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門羅主義」 讓拉美「很受傷」

2020-12-14 騰訊網

據新華社墨西哥城9月20日電 在剛剛結束的拉美四國之行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打著「強化地區安全,應對委內瑞拉威脅」的旗號,四處拉攏和脅迫委內瑞拉周邊國家對委施壓。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此舉既是為討好國內保守派拉美裔選民,也是推行「新門羅主義」的又一例證。美國近年來對拉美地區加大幹涉力度,破壞該地區內部及對外合作,嚴重影響拉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蓬佩奧17日至19日出訪蘇利南、蓋亞那、巴西、哥倫比亞四國。在蓋亞那,他宣布美國將提供500萬美元以援助在圭的委內瑞拉難民。在巴西,他明確表示「將繼續建設反對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的聯盟」。在哥倫比亞,他宣布美國將提供巨額「人道主義援助」用於「解決委內瑞拉危機」。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18日發表電視講話,強調蓬佩奧此行「是在對委內瑞拉挑起戰爭」,並表示其試圖拉攏拉美國家針對委內瑞拉的企圖終將失敗。

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教授恩裡克·波薩達指出,美國此前對委政策並不成功,蓬佩奧此訪選擇美國的堅定盟友巴西和哥倫比亞,以及與委存在領土爭端的蓋亞那,旨在團結盟友及委周邊國家,強化對委政策,實現政治目的。

有分析認為,蓬佩奧此時到訪拉美四國並聚焦委內瑞拉問題,與美國總統選舉有關,意在討好國內特別是關鍵州佛羅裡達州內大量保守派拉美裔選民,以支持總統川普競選連任。

除了不遺餘力打壓委內瑞拉,美國最近還打破美洲開發銀行創建60多年來由拉美國家公民擔任行長的慣例,而是強行推舉古巴裔美國人克拉弗-卡羅內擔任這一職務。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副教授洛倫索·馬焦雷利說,美國「強推」美洲開發銀行行長人選,幹涉拉美事務同時要求各國「選邊站」。一系列事例說明美國政府已重新扛起「門羅主義」大旗。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近年來對外強調「美國優先」,在與其地緣接近的拉美地區大搞「新門羅主義」,通過幹涉內政、威逼利誘等方式迫使拉美國家服從美國利益,其利己的強權政治已經嚴重影響拉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委內瑞拉副外長卡洛斯·隆認為,美國並未將拉美國家視為夥伴乃至獨立國家,而是將拉美作為美國領土的延伸。一旦拉美國家希望維護自身利益,美國就會認為它們在反抗其控制。

名詞解釋

門羅主義:發表於1823年,表明美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近年來,美國奉行「新門羅主義」,不斷加大對拉美地區幹涉鉗制力度。

相關焦點

  • 美「新門羅主義」變本加厲 拉美受害不淺
    (國際觀察)美國「新門羅主義」變本加厲 拉美受害不淺  新華社記者 趙凱 吳昊  在剛剛結束的拉美四國之行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打著「強化地區安全,應對委內瑞拉威脅」的旗號,四處拉攏和脅迫委內瑞拉周邊國家對委施壓。
  • 美國孤立主義政策:從華盛頓開始,再到門羅主義,其實都是利益!
    這一宣言在當時受到了歐洲「神聖同盟」中奧地利的總理梅特涅親王的不屑,法國、俄羅斯、普魯士等國都想乘機收回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地。但是世界霸主英國因為不想法國勢力太過膨脹的原因,並未明確表示同意,這就給了美國在拉美地區擴大影響力的機會。
  • 環球深觀察丨打壓+挑撥+幹涉 白宮對拉美的控制欲越來越強
    然而也是在同一天,美國政府卻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單方面宣布對與伊朗國防項目有關的實體和個人實施新一輪制裁。美方稱,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因與伊朗合作,也被列入制裁名單。僅僅過了一天,美國政府又以委內瑞拉議會選舉涉嫌「被操縱」為由,宣布制裁委總統馬杜羅和5名委議員……事實上,美國政府對委內瑞拉的打壓已經不是什麼新動作。
  • 「門羅主義」與全球化紀元
    走向克服「門羅主義」的紀元不難設想,如今誰要用「門羅主義」的原初含義即「禁止外國幹涉」來對付美國主義,那麼,他就會遭到「新門羅主義」的「民族自決」原則和「普世性的自由-個體主義」民主原則的反駁。(《秩序》,第104頁)這話的含義是:如果反對君主制神聖同盟的自由民主-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在19世紀具有歷史的正當性,那麼,到了20世紀,這種「西方自由民主的神聖同盟」就應該是「新的政治理念和新成長的民族」的革命對象。奇怪的是,在施米特看來,這種「新的政治理念」或「新成長的民族」所憑靠的正當性原則又恰恰來自門羅主義的「原初含義」。
  • 察哈爾拉美中心年會召開,深論疫情下的拉美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後,中國和拉美經濟、中拉經貿合作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面對疫情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方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推進中拉關係,中拉在共同應對疫情中更加緊密地走到一起。在此背景下,察哈爾學會邀請多位專家深入探討新冠疫情下的拉美形勢及中拉關係發展前景問題。
  • 章永樂丨「門羅主義」話語在近代中國的「下行」
    在菲律賓對美鬥爭漸趨失敗之時,蔡鍔擔憂「東亞人之東亞果如何耶」,擔憂「黃族」之命運。而這正是日本當時流行的「大亞洲主義」內嵌的「黃白種爭」主題。[16] 1902年,蔡鍔又在梁啓超編輯的《新民叢報》上發表《軍國民篇》,稱美國的「門羅主義」的精神正在從「美洲者美人之美洲」走向「世界者世界之世界」[17] ,表明了美國從「門羅主義」變為「帝國主義」過程中在政治修辭上的連續性。
  • 每經14點丨浙江一外籍輪船7名船員核酸檢測陽性;美科技巨頭與軍方...
    1丨美科技巨頭與軍方數千份合同曝光據央視新聞,美媒曝光,2016年以來,微軟與美國國防部等軍方機構籤訂了5000份合同,亞馬遜350多份,谷歌250份。美媒稱,谷歌、臉書等高科技企業及高管已成為美外交政策的工具。2丨武漢女足為賽場衝突致歉女超聯賽昨天結束第7輪爭奪,在最受關注的榜首之戰補時階段,交戰雙方兩度爆發激烈衝突引發熱議。次日,武漢車都江大女足就此事發表致歉聲明,「鄭重向社會各界表示深深歉意,並向全國球迷朋友們說一聲:對不起!」
  • 第40屆拉美新電影節在哈瓦那開幕
    新華社哈瓦那12月6日電(記者朱婉君)第40屆拉美新電影節6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卡爾·馬克思劇院拉開帷幕。未來10天,40個國家的370餘部電影將在哈瓦那各大影院展映,100餘部有關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題材的影片將角逐該電影節大獎「珊瑚獎」。
  • 拉美新冠死亡總數超美近兩成 哥倫比亞成地區疫情新焦點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導 綜合外媒報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天平正慢慢向南美洲大陸傾斜。目前整個拉美的累計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數已超過美國。而哥倫比亞已經成為拉美地區新冠大流行的新焦點,每天新增確診病例高達上萬例,這種情況迫使政府將禁足措施延長一個月。
  • 從切·格瓦拉到馬爾克斯,拉美知識分子是救贖者還是攔路人?
    拉美歷史上的革命者們則從古老的人民主權和「公意」的起義思想中找到沃土,他們領導人民合法地反抗通常是美國支持的軍政府。的確,許多軍政府作惡多端。但在反對暴君的革命結束後,拉美又回到了將權力集中在個人或團體手上的起點,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 海地:拉美最早獨立的國家,為什麼卻淪為了西半球最窮國?
    自18世紀末開始,拉美各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眾多新興國家先後建立。首先獲得獨立的,是位於加勒比海地區面積僅為2.78萬平方公裡的國家-海地。拉美獨立後,在20世紀正面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因此與歐洲和亞洲相比,拉美獲得了較為穩定的發展環境。直到現在,拉美絕大多數地區儘管沒有發展成為發達國家,但都屬於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 2020鑑往瞻來|拉美「左右」都難逃抗議,問題根子在哪?
    世事如棋局局新,當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值此歲末年初的交界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2020鑑往瞻來」系列報導,邀請國內外國際關係學界權威學者復盤2019年風雲激蕩的全球大勢,前瞻2020新局。2019年,在拉丁美洲,抗議與動蕩未曾斷絕。
  • 墨西哥:拉美金融科技的新戰場
    自從在巴西創立並大獲成功之後,作為拉美金融科技的先行者Nubank也把這一股熱潮帶向了墨西哥。在2019年5月通過成立了一家名為Nu的子公司宣布進軍墨西哥市場,這也是Nubank首次在巴西以外地區提供金融科技服務。
  • 拉美新左派的特殊性——以「全球60年代」中的阿根廷為例
    本文擬以阿根廷20世紀60年代的「新左派」為例,在釐清「新左派」「拉美新左派」「阿根廷新左派」等術語的起源與界定之後,通過對歷史背景的梳理,解析阿根廷這一時期新左派的政治光譜中的各種面相,為拉美「新左派」與歐美「新左派」之間的異同提供案例註解,進而探究某種「普世」的左翼批判經驗和所在國文化政治結構之間的張力。
  • 滕威 張偉劼:「拉美作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拉美?
    奧爾特加就看到了西方文明存在的一些禍根,看到了專業主義對人的戕害,他認為專業主義導致平庸,他把專業人士納入到「大眾」的概念裡,其實這個大眾應該說就是所謂的庸眾,而在拉莫斯看來,專業化和整個現代社會把人越發機械化的傾向是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他提出一種新人文主義——我覺得這種新人文主義的提法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 美國為什麼會有門羅主義?為了抵抗歐洲的神聖同盟、君主帝國
    面對美國艱難的國際處境,在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發表了著名的「門羅主義」言論:美國要幫助並且維持美洲拉丁民族共和國的獨立;歐洲列強不得在美洲地區增加領土;任何幹涉美洲地區事務的外國勢力,都將會嚴重威脅美國的安全、和平;
  • 「國際」拉美:「失去的十年」捲土重來?
    2020年12月初,聯合國警告稱,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給拉美帶來巨大債務危機,原因在於拉美各國必須加大公共開支以應對疫情。以巴西為例,截至2020年11月19日,巴西外匯儲備為3555億美元,由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支出增加,2020年年底,巴西債務總額可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6%,2025年則可能達到100%(巴西國庫司數據)。
  • 拉美街頭的塗鴉藝術
    然而說起拉美,映入筆者眼帘的第一幅畫面卻是街巷中拼貼畫般五顏六色、激情洋溢的塗鴉牆,它們分布於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成為窺探拉美文化一隅的彩色萬花筒。筆者曾遊歷於古巴、墨西哥、哥斯大黎加、智利和阿根廷,無論是漫步於熱帶風情濃鬱的中美洲,還是行走在安第斯山脈環繞的南美洲,塗鴉藝術都是拉美大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拉丁美洲的塗鴉早已被藝術界公認為世界街頭藝術的引領者。
  • 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美歐進度未達預期,拉美招架無力
    隨著各路新冠疫苗的陸續批准上市,世界各國又開始了新一輪圍繞疫苗的戰鬥。 拉美國家:疫苗鏈條最脆弱的邊緣 幾個月前的一個下午,墨西哥城以東的一輛卡車被洗劫一空,被搶走的並不是現金或珠寶,而是今年在墨西哥稀如珍寶的普通流感疫苗,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預告了新冠疫苗的在墨西哥的遭遇。
  • 嶽雲霞:拉美形勢與前景:再陷「失去的十年」?
    世界經濟長期低迷推動了新保守主義的再度興起,「美國優先」政策和英國「脫歐」成為其典型代表,全球右翼力量也隨之上升。2015年之後,拉美右翼政府迅速擴大,逐步逆轉本世紀初期左翼執政黨佔據優勢的拉美政局,而2018—2019年的大選使得地區左右翼力量對比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