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數據顯示,自2006年國內引進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以來,我國已累計開展了4萬多例機器人手術。毫不誇張地說,外科手術正在逐漸走進機器人時代。那麼,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何去何從,會不會在某一天被機器人手術完全取代?
醫生不再站著做手術,而是像開飛機、開汽車一樣坐在操控臺前,靈活控制兩三米開外的機械臂在病人體內完成手術。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已經實現的機器人手術。
數據顯示,自2006年國內引進首臺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以來,我國已累計開展了4萬多例機器人手術。毫不誇張地說,外科手術正在逐漸走進機器人時代。那麼,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何去何從,會不會在某一天被機器人手術完全取代?
2020年11月14日下午,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青年醫師辯論大賽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舉行。第四場辯論賽,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與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進行對壘,圍繞「機器人手術時代可否取代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展開辯論。
辯論場上,兩方青年醫師以清晰的邏輯和具有思辨性的話語來回交戰。雙方各據一勢,時有語驚四座,引得臺下陣陣掌聲叫好,氣氛空前,為本次CCO大會增添色彩。
以下為摘錄正反方的精彩觀點,以及專家點評:
正方觀點(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
江蘇省腫瘤醫院辯論隊
1. 機器人手術主要依靠計算機系統優化和拓展人員手術操作,從而實現智能手術的目的。這種手術系統集多項現代化高科技手段,不僅具有安全有效易用性,同時具有良好的臨床實用性,開啟了微創手術新篇章。從哲學層面看,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展的核心是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在手術方式新舊更迭,顯然,腹腔鏡手術是傳統手術的發展和進步,而機器人又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的發展和進步。
2.從技術層面分析,手術機器人目前只是在技術發展的第一階段,但是醫療機器人自主化水平分為6個等級,最低是0級。現在風靡全球的達文西機器人,其實是屬於0級。而目前最發達的手術機器人,也僅僅處在3級。因此,手術機器人未來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和發展前景。
3.機器人手術在精細解剖和複雜重建方面,顯示出優於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的巨大優勢。機器人手術量正在持續高速增長,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規劃和相關政策來促進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上個月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其中第46條明確指出要發展高端醫療設備。
4.機器人手術能賦予醫生超能力,三維立體成像、放大10到15倍的視野,使外科醫生具有像 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此外,機械臂科學過濾人手的顫抖,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性,讓醫生擁有了金剛狼一樣更加靈活、不知疲倦的巧手。
5.機器人手術出血少,有效減少患者疼痛、外傷,降低術中輸血和傳染疾病的風險,在新冠肺炎常態化的今天,具有非凡意義和臨床價值。
6. 機器人手術還可以進行遠程手術,助力基層醫療,從而造福邊遠地區的患者。
反方觀點(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辯論隊
1. 所謂機器人手術並不具備人工智慧,將人的手術操作傳遞給機械臂來實施,稱之為機器手可能更為合適。無論是開放手術、腹腔鏡,還是機器人手術,都需要人來操作。就好比人可以開飛機、開汽車,但永遠無法完全取代徒步行走。不同工具和方法的選擇,只是基於現實先條件的解決方案而已。
2. 外科手術的基礎是靠醫生的雙手去感覺、觸摸、探索解剖結構,從而得出精細的手術操作。研究顯示,5%左右的機器人手術可能要中轉開放,離開了傳統開放,不用說機器人了,就連腹腔鏡也無從開展。機器人手術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取代是黃粱一夢終須醒,無根無足本歸途。
3. 費用太貴,不適合推廣普及。1810篇文獻共同指出,昂貴的機器人設備、手術費用會造成患者巨大的經濟壓力,當前醫保資金運用岌岌可危,就連傳統手術耗材都被限制使用。機器人手術全自費,在醫保報銷比例嚴格考核的現狀下,普及機器人手術,或取代開放手術、傳統腹腔鏡手術談何容易,中國還有6億人口月均支配收入不足一千元。
4. 在機器人數量最多的美國,每年由機器人完成的手術僅佔10%,並且美國FDA對機器人系統的批准範圍也不包括癌症治療。很多機構大肆宣揚機器人手術優勢,但並未認真考慮手術指徵和倫理。石破驚天的LACC研究提示,宮頸癌微創手術,其中包括15%的機器人手術,復發率比開放手術高4倍,死亡率高6倍。
5. 手術的禁忌不少。機器人手術的禁忌與腹腔鏡手術禁忌大致相同,對於有禁忌症又需要手術的患者,只能選擇開放手術。腹腔鏡尚不敢取代開放手術,那機器人又如何取代傳統呢?機器人系統的複雜性要遠超腹腔鏡,想要完全取代傳統手術,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機器人手術是有一些優勢,但它並不是萬能的,開放手術、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 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再智能的機器,也必須冠以「人工」二字,偉大的人類才是世界的中心,機器人無法取代人手,機器人手術時代無法取代開放手術和傳統腹腔鏡手術。
專家點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羅俊航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羅俊航教授
雙方辯論隊素材準備充分,把機器人手術的利與弊進行充分展示。因為我是一個經常做機器人手術的泌尿外科醫生,所以會有更多切身實際的體會。正方辯論隊可能因為都是年輕醫師,沒有太多實踐機會去感受機器人帶來的好處,比如前列腺癌根治術,機器人手術在保功能、控尿等方面要明顯優於傳統手術方式。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