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硬體開始研製

2020-12-21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2日報導,該機構的「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項目已攻克關鍵的技術和程序,正式進入硬體研製和測試階段。WFIRST旨在發現新系外行星,並揭示暗能量的秘密。

WFIRST太空望遠鏡鏡頭直徑達2.4米,解析度與哈勃太空望遠鏡相近,視野卻是哈勃望遠鏡的100倍,這使其能夠檢測到整個宇宙中的微弱紅外信號,生成宇宙的巨大全景圖,揭示暗能量(可能是破解宇宙膨脹之謎的關鍵)的秘密,發現新系外行星,並解開許多其他天體物理學和行星科學方面的謎團。

WFIRST的設計目前已處於高級階段,採用了成熟技術研製出的組件,也從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研製過程中汲取了相關經驗教訓。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NASA的「旗艦」紅外觀測望遠鏡,擬於明年3月發射升空。

現在,該團隊將開始建造工程測試單元和模型,完成WFIRST任務的最終設計工作,確保望遠鏡在發射階段和太空中的極端條件下都能保持正常。

WFIRST的預計開發成本為32億美元,再加上5年的運行和科學成本,以及能對其他恆星周圍行星進行成像的技術演示儀器,最高成本將達到39.34億美元。

2020財年《綜合撥款法案》為WFIRST計劃提供了資金支持,直到2020年9月。但白宮於近日提交的《2021財年預算》提議停止向WFIRST任務撥付資金,把重點放在完成韋伯太空望遠鏡上。白宮表示,在韋伯太空望遠鏡成功發射並部署完畢前,政府尚無力推進另一臺價值數十億美元望遠鏡的研製計劃。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中科大將在青海海西州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網站日前發布消息,4月16日,該校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下稱:海西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
    新華社西寧4月21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協議,建設「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項目落地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項目總設計師孔旭介紹,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採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大面陣7.5億像素拼接CCD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夜巡測整個北天球一遍。
  • 7.5億像素,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的巡天望遠鏡,將在中國建成
    近日,相關媒體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這也就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正式落地青海茫崖冷湖。預計於2021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
  • 科學網—中國科大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
    本報訊(見習記者楊凡)4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海西州)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
  • 人造星座阻礙望遠鏡觀測 美國一天文臺或受損50%
    這些人造星座,會不會阻礙天文望遠鏡觀測自然宇宙的視線?當地時間3月5月,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了一項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下屬的光學和紅外望遠鏡所受的影響,也兼顧了一些其他天文臺。研究顯示,這些新發射衛星將使得天文觀測重點夜空中肉眼可見的衛星數量翻倍。
  •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 有望成為北半球之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落地青海茫崖冷湖。
  • 紀念傳奇女天文學家「哈勃望遠鏡之母」 NASA以羅曼命名望遠鏡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1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將以南希·格蕾絲·羅曼(Nancy Grace Roman)的名字命名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南希·格蕾絲·羅曼是NASA首批女員工之一,也是哈勃望遠鏡研發過程中的關鍵人物,被譽為「哈勃太空望遠鏡之母」。
  • 我國首個大型空間望遠鏡:視場超哈勃300倍,與空間站共軌運行
    11月21日,我國首個大口徑巡天空間天文望遠鏡「科學中心」成立儀式在北大舉行。眾所周知天宮空間站主要由天和號、問天號、夢天號三大艙段組成,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與其共軌運行的光學艙,也就是巡天空間天文望遠鏡。
  • 哈勃望遠鏡後繼者引爭議 暫定HDST項目
    原標題:哈勃望遠鏡後繼者引爭議   歷史上最具創造性的天文觀測臺一定包括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內。但是哈勃的生命是有限的,其儀器和軌道持續衰減,它的終止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天文和宇宙學信息收集出現巨大缺口。   由於地球大氣層會過濾掉大部分紫外線波長,因此紫外線僅可以在太空中被大量接觸到,而哈勃就存在於這樣的環境中。
  • 熱點|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11月21日,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在穩步推進巡天望遠鏡工程研製的同時,相關天文科學研究工作也正在全面布局啟動,建立了巡天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組織管理體系,其中科學中心是開展科學研究的主體,是確保巡天空間望遠鏡科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北京大學歷史悠久,享譽全球,天文科學領域科研實力雄厚,具有顯著的專業優勢。
  • 16幅經典照片記錄哈勃太空望遠鏡走過的30年 ──愛因斯坦環是我的...
    這張哈勃深場原始圖像的小小局部,標誌著我們對宇宙形態的主要認知。圖源:羅伯特·威廉士(空間望遠鏡研究所),哈勃深場團隊,美國宇航局/歐空局下周六,哈勃太空望遠鏡將迎來30歲生日。俗話說三十而立,哈勃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望遠鏡了(可以自己發論文了......好吧,並不會)。
  • 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趙現廷圖/學校供圖11月3日,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下稱「粵港澳科學中心」) 開始建設,它將重點開展緻密星與引力波源
  • 哈勃望遠鏡至少能工作到2025年
    哈勃望遠鏡負責人託馬斯·布朗近日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介紹瞭望遠鏡可靠性工程報告的結果。他說:「現在,所有子系統和儀器到2025年的可靠性都超過80%。」近日,哈勃望遠鏡的硬體出現問題,工程師讓其寬視場相機3(WFC3)停止工作,隨後對哈勃望遠鏡的狀態進行評估,得出了上述結論。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20多年來,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將美麗的宇宙圖像傳回地球。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完成關鍵測試,將成未來主要紅外...
    JWST是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加拿大航空航天局(CSA)聯合研發的紅外線觀測用太空望遠鏡,是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和斯皮策空間望遠鏡(SST)的繼任者。該望遠鏡的主要科學任務是尋找大爆炸後宇宙中形成的第一顆恆星和星系的光,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恆星和行星系統的形成以及研究行星系統和生命的起源。
  • 國家天文臺巡天團隊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中國日報1月14日電(記者 張之豪)北京時間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最新發布的圖像巡天數據分布和局部DESI光譜觀測目標。
  • 哈勃望遠鏡繼任者將擔負尋找外星生命重任
    核心提示:儘管利用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研究類地行星並非最佳方案,但系外行星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和天體物理學家爭奪該望遠鏡的使用權。 儘管利用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研究類地行星並非最佳方案,但系外行星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和天體物理學家爭奪該望遠鏡的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