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之僧衣道袍程子衣

2020-12-16 漢服衣冠

直裰是古代家居常服,也作「直掇」。斜領大袖,四周鑲邊得袍子,因背之中縫直通到下面,故名「直」,也指僧衣道袍。

直身或稱「直裰」,與道袍相似。宋時已有此衣式,是一種寬大而長的衣生元代禪僧也服此衣,為一般士人所穿。

明初太祖制民庶章服用青布直身即此。後有作民謠雲「二可怪,兩隻衣袖像布袋「者應即指此衣。

道袍是古時燕居之服,腰中間斷,以一線道橫貫者,稱程子衣;無線道橫貫者,稱道袍,又名直掇(裰)。

程子衣為古代衣名。腰中間斷以一線道橫之,下豎摺之,剡謂之「程子衣過」即《明宮史》所說的「大摺」前後作三十六或三十八摺不等,為一般士大夫所日常穿著。

《野獲編》:「又有陳子衣,陽明巾,此固名儒法服,無論矣。」

盤領衣古衣名。所謂「盤領」即屬一種高圓領。這種服裝是明代官宦、士庶都可以穿的一種流行式樣。

一般士庶男子穿的盤領衣,是窄袖、缺胯,服色除黃及官宦服色外,其他如藍、赭、皂、白等不限,故又把士庶男子穿的盤領衣,稱「雜色盤領衣」;官宦穿的盤領衣則是寬袖、下加,服色按品級有大紅、青、綠等。

雜色盤領衣的形式,明初時規定:庶人衣長離地五寸,袖長過手六寸,袖樁寬一尺,袖口五寸。

相關焦點

  • 漢服形制之道袍,直身,直裰
  • 漢服形制 - 如何區分直裾、直裰、直身、道袍?
    深衣制 - 馬王堆出土直裾袍直身、直裰、道袍屬於通裁製,通裁製漢服是上下一體裁剪的長袍,包括圓領袍、直裰、道袍、直身等。通裁製 - 圓領袍直身、直裰、道袍非常相似,都是只鑲領子不鑲衣緣的開衩長衣,均為男款漢服。
  • 漢服並非漢朝服裝 唐朝圓領袍明代道袍都是漢服
    漢服並非漢朝服裝 唐朝圓領袍明代道袍都是漢服 2015-02-26 13:43:55來源:綿陽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參與互動()   24日下午,西山公園迎春民俗文化活動繼續舉行,主題依然是漢服展示
  • 【漢服】你能分清直裾、直身、直裰、道袍嗎
    很多人分不清直裾、直身、直裰、
  • 作為漢服迷,你知道多少種漢服?
    隨著古裝劇的熱播,漢服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大街上漢服小姐姐,小哥哥也越來越多,年齡更是不乏,上至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下至五六歲的兒童。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漢服是我泱泱華夏文明最美的文化傳承,自黃帝至公元17世紀中期,漢服承載了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受著中華的韻味薰陶,而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漢服復興的熱潮,讓我們共同去撿拾這五千年的優雅。一、什麼是漢服?
  • 少年,不來一件道袍嗎?
    當我們談及中國傳統服飾的時候,道袍通常指的當代男子傳統漢服之一,也是流行於明代的士人服飾。 而道家服飾文化包羅乾坤,吾凡夫不敢妄評之,至於日式開衫為啥叫道袍……有這方面知識的時尚的弄潮兒們可以在評論區給大家解答一下哈。 如果說男裝漢服有什麼可以百搭的款式,道袍一定是不二之選。從它的外觀就可以看出,它是一款極具中原文化氣質的男子服飾。
  • 白菜漢服 | 我真是個白菜挖掘姬,各種99元一套,晉制、明制、道袍
    "漢服安莉",寶藏公眾號,全球正經同袍,都在關注!
  • 漢服韓服傻傻分不清楚,帶你看看明制漢服,領略傳統之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最近的漢韓之爭,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喜歡漢服的小哥哥拍了一組他身穿明制漢服的寫真上傳到了網絡,後來就有韓國網友說這其實是韓服。其實韓國傳統服飾本身就是明制漢服演變而來的,長得有一點相似是很正常的,但是總是有很多人漢服韓服傻傻分不清楚。
  • 道袍?其實它在國際上叫:日式短外套
    相信大家這幾年對於「道袍」這個詞語十分的熟悉吧。時常在網上看見一些穿搭博主和潮流先鋒為大家推薦或是分享「道袍」的穿搭。所以,這個所謂的「道袍」它到底是個啥,它為什麼可以這麼火呢?小夥伴們不用急,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排疑解難吧。這個事情啊,得從唐朝說起(滑稽)。
  • 漢服形制文化知識(男裝篇)
    圓領袍——唐制道袍:兩種含義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鬆,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凡塵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 漢服基本款式的科普,你了解多少漢服知識,關於漢服知識你知道嗎
    越來越多的姐妹們開始穿漢服,但是漢服種類繁多,想要搭配好漢服,既能日常又能夠很古風還是需要一定的漢服知識作為功底的。首先我們介紹一下大氅。大氅作為穿在最外面的衣服,經常被漢服小白和披風鬥篷等外衣混在一起,其實它們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專門為了禦寒擋風的。大氅是對襟的大衣,袖子寬大,並且具有衣服的邊緣,但是披風就沒有衣緣。褙子是很常見的一種漢服款式,有長款短款,一般穿著於夏季,棉麻縫製,清爽涼快。
  • 漢服科普來啦!比較常見的幾種漢服,快來看看吧!
    道袍道袍。有兩種含義,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古人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與道袍類似的還有直裰、直身。襦裙襦裙是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
  • 不同場合漢服穿搭指南(男裝篇)
    以最直觀的方式來跟大家介紹漢服的穿用場合,除了想穿美美的衣服出門外,請記得正裝與便服之分。每個傳統服飾幾乎都有它的規範,可曾記得我們若錯穿原民服飾是會招來非議,漢服其實也是一樣喔,在對的場合穿對的款式。
  • 漢服入門科普|20種漢服形制介紹(下)
    直身是明代的一種重要服飾,與道袍,直裰一樣是明代士人所穿著的重要服飾。其特點是兩側有擺,且擺在外部。直裰是古代士大大家居的便服,是一種斜領大袖、四周鑲邊的袍子。後多指僧、道或士子所穿的衣服。道袍和直身非常相似,兩側側開衩有擺,區別在於,道袍擺在內。襦裙的一種,又有對襟半臂襦裙、交領半臂襦裙、袒領半臂襦裙等之分。主要區別在於上衣。
  • 「漢服源於韓服」?!
    因此,朝鮮服飾常給人「直上直下」的感覺,而明代服飾下擺所擁有的弧度,則給人一種飄逸之感。 分辨士人服飾的不同,主要從「道袍」入手。其實這也是明制漢服與韓服產生誤解的最主要服飾。
  • 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男裝篇)
    從本文可以察覺了解到漢服男裝從明、清到民國早期的流行變化。漢服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明代早期的衣冠延續元代餘風,男裝除了直身外,也有長衫款。此時道袍尚未成型,由於此款長衫衣身兩側有打褶子的結構,推斷可能為道袍前身。曳撒原型來自元代,在明代袖型以及輪 廓逐漸變化,並發展出外襬結構,為明代常見便服/戎裝或吉服款式之一。明中期的男裝變化較顯著的就是逐漸增寬的袖型,外襬的結構也與初期不同。晚期的男裝流行以道袍為主,初期袖型為偏直袖之收袂袖。
  • 現代漢服(一)
    今天的我們要復興華夏衣冠,就需要重新構建一套完整的適用於當代的現代漢服體系。        今天現代漢服體系構建是存在巨大爭議的,爭議的焦點,主要圍繞著如:選取哪朝衣冠為基點,如何在不同的場合穿著適合的漢服,如何適應現代人的審美與需求等等······儘管漢服復興運動已經開展了十三年,但關於現代漢服體系的問題並沒有定論,各方爭執不下。
  • 《我的俠客》聯動漢服,穿戴整齊才好闖蕩江湖
    【我的俠客】×【淨燃漢服】靈感碰撞出新品復古武俠策略RPG手遊《我的俠客》,與國內知名漢服工作室「淨燃漢服」聯合推出了全新的衍生實體漢服「酒笙」、「玲霜」。這次,《我的俠客》和淨燃漢服工作室攜手,一起為廣大玩家帶來了精緻的衍生漢服~淨燃漢服工作室,2016年成立於廣州,由一群有著共同理想的80後組建而成,是一家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製作傳統漢服服飾及衍生漢文化周邊產品的服裝工作室。
  • 佛教生活系列之十二:僧衣的顏色
    佛教的僧衣,特別是三衣,在使用顏色方面有兩項主要規定:不可用上色或純色,如純青、黃、赤、白、黑和黃藍、鬱金、落紗、青黛等顏色。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須點上一塊別的顏色,稱為「壞色」。關於佛教生活系列之僧衣的顏色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六時吉祥、法喜充滿。南無阿彌陀佛
  • 漢服冬季穿搭解決方案,漢子篇來啦!
    推薦款式款式一:道袍道袍,它,正如上文所述,含有掛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