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五花八門的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擲千金的年輕一族滿懷期待地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希望能在私教的指點下塑造「魔鬼身材」。然而,蒸蒸日上的私教行業真的靠譜嗎?
明星曬健身私照
前段時間,上海20歲女孩在健身房猝死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人將矛頭直指私教,認為是訓練安排不合理,導致女孩運動過量造成了悲劇的發生。也有人認為,女孩過於追求健身效果,而把「運動風險」拋至腦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此前,有網友爆料在舒適堡美羅城店鍛鍊,出門換卡時突然有個男店員狂奔下來,喊著讓前臺打120急救。
有人問出什麼事了,他只回答說「不行了,不行了」。因為下午要上班,所以網友就沒去二樓健身去看。
隨後碰到經常去舒適堡早鍛鍊的同事,說早上聽裡面鍛鍊的老阿姨說人沒救回來,是一個95年還是96年的小姑娘。為了減肥還特地買了八萬的私教,私教讓她做的運動量很大,在做力量訓練時就很累,結果後來就不行了。
上海20歲女孩在健身房猝死
記者採訪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運動醫學專家畢擎。
畢主任表示,運動強度的大小是相對的,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的人,達到身體極限的運動量都不同,過高的強度會增加運動風險。「比如在馬拉松比賽中,最後的5公裡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這個階段的運動強度顯著增加,運動員一旦覺得吃不消就應該馬上放棄,而不是一味的堅持。」
事實上,當運動超負荷,身體就會自動發出「求救信號」。「關節疼痛、力弱和心慌,就是身體拉起的警報。」畢主任解釋說,大量運動後,肌肉容易變硬,這時腿部會無力,甚至「完全不聽使喚」而摔倒,「這就是身體在告訴你,你的體力透支了,馬上停下來。」如果運動過程中感動心慌,也要特別注意,若繼續「挑戰極限」,很可能會從偶發性變為頻發性,甚至引起房顫、猝死。
對於想變身運動達人的年輕小夥和姑娘,畢主任有四字建議:「量力而行。」他表示,沒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要學會保護自己,對自己負責。
炎炎夏日,人們對健身房的熱情反而高漲,畢主任建議,夏季健身運動量可減少些,「夏季排汗量大,無機鹽流失多,體能消耗也大,所以反而應該適度減少運動量。」同時,畢主任提醒,在開啟瘋狂流汗模式後,一定要注意補水和補電解質。
在杭州,健身房遍地開花,顏值與肌肉並重的私教們自然十分搶手。不過,在上海健身房猝死事件發生後,很多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問號,健身房私教究竟是如何上崗的,他們需要怎樣的資質和經驗?
杭州市健美健身協會秘書長傅建陳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的私教確實魚龍混雜,有的甚至是零基礎上崗。傅建陳表示,由於缺乏行業規範,私教擁有的證書也五花八門,《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亞洲體適能資格證》、《中國健美協會證書》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敲門磚」。
「現在大家都看中健身這塊香餑餑,這行門檻又低,有些證書你只要交錢,一周就能拿了。」傅建陳說,現階段體育健身的市場越來越大,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關注起來,對從業人員設置硬性的準入門檻,加強行業規範,定期檢查與監管。
記者採訪了某知名健身連鎖店負責人,他表示,他們對私教有相對嚴格的標準,執業要求是持有《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對於私教,公司開展了急救培訓,保證每一位私教都具備CPR(心肺復甦術)急救的能力。
那麼,健身房是否掌握會員的健康狀況呢?
該負責人表示,每一位會員入會時都會填寫「會員客戶守則」,要求說明自身健康情況,告訴健身房自己存在的疾病,不要有所隱瞞。
運動健身,一些傷痛在所難免。畢擎主任介紹,常見的有跟腱損傷、十字韌帶斷裂、網球肘等等。去年一年,光是運動損傷的手術,畢擎的運動醫學團隊就做了2000多例。運動風險,無孔不入。
今年7月,浙江省康復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在杭州成立。
畢擎作為省康復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介紹說,目前委員會一共有42名委員和21名青年委員,涵蓋了心血管、臨床醫學、運動醫學、康復醫學等各領域的專家,甚至還有醫學大數據統計專家,為運動傷病患者提供諮詢和治療。
接下來,省康復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將進駐各大健身中心,為健身達人和運動愛好者答疑解惑。見習記者:梁婧嫻
通訊員:楊濤
監製:曹漪潔
主編:尉潔婷
責編:陳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