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吃魚子醬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240年。有報導認為,是成吉思汗進入俄羅斯的時候,把中國的魚子醬帶到那裡。但用的不是鱘魚子,而是鯉魚子。
可當我們說起魚子醬,就會主動腦補出日本料理店裡的光亮透明的鮭魚籽,又或者是與松露、鵝肝齊面的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鱘魚子醬。反正提到魚子,很少有會首先與中國美食聯想在一起,可歷史表明,中國是最有可能首先製作出魚子醬的國家。
高級的日本料理店裡一般都有四種魚子提供。鯡魚子Kazunoko、鮭魚子Salmon Roe 蟹籽Crab Rob 青芥蟹籽Wasabi Tobiko。但可能不是許多人知道,其實青芥蟹籽、或者說日本料理店常用的「蟹籽」壓根兒就跟蟹沒什麼關係,它其實是用飛魚卵「人工造假」而得來的。
蟹籽
蟹籽,顧名思義應該是取自母蟹的蟹卵製作而成的。在東南亞各地,體型肥大的泥蟹是蟹籽的重要來源。在菲律賓,小螃蟹蟹籽是公認的美味,被稱為「肥蟹」。在美國南部,蟹籽通常用來製作she-crab soup——一種濃湯和海鮮雜燴湯的混合物。
為何日本人喜愛吃蟹籽卻要在這方面上「造假」?
據說,一開始日本料理裡的蟹籽用的是真螃蟹的蟹卵,就是真蟹籽。但因為過度捕撈影響蟹的可持續發展,後又因產量實在太少,最後日本人想到了用飛魚卵來代替。即使它並不是真正的蟹籽,但卻一樣火遍全世界。世界各地許多人都喜歡在沙拉或其它料理裡加上它。
所謂的「蟹籽」其實是飛魚子
飛魚子的顏色實則為淡黃色、味道和顏色可塑性高,包括做成翠綠色芥末口味的「青芥蟹籽」,帶有墨西哥胡椒辛辣口味的深綠色的「蟹籽」,染成黑色的墨魚汁口味的黑色「蟹籽」,又或者是日料店裡常見的染成橙色的、最常被人誤會是真蟹籽的「蟹籽」。
「蟹籽軍艦」
用飛魚子製作的「軍艦卷」是常見的日式料理,在餐單上直接稱為「蟹籽軍艦」。提到這種美食相信大家都能腦補出畫面,它是在橢圓形的米飯糰子上鋪上厚厚一層「飛魚籽」再用紫菜包裹。魚籽的鮮味和微鹹米飯結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是很多人愛吃的一款壽司。
「蟹籽沙拉」
另一種常用到它的料理是沙拉,在日料店餐單上寫的也是「蟹籽沙拉」。底層鋪上切成細絲的捲心菜、蟹柳絲,澆上幾圈沙拉醬,再用「蟹籽」鋪面。如果所用的「蟹籽」分量很多,能把整盤沙拉都覆蓋的話,往往會給食客一種血賺的感覺。
飛魚子的可塑子處更多的是在於它的質感而不是味道。在自然狀態下,飛魚子呈淺黃色,幾乎無滋無味。它的大小比鱘魚子還要小一點,質地硬而脆,處理時不易破裂,是很好的代替品。
普通的飛魚魚用鹽醃製後,染成橙色。可笑的是,儘管這種稱為「蟹子」的食材本身已經是用飛魚子「冒牌」。但在冰島和丹麥養殖的毛鱗魚的魚卵又常被用來冒充飛魚子。
以後再吃蟹籽的時候,是不是有種碟中碟是電影即視感?這到底是真蟹籽?還是冒充蟹籽的飛魚子,抑或是冒充飛魚子冒充的蟹籽的毛鱗魚子?
今天分享的「日本料理中的「蟹籽」,其實全是「人工造假」,卻意外火遍全世界」到這裡。本文文字為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