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選沒有麵包的愛情還是只有麵包的婚姻?這是個問題,而且千古一問,引無數佳人妙郞競折腰。
有本書叫《笑林廣記》,收錄的多為明清或更古老的民間笑話,其中有這樣一則,可引一哂。
某家女待字閨中,媒人前來提親,言:「有東家子,貧而俊美,西家子,富而鄙陋,未審姑娘中意於誰?」此女沉吟半晌,言於媒人:「不知可否同嫁二家,日間於西家就餐,夜間於東家就寢。」
看來哪怕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年代,這也早已成為令人撓頭的大問題了。
但看到後面的離婚原因數據分析,又讓人難以苟同。真正因經濟原因而導致離婚的,所佔比例幾乎微不足道,僅佔1.49%
麵包,愛情,婚姻,三者似乎是遞進的關係,人要先能養活自己,才能考慮建立親密關係,老話說「飽暖思淫慾」,竊以為不當,人有了足夠的物質生活條件後,自然會想到要建立某種肌膚相親的親密關係,這是本能,本性,乃至靈性的呼喚。無傷大雅,合情合理,卻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千百年來被冠以「淫慾」的原罪標籤,實在是令人扼腕。故此,我的提法是「飽暖思親密」,也算是聊作正名吧。
在愛人的鼓勵下,不嫌棄自己粗陋的見識,今天就來討論下這三者之間在關係中如何運作的。更期望由此引起更多朋友的思考,從而建立真正良性的親密關係,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白首無違。
一,麵包能帶來什麼?
麵包在此當然不僅僅指烘烤的鬆軟可口的糕點,泛指所有的外在物質條件,這個年代,無外乎車,房,鈔,薪。而且往往是男性求偶的必備條件,當然不排除東南沿海地區女方要求入贅的誘人條件,但畢竟在本國內還不是主流。
在求偶中,男性彰顯自己的物質財富無可厚非,如同自然界中雄性會打敗領地中的同性競爭者,壟斷與雌性的交配權。但,我們畢竟是多了靈性的人類,如果只靠生物本能行事會發生什麼呢? 以猴群為例,當老猴王年老力衰時,年輕雄猴便躍躍欲試,要取而代之,被趕下臺的猴王只有死路一條,連逃亡的機會都沒有。新猴王登基後,首要大事便是將老猴王尚在哺乳期的幼崽全部咬死,一來以絕後患,二來可令失去幼崽的母猴再次發情以便懷上自己的後代。獅群,狼群,大多類此。
如果人類社會的配偶關係也只靠麵包決出勝負,其模式未必比獸群優越多少。這種弱肉強食,強者通吃的狀態只令強者的基因得到傳承,固然可以優化種群的遺傳素質,但卻無法形成更大規模的群體以抵抗更強大的外部危機。同時,再強大的強者往往結局悲慘。
即便在現代社會中,當擇偶觀更多傾向於對方的身家數字時,或如某些所謂專家所言,婚姻只是一場經濟交易時,須知,財富往往亦如鏡花水月,歸五方共有,哪五方:天地,水火,盜匪,官家,自身。前四者類同常說的不可抗力,此處不再詳解,悟者自悟。
當此時,敵國富豪,一朝馬死黃金盡,經濟夫妻,大難臨頭各自飛。
這樣帶著明確的利益目的建立的婚姻關係,親密可謂極稀缺特質,而沒有了親密這個特效混凝土,一旦利益鏈條斷裂,所謂的婚姻殿堂迅即土崩瓦解。
只有麵包的婚姻關係,內核鬆散,抗風險力低,易將子女變成被吸對象,貽害若此,豈可不慎思乎。
況且在這個幾乎所有人都能憑自己的雙手獲得豐衣足食的年代,麵包的供給不再成為必要因素,內心對匱乏充滿恐懼之人除外。什麼又將是我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必要元素呢,是愛情嗎?在下篇中,咱們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