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這個名字已經不是簡單的代表一個人了,它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風起雲湧,象徵著人們對中國武術的崇高敬意,李小龍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美利堅的土地上「大打出手」,颳起了一陣「中國風」。可能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對於李小龍的事跡都不是那麼了解,相信對於「詠春大師」葉問的名號應該不陌生吧,李小龍就是葉問的弟子。他將中國傳統武術與國外的格鬥、拳擊技巧巧妙地相融合,創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武壇盛況。
李小龍在武壇風生鶴起之後,漸漸地很多好萊塢的大導演也開始注意到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再加之李小龍帥氣的外表和獨具一格的穿著風格,便想邀請李小龍來拍電影,就這樣李小龍成了好萊塢歷史上開創中國功夫片的第一人。像《猛龍過江》和《龍爭虎鬥》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都在當時創造出了驚人的成就。隨著李小龍在影視圈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多質疑聲也隨之而來,外界開始傳出李小龍只不過是靠著電影特效,而包裝出來的明星罷了,根本就不會武術。說這些話的人也不想想,如果李小龍真的像人們說的那樣,沒有真本事的話,又怎麼會在去世多年後,還一直受到外國人的尊敬?
殊不知李小龍當時的武術水平,連很多職業選手都只能望其項背。在李小龍開始從事演藝事業之前,一直混跡於各種世界級的比賽中,就連世界空手道冠軍羅禮士與李小龍切磋時,都感嘆道與李小龍過招無異於自殺。雖然李小龍當時已經處於「獨孤求敗」的境界,他還是沒有過一天的鬆懈,也正是因為如此高強度、非人性化的訓練導致了李小龍短暫的一生。李小龍33歲時便去世,不管是對武術界還是對影視界來說都是非常大的遺憾。
李小龍就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人們都覺得他應該不畏懼任何人,也沒有人敢去挑戰他的權威。但是在李小龍死後,他的妻子琳達卻在李小龍的回憶錄中透露,他的一生中有一位最害怕的對手。人們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居然像李小龍這樣的人都有害怕的對手,那麼到底是誰呢?
「我不怕會一萬種招式的人,我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對手。」這是李小龍親口對自己妻子琳達說出的話,不過從來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一直將這句話貫徹到了極致,李小龍對武術的追求已經到了一種「走火入魔」的地步。在沒有工作的時候,他一天中幾乎80%的時間都在練武,並不是學習新的招式和技法,而是把自己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動作,重複一遍又一遍,就是這種看起來枯燥又毫無提升的訓練,造就了李小龍出神入化的武技。把一種招式重複練習一萬遍,直到每一拳、每一腳都變成無法忘記的「肌肉記憶」,光是聽起來就已經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了。就是因為除了李小龍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能夠做到這種地步,所以他能得到世人都無法企及的藝術高度。
現在回想李小龍所說的這句話,不正是說我們現在社會上許多的縮影嗎?我們有多少人對成功不渴望,但是又有幾個人真正成功了?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大家心中都非常的清楚。如果我們都能深刻地明白,李小龍所說的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真正意思,相信那些在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