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解放雙手提升幸福感的幾大必買產品之一,掃地機器人相比大家應當並不陌生。外界對掃地機器人褒貶不一,有消費者認為掃地機器人是雞肋產品,並不能很好的清理家庭的灰塵,而有的消費者則稱掃地機器人買後悔了,後悔買遲了。那麼作為掃地機器人的行業領軍品牌石頭掃地機器人最新旗艦產品T7,到底在使用當中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有幸第一時間入手了石頭掃地機器人T7,將使用體驗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外觀開箱篇
石頭掃地機器人T7採用的是牛皮紙包裝,外包裝部分印刷了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圖片。石頭掃地機器人T7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重,比之前使用過的小瓦掃地機器人和浦桑尼克藍天S等掃地機器人的份量都要重一些。
一、正面部分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包裝內部配件較多,包含石頭掃地機器人T7、充電座、防水墊、電源線、拖布支架、拖布、附贈濾網、說明書質保卡。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外觀上和傳統的石頭機器人一樣,但是外觀上卻有大不同。石頭掃地機器人T7在機身表面主要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按鍵控制區域、傳感器區域、集塵盒區域。
石頭掃地機器人T7機身表面設計了三顆按鈕,從左向右這三顆按鈕分別是局部清掃、清掃/開關機、回充,同時電源按鍵部分也作為指示燈工作,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狀態,白色表示電量≥20%,紅色表示電量<20%,呼吸閃爍表示充電或啟動中,紅色快閃表示故障狀態。
在石頭掃地機器人T7中間位置凸起的是雷射測距傳感器和雷射頭壓力傳感器,這個組件在石頭掃地機器人T7工作中非常有用,全屋的地形掃描和高度是否合適都是依賴這組傳感器才能夠正常工作。
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集塵盒部分的蓋板可以很輕鬆的掀起來,在蓋板掀起來之後,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集塵盒就可以很輕鬆的取出來,石頭掃地機器人T7所有吸取的灰塵都會存儲在集塵盒中。
石頭掃地機器人T7集塵盒內部的灰塵如果想要清理的話,那麼只需要打開濾網即可將集塵盒內部的灰塵傾倒出來,並且濾網可以水洗,但是需要晾乾之後才可以使用,而石頭掃地機器人T7在配件中也附贈了一個濾網,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兩個交替更換使用。
石頭掃地機器人T7還附贈了一個集成了割刀和掃把的配件,割刀的主要作用是隔斷掃地機器人在工作當中纏繞的頭髮和線團,掃把的作用是用來清理集塵盒中的灰塵。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尾部設計了水箱,通過卡扣即可打開,然後不用反轉機身也可以很輕鬆的取出水箱。
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水箱通過卡扣可以將水箱和拖布支架進行組裝,而拖布和拖布支架之間則是通過魔術貼進行安裝,水箱在安裝了拖布支架之後,可以在機身原來的位置進行安裝即可。
二、底部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底部採用的是單邊刷的設計方案,並且傳感器和組件部分也比較多,我們同樣按照順序進行介紹。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底部最頂端的是萬向輪,這個萬向輪的主要作用是作為牽引輪,引導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前進方向。在萬向輪的兩側金屬片是充電觸片,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電池就是依靠這兩個充電觸片和底座接觸進行充電。在充電觸片的前端則是懸崖傳感器,石頭掃地機器人T7一共有6顆懸崖傳感器。
石頭掃地機器人T7採用的是單邊刷設計,在機身中間的位置設計了兩顆大尺寸主輪,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全地形脫逃完全依靠這兩顆主輪。而在石頭掃地機器人T7中間的紅色部分則是主刷,吸取地面的灰塵就完全依賴這個主刷。
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主刷通過卡扣可以很輕鬆的取下,可以看到主刷上的橡膠進行了開槽設計,之前我也用過小瓦掃地機器人,採用的是同樣的設計,其目的是讓頭髮和線團纏繞在這個位置,後續方便用割刀將頭髮割斷清理。
三、側邊部分
石頭掃地機器人T7正面設計了一個緩衝傳感器,而在側面部分設計了沿牆傳感器,當然這些傳感器都被隱藏在了碰撞緩衝器的後面。
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充電座為實際情況考慮,採用了可以收納的設計,左右兩邊均有線槽出口,適合充電座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擺放。
石頭掃地機器人T7自帶的防水墊,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潮溼的拖布在充電的時候長時間和地面接觸,而將水漬遺留在地面,尤其是有木地板的房間,這個設計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貼心的。
到這裡,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外觀部分就已經介紹完了,下面開始介紹實際使用的體驗。
實際使用體驗篇
1、 掃地篇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在第一次清掃的時候會對整個房間進行掃描,然後進行規劃之後再開始清掃。首次使用需要在手機上安裝米家或者石頭機器人的APP,然後用藍牙和石頭掃地機器人T7進行連接,連接後需要加入當前的網絡,整個操作過程非常短,只需要按照提示大約幾分鐘即可完成組網。
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清掃方式有多種,最常見的清掃方式就是什麼都不管,當然這也是第一次使用石頭掃地機器人T7所需要選擇的方式,因為第一次需要構建家裡的地圖,讓家裡的地圖構建成功之後,就可以進行其他的更加精細化的操作。由於我家還在裝修過程當中,所以客廳和房間內還擺放了一些建材,所以清掃面積並不是完整的,不過後續可以重新設置。目前除去廚房、兩個衛生間和部分擺放建材的空間,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清掃面積大約在80平方,總耗時為72分鐘,在掃地過程中由於電量不足自動回充了一次,當電量充滿之後又繼續從上一次的地方繼續開始清掃。
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清掃模式比較豐富,共有選取清掃、全局清掃、劃區清掃,其中選取清掃從石頭掃地機器人T7第一次掃描全屋的地圖中可以看到,整個房屋已經被分成了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區域可以單獨進行選擇,比如我選擇橘黃色的區域,那麼石頭掃地機器人T7就只在這個區域內工作,不會去其他的區域,也就是其他的房間。全局清掃這個不需要多介紹了,整個房屋所有房間進行清掃就是全局清掃。而劃區清掃則非常有趣,你可以在房間內任意地方選取一塊區域指定石頭掃地機器人T7去進行清掃,假如某個區域被弄髒了,那麼你就可以制定讓石頭掃地機器人T7去這個區域進行清掃。劃區清掃最多可以同時添加5個,而清掃次數最多可以重複3次。
由於我家目前處在裝修尾聲,雖然家裡地面進行清理,但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衛生打掃,因為新房子都需要找保潔來進行開荒保潔,所以在石頭掃地機器人T7完整的工作一次全局清掃之後,在手機端報警濾網已經堵塞。當我拆開集塵盒之後驚呆了,看似一塵不染的木地板表面,竟然掃出來這麼多灰塵,而且把濾網都給堵塞了。看到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工作成果,我決定開荒保潔的任務就交給石頭掃地機器人T7來完成了。
2、 拖地篇
按照石頭掃地機器人T7說明書上的要求,給水箱中加滿水,同時安裝上拖布支架。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水箱加水需要小水量加入,加完水之後需要將橡膠塞安裝完畢,同時用抹布將水箱周圍的水清理乾淨。
將水箱安裝回石頭掃地機器人T7上後,模式會從掃地模式自動切換成掃拖模式,也就是一邊掃地一邊拖地。石頭掃地機器人T7的清掃吸力大小和拖地水量均可以按照你的需求進行調節。我進行了選區清掃,清掃吸力大小為默認,拖地水量的大小我選擇了小水量,因為考慮到全屋木地板的原因,所以我才選擇了小水量拖地。
第一次使用拖布支架和拖布,因為拖布是乾燥的,所以開始拖地的時候地面的水漬不夠均勻,但是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可以看到石頭掃地機器人T7運行的路線尾部有比較明顯的拖地之後的水印。
在石頭掃地機器人T7進行拖地工作之後的區域,我用手摸了一下木地板表面,可以感覺到木地板表面較為潮溼的感覺,但是沒有明顯的水殘留。因為手摸過之後可以感覺到溼潤,但是沒有明顯殘留的水漬之類,並且由於房屋通風環境較好,所以在石頭掃地機器人T7拖地之後,木地板表面的水漬很快就幹了。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選擇小水量拖地對木地板不會有任何的傷害,並且也可以很好的將地面擦乾淨。
石頭掃地機器人T7在選取掃拖之後,拖布表面可以看到已經變得非常髒。不過石頭掃地機器人T7對於拖布水量的控制可以說非常贊,拖布雖然吸水並且用來拖地,拿在手裡感覺到潮溼,但並沒有那種擰出水來的感覺,拖布處在幹與潮溼的兩個狀態之間,這種狀態拖地既可以拖乾淨地面也不會殘留水珠。拖布在使用之後,建議還是要清洗乾淨並且晾乾,個人建議最好準備兩塊進行替換使用比較好。
小結
目前使用體驗來看,石頭掃地機器人T7作為旗艦級產品,還是有著非常不錯的使用體驗。首先是清掃模式多樣化功能豐富,其次是自動化程度較高,可以根據房屋實際情況進行全局掃描,然後合理規劃路線,自己判斷進行清掃過程,最後掃拖一體的設計可以徹底解放雙手。原本我打算找保潔阿姨進行開荒保潔,但是來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石頭掃地機器人T7已經完全勝任開荒保潔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