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這個詞不管是對城裡人還是鄉下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其內涵相距甚遠。對前者來說,是閒暇之餘舒心健身的一種生活方式;後者則是與大自然抗爭的生存方式。前者表現為主動地參與,後者則以被動形式地參與為主。
很多人有過坐過山車的經歷,它與普通坐車爬山的概念迥異。在那樣的情景下,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含義並非見異思遷、喜新厭舊或路遙知馬力的浪漫,以及富有詩意和哲理,而是驚怵和恐懼。其感覺像有一隻無形的手,把人們的大腦挖空得只剩下顱骨,沒有了思維;或是把時間拉得老長,似乎永遠沒有結束;或是把人們放在真空中晃悠,五腑六髒、腦髓血液、眼淚肌肉甚至靈魂都在往上飄浮,仿佛要脫離自己軀體一樣;或是把人們放進一個壓力容器內,像擠海綿一樣,連骨頭似乎都被壓縮了。所有這些都是物理學原理實際的應用結果。它對生命極限充滿危險和挑戰。它是尋求快感和刺激人群的樂園。但是,它給普通人留下的是永不磨滅的記憶,其中絕大部分人是不願意重玩此種遊戲的。遊戲之中,過山車老闆們卻在人們痛苦至極和快要崩潰之時,賺取到大把大把的鈔票。
社會生活也是這樣,金融家,銀行家,房地產大亨,期貨大亨,壟斷大亨等等,在股市、期貨、樓市以及菜市、肉市等市場輪番玩著過山車之時,大勢吞噬普通人的血汗錢。這對弱勢的普通百姓來說,不亞於坐過山車的感覺。
2010年5月19日
冷金屬玻璃版畫《抽象肖像畫》鋼條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