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破傷風梭菌經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後,在缺氧環境下繁殖並分泌毒素,導致全身骨骼肌持續性、強直性和陣發性痙攣,嚴重者出現窒息和呼吸衰竭而引起死亡,是一種致命性的感染性疾病。
1. 病因
(1)致病物質 破傷風梭菌能產生兩種毒素:溶血素和痙攣毒素。毒素經淋巴細胞、血液或局部神經細胞擴散,到達中樞神經系統而發病。
(2)發病機制 神經系統釋放肌肉舒張的神經遞質,使全身骨骼肌肌肉的興奮性增強,肌肉出現強烈痙攣造成嚴重症狀。
(3)誘發因素 傷口被泥土、糞便、痰液汙染;釘子或針造成的穿刺傷;動物或昆蟲咬傷;異物殘留在傷口內;新生兒臍帶感染等。
2. 發病症狀
破傷風有潛伏期,一般為3~21天。潛伏期越短,病情越重,預後越差。感染的傷口無明顯炎症跡象,甚至已好像癒合。
(1)全身型破傷風 患者全身不適、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緊,此後出現張口困難、苦笑面容、甚至牙關緊閉;頸項僵硬頭向後仰,呈現「角弓反張」;胸部持續僵硬,出現面唇青紫,呼吸困難甚至暫停。
(2)局部破傷風 受傷局部或單個肢體的肌肉痙攣和強直。
(3)頭部破傷風 潛伏期僅1~2天,表現為張口受限,或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吞咽困難、聽視力下降等。
(4)新生兒破傷風 出生後4~6天出現拒食和張口困難,隨後出現「角弓反張」,故稱「四六風」。
3. 治療
(1)抗破傷風梭菌治療 肌注破傷風被動免疫製劑,如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HTIG),可中和未與結合的破傷風抗毒素,但不能殺滅。
嬰幼兒要主動進行疫苗接種,百日破疫苗效果好。
發生外傷,尤其帶有鐵鏽和泥土刺入體內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
(2)清創 及時清除創口,清創前可將適量的破傷風被動免疫製劑浸潤注射於傷口周圍組織中。對傷口要及時徹底清洗,特別是深的傷口,要清除異物,切開死腔,充分引流,用3%的過氧化氫液清洗,不要縫合包紮。
(3)抗菌素治療 一線藥用青黴素和甲硝唑。
(4)藥物治療 鎮痛鎮靜和肌肉鬆弛藥,如苯二氮卓類藥(地西泮、咪達唑侖)硫酸鎂、丙帕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嗎啡、芬太尼等。可聯合應用。
(5)中醫中藥 可緩解症狀,爭取治療時間。
4. 預後
與傷口的處理、預防注射、治療措施的得當有很大的關係,發病後肌肉痙攣的時間一般為1~4周,完全恢復需一個月。痊癒後仍有一段時間肌肉緊張或反射亢進。
併發症有骨折、肺栓塞、呼吸衰竭等。
李掌青,1968年醫學院校畢業,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工作五十餘年,經驗甚豐,教訓亦有,每天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