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剛剛,京東健康在港上市首日一度大漲73%
出名要趁早,上市亦如此。
12月8日,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主板,每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開盤上漲33.18%,截至發稿,股價上漲73%。
仔細算起來,京東健康去年才正式從京東集團分拆出來,成立時間僅19個月。由此,京東健康也獲得最年輕獨角獸IPO的美譽。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健康逾七成自營商品收入來自非藥產品,其中成人用品、計劃生育產品是熱銷產品。
上市儀式現場,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京東健康董事會成員和京東集團核心管理層代表,以及京東健康合作夥伴代表等嘉賓共同敲響了京東健康香港上市的鑼聲。公司董事會主席劉強東並未出席。
一年營收超百億元
七成來自健康產品
經常使用京東的小夥伴應該不陌生,京東健康就是京東旗下為消費者提供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的。
零售藥房業務通過自營、線上平臺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提供藥品在線零售服務。在線醫療健康服務提供綜合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例如,在線問診和處方需籤、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和消費醫療健康服務等。
新冠肺炎疫情點燃了網上藥店、在線問診模式,京東健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財務數據顯示,2017—2019年,京東健康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5.53億元、81.69億元及108.4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39.7%。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2019年收入計算,京東健康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健康平臺,市場份額達到29.8%。2020年以來,京東健康營收增勢更加強勁,僅前三季度收入已超過去年全年總收入之和,達132億元,同比增長77.1%。
一年營收百億元靠的是什麼?記者注意到,京東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通過自營業務銷售醫藥和健康產品,其次來自向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和平臺使用費以及向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收取數位化營銷服務費等。
其中,商品收入來自藥品及非藥產品的銷售。藥品主要包括所有常見非處方藥和處方藥,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藥品銷售產生的商品收入分別佔公司商品總收入的21%、25%、27%、29%。
而非藥產品包括保健產品以及醫療用品及器械,醫療用品及器械主要包括隱形眼鏡、成人用品、計劃生育產品,以及用於家庭醫療保健、康復和健康監測的醫療設備,同期收入佔比為79%、75%、73%、71%。
從京東健康的財務數可以看出,非藥產品收入相較藥品收入毛利率更高,而藥品中則是非處方藥收入相較處方藥收入毛利率更高。
儘管公司營業收入持續擴大,但目前京東健康尚未盈利。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9.72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至-53.59億元。
最年輕的獨角獸
儘管京東健康成立僅19個月,但京東健康相關業務已在京東體內培育多年。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7月,京東和九州通合資成立「京東好藥師」,開始進軍醫藥電子商務領域。2013年,京東又收購了青島安吉堂大藥房,後將其更名為京東大藥房,全面發力藥品零售。此後,京東又成立了第三方醫藥B2B批發平臺「藥京採」,並陸續試水在線診療、健康管理服務等領域。
2019年5月,京東整合旗下醫藥零售、醫藥批發、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城市四個業務版塊,京東健康正式成立,並從集團拆分獨立運營。
本次上市前4個月,京東健康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投資,投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增長最快的獨角獸。
今日,京東健康登陸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70.58港元/股,若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265億港元。公司首日開盤大漲33.18%。
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京東健康將秉承『成為國民首席健康管家』的使命,不懈努力,持續為用戶提供易得、便捷、優質和可負擔的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
相比其他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京東健康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公司高成長的背後離不開京東的持續賦能。京東健康也坦言,公司業務在一定程度上依託京東集團的平臺,包括京東集團提供的廣泛服務,以促進京東健康產品和服務的線上銷售和營銷、技術和流量支持、物流服務安排和支付處理服務等。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與京東集團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國的配送基礎設施網絡,包括11個藥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公司線上平臺上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目前,公司能夠實現全渠道布局滿足用戶緊急性用藥需求,為用戶提供當日達、次日達、30分鐘、7x24小時快速送達服務。公司全渠道布局已覆蓋超過200個城市。
從股權結構來看,JD.com通過其全資子公司JD Jiankang間接合計控制京東健康78.29%的已發行股份。JD.com由劉強東(包括通過Max Smart Limited和Fortune Rising Limited)控制。
網際網路醫療風生水起
上市公司爭相搶食
從境內外資本市場來看,目前涉足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四大類:
第一類是從醫藥產品和服務端進行布局,包括九州通、上海醫藥、雲南白藥等上市公司,其分別來自醫藥商業、中藥、醫療器械等細分行業;
第二類是軟體開發及IT服務供應商,衛寧健康、萬達信息、冠新軟體等公司主要從醫療信息化服務進行探索;
第三類是以順豐控股為主的專業物流服務商;
第四類則是正宗的主營網際網路醫療業務的公司。
由於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大多尚未盈利,因此諸如京東健康等公司均選擇在境外市場上市。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均在港交所上市,1藥網則在納斯達克上市。
可喜的是,隨著科創板敞開包容性的「大門」,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公司不再捨近求遠,而是將上市目光投向「家門口」。近日,1藥網就宣布正在籌備推動子公司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