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大英博物館走進莎士比亞時代的倫敦:人生所需,應有盡有

2020-12-16 澎湃新聞
倫敦是公元50年由羅馬人建立,取名為「倫蒂尼恩」,在此後兩個世紀內為這一地區最重要的定居點之一。到了16世紀末,倫敦處於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伊莉莎白一世」統治下,伊莉莎白時代(1558-1603)常被歷史學者描繪為英國歷史的黃金時代,也是英國詩歌和話劇的黃金時代,湧現了莎士比亞、斯賓塞、弗朗西斯·培根等文學家。當時,書寫倫敦是一種時尚,他們的筆下朝臣、商人、工匠,妓女、乞丐和扒手構成了一座充滿想像力的城市。

塞繆爾·詹森曾說:「任何有文化的人都不會願意離開倫敦。不,先生,當一個人厭煩倫敦,他便厭煩人生;在倫敦,一切人生所需均應有盡有。」

在走過公元前13世紀的底比斯、公元前7世紀的尼尼微、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公元1世紀的羅馬和19世紀的江戶後,大英博物館中世紀和早期貨幣的策展人巴裡·庫克(Barrie Cook)近日撰文帶領讀者來到16世紀末的倫敦,從倫敦塔到泰晤士河南岸的劇院,領略這座城市的文明。

 

手工著色的倫敦景觀圖,出自布勞恩(Braun)和霍根伯格(Hoggenberg)的《世界城市地圖》,約1600-1623年

倫敦位於富饒的英格蘭東南部,是泰晤士河的一個古老的交叉點。在其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船只能直接航行到城市之中,這促進了它的繁榮,使之成為世界的門戶。

1666年大火之前,從泰晤士河南岸眺望倫敦。圖片來自約翰·斯皮德(John Speed)的「大不列顛劇院」(1611–1612)。

目前,倫敦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其人口數量接近20萬(是諾維奇、布里斯托和約克人口的十倍),自11世紀英格蘭王國成立以來,倫敦的統治地位就一直存在。

參觀時節:

倫敦全年氣候溫和,即使在小冰河時期也是如此。然而,每當夏天,有經濟實力的人便會離開倫敦,以避免高溫、惡臭味和鼠疫(1590年代初,倫敦就受到鼠疫的侵襲)。

所以夏季,女王會選擇「巡遊」,以探訪該國一個地區,此時,皇室和貴族退居郊區別墅,雖然巡迴演出依舊進行,但可以遊玩的點會少很多。

鑲有珍珠的金盒子,發現於泰晤士河,16世紀

遊覽倫敦的最佳時間可能是春秋兩季,鼠疫暫時消退、球員回到球場。但難聞的氣味不會消失,建議帶上一盒香膏。此外,仲冬也有它的魅力——如果泰晤士河結冰,河上就會有集市、並可以溜冰(早在1564年,男孩們就在結冰的泰晤士河上舉行了一場足球賽),如果你被邀請進入宮廷,還能領略到盛大的聖誕慶祝活動。

如何抵達:

來自東部和南部海岸的外國遊客可以乘船抵達格林威治,大多數遊客通過四通八達的道路系統步行或騎馬到達倫敦,其中許多路線是古羅馬時期留下的。

刻有船的黃金飾品,17世紀初

城內遊玩:

如果天氣允許,步行遊玩倫敦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您打算從東部郊區穿越整個城市到達威斯敏斯特,則需要租用馬匹或使用馬車。不過當你四處走動的時候,需要時刻關注是否有高空拋物,雖然把垃圾直接扔到街上是違法的,但是這類事情時有發生,也許一個不留心,別人便壺裡的東西就從窗戶傾瀉到你的新帽子上。

英格蘭薩頓郡無雙宮 (Nonsuch Place,亨利八世建造的都鐸王朝的皇宮),圖中伊莉莎白女王坐在由衛兵簇擁的馬車中駛向宮殿。

另一個節省時間的遊覽方法是僱水手划船的水上路線;或者到泰晤士南岸的南沃克(Southwark),那裡有遊戲場、熊坑和妓院,且遠離管理和行政機構。渡河的費用應該不超過1便士,但是您需要準備2到6便士,以方便打點河上的其他遊覽項目。

在倫敦橋的入口處,木刻,1500–1560年

泰晤士河和倫敦橋

倫敦橋是泰晤士河上唯一的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商貿繁榮之地,也是城市最偉大的景觀之一,橋上20個巨大的拱門高聳。倫敦橋邊上坐落著一百多座建築物,很多一層是店鋪(二層是住所)以滿足購物的需求,但如果從威斯敏斯特去往倫敦橋並不方便,因為可能要和來自肯特郡和薩裡郡的、等待被出售或宰殺的牛群和家禽同路行走。

泰晤士河是南英格蘭最著名的地區,它發源於牛津郡一個名為溫什科姆(Winchcombe)的村莊附近,流經牛津大學、在經過一個漫長而寧靜的『旅程』進入倫敦,然後匯入法屬大洋。因為其超過60英裡寬敞而緩慢的河道,各種各樣的商品很容易就被運送到了倫敦,這座重要的存儲倉庫也是這一區域中所有商品貿易的中心城市;不用提那些大船和其它貨運船隻,開往倫敦、威斯敏斯特市、薩瑟克區的小平底船和其它小船的數量估約有2000艘以上,而至少有3000個賤民被安排在此工作,參與其中的運作。泰晤士河對倫敦崛起成為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做出了重大貢獻。

」——約翰·斯託(John Stow),《倫敦調查》,1603年版

1616年,克拉斯·維瑟所作的從泰晤士河南岸看到的倫敦全景圖

泰晤士河是倫敦生活的必需,但或許出人意料地是,倫敦人卻並未善待這條河。泰晤士河成了工業以及人為垃圾的貯藏所,環球劇場的觀眾祈盼著涼爽的天氣,祈求能壓住劇場外河流不斷泛出的惡臭味。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傳染病,泰晤士河堆滿了髒物,肯定也變成了疾病的主要載體。叛國者被處決後頭顱被割下,也被掛在了倫敦橋的柱子上,必定給這早已惡臭的環境增添了可怖的元素。

白廳宮(Whitehall)&威斯敏斯大教堂

溫塞斯勞斯·霍拉爾(Wenceslaus Hollar,1607–1677),《白廳宮》,蝕刻版畫,1643年

白廳宮是全歐洲最大的宮殿,其公共區域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地方,但這是一堆令人困惑的建築,裝飾華麗卻沒有什麼壯觀的景色。每年11月17日,女王會在漢普敦宮舉辦即位紀念儀式,如果此時您在倫敦,建議加入圍觀人群,漢普敦宮附近的皇家網球場也值得一看。

顯示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環球航行路線的銀牌,1589年

如果您進入宮殿,可以看到弗朗西斯·德雷克環球航行的路線圖,這曾經是國家機密,但如今可供訪客查看。如果你想向女王遞交請願書,可以投遞到一些指定的禮拜堂,這些請願書在禮拜日會被打包遞交女王。

刻有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半身雕像的黃金吊墜,約1570年至1580年

在威斯敏斯大教堂,導遊將帶您遊覽偉大的古蹟,訪客有時會在筆記本抄下墓志銘作為旅遊的紀念。威斯敏斯特大街沿泰晤士河河岸漫步,經過包括塞西爾宅邸(Cecil House)、埃塞克斯郡(Essex House)在內的一系列毗鄰河流的大宅。河岸北側的龍阿克裡街(Long Acre)和考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還是一片空地。

溫塞斯勞斯·霍拉爾,《薩裡郡里奇蒙宮的風景》,棕色墨水、石墨,1636–1638年

倫敦塔

倫敦塔,又稱白塔(不以建築風格及材料為名,而是建成當時,整體漆成白色而得名)被認為是由羅馬帝國皇帝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建造的。這裡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動物園、避難所、刑場和監獄等。目前倫敦塔的一部分可供遊覽, 導遊將帶您瀏覽大炮、亨利八世的裝甲,並向您展示皇家公寓、造幣廠和女王的莊園,以及幾隻獅子,老虎,豪豬和英格蘭的最後一隻狼(如果還活著的話)。費用為每人最高3先令。

倫敦塔,鋼筆,約1730年

住宿推薦

倫敦各地都有專門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的旅館,以及一些飲酒場所。許多遊客喜歡住在塔巴德(Tabad)等城市的邊緣,酒店的工作人員將很樂意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劇院是否開放,伊莉莎白女王是否在白廳宮、格林威治、里奇蒙宮(Richmond)或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一般情況下,女王會按照每年的日程從一個宮殿搬往另一個宮殿,通常在白廳宮過聖誕,在里奇蒙過新年,在溫莎城堡過復活節。

約翰·諾登(John Norden),《倫敦市的鳥瞰圖》,蝕刻版畫,1600

如果你住了三天以上,旅館老闆還會按要求向政府申報。酒店的管理非常嚴格,任何投訴都會被認真對待,外國遊客也經常讚賞英國旅館的整潔。不過,如果你住在南沃克區域,或許要考慮把貴重物品存放在其他地方。

如果你作為主人代理人的身份來到倫敦,你會被安頓在主人倫敦的房子裡,也許就在河岸街(Strand)。如果想讓孩子成為紳士,可以把他送到律師學院(Inns of Court),學院會提供食宿。如果沒有這些關係,您也可以輕鬆地在私人住宅中獲得食宿,聽說莎士比亞先生經常在銀街的金線製造商那裡留宿。

娛樂生活

在莎士比亞的創作活躍期,書寫倫敦是一種時尚。其中本·瓊生(Ben Jonson)與託馬斯·戴克(Thomas Dekker)尤因創作「城市喜劇」而聞名。雖然莎士比亞從未對這一流行文類有過貢獻,倫敦在他的多部歷史劇中都曾作為背景出現過,諸如在《亨利四世》(Henry IV)上下篇中,福斯塔夫(Falstaff)的大本營野豬頭酒館(the Boar’s Head Inn)即是坐落在東市場街(Eastcheap)。在比《亨利四世》的創作時間早些,但故事發生在更晚歷史時期的劇本《理查三世》(Richard III)中,理查三世派人在倫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裡謀殺了他的兄弟克拉倫斯(Clarence)和侄子們。而在不常上演的劇本《亨利八世》(Henry VIII)中,審判凱薩琳的地點設在 「黑衣修士」(Blackfriars)。早期現代的戲迷們對這個名字應該是相當熟悉的,他們很有可能是到坐落在「黑衣修士」的室內劇院看戲——劇院正位於亨利八世安排審判凱薩琳的房間的正下方。

莎士比亞擁有部分產權的位於「黑衣修士」的地產抵押契約,上有他的籤名。

倫敦的娛樂活動主要集中在下午。缺乏警力、路燈和交通,所以在宮殿以外幾乎沒有夜生活。公共劇院從10月到3月都很活躍,每隔幾天就有一場新的演出。演出一般在下午2點開始,看臺上最便宜的票只要1便士。你可能足夠幸運地看到愛德華·艾林(Edward Alleyn)扮演塔伯蘭(Tamberlane),或者理察·伯巴奇(Richard Burbage)扮演的亨利五世。

泰晤士河邊的環球劇院。蝕刻畫,1810年

在整個演出過程中,人們都可以買到食物和飲料,不過要注意,演出期間沒有洗手間,也沒有中場休息,而且扒手會混跡在人群中。為了吸引更多小眾觀眾,劇團有專門由男孩們扮演著成年人的角色。一些觀眾會喜歡其中前衛和諷刺的意味,也有觀眾會認為表演和情節輕浮。順便說一句,如果你帶著年幼的兒子,一定要注意他——眾所周知,皇家禮拜堂和聖保羅教堂的男孩劇團和唱詩班會「綁架」有天賦的年輕人。

16世紀劇院使用陶瓷存錢罐。因為要獲得其中的錢必須打碎它,圖為唯一能倖存下來的存錢罐也是有缺損的。

每年11月17日的女王登基紀念日會舉行煙火表演和街頭派對。10月29日,倫敦新任市長的遊行隊伍沿途也有各種慶典活動,當他去財政部宣誓就職時,還會有一場由華麗駁船組成的、精心設計的水上遊行。但與鄉村不同,五月的倫敦會有點無聊,因為倫敦人不再被允許建立仲夏柱 (Maypole,仲夏傳統之一,仲夏柱上纏繞著樹葉條,並加以裝飾花彩,在鄉村村莊通常會互相較量,看哪一個村莊裝飾得最漂亮)。

倫敦的很多地方都有戲劇、擊劍,以及鬥雞、鬥牛和逗熊表演。除了環球劇院和玫瑰劇院,南沃克還有5個熊坑劇院——如果你幸運的話,可能會看到著名的、名叫薩克森(Sackerson)的熊,它的名字在莎士比亞的「溫莎的風流妻」中出現。在禮拜日,聖保羅大教堂外十字架前會有傳教士的演講,從演講中,可以了解當今的政治觀點。

舉著籃子、懸掛葉狀盾牌的熊,鋼筆,16世紀初

9月21日午飯後,大約兩點,我們越過水麵,在那座茅草屋頂的劇場裡,見證了一場有關悲劇的「凱撒大帝」的出色表演……每天下午兩點,倫敦都會有兩到三部劇目在不同地方演出、並彼此競爭,以獲取觀眾到好感。

」——1599年,到訪倫敦的瑞士人託馬斯·普拉特(Thomas Platter)觀看了莎士比亞悲劇「凱撒大帝」在環球劇院的早期演出。

購物

如果想去購物,可以沿著時尚的齊普賽街(Cheapside)的金匠店走走,或者去拜訪一家鐘錶廠——這裡最新小玩意是被稱為「手錶」的小鐘錶,你可以隨身攜帶。雖然只能走準半小時,但定會給你的朋友留下深刻印象。

ÉtienneDelaune(約1518年至1583年),《戈德史密斯工作室》, 版畫,1576年

如果你想買皮貨,可以去找一個俄國公司的商人,黎凡特公司 (Levant Company)將有精美的土耳其地毯出售。 一家新公司今年(1600年)從女王那裡獲得了特許狀,可以在東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不確定他們獲得特許狀是不是因為幫助英國對抗西班牙)。

橢圓形邊緣鍍金、黃銅表殼手錶,1590年

聖保羅教堂的庭院是印刷商和書商的大本營。在這裡,你可以買到王室宣言、布道文、詩歌、戲劇、學校課本等所有的經典著作。雖然有一些裝訂精美,但你可能願意買更便宜的、未裝訂的書(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做的),這樣你就可以裝訂成匹配的封面來裝飾自己的書房。埃德蒙·史賓賽(Edmund Spenser)向女王致敬的《仙后》(Faerie Queen)的第二部分在1596年已經面世,莎士比亞已經很有名了,他的書常常放在顯著的位置,《理察三世》、《理察二世》、《亨利四世》(第1部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和《溫莎風流妻》等每部大約以六便士出售。

莎士比亞戲劇對開本第一版於1623年在倫敦印刷

酒水飲食

Crispijn de Passe the Elder(1564-1637),《古斯圖斯(口味)》, 蝕刻版畫,約1590–1637年

一些應季的食品和飲料隨處都可以買到。倫敦的早餐是麵包和黃油,有時會配一些新鮮水果。午餐一般在11至12點進行,下午五六點是晚餐時間。在一間體面的餐廳,你可以選擇的食物有烤肉、餡餅、沙拉、撻類、水果和奶酪。您可能會在旅館或與您所住的家庭一起用餐,也有很多新鮮的、預先包裝好的街頭小吃——包括水果、堅果,以及牡蠣等貝類。喜歡吃甜食,有杏仁糖、薑餅和小點心——1便士就能讓孩子安靜好一陣。

歸於Jacopo Verzelini(1571-1592年活躍於英格蘭活躍)的玻璃酒杯,1586年在倫敦布羅德街(Broad Street)的工廠。

啤酒有瓶裝和愛爾啤酒,一般男性喝烈性啤酒,女性、兒童和神職人員喝淡啤酒;還有多種葡萄酒可供選擇,白葡萄酒來自法國和萊茵蘭,紅葡萄酒來自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希臘,還有一種甜葡萄酒,以及來自克裡特島的馬爾姆西(Malmsey)和法國的麝香葡萄酒(Muscatel)。

倫敦人習慣是喝一杯希波克拉斯酒(hippocras)來結束一天的慶祝活動。希波克拉斯酒由肉桂、生薑和糖調製而成的。根據官方規定,酒店會把酒桶放在公共場所,這樣顧客就能看到他們點的酒。如果你有幸被邀請參加宮廷、律師學院或公司的宴會,你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節奏——食物和相對的禮儀數不勝數。你可能會遇到一種來自義大利的新奇玩意——名叫「叉子」的金屬工具,我懷疑未來它會流行起來。

婚禮用刀叉, 搪瓷金色手柄,荷蘭,約1600

當地習俗

倫敦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遊客一般很快會適應。倫敦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與英國、歐洲一致。但當每個人都至少攜帶一把匕首,那麼普通的小暴力在所難免。當地社區人員,在業餘時間會短期內充當警員。為了打擊暴力鬥毆行為,政府對配劍的長度進行了控制——到達之前會檢查你的劍,如果劍長超過1碼(0.91米),就會在城門前被折斷。

劍格匕首(quillon dagger), 鐵和黃銅,1593年

有時,外國遊客會對倫敦的喧囂和紙醉金迷、對英國女性自由的舉止感到震驚。在歐洲,西班牙的時尚通常佔主導地位,通常女性的下巴以下都會被遮蓋。因此,當外國遊客看到未婚的英國女士、甚至女王本人,穿著露出脖子和乳溝衣服,就會變得慌張。

一位戴著羽毛的已婚英國貴婦,選自切薩雷·韋切利奧的全球時尚指南(1598)

另外,也許另外一件遊客不習慣的事情,就是計時。城市到處都有鐘聲,以調節宵禁、教堂服務和劇院表演等活動。

尼古拉斯·瓦林(Nicolas Vallin,約活躍於1565–1603年)製造的時鐘, 鋼、金和黃銅,1598年

託馬斯·戴克除了創作劇本,還寫了寫詼諧的倫敦題材的小冊子。他的《倫敦敲鐘人》(1608)很受大眾歡迎。

不過,在倫敦你們都將成為虔誠的新教徒,像回家一樣去倫敦當地的教區教堂——如果不去,人人都會知道,在這個自我監督的社會裡,消息會傳到當局。英國仍在與西班牙交戰,所以當局對耶穌會傳教士和西班牙特工保持者警惕。不要在禮拜天接近天主教傳教士的住所,因為那樣會被認為要去聽彌撒。女王主持的特別儀式會在聖保羅大教堂,但教堂本身自1561年被雷擊中後,還未恢復原狀。

《主教聖經》封面,該聖經的複製品必須放在每個教堂中。封面為伊莉莎白一世被正義與憐憫加冕,木刻,1566-1569年。

任何有文化的人都不會願意離開倫敦。不,先生,當一個人厭煩倫敦,他便厭煩人生;在倫敦,一切人生所需均應有盡有。

」——塞繆爾·詹森,1777年

註:本文編譯自大英博物館博客,作者巴裡·庫克(Barrie Cook)為大英博物館中世紀和早期貨幣的策展人,以及答應圖書館《莎士比亞時代的倫敦》,作者為伊瑞克·雷斯穆森(Eric Rasmussen,內華達大學英文系的首位教授及系主任)和 伊恩·德庸(Ian DeJong,內華達大學博士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項純丹 | 走進莎士比亞故居
    街角的小丑塑像(黃治萍提供)我們購票進入,先來到莎士比亞博物館。迎面就是莎翁的一句問候:「我渴望聽到你的人生故事。」如浮雕一般立在護牆壁上。我笑了,趕緊回答:「莎老先生呀,我們更渴望聽到你的人生故事。雖然很希望我們無趣的人生故事被你編成有趣的世界名劇。」(一笑)隨後依次參觀陳列著的莎士比亞各種頭像,五色紛呈,還有莎士比亞手跡,莎士比亞夫人的畫像和莎本人的黑色大理石塑像。從博物館到「莎士比亞出生地」,中間有個水泥平壇,像個戲臺子,一幫年輕人在排戲,劇情好像圍繞著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從演員的手勢和表情看出很煽情。我正疑惑,莎劇裡沒有這個橋段吧?十六世紀沒有這樣的輪椅吧?
  • 隨大英博物館走進6世紀的阿克蘇姆,與巴比倫齊名的古文明
    在閉館期間,大英博物館先後在帶著公眾雲遊了公元前13世紀的底比斯、公元前7世紀的尼尼微、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公元1世紀的羅馬、16世紀末的倫敦和19世紀的江戶後,大英博物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部瀕危物質知識計劃(EMKP)策展人雅格布(Jacopo Gnisci)帶公眾來到公元6世紀衣索比亞帝國阿克蘇姆(Aksum)的首都,從體驗周邊壯觀的山脈和偏遠的教堂,到探索城市的宏偉古蹟開始
  •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重新開放
    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和巴黎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羅浮宮已於今年7月恢復開放)。大英博物館落成於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博物館擁有藏品600多萬件。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重新開放。
  • 倫敦夏天的親子好去處之博物館篇|給暑假在倫敦的你
    言歸正傳,倫敦親子遊,第一篇,我們從倫敦的博物館開始……(按博物館在小編腦中閃過的順序排列) 不得不提,因為倫敦有不計其數的"免費午餐"——除特別展覽以外,多數博物館和美術館都Free Entry(但Donation Welcomed)。1.
  • 一起走進倫敦市中心的國家美術館
    作為世界頂尖的時尚、藝術、文化之都,倫敦擁有世界頂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更值得傲嬌的是這些資源都免費向公眾開放,這在歐洲乃至全世界恐怕也是少有的福利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瘟疫中的莎士比亞
    伯爵的父親是英國最虔誠的天主教徒,這一點深得莎士比亞的心,因為他本人就出生於天主教的家庭。在新舊教衝突激烈的時代,相同的信仰是互信的基礎。伯爵的母親是蒙太古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的名字後來被莎翁寫進了《羅密歐與朱麗葉》。
  • 莎士比亞暴富史:他可能是史上最會賺錢的文藝青年
    儘管市面上不乏莎士比亞的傳記,但其實真實史料不多,關於莎士比亞充滿創造力的生活和思想,是後人猜測和演繹的。已經被公開的文物資料裡,大多呈現的是他土財主和商業天才的一面。賣詩、賣劇、炒房、建劇院…… 小莎是一個會賺錢的文藝青年。22歲的莎士比亞從斯特拉特福走出來的時候,正好走進了倫敦的「黃金季節」時代。
  • 私藏清單:倫敦八大必去博物館(強烈推薦)
    英國全國上下擁有2000多家博物館,單是在倫敦就有20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好的幾家博物館。如果你到倫敦來,單單只是逛博物館,用上一年的時間不眠不休,都不一定能逛完。 大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1300多萬件,免費對公眾開放,是前往英國的遊客必去景點之一。開放時間:【平時】10:00-17:30,【周五】10:00-20:30
  • 真正的莎士比亞到底是誰
    所以這引出莎士比亞根本不是真名的說法,倫敦演藝界正好有一個名叫威廉·莎士比亞的中不溜演員純屬巧合。在莎士比亞生前的伊莉莎白時代,沒有任何文字記錄說明莎士比亞是一個作家,但記載了他作為生意人和地產商。他在倫敦演藝界的名望不在於演技,而在於放貸和投資(著名的倫敦環球劇場有莎士比亞的股份)。莎士比亞的遺囑裡,文字平淡無奇,也沒有提到任何書稿、詩作、劇本(尤其是當時尚未發表的18部劇本),作為文豪,自己的遺囑如此平鋪直敘是不同尋常的。
  • 華文全球史025《莎士比亞傳》——最可信賴的莎士比亞生平記錄
    、背井離鄉來到倫敦打拼?「1898年,西德尼·李的《莎士比亞傳》一經出版,就被倫敦學院評為年度最佳著作,之後便被公認為最值得信賴的詩人傳記,並反覆重印出版。」 「西德尼·李對傳記材料進行了細緻的考察,拒絕採納經不起檢驗的史料,……所以作品必定能讓所有學習者心存感激。」莎士比亞早年為何拋妻棄子、背井離鄉來到倫敦打拼?其間究竟有著哪些難以訴說的苦衷?
  • 南方周末走進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的「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計劃」來到上海,造訪了上海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跨越歷史時空,對談與古代文人畫家,走進他們豁達灑脫、自由不羈的人生。上海博物館藏有清代畫家石濤和華喦的《西園雅集圖》。  參與雅集的這批人當屬北宋文學、書法、繪畫等各界翹楚,也是中國古代文人階層的代表。文人畫正起源於此。與由工匠所畫、具有功能性的畫工畫不同,文人畫的題材不拘一格,完全取決於畫家本人的創作意圖。
  • 十位學者帶你走進十三座全球頂級博物館
    多元的文化力量和豐富的內容足以讓孩子們在博物館裡得到精神上的富養。 法國思想家蒙田在《人生隨筆》裡說:「絕大多數哲人,以及最偉大的人物都通過對美的欣賞和沉思來補償學校教育,並獲得智慧。」德國美學家席勒則在《審美教育書簡》當中不斷強調,美育離不開欣賞「真正的藝術作品」。
  • 玩膩了國內自由行,這次我們去倫敦玩把大的!
    倫敦是流連忘返之城,漫步在泰晤士河畔,心隨大本鐘威嚴悠長的鐘聲一遍遍敲打,仰望倫敦眼高聳雲端的風姿;走進威斯敏特大教堂,聽一場彌撒,求一紙福音,無關信仰,只祈求心靜;心血來潮時,奔到百老匯聽一場經典音樂劇,現在跟著閱界旅行,一起將這些美好統統實現,逛起來!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
    【深度解讀】 今年7月,適逢英國全面解封之際,一項救市計劃亦振奮人心:政府撥款15億英鎊,扶持因受疫情影響而瀕臨破產的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畫廊以及遺產組織等,這是英國政府在文化藝術上花費的最大一筆撥款,史無前例。
  • 隱形獸,嗅嗅,毒角獸……眾多神奇動物亮相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以《神奇動物在哪裡》為靈感的「神奇動物:大自然的奧秘」也已與本月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該展覽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然歷史部門以及華納兄弟娛樂公司之間的一次合作。在展覽中,倫敦自然博物館對存在於幻想世界的神奇動物與真實自然界最具吸引力的動物進行了一場比較,以探索二者之間的相似性與聯繫。
  • 倫敦的留學生活費用指南
    由於福爾摩斯的大名和影響力,1990年,貝克街221B號被改造成福爾摩斯博物館,裡面按照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給福爾摩斯先生布置了一個家,並用很形象的道具營造了福爾摩斯先生的日常起居現場。小說中描寫的偵探福爾摩斯,房東是韓德森太太,參觀購票之後博物館給你的收據,就是一張由韓德森太太出具的住宿證明,好象你已經和福爾摩斯一樣成為她的房客了。
  • 走進石庫門的莎士比亞,讓你在新的一年擁有全糖去冰的愛情
    原創 奶茶愛全糖去冰的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莎士比亞的喜劇《馴悍記》充滿著誇張的戲劇性與荒謬的喜感,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09年邀請英國TNT劇團藝術總監保羅·斯特賓改編上話版《馴悍記》,讓莎翁經典走進石庫門,帶著爆炸趣味侵入觀眾的笑點。
  • 《羅浮宮的幕布之後》:跟隨「局內人」,走進世界最大博物館
    翁昕 藝術經紀人,《如何看懂藝術》系列圖書作者 知乎藝術達人,蘇富比藝術學院(倫敦翁昕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大小博物館、畫廊、藝術機構,作為一名藝術經紀人,他先後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及久負盛名的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和商業專業。在為國內外收藏家提供東西方大師作品的私人洽購的同時,他也幫助收藏家梳理個人收藏,並提供藝術品買賣的諮詢服務。 翁昕在知乎撰寫藝術主題專欄和回答,擁有超過29萬名關注者。
  • 倫敦都有哪些值得參觀的博物館
    許多到英國旅遊的朋友都會在倫敦停留許久,作為一座古典與時尚完美結合的城市,倫敦以其獨有的文化底蘊向人們訴說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繁榮。因此散布在倫敦各區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吸引了成千上萬海外的遊客前來參觀,那麼本期內容我們將為大家盤點倫敦都有哪些值得參觀的博物館。
  • 在倫敦「遇見文森特梵谷」,荷蘭梵谷博物館沉浸式梵谷展將於南岸...
    荷蘭是畫家梵谷的出生地,也是目前梵谷多數傳世畫作的所在地,而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是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最多的荷蘭博物館。由於畫作的脆弱和珍貴,無法像一些藝術品一樣跨越重洋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們,梵谷博物館開始了以「遇見文森特梵谷」為主題的沉浸式巡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