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臺灣全聯超市:濃縮的大賣場,放大的便利店

2020-12-14 聯商網linkshop

核心導讀

全聯超市為什麼成為全臺灣多品類的銷量冠軍?

全聯在生鮮方面相比大賣場便利店有哪些優勢?

全聯生活美學的廣告文案創意為什麼深入人心?

國內了解周邊國家和地區零售市場的部分業內人士,非常推崇一些目前並未讓國內輿論所熟知的零售品牌。即以美國Costco為熟知的代表,那些還不如Costco在國內目前業內熟知,至少大眾消費人群還不了解,但已經顯示出鮮明的案例參考價值的品牌。

日本折扣店之王,激安の殿堂——唐吉訶德算一個。這家在大阪市中心最著名的道頓堀店,一度打出讓中國遊客懵槑的「迎中秋、慶國慶」中文招牌,成為中國赴日旅遊掃貨、海淘代購人群的必選之地。

臺灣折扣店代表,全聯福利中心,可以算作另一個。這家在臺灣起步晚於大潤發一年的超市品牌,現在已經成為臺灣最具家庭主婦喜歡的社區鮮食超市。家庭大宗囤貨去Costco,日常飲食所需去全聯,屬於臺灣西部南北城市帶居民的日常穩固習慣。

大陸零售業的境外考察學習團,也經常喜歡前往這家公司走訪參觀。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全聯福利中心。

大概念看全聯

全聯福利中心(PX-Mart),全聯福利社,全聯超市……這是國內業界提起全聯的幾個常用概念,足見這個零售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就連起碼的名稱統一還不到位。為了便於介紹,下文統一稱為臺灣全聯。

這家零售品牌的前身,屬於臺灣國營物質供應機構,即為軍隊、公務員、教職工等隸屬公職單位的人員,提供生活福利品消費合作社全國聯合社,簡稱全聯社。為了便於理解,不妨將其理解為臺灣版的國營供銷社。

這是兩岸在物質短缺、計劃供給時代的特有零售產物。熟悉計劃供給內在效率機制的人都知道,這鐵定是個賠錢虧損的機構。1998年的臺灣,幾乎和內地在同步進行國有經濟制的改革。全聯在這一輪改革中,已經屬於最後末尾的幾個產業。2018年因為高雄市市長的人選變更,引發內地關注的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現在也隸屬於全聯),也屬於臺灣在民生經濟領域改革的類似商業機構。

圖為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

全聯福利中心晚於大潤發一年創立。1998年10月,林敏雄接手了全聯社,改造成今天的全聯福利中心,定位於「既方便又便宜的大賣場」,第一家店開在臺中市中山路(沙鹿二店)。公司現任董事長依然是林敏雄、總裁為徐重仁。今天的全聯,帶給全臺灣居民的購買價值,可以用四個關鍵詞總結起來:低價折扣、獨家好貨、新鮮食品、隨處便利。

如果你對比京東打出的品牌口號:多快好省。你會發現,零售業的核心優勢,其實一直就是類似的這幾個條件。只是不同公司在類似條件裡建立的競爭區別在於:消費者感受的是多(豐富)、快(便利)、好(品質)、省(低價),商家端能不能收穫到:成本、效率、盈利、口碑、可複製。

現在的臺灣全聯,屬於非常典型的社區型生鮮類超市。截止2018年底,全聯在全臺灣有950家門店,遍布全臺灣所有地方,包括最南部的墾丁小鎮,或是金門島。2018年總營收1200億臺幣約合278億人民幣。北部(臺北、新北、桃園等)城市單店面積偏小,不足1000平米。南部鄉鎮門店偏大,定位更為高端,滿足當地習慣去傳統市場的居民,當作高檔商場逛購。

截止目前,全聯已經在乳製品、零食、紙巾等品類上,成為臺灣零售流通業的品類銷量冠軍。生鮮大類方面,也是全臺灣銷售冠軍。

臺灣全境(包括臺澎金馬)面積(36000平方公裡)比海南稍大一些,大約只有福建的1/4左右。臺灣人口(2300萬人)略少於上海全境常住人口。

同時,臺灣便利店兩大品牌:臺灣統一集團運營的7-ELEVEn便利店,目前有5300多家門店。臺灣頂新集團運營的全家便利店,目前有3000多家門店。以這兩項宏觀大數據和臺灣境內其他競爭品牌的對比發現,全聯在全臺的950家門店,並不算多。

即便如此,臺灣的消費者依然有遍地都是全聯門店的便利感。對比最小面積的便利店;以及最大面積的家樂福(臺灣大賣場業態冠軍)、愛買、Costco;或者同類超市的頂好、巧婦品牌。全聯的特點,好像集合了以上所有同業品牌的優點,又避免了其業態的不足。

一句話形容:具有便利店的隨處便利,具有大賣場的豐富便宜。

圖為全聯超市的賣場內景

臺灣全聯特別適合那種小型化的城市家庭,即成員在三口、四口的家庭。這些主要居住在城市中心區域的家庭,日常一日三餐和家庭所需購買,有著非常典型的總特徵:「單人購買、走路前往、即時需求、家庭品類」。

即不像Costco、家樂福那種需要全家出動,開車前往高客單價大量採購,適合家庭主婦一個人就進走路前往購買。但是又不像7-ELEVEn便利店那樣,在品類數量和價格上不適合家庭所需。全聯特別適合家庭主婦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品當中,那些「隨時想,隨時買,隨時用」的高頻隨機且即時獲取的購買。

一個濃縮版的大賣場,或是一個放大版的便利店,差不多就是認知臺灣全聯,這個社區超市主要特徵的最佳角度。

類似可以「隨時想,隨時買,隨時用」的家庭購買所需,大陸這邊目前的解決方案,主要由盒馬、達達、美團、餓了麼、叮咚買菜等同城即配履約服務商供應。如果對照國內類似實體零售品牌案例,大概只有上海ALDI具有類似的特徵。

少子化,也是今天東亞國家和地區,城市中產階層家庭普遍的成員結構。中國大陸的80、90後,也是第一批從小就以現代化、城市化生活方式長大的一代人。臺灣在這方面的社會特徵,稍微早那麼幾年。

小細節看全聯

類似全聯這種社區超市對比大賣場和便利店的業態優勢,其他社區超市其實一樣可以具備。具體發現全聯的模式特點得以成立的關鍵,還在於全聯必須要做到真的低價,真的便利。

還是一句話總結:單店日銷水平要高,單店覆蓋數量要多。

1998年至2008年之間的10年時間,全聯一直還在虧損摸索當中。那個年代臺灣主要流通領導品牌,恰好就是今天被全聯對比出來的便利店、大賣場在唱主角戲的年代。

因為在那個年代,便利店成為今天台灣70、80後,兩代在他們年輕時期,天然彰顯個人化消費態度的人群,所熱衷前往消費的業態。大賣場則在綜合一站式滿足的低價競爭優勢面前,橫掃一切家庭日常購買所需。

生鮮蔬果,自然還是有傳統菜市場的個體經營方式來供應。整個零售業在個人消費、家庭消費、生鮮消費方面,其實非常類似大陸同時期城市家庭情況。除了便利店的建設,稍微滯後一些。

2008年,臺灣全聯轉型以生鮮食品為主的社區型超市。

生鮮食品在「全民均覆蓋、日常且高頻」兩個經營條件上的優勢,這是人所共知的。它所對應的經營條件,自然要在「低價、品質、新鮮、便利」四個維度上,只要能夠做到並滿足顧客所需,自然就具備供應比傳統菜市場更好解決方案的生鮮品。

菜市場比標準商家欠缺的是品質一項條件,但在高分散個體經營的靈活打發上,具有比大商家在便利、低價,以及一對一熟人式服務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

因此,嚴格來說,供給生鮮的大商家,永遠不能打敗菜市場,最多只能做到兩者共同生存。唯一能打敗菜市場的,只有城市化進程下的城市規劃。

同理,臺灣全聯決定在生鮮上作為逆勢反超的武器,其實從一開始就把競爭對手定位給了菜市場,而不是其他超市、大賣場、便利店品牌。

只要在便利、新鮮、豐富度方面,做到和菜市場一個水平。然後在低價方面,略輸於菜市場;品質方面,又略高於菜市場。全聯的生鮮食品型超市定位,算是靠譜了。

為此,全聯已經在全臺灣自建了兩個生鮮大倉(觀音倉、岡山倉),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分貨系統,全面採自動化設備,確保生鮮食品的新鮮度的物流保鮮時效。

圖為全聯的生鮮大倉外景

同時,全聯在全臺灣擁有三個生鮮加工基地(簡稱PC工廠)。具備ISO 22000以及HACCP管制認證,技術直接引用自日本善美的超市生鮮技術,接近30間的低溫保鮮室,將食材分區精密處理,特選CAS優良肉品逐批檢驗。

生鮮源頭供應方面,全聯採取了和歐美零售企業一樣的做法:源頭直採預定製。即從源頭農田基地開始,就預定來年全年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的「包產包銷」制度。比如全聯的石斑魚活鮮,就是在高雄永安石斑魚產區做的特供定製養殖。從上遊種植和養殖端開始要利潤的生鮮零售模式,今天盒馬在國內測試「訂單式農業」——或者在歐美人看來屬於工業化農業——已開始具有類似產業價值。

眾所周知的是,臺灣擁有在亞洲很先進的農產銷一體化的農業技術和生鮮經濟,臺灣水果在大陸也是深受歡迎的農產品。全聯能夠轉型生鮮食品型超市,也具有臺灣大產業的上遊供給優勢。這點,如同阿里必須在杭州創業成功,一樣離不開浙江在出口型小商品經濟的產業優勢。

臺灣全聯也是日本超市協會(AJS)唯一海外會員。全聯共享了這個協會聯盟在共同採購、商品供給、市場情報方面的資源紅利。

圖為全聯售賣的日本超市協會的聯盟商品

全聯還是臺灣零售業的內容營銷傑出代表。「全聯生活美學」,成為內地廣告營銷界非常認可的成功商業案例。廣告欣賞,甚至成為全聯官網的固定內容入口之一。

如果不算吹牛的話,截止本篇文章之前,中國大陸這邊最為關注臺灣全聯的行業,居然不是零售業,而是廣告界。感覺很詭異吧!

據說這是全聯在2006年之前,一直鑑於經營不善的現狀,無奈走的一條「彎路捷徑」。

現在的全聯,會有「全聯生活美學」這種非常文藝範的平面海報廣告。也有一直為臺灣顧客熟悉的「全聯先生」代言人。

此人完全就是一個「素人」(日語普通路人的意思)氣質的小演員。這個名叫邱彥翔的演員,以面部表情木訥出名,出現在全聯所有DM快報(居民樓投放的廣告冊)、營銷活動海報等一切廣告露出物。

圖為「全聯先生」的演員邱彥翔在推薦鮮食新品

如果你需要更進一步理解這種很「沙雕」的廣告效果,不如借鑑現在流行在內地各大社區平臺的「奧利給」表情符號,或者是此前盧正雨在《絕世高手》系列的假正經幽默。

全聯先生廣告,屬於一種漢語文化體系的臺式亞文化代表。如果稍微了解大中華文化圈的廣告文化,大家應該知道,一個臺灣,一個泰國,都是經常貢獻劇情很「魔性」的廣告發達地區。中國內地遍地類似「山東藍翔挖掘機」的土味廣告,其實全聯先生除了亞文化之外,也屬於臺灣式的土味廣告。亞文化和土味,兩者之間從來不衝突。去看看今天的B站素材,就一目了然了。

全聯還有其他系列的優質廣告案例,比如這一類的生活態度式文案:「長得漂亮是本錢,把錢花得漂亮是本事。會不會省錢不必看腦袋,看的是這袋。」一直也很受臺灣顧客,尤其是年輕白領人群的歡迎。

還有類似盒馬今天在全年時令鮮食方面的商品運營案例。形成全聯既是生活購物渠道,也是生活知識來源的消費者決策閉環。這些通過廣告、商品、營銷等運營方面的經驗和策略,也是全聯具備今天經營成果的必要條件之一。

臺灣全聯的模式,放在臺灣去看過去20年的零售產業變遷,具有特別好的案例論證價值。這種價值在業態創新的參考性方面,不妨也為國內消費零售產業界看看,或許一樣有所收穫。

就像高鑫零售要在2020年轉型生鮮食品型大賣場,不知道是否有對臺灣全聯的借鑑參考。

(來源:零售老闆參考 萬德乾)

相關焦點

  • 臺灣連鎖超市老大全聯4.5億買下65家松青超市
    臺灣流通市場昨日投下一顆超級震撼彈!島內連鎖超市龍頭老大全聯福利中心,以4.5億元(新臺幣,下同)買下味全旗下的65家松青超市。  至此,全聯在臺門市一舉跨過800店大關,不僅領頭羊地位更為穩固,而且大有「左打量販店,右踢便利店」之勢。  臺灣的主要零售通路按從小到大劃分,包括便利店(如7-11、全家等)、超市(如全聯、美廉社、頂好等)和量販(大潤發、好市多等)。
  • 廣告界神級案例解析——臺灣全聯超市文案合集
    在這時代的兇猛洪流之中臺灣的全聯超市卻屹立不倒門店數量在增加營收也在不斷增長還記得全聯每年刷屏的廣告文案嗎?全聯大概是最會做廣告的商超了網友稱讚它的廣告文案:只有全聯才能超越全聯!全聯的刷屏文案背後離不開品牌價值的演變接下來將會把時間拉回12年前逐一為你呈現全聯的經典廣告文案還會使用文案培訓班裡學到的文案工具:賣點分析讓你對全聯經典文案有更深的認識請往下看2006-2014年:提倡省錢和實用臺灣全聯超市的前身是全聯福利中心一切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 臺灣「流通業界教父」徐重仁出任全聯總裁(圖)
    臺灣聯合報系資料圖     華夏經緯網1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流通業界教父」徐重仁將重出江湖。全聯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找來徐重仁出任總裁,人事已在1月1日生效。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與徐重仁合體出招,全聯衝刺開店數目的策略更加確立,未來5年,臺灣地區的零售通路預期將會出現1000家全聯超市對決其他便利型通路系統的競爭,臺灣地區的通路賣場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商戰。
  • 臺灣全聯福利中心案例全集,見證一個普通超市的漂亮逆襲!
    全聯福利中心發展軌跡 前身:軍工教福利中心 ,年年虧損 1998年10月:董事長林敏雄接手,成立全聯福利中心,定位為「既方便又便宜的大賣場」,從2006年開始和臺灣奧美合作。據說這樣的定位是迫於現狀的無奈,當時的全聯經營狀況很不好,需要節省每一分錢才能保證生存。
  • 頂好VS全聯 臺灣兩大超市2010拓展策略
    頂好超市靠著開小型店,去年戰勝不景氣,獲利逆勢成長,今年將趁勝再開40家小型店,大舉布局中南部市場,力抗全聯福利中心。  頂好超市全臺店數邁入300家大關,尤其小型店愈開愈得心應手。根據頂好超市所屬香港商牛奶集團3月初發布的財報中指出,臺灣市場去年仍相當艱困,但頂好超市表現不俗,即使在金融風暴餘波影響下,仍順利達成獲利成長目標。
  • 【便利店】探訪家樂福中國首家便利店:更像「便利超市」_
    以先發優勢逐步分羹一方勢力的本土便利店也只是選擇在門店型態和商品結構、陳列、甚至裝修風格、品牌標識等各種能複製的地方照貓畫虎般開出一家家從內到外都像極了7-11的本土便利店。  但外資大賣場的巨頭們已決定不這樣幹。他們試圖在開創出一種新的業態——既適合中國這樣一個節奏越來越快的發展中國家,又能兼顧大賣場業態商品採購和物流體系優勢的「便利超市」。
  • 臺灣本土超市龍頭全聯4.5億併購松青 總店數破800家
    臺灣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昨以4.5億元(新臺幣,下同)吃下味全旗下的松青超市,併購後全聯店數將由目前的767店增至超過800店。由於松青在百貨公司內已有6個據點,因此全聯研議保留百貨店內的松青招牌,其他街邊店全更換為全聯招牌。   松青目前約有790名員工,優離部分員工後,剩下員工全聯全數接手,以因應快速拓點下的缺工狀態。
  • 大賣場關門潮愈演愈烈,是誰殺死了大賣場?
    作為一家家喻戶曉的大型超市,東海店不僅是溫州地區第一家國際性大型超市,也是沃爾瑪在溫州的精神樣板店,此次離場顯得十分無奈。近年來,實體店的日子不好過,持續幾年的大賣場關店潮還在繼續。今年上半年,沃爾瑪關了4家門店,華潤萬家2家,卜蜂蓮花2家,歐尚超市2家。大賣場關店動作頻頻背後,是業績增長乏力的窘境,到底是誰殺死了大賣場?
  • 臺灣超市龍頭全聯推PX Pay 年底前用戶要突破300萬
    超市龍頭全聯將於5月23日宣布「PX Pay」上線,成為臺灣第一家推出自有支付工具的超市!其最大特色在於,同時兼具福利卡儲值金支付、信用卡支付兩大功能,加上900萬會員人數的基礎,全聯預估,今年底前PX Pay要突破300萬人使用。全聯目前全臺高達978店,今年將正式突破1,000店,且繼2018年營業額創下1,200億元新高后,2019年將再向上挑戰1,300億,而其中一大成長動能,就是來自包括行動支付在內的數位轉型大計。
  • 天津「大賣場」遭遇寒冬 臺灣遠東百貨將退市
    原標題:天津「大賣場」遭遇寒冬 臺灣遠東百貨將退市  中新社天津2月2日電 (記者 張道正)進駐天津將近10年的臺灣遠東百貨日前發出公告稱,將於今年3月1日正式停業。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行業和消費者的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5月19日,位於天津南開區東馬路商圈的天津遠東百貨開業。
  • 臺灣全聯超市文案太精彩了,廣告人必看系列!
    從2015年開始,臺灣全聯連續3年推出了#全聯經濟美學#系列文案都是文案哥很喜歡的場景化長文案
  • 那個叫全聯的超市又來讓年輕人省錢了!
    沒錯,它是出自臺灣全聯超市的#經濟美學#系列廣告,今年#經濟美學#再次出現,全聯將省錢這件事賦予了更多的美好和時尚。一群年輕、時尚有個性卻又平凡的男生女生做代言,告訴你省錢才不是小氣的代名詞,而是為了過更好的日子,讓自己更時尚。精準的文案,直指人心。當不成名模,日子也要過得有模有樣。
  • 臺灣連鎖超市加大生鮮 開發食譜App、網購
    全聯食譜APP:短短半年衝破25萬人下載  消費者關注食品安全,在家做菜成為顯學,連業者推出的免費食譜都飆人氣,全聯福利中心主推的「全聯好菜食譜」在手機App上架,主打「輕送買、簡單作、好好吃」,短短半年衝破25萬人下載,使用次數更高達130多萬次,讓業者更有信心,6月14日起擴充食譜平臺,平板及電腦都可以看。
  • 臺灣全聯超市2013年生鮮營業收入約80億 或超家樂福
    連鎖超市全聯福利中心發展生鮮市場,今年生鮮營業額將突破100 億元,有逐漸取代傳統市場之勢!據透露,全聯今年整體營收預估達760億元,董事長林敏雄找徐重仁擔任總裁後,將繳出亮麗成績單。  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去年營收630億元,其中生鮮僅佔1成多,估計生鮮年營收約 70億元。
  • 賠錢換大魚 臺灣全聯倒著賺的生意經
    臺灣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想起去年旅遊時,翻閱第1444期《商業周刊》「消失的老鷹」封面故事時心情的激動。  那是張悲傷的照片,一群屏科大學生圍成半圓,面對約3000隻被農藥毒死的鳥冢默哀;追蹤臺灣老鷹消失原因,最後挖出這齣屏東紅豆田裡的慘劇。
  • 風靡臺灣年輕一代的全聯經濟美學
    今天就有個品牌,它叫全聯,這家臺灣的超市最近與奧美合作,找來14位路人,拍攝了一組廣告,企圖用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心得告訴你,節省也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年輕一代的經濟美學。《全聯經濟美學全輯》廣告一共分了14個短片,被投放在不同的媒介上。
  • 全聯超市又一商品被搶光!網友:消息被疫情蓋過了
    華夏經緯網3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人心惶惶,搶購口罩、酒精等防疫必需品。臺灣前陣子還出現搶衛生紙的現象。近日有網友到全聯超市,驚見這一個貨架上的商品竟然被搬光,照片曝光後掀起網友一陣熱烈討論。
  • 超市草根調研:部分大賣場4月份經營數據基本恢復
    站在當前時點,如何看待一季度優勢龍頭銷量暴增的持續性等等...為此,我們於4月初走訪了多家「超市類」公司,試圖探究:當前局勢爆發以來菜販、個體超市、連鎖商超及知名大賣場的經營狀況變化,分期來看的環比變化趨勢,不同公司在銷量、貨源、價格費用等多方面的表現,以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分階段變化,進而探究上述問題。
  • 臺灣全聯走心廣告:文案頗有些王家衛臺詞的味道!
    臺灣全聯(平價超市)將市場定位在年輕消費群體,推出《全聯經濟學》訴求省錢,文案尤其走心,道出了當下年輕人在全聯消費的直接目的和最終目標,句句樸實,讓省錢原來如此有思想主張。所以省自己的錢,讓別人浪費去吧!
  • 臺灣全聯超商文案 文藝範的省錢宣言
    長的漂亮是本錢,把錢花的漂亮是本事——全聯走心廣告臺灣全聯福利中心成立於1998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