注技術研發的同時增強公司管理話語權,提高企業發展潛能。同時,得益於正奇金融投貸聯動、股債結合的綜合金融服務手段,正奇金融為科美診斷提供了靈活的「股+債」整體方案,助力企業高速成長。
  • 科美診斷聚焦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研發
    日前,科美診斷回復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第二輪問詢,並披露了針對首輪問詢的豁免版,對紅籌結構解除前發行人的控制權情況、發行人核心技術、發行人歷史上主營業務的演變情況等問題進行詳細說明。
  • 起底周六福:供應商產品質檢不合格,分公司註銷未披露
    對此,周六福在招股書中披露,其通過"入網模式"優選行業內優質的原材料供應商直接向加盟商供貨,以從供貨源頭上進行管控,確保產品不存在質量及智慧財產權方面的風險。  但《壹財信》發現,有兩家通過了周六福質檢成功入網的加盟商供應商卻依舊出現在質檢部門公布的不合格名單中,周六福的產品質量管控直接遭"打臉"。
  • 科創板受理企業再添兩家 科美診斷募資6.35億元
    6月8日晚間,上交所受理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美診斷」)、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呈和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達到329家。新股上市兩名「考生」分別來自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其中,科美診斷憑藉在傳染病檢測的硬核實力,已「圈粉」重量級產業資本;作為新材料領域的「尖兵」,呈和科技則較早掛牌新三板,為證券化蓄勢。
  • 奇德新材IPO:兩百萬資產凍結未披露,招股書或虛假陳述
    隨著奇德新材招股書的披露,就有多家媒體質疑其關聯關係複雜、增資價格忽高忽低、身處行業中遊兩頭"受擠"、募投項目產能或消化不良等問題。除此之外,《壹財信》還發現,奇德新材存在多家子公司虧損、合作的環評機構不省心、客戶同時還兼供應商且數據打架、兩百多萬資產遭凍結且未披露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