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2020-12-21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通訊員 趙現廷圖/學校供圖

11月3日,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下稱「粵港澳科學中心」) 開始建設,它將重點開展緻密星與引力波源、恆星與系外行星等多個天文學領域的研究,打造粵港澳天文學研究平臺。

據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餘聰介紹,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簡稱CSST)計劃於2024年發射入近地軌道開展巡天觀測,是中國的空間光學天文臺,將為中國科學家提供觀天利器,為中國開展重大原創性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為系統科學地組織科研力量和引領相關研究,合理有效利用空間天文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全國統籌布局建設四個CSST科學中心,粵港澳科學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科學中心分別落戶在北京大學、國家天文臺和長三角地區。四大中心將在科學研究、數據處理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協同發力,助力我國空間天文研究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粵港澳科學中心將主要圍繞星系宇宙學、恆星與行星科學、緻密星與引力波源、空間實驗技術等方向開展協同研究。」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說,粵港澳科學中心還將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和人才優勢,借力大灣區區位優勢、經濟優勢、政策優勢等,以港澳為紐帶,凝聚大灣區天文科研力量,拓寬國際合作途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據主持粵港澳科學中心籌建的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首任院長林偉鵬教授介紹,目前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琴中心等多位研究人員已經參與到CSST相關研究中,粵港澳科學中心的建設也已拉開帷幕。根據建設方案,粵港澳科學中心建設周期為三年,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天文研究中心和重要的天文人才培養基地。

據了解,利用CSST,科學家可以得到海量的高質量天文觀測數據,將開啟後哈勃空間望遠鏡時代的宇宙奧秘探索,描繪一幅宇宙和天體形成與演化的畫卷,為天文學家打開一扇了解宇宙誕生、星系和恆星演化、大質量黑洞爆發現象和太陽系外行星形成機制的窗口。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梁澤銘

審籤 |樊美玲

實習生 |王琴

相關焦點

  • 熱點|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11月21日,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黃如,以及來自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
  • 我國首個大型空間望遠鏡:視場超哈勃300倍,與空間站共軌運行
    11月21日,我國首個大口徑巡天空間天文望遠鏡「科學中心」成立儀式在北大舉行。眾所周知天宮空間站主要由天和號、問天號、夢天號三大艙段組成,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與其共軌運行的光學艙,也就是巡天空間天文望遠鏡。
  • 7.5億像素,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的巡天望遠鏡,將在中國建成
    近日,相關媒體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青海省海西州政府日前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這也就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項目正式落地青海茫崖冷湖。圖片僅供參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建設,於2018年3月1日啟動。預計於2021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
  • 直通商學院攻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
    深圳 圖片來源:攝圖網讓區域一體化成為灣區主旋律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這一裡程碑式的文件正式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第一個亮點在於『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表述,深圳無疑成為其中的關鍵詞。「林江說。近些年,科技創新被賦予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在未來的大灣區發展中,要以深圳為核心,把整個珠三角9個城市連接在一起,開闢一條科技創新走廊,共同成長為「中國版矽谷」。綱要的第二個亮點在於,把香港打造成「中國版曼哈頓」。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舉辦_南方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12月19日,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主辦,廣東雪印集團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城市共享加工集配中心啟動儀式暨雪印集團「百億」合伙人戰略發布會」活動在廣州市增城區舉行。
  • 「中國一線城市治理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治理體系...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國和)第十二屆深圳學術年會系列活動之學科學術研討會「中國一線城市治理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治理體系研討會近日在深圳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深圳報業集團主辦,由深圳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承辦。
  • 科學網—中國科大巡天望遠鏡項目落地青海
    本報訊(見習記者楊凡)4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海西州
  • 中科大將在青海海西州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稱:中科大)網站日前發布消息,4月16日,該校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下稱:海西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硬體開始研製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2日報導,該機構的「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項目已攻克關鍵的技術和程序,正式進入硬體研製和測試階段。WFIRST旨在發現新系外行星,並揭示暗能量的秘密。
  • 中國移動、萬國數據兩大數據中心項目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
    10月28上午,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中國移動和萬國數據中心項目動工儀式在惠東縣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吉,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政府黨組成員餘金富出席動工儀式。
  • 粵港澳大灣區美好生活網大灣網
    這裡,就是位於珠海金灣區的保利九洲天和嶼墅——大灣區的人居花園。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對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划進行了批覆。按照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將在近期實施13個總裡程約為775公裡的城際鐵路項目。另外還有5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將達到4741億元。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昨日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現場當今時代,風雲變幻,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昨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知名專家、媒體代表、傳播學者組成的「智庫」,現場為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撐。
  • 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檢測中心揭牌運作
    12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檢測中心正式揭牌運作。該檢測中心是肇慶海關與懷集縣政府合作共建的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檢測監管平臺,將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執法、監管、技術、人才、標準、品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優勢,致力於農副產品在產地「逢出必檢」、進入集散基地「逢進必檢」,檢驗檢測「全覆蓋」、質量安全「零容忍」,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打造成為大灣區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試驗田
  •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頒獎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創發展論壇舉行
    「榜樣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以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資源「連結器」、創新要素供需對接的權威大平臺、助力大灣區企業創新的新標杆為目標,打通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的新通道,探路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開放融合,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書香報告(2019)》 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表示,要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往中心。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應實現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的發展目標。 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是城市的「良心」,也是經濟發展引擎的「潤滑油」,考驗著城市持續發展的動力。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12月18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至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冷水灘:拎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 助推農產品銷售
    當天,該基地首批1.5萬公斤豆角經過粗加工、打包、裝車後,直接銷往600多公裡外的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裡,一片忙碌的景象。在冷水灘區,永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永益蔬菜基地就乘上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東風」。
  • 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12月15日,由國家信息中心指導,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福田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具體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建設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研討會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艾學峰、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理事長杜平出席並致辭。  艾學峰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的成立,是國家信息中心和深圳市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助力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