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師辯論賽 | 機器人手術可否取代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

2020-12-13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數據顯示,自2006年國內引進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以來,我國已累計開展了4萬多例機器人手術。毫不誇張地說,外科手術正在逐漸走進機器人時代。那麼,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何去何從,會不會在某一天被機器人手術完全取代?

醫生不再站著做手術,而是像開飛機、開汽車一樣坐在操控臺前,靈活控制兩三米開外的機械臂在病人體內完成手術。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已經實現的機器人手術。

數據顯示,自2006年國內引進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以來,我國已累計開展了4萬多例機器人手術。毫不誇張地說,外科手術正在逐漸走進機器人時代。那麼,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何去何從,會不會在某一天被機器人手術完全取代?

2020年11月14日下午,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青年醫師辯論大賽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舉行。第四場辯論賽,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與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進行對壘,圍繞「機器人手術時代可否取代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展開辯論。

青年醫師辯論大賽第四場,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與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進行對壘

辯論場上,兩方青年醫師以清晰的邏輯和具有思辨性的話語來回交戰。雙方各據一勢,時有語驚四座,引得臺下陣陣掌聲叫好,氣氛空前,為本次CCO大會增添色彩。

以下為摘錄正反方的精彩觀點,以及專家點評:

正方觀點(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

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

1. 機器人手術主要依靠計算機系統優化和拓展人員手術操作,從而實現智能手術的目的。這種手術系統集多項現代化高科技手段,不僅具有安全有效易用性,同時具有良好的臨床實用性,開啟了微創手術新篇章。從哲學層面看,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展的核心是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在手術方式新舊更迭,顯然,腹腔鏡手術是傳統手術的發展和進步,而機器人又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和進步。

2.從技術層面分析,手術機器人目前只是在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但是醫療機器人自主化水平分為6個等級,最低是0級。現在風靡全球的達文西機器人,其實是屬於0級。而目前最發達的手術機器人,也僅僅處在3級。因此,手術機器人未來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和發展前景。

3.機器人手術在精細解剖和複雜重建方面,顯示出優於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的巨大優勢。機器人手術量正在持續高速增長,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和相關政策來促進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上個月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其中第46條明確指出要發展高端醫療設備。

4.機器人手術能賦予醫生超能力,三維立體成像、放大10到15倍的視野,使外科醫生具有像 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此外,機械臂科學過濾人手的顫抖,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性,讓醫生擁有了金剛狼一樣更加靈活、不知疲倦的巧手。

5.機器人手術出血少,有效減少患者疼痛、外傷,降低術中輸血和傳染疾病的風險,在新冠肺炎常態化的今天,具有非凡意義和臨床價值。

6. 機器人手術還可以進行遠程手術,助力基層醫療,從而造福邊遠地區的患者。

反方觀點(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

1. 所謂機器人手術並不具備人工智慧,將人的手術操作傳遞給機械臂來實施,稱之為機器手可能更為合適。無論是開放手術、腹腔鏡,還是機器人手術,都需要人來操作。就好比人可以開飛機、開汽車,但永遠無法完全取代徒步行走。不同工具和方法的選擇,只是基於現實先條件的解決方案而已。

2. 外科手術的基礎是靠醫生的雙手去感覺、觸摸、探索解剖結構,從而得出精細的手術操作。研究顯示,5%左右的機器人手術可能要中轉開放,離開了傳統開放,不用說機器人了,就連腹腔鏡也無從開展。機器人手術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取代是黃粱一夢終須醒,無根無足本歸途。

3. 費用太貴,不適合推廣普及。1810篇文獻共同指出,昂貴的機器人設備、手術費用會造成患者巨大的經濟壓力,當前醫保資金運用岌岌可危,就連傳統手術耗材都被限制使用。機器人手術全自費,在醫保報銷比例嚴格考核的現狀下,普及機器人手術,或取代開放手術、傳統腹腔鏡手術談何容易,中國還有6億人口月均支配收入不足一千元。

4. 在機器人數量最多的美國,每年由機器人完成的手術僅佔10%,並且美國FDA對機器人系統的批准範圍也不包括癌症治療。很多機構大肆宣揚機器人手術優勢,但並未認真考慮手術指徵和倫理。石破驚天的LACC研究提示,宮頸癌微創手術,其中包括15%的機器人手術,復發率比開放手術高4倍,死亡率高6倍。

5. 手術的禁忌不少。機器人手術的禁忌與腹腔鏡手術禁忌大致相同,對於有禁忌症又需要手術的患者,只能選擇開放手術。腹腔鏡尚不敢取代開放手術,那機器人又如何取代傳統呢?機器人系統的複雜性要遠超腹腔鏡,想要完全取代傳統手術,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機器人手術是有一些優勢,但它並不是萬能的,開放手術、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 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再智能的機器,也必須冠以「人工」二字,偉大的人類才是世界的中心,機器人無法取代人手,機器人手術時代無法取代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

專家點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羅俊航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羅俊航教授

雙方辯論隊素材準備充分,把機器人手術的利與弊進行充分展示。因為我是一個經常做機器人手術的泌尿外科醫生,所以會有更多切身實際的體會。正方辯論隊可能因為都是年輕醫師,沒有太多實踐機會去感受機器人帶來的好處,比如前列腺癌根治術,機器人手術在保功能、控尿等方面要明顯優於傳統手術方式。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贛州首臺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完成手術210例
    贛醫一附院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不斷接受新理念,大力開展微創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是江西省唯一一家被授予中國醫師協會腹腔鏡外科醫師培訓基地、區域內唯一一家被授予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和婦科腹腔鏡培訓基地資質的醫療機構,醫院諸多外科科室技術水平不僅在贛南處於領先地位,在全省乃至國內都達到了一流水平,為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順利、迅速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機器人」給小患者做手術,這和普通腹腔鏡手術有什麼不同?
    「2019年,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邁入臨床研究『國家隊』行列,進一步承擔全國層面疑難危重症診斷與治療、高水平基礎醫學研究等任務。引入國際領先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有助於加快我院外科整體實力以及醫院綜合實力的提高,提升我院外科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讓更多兒童患者接受先進醫療技術服務。」浙大兒院黨委書記舒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
  • 「手術奇才」?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一小時做完手術,出血幾乎為零
    說起手術,我們更多能夠想到的就是好幾個醫生圍在一起,然後好幾個小時滿頭大汗在忙,但是如今得益於科技的發達,出現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到底是何方神聖?首先這個機器人在系統組成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外科醫生作業系統、4臂床旁機器人手術系統、高清晰成像系統。在實際手術中,醫生不必接觸患者身體,可直接通過控制板操縱機械臂實施手術。如此高難度的手術,對於人來說,進行起來十分麻煩,但是如果是機器人就得心應手。
  • 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手術配合
    4.早期子宮內膜癌及宮頸癌等婦科惡性腫瘤5.子宮脫垂等三.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的優點: 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LAVH)作為一項應用日益廣泛的婦科新技術,在不開腹的情況下可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優於傳統的開腹子宮切除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後患者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瘢痕小的優點四.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的注意事項:1
  • 我院啟用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
    徐主任的一雙手,如何控制兩條器械臂和另一條器械臂上安裝的攝像頭?原來,手術臺2米開外的操作控制臺,徐主任在手術過程中處於手腳並用的狀態,左腳負責2個踏板,右腳負責4個踏板。徐主任說:「我眼前看到的,比過去傳統的開刀手術、腹腔鏡手術所所看到的場景更直觀,更清晰,手術視野放大10倍以後,每一條毛細血管都很清楚。同時,我想讓左手做一個挑起肝葉的動作,遠端的器械臂就能立即完成,我想讓右手完成電凝止血的動作,另一條器械臂也能立即實現。所以,它比腹腔鏡下手術的那種隨時需要空間轉換的狀態,更有利於我們完成非常精準的手術操作。」
  • 「微時代」|腹腔鏡手術,小孔窺見大世界~
    腹腔鏡手術對抗疾病和疤痕的「微方法」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醫療學科的相互融合為開展新的手術技術和手術方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醫生越來越嫻熟的操作技術,也使得許多過去的開放性手術逐漸被腔內手術取代,大大增加了患者對手術實施方法的選擇機會。
  • 機器人手術系統在食管癌治療中的發展與展望|食管癌|機器人|展望|...
    通過國內外文獻報導得出,機器人有很多優點,並且其輔助食管癌手術已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短期療效也顯著優於開胸手術;也有研究指出在長期隨訪中,其效果卻與腔鏡輔助手術相當。本文就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的發展歷史、機器人輔助食管切除術的安全性、手術方法、近期療效及遠期預後影響進行系統地回顧,並將其與傳統開放手術和胸腹腔鏡下微創食管癌切除術進行詳細對比。希望能為食管癌手術機器人系統提供一些建議和理論依據。
  • 全球最先進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技術解析
    實施手術時主刀醫師不與病人直接接觸,通過三維視覺系統和動作定標系統操作控制,由機械臂以及手術器械模擬完成醫生的技術動作和手術操作。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內窺鏡為高解析度三維(3D)鏡頭,對手術視野具有10倍以上的放大倍數,能為主刀醫生帶來患者體腔內三維立體高清影像,使主刀醫生較普通腹腔鏡手術更能把握操作距離,更能辨認解剖結構,提升了手術精確度。
  • 2: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腹腔鏡手術發展中的「大切口」
    在住院期間,做了不孕症的診斷性腹腔鏡檢查,並在指明時進行剖腹手術,通常為2個月後切除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分離輸卵管粘連。 在那一年結束之前,意識到許多這些手術可以在診斷性腹腔鏡手術時完成。 1970年代後期,死胡同被認為是「無人區」,並且來自那裡的疼痛被骶前神經切斷術治療。
  • 機器人做手術真的靠譜麼?醫生被機器取代,一年完成2萬多例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在臨床中,它應用的很廣泛。比如普通外科、婦產科、神經外科等等。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是整個醫療領域中最尖端的設備,簡單地說它是高級的腹腔鏡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
  • 達文西機器人單機手術量名列全國前三 江西這家醫院了不起
    XI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為患者進行手術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當機器人和醫療結合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日前,一例由XI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進行的「腹部無切口經自然腔道取標本的全機器人下直腸癌根治術」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完成,手術非常成功,患者術後8天康復出院,患者及其家屬感激不已。那麼,相比傳統手術,機器人手術有哪些優勢?
  • 40年頑疾一朝愈,腹腔鏡手術建奇功
    經過普外科醫師周密檢查,確診為慢運輸性便秘。這一診斷也與其之前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的診斷相符。為了最大化減輕患者的痛苦,翁大媽住院後,普外科會同全院有關科室就治療方案的選擇進行了一次大討論。經過激烈論辯,反覆權衡,最終決定採取腹腔鏡結腸次全切除術,並於9月29日實行了手術。經過三個多小時緊張而有序的忙碌,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能正常排便,翁大媽多年的心願一朝得償。
  • 減重手術不可怕,機器人「操刀」來輔助
    其原理是:通過切除胃底及大彎側的大部分胃組織,使殘留的胃呈「香蕉樣」的管狀通道,通過限制入量和減少吸收,減少胃的容量,同時在營養師等的配合下,達到科學減重目的。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提及機器人做減重手術,很多人都不放心,對這項技術存疑。
  • 從「直覺外科」到「強生」,手術機器人之父Frederic Moll究竟有著...
    (圖:腹腔鏡)在婦科輪值期間,Moll博士第一次見到了腹腔鏡手術,這也是一種微創手術。所謂腹腔鏡手術,就是在腹部的不同部位做數個小切口,通過這些小切口插入攝像鏡頭和各種特殊的手術器械,外科醫生通過觀察圖像能夠清楚地看到病人體內發生了什麼,從而使用各種手術器械在體外進行操作來完成手術。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總量突破100例 手術量...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手術室內,卻格外安靜,一臺肝腫物切除手術正緊張有序進行。1個小時後,手術主刀、肝膽胰外科及減重和代謝外科主任姜濤教授走出手術室,與團隊成員一一擊掌慶賀,不止為這一臺手術的成功,也為他操作的整整100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的成功慶賀。
  • 機器人輔助食管癌根治手術的應用|達文西機器人|食管癌|機器人|...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在理論上優於傳統胸腔鏡,擁有高清的三維視野、手腕樣靈活的手術器械,器械臂固定鏡頭保證圖像的穩定,因此,外科醫生可以對有限的手術區域實施精細的解剖,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好的術中淋巴結清掃和器官保護[4]。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啟用手術機器人 助力提升醫療水平
    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啟動儀式現場 李安祺 攝中新網南寧12月13日電 (龍博)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啟動儀式12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行。此次活動有區外知名外科專家以及該院相關學科專家、腹腔鏡培訓班學員等共100餘人參加。
  • 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正式啟用
    工人日報客戶端電 12月12日上午,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啟用儀式在該院舉行。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建榮等醫院領導,區外知名外科專家以及該院相關學科專家、腹腔鏡培訓班學員、外科住培學員等共100餘人參加活動。
  • 廣西人民醫院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啟用
    12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啟用。   據悉,達文西機器人是一種高級機器人手術平臺,其設計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該機器人平臺主要由外科醫生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
  • 2000萬一臺的「達文西」專利到期,國產手術機器人機會來了嗎?
    2019年11月,由天津大學主導設計的國產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妙手S」,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最快將於2020年下半年獲批。本土企業競相布局手術機器人,其中既有利益驅動,也有情懷加持。實施手術時,醫師不和病人直接接觸,而是通過三維視覺系統和動作定標系統,操控機械臂以及手術器械來完成手術。這相當於彌補了過去最能影響外科手術成敗的兩大因素——視野的可及性、手的穩定性。「達文西」最適合病變部位較深,醫生用手很難觸達的外科手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