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傳統的農業種植收入偏低,很多農民熱衷於種植大棚蔬菜,但是現在的蔬菜大棚較多,如果選不對路子,再加上掌握技術不全面,一樣得不到好的效益,甚至還會賠得血本無歸。而如果能走對路子的話,取得的收益還是不錯的。在皖北地區就有一個這樣的行政村——蔣樓村,全村人基本上都以種植大棚蔬菜為生。
村民們在一起種蔬菜,技術上好有個照應,如果蔬菜出現了病害,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很快就能找到應對的辦法。而且形成規模之後,外地的蔬菜批發商人將車直接開進村子收貨,這樣村民種出來的蔬菜就再也不愁銷路了。圖為冬天的時候,農民大棚內種植的黃瓜迎來採摘季,每隔一天就可採摘幾十筐。
黃瓜還沒有拔園的時候,很多村民又在黃瓜園內套種了另外一種農作物——苦瓜,這也是當地最常見的一種套種方式。然而年愈六旬的王大叔並沒有採用這種常見的套種方式,今年春節過後,他在大棚種植了幾畝西紅柿,在西紅柿即將退市的時候,他又套種了苦瓜這種作物。
現在大棚內偶爾還能見到一些未拔苗的西紅柿,個頭比較大,形狀與顏色也非常正常,與噴施過膨大素、催熟劑的西紅柿有很大區別。王大叔介紹,這幾年西紅柿的收益還是可以的,一般批發價都在每斤1元錢以上,每畝地的收入在1-2萬元之間,當然具體收益還要看管理情況。
在別人家的苦瓜即將退市的時候,王大叔的苦瓜才剛剛進入採摘期。據了解,苦瓜是夏天裡一種比較受歡迎的蔬菜,用來涼調或清炒可起到清熱去火的作用,在市場上的銷量還是不錯的,目前的價格可賣到1元錢1斤。每畝地可種500棵左右,大約兩天採摘一次,一次可賣300元以上。
苦瓜的採摘期很長,可以說能無限期生長,但王大叔並不打算讓它生長太長的時間,他準備於農曆中秋節之前將苦瓜拔掉,然後種植下一季作物:芹菜。芹菜這種作物的銷量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種植,其中數秋天種植的質量最佳。王大叔說一畝芹菜的收入多了不敢想,一萬元還是有把握的。
種植苦瓜還是一項技術活,大叔正在進行的這項工作叫做「蘸花」,也就是用雄花給雌花授粉,如果不授粉的話,苦瓜根本長不大,可能還會早早枯萎。露天生長的苦瓜一般靠蜜蜂來授粉,但這種大棚內種植的苦瓜由於沒有蜂源,只有靠人工來授粉了。
這就是苦瓜的雄花和雌花,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雌花的後面帶著果實,所以又叫做果花,而雄花則僅僅是一朵花而已。授過粉的花蕊偏紅,與沒有授過粉的花有著明顯的區別,王大叔在檢查時可以一眼就分辨出來。
靠著蔬菜套種技術,王師傅在大棚內一年可以種植3-4季的農作物,每畝地一年可收入3、4萬元。雖然有著不錯的收入,但這種農活還是比較辛苦的,年輕的孩子更願意在城市裡打工,而不是留在家裡務農。你怎麼看待農村這種現象,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農村生活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