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相信金銀珠寶可以闢邪防身?現代的為何不行了?真相在這
金銀珠寶是古今中外很多人都難以拒絕的誘惑。因為自從交易行為出現特別是貨幣誕生之後不論任何種族、國別和文化,都會把這些可以歸類為貴重金屬、珍稀礦石等的物品視為非常重要的物質財富。
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不僅將金銀珠寶視為財富,還將這類物品當作可以闢邪擋災、防身護體的寶貝,因為人們堅定地認為,這類物品中蘊藏著某種神秘的力量。
所以,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佩戴金銀珠寶製作的佩飾,不僅僅是展示財富和身份,增加美觀度的需要,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抵擋一些看不見的邪惡力量對自己的侵害。
因此我們會常常看到,即便是一些家境並不寬裕的家庭,也會給女人、老人和小孩佩戴一些金銀珠寶製作的飾品,哪怕一枚小小的戒指、一支簡單的髮釵或者孩子周歲時就佩戴在脖子裡的長命鎖之類的。至於那些富貴人家,則更會穿金戴銀,給孩子的帽子、衣服、鞋子上點綴上名貴而珍稀的寶石等。
雖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但中國的傳統文化卻是始終堅信「財不外露」這個觀念的。這兩者之間似乎形成了某種悖論或者衝突。原因何在?
這個世界究竟有沒有看不見、摸不著的那些神秘鬼神、邪靈、妖魔之類的東西,這是一個從古至今誰也無法證明沒有、誰也不能證明有的課題,姑且不武斷地下定論,也似乎沒有更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必要。而「佩戴金銀財寶能夠闢邪防身」的說法,似乎可以從古人生活的現實需要中去找尋真相。
首先,佩戴金銀財寶製作的佩飾,可以起到彰顯身份的作用。在古代社會,人們的服飾是有著嚴格的規範的,不同的服色、裝扮,就意味著不同的職業和社會身份,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黃色就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是皇家專屬的色彩,平民如果身著黃色衣服就很有可能面臨僭越的罪名;黃金製作的束髮冠也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哪怕這個人多麼有錢。
所以,當一個人穿金戴銀,以滿身是貴重物品打造的佩飾的形象出現時,就是在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其他人:這個人非富即貴,身份非同一般,輕易不要招惹。這就非常類似今天的人哪怕貸款按揭,也要弄一個豪車、名表、名牌服飾來支撐體面。這種默然傳遞出的「不要招惹」的信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某些不必要麻煩,可以看作是「闢邪防災」的作用的體現。
其次,古代社會戰亂頻發、社會動蕩的日子多,一些人生計所迫或者利慾薰心,就會走上攔路打劫、綁架勒索、入戶偷盜之類的勾當,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在小偷行業裡,從古以來就流行一個行業潛規則:賊不空回。意思是說,小偷只要出去「幹活」,就不能空著手回來,好歹要弄點「戰利品」回去,否則便被視為極不吉利。在一些土匪、強盜等行業裡,也存在著類似的規則。
這個其實是好理解的,不管幹什麼行當的,對某一個事項做了充分準備,投入了很多心血、精力乃至物質成本,一旦失敗或者血本無歸,都是非常令人沮喪的。所以,那些幹著罪惡勾當的人,為了「不落空」的目標,經常會做出一些狗急跳牆、殺人越貨的極端行為。
深信「破財消災」理念的古人,往往不希望因為一點財物得失而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所以,常常會在身上顯眼的地方佩戴一些較為值錢的貴重佩飾,以便在危急時刻可以起到「舍財護身」的效果。特別是一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的婦女、兒童、老人,一旦被盜匪綁架或者攔截的時候,可以用佩戴在身上的手鐲、髮釵、金鎖、玉佩等物品打發盜匪,以這些「顯財」讓盜匪感覺沒有落空,從而換取活命的機會。
最後,就是可以起到變相儲存的作用。今天的人們出門在外,完全可以憑藉一部手機實現「無縫隙支付」,甚至刷臉支付的推廣讓手機支付也顯得稍感麻煩。但這些支付方式在古代社會是沒有的。在具有紙質貨幣屬性的「交子」發明之前,人們的貿易交流基本依賴的是金、銀、銅等製作的貨幣。
這類貨幣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沉重,攜帶不方便。古代社會人們出門,總要背負一個沉重的包袱來攜帶貨幣,一些外出經商、貨幣需求量更大的人,則會採取騾馬馱、車船載等方式,運輸自己的錢財。
這類錢財因為體積大、分量重等因素,就很容易丟失。相比金銀手鐲、戒指等類佩飾,因為是貼身佩戴,就不容易丟失。所以,當一個人外出到了舉目無親的異地他鄉,而又遭遇了盜匪、災荒等突如其來的變故的時候,就可以用貼身佩戴的金銀珠寶類佩飾,在當鋪或者其他商家換取一點錢財,作為自己的路途盤纏。最起碼,可以在飢餓難耐或者身患重病的社會,換取一點足以救命的食物或者藥品。
如此一來,看似蘊藏無限神秘的「金銀珠寶可以闢邪防身」的傳統,就有了一個淺顯而真實的解釋了。並非是金銀珠寶裡蘊藏某種趨吉避兇、遇難成祥的神秘力量,而是人情世故、貨幣價值、經濟規律等社會規則在發揮作用。
但是,現在的金銀珠寶卻不能發揮古人時代的效用了,這是為什麼?
主要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現代的佩飾製作工藝、仿真技術、材料科學的日益進步,一些看似是金銀珠寶的佩飾,其材質要麼純度不夠,要麼極有可能是其他材料仿造出來的,讓人真假難辨,在沒有特殊鑑定技術的條件下,人們擔心上當受騙,就很難願意冒著財物損失的風險,去答應求助者的交換請求。
二來,現代社會通訊手段發達了,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了,一旦遇到了手頭不便的情形,即可以用打電話等方式向親友求助,也可以向一些政府機構求助,不至於陷入求助無門、生死兩難的可憐境地。
所以說,「金銀珠寶可以闢邪防身」的說法並不是古人說錯了,而是現代的社會進步了,所以這種說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並參與互動;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