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不要迷信銷量 爆款商品未必真好

2021-01-14 中國經濟網

  琳琅滿目的新晉品牌,口口流傳的異邦「好物」,這些產品幾乎都能在線上找到,而且看起來往往物美價廉。然而,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一份份抽檢報告,撥開了這些「網紅」小家電、海淘洋品牌披在身上的華麗外衣。

  事實上,長期以來網友們關於此類產品的吐槽可謂不絕於耳,而縱觀國家質檢總局去年發布的抽檢報告,多種在網上熱銷的「網紅」家電品牌和海淘「爆款」產品被點名。對於那些熱衷於追海淘「爆款」和「網紅」產品的消費者來說,這不啻是一個很好的警醒。

  與快消品不同,家電產品屬於耐耗品,線上銷售模式有其固有的弊端。家電產品的線上產品種類遠比線下多,這是因為不少線下家電賣場的準入門檻遠比線上平臺要高,這就導致其天然淘汰了部分實力不足的品牌。這也意味著,線上購買家電這樣的耐耗品,雖然很符合「懶人」的追求,但也因為平臺準入門檻低、監管弱,商品「看不見摸不著」等特性,消費者很容易遭遇問題產品,尤其是不少只在線上才能覓其身影的所謂「網紅」品牌。

  現在,很多人還喜歡海淘那些被稱之為「爆款」的家電,比如電飯煲、吸塵器等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如今,不少中國品牌家電產品,尤其是白電產品已遠銷海外,遠比不少洋品牌的產品質量和設計都要好。需要告訴不少消費者的事實是,即便是大家心目中的不少洋品牌,很多其實都是「made in china」,只是掛上了一個洋品牌後就實現了品牌溢價,價格持續走高,一個電飯煲甚至賣到兩三萬元。

  對消費者而言,如果需要購買家電這種耐耗品,目前來說,線下渠道要比線上渠道更加可靠。在線下與專業人員的交流、便捷完善的售後服務等,都會對家電產品購買決策形成理性的「助攻」,正好可以脫去電商平臺大肆虛假宣傳的外衣。此外,在各大促銷節日中,線下產品的價格也往往很「親民」。

  在網購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會去看頁面介紹和宣傳,但更多的是看銷量、評價,這對於沒有專業知識的消費者來說,很容易就被「忽悠」。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在電商平臺上購物不要迷信銷量排行,要看清商家的介紹和產品質量認證,做到不盲目追「網紅」產品,不盲從選購「爆款」。姚翀

(責任編輯:殷俊紅)

相關焦點

  • 一個月商品銷量增長80倍 shopee賣家爆款選品方法大揭秘
    最終這款短袖測品結果顯示,一個月時間商品銷量增長高達80倍,那他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首先,他覺得要想賣出商品,前提是要讓商品最大限度地曝光在買家面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為店鋪帶來更多流量,怎麼獲取流量?這位賣家是這麼做的。
  • 弘遼科技:淘寶基礎銷量是什麼?如何提升商品的基礎銷量?
    原標題《弘遼科技:淘寶基礎銷量是什麼?如何提升商品的基礎銷量?》淘寶店鋪的商品上架之後,需要做好基礎流量,這對以後的店鋪推廣有很大的作用,更方便更容易,那麼淘寶基礎銷量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應如何提升商品的基礎銷量?
  • 臺灣登革熱疫情升溫 網購蚊帳銷量翻倍
    原標題:臺灣登革熱疫情升溫 網購蚊帳銷量翻倍(《聯合報》 綦守鈺攝)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登革熱疫情升溫,全臺病例已接近7000例,因應防蚊商機,網家旗下PChome24h購物推出防蚊商品3折起搶市,推升蚊帳類商品銷量最高成長 2倍。
  • 多多進寶打造爆款銷量!
    今天我們來看看怎麼利用平臺出的多多進寶來打造爆款。多多進寶這個東西雖然很多人都是知曉的,但是很少有人去針對性操作這個系統運營技巧,大多都只知道這個多多進寶用來刷單不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利用多多進寶快速起爆也是很容易的。
  • 日本網購商品「極簡說明書」的背後,有什麼邏輯?
    在日本的網購網站裡有很多中國商品。大多數中國商品,由於特徵太過鮮明,一眼就可以快速辨別。 在國內使用淘寶的時候我有個習慣,點出商品的時候,第一眼就把商品說明拉到詳細介紹頁。 因為商品檢索欄的信息未必是準確的,還很有可能會出現缺貨和價格不同的現象。
  • 那些爆款產品背後的小秘密
    大家都知道,打造爆款可以提升店鋪的銷量,轉化率以及DSR。爆款出現以後,可以增加店鋪曝光率,給店鋪的流量來源培育有力基礎,同時也會帶動店鋪自然流量的提升,熱銷產品可以讓店鋪提升排名。單一的一個爆款對整個店鋪的評分影響不是很大,重要的是掌握流程和方法,通過持續打爆,持續帶動店鋪銷量,將店鋪的整體權重提升起來。在爆款之後吸引更多的買家,刺激消費者從而達到我們盈利的目的。
  • 拼多多無貨源怎麼選出藍海商品
    之前呢和大家介紹了很多選品的方法今天呢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選品方法這個方法呢就是通過平臺的熱賣商品進行人工選品1、打開拼多多首頁或者其他購物平臺首頁,首頁上的商品都是本平臺嚴格挑選過的商品,這些商品很可能成為爆款的藍海商品,或者已經是爆款的商品我們可以從這些商品中找到共同點
  • 原來「神秘買家」是這樣抽檢網購商品的……
    「618」即將來臨各大電商平臺甚至朋友圈都在促銷隨處皆是「買買買」的熱情召喚 從電商平臺網購的商品質量合格嗎網絡產品質量專項抽檢根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此前抽樣人員已經以「神秘買家」的名義購買樣品網絡商品「摸不著」,「神秘賣家」是如何網購商品的呢?
  • 整理了一份網購避雷指南,下次再買衣服可就要長點心啦!
    看店鋪評分是比較直接的判斷這家店鋪商品好不好的一個方法。店鋪評分由三項組成,分別是寶貝描述、賣家服務、物流服務。4.8分是這三項評分的分水嶺,不管這家店鋪粉絲有多少,產品銷量有多高,只要這三項的其中一項低於4.8分,那就最好不要在他家購買東西,不然很容易踩雷哦。都說便宜沒好貨,這句話在網購上也很適用。
  • 網店拍攝超詳細教學:低成本拍攝「爆款商品」就是這麼容易!
    每當新貨到,店主就得煩惱要怎麼拍出吸引買家的「爆款」商品,拍攝商品對很多店主來說,都是零起點零基礎,究竟怎麼能夠快速上手呢?今天拍照俠就教大家,如何用低成本快速晉升為能拍爆款美圖的小能手。因此首先,我們需要購置一臺不差的相機,而且要提高銷量,單從圖片美觀程度這一點看,就要因地制宜地分析自己的產品類型,看怎樣的拍攝風格和搭配最吸引你的消費人群;細節方面則可以通過照片畫質和多角度來展示。
  • 抖音小店案例分析:僅6天就連出爆款商品 小店商品日銷10萬單!
    上周抖音宣布自10月份起,抖音直播正式關閉第三方商品渠道,那麼這對抖音的電商生態造成了什麼影響嗎?通過飛瓜數據近期商品排行榜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從7月底不到7成小店商品上榜,到現在超過90%以上的商品來自於抖音小店,可見小店已經成為抖音電商的帶貨趨勢。△圖片來自:飛瓜數據那麼新規下,最近有人氣爆款小店呢?有哪些新晉的黑馬小店商品呢?
  • 網購的商品和實體店買到的到底是一樣的嗎?
    隨著網購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選擇網絡購物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那麼今天大管家就來聊一聊網購,聊一下網購中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網購的商品和實體店買到的到底是一樣的嗎?我們都希望能夠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值得商品,當我們費盡心機以為建了一個大漏,事實往往會無情的給與我們打擊。
  • 晨光文具在美團外賣成網紅:水彩筆、美術本、木桿鉛筆成爆款商品
    原標題:晨光文具在美團外賣成網紅:水彩筆、美術本、木桿鉛筆成爆款商品 來源:軟體資訊網近期,居家辦公和在家上網課,促使外賣平臺出現了一批新「網紅」訂單――這次不是需要拔草的網紅美食,而是頗受學生黨和辦公族青睞的文具。
  • 網購商品物流包裝盒怎麼選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網購行業,作為網購的商品在郵寄的途中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呢? 一、目前快遞行業的良莠不齊,快遞業的員工為了業績提成,經常進行暴利分揀。商品在這樣的環境下怎麼能保持完好呢?這個時候是不是快遞包裝就起著很大的作用。
  • 直播間商品為何那麼便宜?薄利多銷還是低劣?網購要注意了!
    進入6月之後,各大網購平臺又掀起了一場「促銷潮」,即將來臨的「618」成為了平臺上各家店鋪促銷的一個重要風口。而今年抓住這個促銷風口的不止是網購平臺的商家,還有各種帶貨的直播間,這幾天網店在忙,直播間的主播也在忙。
  • 別再迷信品牌跨界和IP聯名了
    但是,當這樣的一種思維成為一種營銷界的某種「政治正確」時,所有的品牌都在搞營銷噱頭,紛紛陷入了打造爆款的自娛自樂當中。也就是說,儘管這樣的營銷無害,但卻讓眾多品牌陷入了「營銷爆款」的陷阱中,而完全不願意沉下心去打造能夠成為經典的「產品爆款」。
  • 美國人網購喜歡買什麼?美國人網購最多的商品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十分喜歡網購的國家,網上購物幾乎成了他們無法失去的生活習慣之一,那麼美國人網購喜歡買什麼?美國人網購最多的商品是什麼呢? 據調查美國消費者每月平均購物兩次,平均花費103美元,其中有79%的購物開支花在網上。
  • 我們剛統計完疫情期銷量最爆的100件商品:排名第一竟是理髮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依然有很多產品的銷量逆勢上升,甚至一些過往與「爆款」無緣的商品,疫情期間也意外暢銷。 有專業人士分析道,這些商品的意外走紅其實是當前及未來新消費勢能即將釋放的信號。預計疫情過後,中國消費市場還會迎來更大反彈。希望這張清單,可以為創業者提供一些新創業機會。
  • 網購家電與實體有何不同?你中招了嗎?
    浙江消協:網購家電的確比實體店差日前浙江省省級消費者協會,在市場中購買了11個品牌的波輪洗衣機,網購7個品牌,在門店購買4個品牌,購買後送往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比,結果發現3個品牌洗衣機性能不達標,不達標產品均來自於線上渠道購買的網購產品。
  • 36.5%受訪者對網購商品質量期望值低於實體店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面對質檢報告,31.6%的受訪者會仔細查看涉及的商品和品牌,14.9%的受訪者下次購物時並不會考慮質檢報告結果。相較於實體店,36.5%的受訪者對網購同款商品品質的期望值要更低。68.2%的受訪者建議調整期內對質檢不合格商品做標記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