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差怎麼辦?當然是先要找原因!產品、定價、推廣都沒問題,自然就會想到渠道,這是營銷經典的4P理論。
換渠道怎麼思考?不管線上線下,思考的邏輯是一樣的:評估渠道背後的流量,掌握引流規則,計算獲客成本。
選渠道等於選流量
線下的批發市場、超市賣場、街鋪、購物中心;線上的傳統電商淘寶、京東,社交電商拼多多,內容電商小紅書,各種帶貨的短視頻、直播平臺;一切的背後都是流量,都是活生生的用戶。做誰的生意,在不在這些渠道,流量是否精準匹配,至關重要。
掌握引流的套路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選渠道前必須了解每個渠道平臺的引流套路和規則,比如購物中心,哪些位置好,自然流量大,哪些費用是合理的,哪些資源能利用;比如抖音,如何定位人設、如何生產內容、如何上熱門等等。兩眼一抹黑,等著的是大把學費要交。
獲客成本計算
成功引流後,計算平均每個新客戶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多少,這個時候渠道的性價比就能出來了。特別是很多潛在的引流成本,一定要去核算清楚,比如實體店的裝修成本、公關費用等等,都需要計算到獲客成本裡面去。
最後,選在很多線上渠道,是可以低成本的試錯的;而線下渠道普遍重投資,而且費時費力,所以渠道如何選大家該三思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