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陀的果,如果的果

2021-01-20 劇場摩天輪

前些日子專程跑到中山,看了期待已久的當代傳奇劇場作品《等待果陀》,當晚從劇場帶回了一本厚厚的節目冊,它的封面是哭哭和啼啼在逆光中的身影,光線的輪廓將他們的身體與腳下的地面扣在一起,看不清神情,看不見嘴型,頭上頂著一個大大的「」,問號那一鏤空圓點下的底頁,印著一行細細的字:「你確定你存在嗎?」



《等待果陀》劇照


一條小路,一棵樹,一個土丘,盛鑑飾演的哭哭和吳興國飾演的啼啼從一束光中搖搖晃晃地走來。哭哭啼啼,即對應貝克特原作中的兩個流浪漢Estragon(愛斯特拉貢)和Vladimir(弗拉第米爾),即Gogo(戈戈)和Didi(迪迪),破梭即Pozzo(波卓),垃圾即Lucky(幸運兒)(1)。這部劇的人物名字設計得非常巧妙有趣,既接近了原著中的發音,又對人物特徵有一定的呼應。戲,就從啼啼脫靴子開始了。

 

舞臺簡潔奇幻,方方的斜面臺上是一個小土丘,小土丘的斜上方掛著一棵倒吊的枯柳樹。演員一開口,京劇念白從貝克特筆下的人物口中傳出,實在是奇妙。這部戲在風格上使用了大量京劇元素,有唱有念,在貝克特原有的內容之上,創作者編寫了不少精美的唱段融入其中,使貝克特的文本被賦予了東方語言和戲劇形式的美感。同時,戲曲元素配上話劇風格的臺詞和表演,讓整個風格既寫實又寫意,活力十足。加上演員們富有趣味的演繹,在舞臺呈現上非常具有表現力。有趣的是,在這部戲取得授權時,貝克特版權中心明文規定「嚴禁任何形式的配樂」,於是演出中京劇特色的配樂全數由演員自己表現出來,用口頭哼出,甚至用跺腳來表現鼓點,更是巧妙。

 

當代傳奇的《等待果陀》基本保持了原作的故事線。但在東方語境下,創作者還是做出了一些有趣的調整,比如將《聖經》替成佛經,上帝替成佛陀;在破梭弄不清楚果陀的名字時,他直接念了一連串「果」的組詞:「果汁、果肉、果丁、果醬、果凍」;果陀傳信人小男孩的形象是一個童子,這也令我們對「果陀」的「真實身份」有所猜想。


《等待果陀》劇照


儘管讀過劇本在先,但現場觀看貝克特這部劇的演出還是第一次。前段時間有幸聽了臺灣國光劇團王安祈老師的講座,她說:「戲劇應當是動態的文學。」當我在劇場裡看到劇本中的愛斯特拉貢和弗拉第米爾活靈活現地被展現上臺,看到在紙面上讀不到、不好想像的行動與表情,聽見聲音的變化時,劇作的文字似乎才真正地被打開,頓覺劇場中有一種巨大的意義和生命力,因而有些感動。在一些段落中,創作者設計了幾處頗有意味的停頓:


「我們在等待果陀。(靜默)」

「-那我們在幹什麼?-等待。(靜默)」

「多迷人的地方,多迷人的景象!(更長的靜默)」


舞臺在短而漫長的靜默中仿佛被按下暫停鍵一般,但我們確實正在繼續呼吸,先前喧鬧的場所突然安靜下來,空氣變得膨膨的,劇場裡的光線開始腫脹,原本津津有味地看著哭哭啼啼在鬧,可在死寂的停頓中,卻霎時感受到了空虛。油然生出一種同情。


貝克特的第一幕為我們呈現了一種「這樣」,第二幕則為我們展現了這個故事的「如果」,在我眼中,這是《等待果陀》非常重要的關鍵詞。換句話講,如果說作者在第一幕為我們扔出的是「1」,那麼第二幕的存在則並非是「2」,而是作者扔出的一個正無窮「+∞」。

 

《等待果陀》劇照


第二幕起,哭哭和啼啼依然從一束光中走來。倒著懸掛在舞臺上空的那棵枯柳樹此時如同一個大大的問號——原本完全乾枯的枝頭竟然多出了幾片嫩綠健碩的葉子。時間是第二天,或者說,又是某一天。(可能是)哭哭在早先扔掉的一雙靴子,正軟綿綿地耷在臺前,啼啼把它們撿起,又撿來(可能是)垃圾留下的帽子,給哭哭看,而哭哭卻什麼也不記得了。在土墩旁留下的東西(可能)表示著他們倆、破梭和垃圾來過,時間可能就是昨天。哭哭卻說不,因為若是只過去了一夜,頭上柳樹突然長出來的那片健壯的綠葉子,啼啼沒有辦法解釋。存在和時間被模糊,貝克特在他的第一幕裡,為我們講述了一日的故事,若是將這幕提出來單看,實際上留下了很多空白。在這又一日的第二幕裡,如果讓這個故事再發生一天,情況又會如何?

 

哭哭一直不記得啼啼口中那一天發生過的事情,不記得自己脫掉的靴子,不記得破梭,不記得垃圾狠狠地給過他一腳。啼啼撿過「垃圾的帽子」,三頂帽子換著戴,疊起來戴……提議他倆來扮演破梭和垃圾,慫恿哭哭學破梭來罵他……使喚他跳舞和思考……然後是對罵:「低能!」「怪胎!」「蟑螂!」「劇評家!」……「而此時此地我們就等於全人類,讓我們不辱使命光榮地代表一回腐敗的人類吧!」……破梭牽著垃圾上,破梭說他不認識他們,破梭和垃圾跌倒了,破梭起不來……哭哭啼啼喊他他不應,他究竟是不是破梭?於是嘗試蒙著喊他的名字,因為總有可能蒙中的……


貝克特這樣寫:


愛斯特拉貢:亞伯!

波卓:救救我!

愛斯特拉貢:你看,他應了!那另一個興許叫該隱。該隱!

波卓:救救我!

愛斯特拉貢:這是整個人類啊!(2)

 

吳興國這樣改:


哭哭:窮途!

破梭:救命啊!

哭哭:末路!

破梭:救命啊!

哭哭:他簡直就是全人類啊!

 

傳說中,亞伯和該隱是亞當和夏娃的孩子,是整個人類的祖先。那,窮途和末路又是誰的後代,又是誰的命源?也許這一筆改得有些悲情,這種「悲」在劇場裡向觀眾撲面而來。而「窮途末路」和「等待果陀」,哪個又更令人生悲呢?

 

這一天的故事,依然是這般「無聊」,可是在人物自身的變化和他們各自的說辭中,創作者在他自己的這一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者說我感受到的東西)似乎慢慢浮出水面:存在與時間,懷疑與無奈。


《等待果陀》劇照


我們經歷,我們記得,我們遺忘,我們等待。可與此同時,我們真的經歷過嗎?我們的記憶就準確嗎?那麼被忘記的東西就是真的嗎?我們等待的東西會來嗎?你確定你存在嗎?

 

「從前的日子美妙極啦!有一天風和日麗,我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睡夢中……瞎子沒有時間觀念,別再問我關於時間的問題。有一天的時間對於你們來說還不夠嗎?有一天活著,有一天死去,還不夠嗎?」瞎了的破梭又走了,使喚著垃圾提著他裝滿沙子的箱子又走了,可能還會再回來。果陀的童子又來了,又如一個全新的人,不記得自己來過。啼啼面對著這巨大的虛無,生氣了。氣的是這日日的重複,仿佛被命運戲弄,氣的又也許是偏偏他卻什麼都記得。

 

吳興國先生談過1949年從大陸到臺灣的那場遷徙,「小時候經常看見母親,坐在庭院的藤椅上,在黃昏暮色中遙望遠方,就這樣靜靜地,等待時間流逝,直到黑夜完全淹沒了她,就這樣,日復一日……」記得,盼著,卻盼不來。而實際上,什麼都不記得的哭哭也並沒有完全忘記一些事情,他惦記著他們要上吊,上吊需要繩子。他於是責備啼啼,又沒有帶來那條上吊用的繩子。忘掉了靴子和挨打,忘掉了胡蘿蔔,卻偏偏記得上吊。這一切似乎都看不清、道不明。是的啊,在這浩瀚的宇宙中,只有一件事再清楚不過了——他們在等待。



光陰似水靜悄悄

光陰似箭總逍遙

莫要催促

莫要傻笑

一轉眼

一剎那

雲散煙消

沒奈何

空渺渺

 

走了吧,咱們走吧……

 


明日復明日,哭哭可能又會踉蹌著從光中走來,啼啼可能又會忘記帶那條上吊用的繩子,破梭可能又會鞭打著垃圾路過,果陀可能明天又不會到來。如果一夜間長出的柳樹葉無法被解釋,如果破梭真的成了瞎子,如果哭哭啼啼的確是在夢裡,記得一天又忘記一天、度過一天又再續一天地等待未知。


製圖:羅力


在看第二幕時,面對一種「如果」,情節中巨大的可能性如同陌生,仿佛未曾讀過,仿佛我和哭哭啼啼是一起在等,因為幕起幕落,從「1」直接來到「+∞」,令人判斷動搖,無法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哭哭啼啼在鬧,我在看;哭哭啼啼在等,我也在等。有那麼一個瞬間我想,萬一今晚,在這個劇場裡,舞臺上,果陀真的來了呢?可現在的我,離開了劇場回到了家中的我,已經把戲看完了,那麼這樣看來,至少果陀不會在第二幕這天來。因為在劇場裡,我們和哭哭啼啼一起,把它給度過了,已經度過了的東西,似乎沒有如果可言。可如果,如果還有下一天呢?果陀在下一天會不會就來了?


 

我現在在睡覺嗎?

明天醒來,

或者我自以為醒來的時候,

該怎麼提今天?

 

我們竟有時間老去,

空氣中充滿著我們的哭喊。

但是習慣最能叫人麻木無聲。

也有人正看著我,

也有人在談論我。

他在睡夢中,什麼都不知道,

就讓他睡下去吧。

 


如果是現實,如果是夢境,如果他會來,如果他爽約,如果你離開我,如果我們還在,如果,如果,如果……

 

生活中,「如果」是一種假設,在劇場,「如果」是一種實驗;生活中,「如果」是一種逃避,在劇場,「如果」即是真理。當我們被說服,並相信這種真理時,那麼劇場和生活,就不分彼此了。(3)

 

果陀的果,如果的果。

 

節目冊的封底,是重疊在一起的「×」和「=」,在這個奇怪的符號旁邊,寫著:「果陀今天不會來了,明天一定來……」

 

我暫且信著。




(1) 括弧內角色譯名參考自餘中先2013年湖南文藝出版社譯本

(2) 參考自餘中先譯本

(3) 引自彼得·布魯克《空的空間》,本文作者譯


*配圖來自當代傳奇劇場


有條件的朋友可複製以下連結至瀏覽器中打開,聽賞本劇更多曲目:https://m.youtube.com/watch?v=tyMzKNY0eIk&list=PLl6P4poTbYEcAUMbCOD-tG0ht4tNfkdxv&feature=youtu.be





相關焦點

  • 在等待果陀的歲月裡造夢——果陀劇場大事年記
    如果以行程來算,果陀劇場走過了172,020公裡,這樣的裡程足以環繞臺灣本島19962圈,也就等於果陀平均每年要環島1109圈。從在蘭陵小劇場公演到果陀劇場創立,臺灣戲劇仿佛完成了一次舞臺劇藝術的傳承和接力,沒人能想到,多年以後的果陀劇場,又創作出了許許多多讓人萌生劇場夢想的作品,延續著劇場人生生不息的舞臺夢。
  • 果陀劇場*空間戲劇|果陀戲劇工作坊北京站正式啟動!
    如果你的心中曾經有過這樣的悸動,那麼今天這個機會,我想,你不該錯過。一直以來,‍戲劇表演的培訓在我們心中都是戲劇推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現在空間戲劇將攜手臺灣最大也是最活躍的戲劇團體果陀劇場,在北京舉辦果陀戲劇工作坊!希望能在表演培訓的領域裡,讓大家走進戲劇,感受戲劇,融入戲劇。如果你也有一個戲劇夢,或許這一次,我們可以幫助你來實現它。
  • 果陀劇場,一個臺灣劇團.
    梁志民和林靈玉所創立的「果陀劇場」和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李國修的「屏風表演班」同一時期先後創立。(張雨生和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果陀劇場30年來,從臺灣初萌芽的藝文環境篳路藍縷,首次嘗試臺灣第一出大型音樂劇,颱風攪局造成連續演出取消,一路風風雨雨走到30,更多關於果陀30年來的有趣故事,請持續關注我們,讓我一一道來!
  • 果陀劇場戲劇工作坊2018開課啦
    果陀劇場兩岸熱演劇目《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開場時,米奇說。「這門課沒有分數,也沒有學分,可是內容可就豐富了,譬如打開身與心,創造,探索,專注,……還有接納。」果陀劇場戲劇工作坊老師說。──────果陀劇場戲劇老師 江國生江國生老師已在果陀劇場授課二十年。
  • 廣州 果陀劇場戲劇基礎表演課程 招生中
    這次我們為大家邀請的是臺灣果陀劇場有著20多年豐富教學經驗的蔡櫻茹老師,來為廣州的表演愛好者提供13堂表演課,來提升大家在表演上的技巧和能力,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也能幫忙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果陀劇場對於廣州的戲劇觀眾及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近幾年來曾有兩部果陀劇場的優秀作品登陸過廣州,在廣州大劇院上演,分別是金士傑、卜學亮主演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以及講述臺灣小鎮故事的《淡水小鎮》,都曾收割了不少廣州觀眾的淚水。
  • 第二期果陀戲劇工作坊北京站正在招生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來北京演出時,我還是一個大四的學生,那是第一次看果陀的戲。金士傑老師的大名自不必說,每部作品都擁有無法遮掩的光芒。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樣的藝術大師,臺下的我被念白、表演,以及戲劇張力深深折服。大學四年,看戲成了我最花錢的愛好,幾乎跑遍了北京城裡所有的大小劇場,看了各種風格的劇目。
  • 專訪臺灣果陀劇場:兩岸文化本無不同
    專訪臺灣果陀劇場:兩岸文化本無不同   中新社香港11月25日電 題:專訪臺灣果陀劇場:兩岸文化本無不同  中新社記者 吳志隆  11月23日深夜,香港葵青劇院演藝廳響起了轟動而又長久不息的掌聲!
  • 什麼是斯陀含果?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 謂頓照色相妄想生相見相不生善見禪趣相故頓來此世盡苦際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證初果是七來,證二果是一來。「是故名斯陀含」。這個完全是習氣,他的習氣還不能入滅盡定,因為他我執還沒有完全斷掉,所以他還要來一生,再修,把我執斷了,才能入滅盡定。滅盡定跟外道的無想定區別是什麼?無想定只斷前六識,我們現在人稍微入靜,就剛學打坐的,都有可能。你過了一段時間,突然有意識的時候,想了一下,剛才過的一、兩個小時,你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我,也沒境,物我兩忘,那個就是前六識不起。
  • 專訪臺灣果陀劇場創辦人:做靠近戲劇本質的事
    中新社北京2月1日電 題:專訪臺灣果陀劇場創辦人:做靠近戲劇本質的事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提到臺灣100多個活躍的戲劇表演團體,有人會想到賴聲川表演工作坊的《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或會想到王墨林的小劇場作品《TSOU·伊底帕斯》《黑洞》;此外,還有一個名字避不開,就是果陀劇場。
  • 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啟幕 果陀劇場將上演廈門首秀
    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啟幕 果陀劇場將上演廈門首秀 2016-10-09 19:24: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金士傑攜手臺灣果陀劇場 京城上演《步步驚笑》
    10月12日,臺灣演員金士傑攜手臺灣果陀劇場宣布,此次來京演出,金士傑將在話劇《步步驚笑》中出演多個角色,再次為北京的觀眾展示表演功力。    > http://yule.sohu.com/20131014/n388123665.shtml yule.sohu.com true 京華時報 楊楊 http://yule.sohu.com/20131014/n388123665.shtml report 1633 10月12日,臺灣演員金士傑攜手臺灣果陀劇場宣布
  • 關注老齡化問題 臺灣果陀劇場舉辦「30家鄉認養」公益活動
    新華社臺北8月2日電(記者 鍾群 查文曄)為了讓大眾關注臺灣老齡化問題,臺灣表演藝術團體「果陀劇場」於2日啟動「祖孫牽手·玩美城鄉——30家鄉認養活動」,希望讓老年人「老」出新生命。  據介紹,活動為果陀劇場「活化歷史」公益項目的一部分。
  • 臺灣果陀劇場《淡水小鎮》廈門首演 蛋糕「彩蛋」溫馨「慶生」
    臺灣果陀劇場《淡水小鎮》廈門首演 蛋糕「彩蛋」溫馨「慶生」 2017-12-25 10:55: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情人果」 「愛情果」
    百香果:其英文名字叫「Passion fruit」,也就是「熱情」、「戀情」之意,百香果又被人們稱做「情人果」、「愛情果」
  • 四果四向啥個意思?
    這兒說的四果四向啥個意思?四果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達到證了果的水平就稱果;你還沒有到,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走,這叫向。簡單說叫四果,詳細地說就是四果四向。又稱四雙八輩,向與果為一雙,四個向四個果共八個。
  • 牛油果燕窩-牛油果美食大全
    把蒸好的燕窩跟壓成碎塊的牛油果泥均勻攪拌在一起,重新填入牛油果殼中。點綴上薄荷葉即可。小竅門:這種吃法,會讓醇厚的牛油果配合燕窩的甜柔變得入口即化。建議儘量選擇新鮮的牛油果,這樣做出來的色澤和口感會更好。這次要介紹的這種食材相信各位大廚也不會陌生了,一直以來,用牛油果做成菜品的做法都是相當有限的,到現時為止,好像還沒有什麼突破。那麼,牛油果到底還有什麼吃法呢?切片?剁蓉?像日本人那樣蘸芥末醬油?不用急,先仔細看看這種食材的資料吧,到最後紅餐微雜誌一定會告訴你的。
  • 百香果的功效與作用,百香果怎麼吃會更營養,雞蛋果是百香果嗎?
    如果用榨汁機攪拌幾秒,效果更好。 夏天用冰水,冬天用溫開水,加上幾滴蜂蜜,風味更佳。另外,由於百香果汁中所含的果漿和天然超纖維的密度不同,在衝調靜置一段時間後出現分層情況屬正常的 物理現象,對質量並無影響。百香果的選購1、在購買時要選購剛採摘的百香果。
  • 美藤果與百香果共生
    百香果原產於南美巴西,主產區則是美國夏威夷和佛羅裡達州以及澳大利亞,其英文名字叫「Passion fruit」,也就是「熱情」、「戀情」之意,所以在國外,百香果又被人們稱做「情人果」、「愛情果」。百香果並不是我國的原產水果,1988年,這種百香果被引進到中國,在廣西、海南、雲南開展大面積種植。當百香果幼苗定植成活後,在幼苗期應插立支柱,以便引誘主蔓上棚架。通常留1~2條主蔓上架,剪去過多側枝,短期內枝蔓就可長滿棚架。待主蔓1米高時剪除頂芽,讓其長出側蔓,每側留2個側蔓,分向兩側生長,當側蔓長至2米時,將側蔓頂端剪除,以促進次生側蔓生長。
  • 如何挑選牛油果、牛油果的儲存方法
    牛油果的吃法牛油果的切法通常是用刀,豎切一刀,然後要畫圈把下面部分的牛油果也豎切一刀。這樣,就只有中間那個大圓核還連著果肉了。用手輕輕握住牛油果,輕輕一轉,果實就被打開了。然後會看到裡面有個大大的核。如果想切片,連皮切也行,那樣做的優點是不髒手,切完後好拿,但需要刀比較鋒利。皮是不吃的,擺盤時扔掉即可。去皮切也可以,那樣比較好切,但會弄髒手,手上會黏有綠色糊狀物質。可以放置一塊乾淨的溼抹布或餐巾紙用來擦手。牛油果的適用人群1、牛油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E和B2,對眼睛有益;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應該多吃。 2、富含不飽合脂肪,十分有助於減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發生。
  • 食物與植物|羊排果、苦子果與蛇瓜
    羊排果超市旁邊的小攤,擺得整整齊齊的果子,看到的一瞬間傻了眼,典型夾竹桃科的雙生蓇葖果,要知道夾竹桃科可是有名的毒科,這也能吃嗎?老闆說是羊排果,想試試,被勸說外地人吃不慣,酸得很,要蘸辣椒麵,但我買來也不是為了吃,不顧老闆阻撓買了一個(記得好像是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