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的發現?
皮草"一詞中的"草"為何意《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等做了"草蓆"或"毛"等多種相去甚遠的解釋,學界也因此存有爭議,基本上皮毛界也是這麼麼噠,不知其意。今天,《裘是》權威解讀如下:
皮草權威解讀一:皮草是皮造
草,造也。——《廣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註:「草,草創物也。」
如:草立(創立);草昧(創始;草創);草律(創製法律)
通過對早期"草"和相關字的使用情況的考察可以看到,"皮草"這個早已存在的文言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土的秦漢漆器有"成草",成市草,"市草"等帶"草"字的款識,這些「草」字和「皮草」的「草」無關。這些"草"字被解釋為製造的"造",不過同時代、甚至更早時候,「造」字就已出現,且有完全不同於「草」的明確用法。
皮草權威解讀二:皮草是皮皂
草:cǎo
《說文解字》:「草,草鬥,櫟實也。一曰象鬥子。從艸、早聲。」。
因為草鬥的殼可以取汁染黑,可以染帛為黑色,「皂布」即黑布,故曰草,草鬥的「草」俗書有「皂」和「皂」,所以皂有黑義,引申為動詞,意思是染黑。
《廣雅·白部》:「皂,黑 也。」,
大裘,讀音dà qiú,漢語詞語,意思是一種服飾,天子祀天時所著之禮裘。見於先秦,為黑色羊皮製成,無紋飾以示質樸
《周禮·天官·司裘》:「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
黑貂,紫貂,極為貴重。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滿筵。」
明張以寧《有感》詩:「馬首桓州又懿州,朔風秋冷黑貂裘。」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九五:「不信古書愎用之,水厄淋灕黑貂喪。」
皮草權威解讀三:皮草是皮糙
其中的"皮草"和"成草"中的"草"之間有一個重要的關聯,那就是二者背後的皮革、漆器這兩種古老的加工工藝都涉及著色."皮草"中的"草"因此不僅具有製造的含義,更有皮毛製作工藝重要流程——著色之義.帶毛獸皮經過"革"這種去毛工藝得到的獸皮產品被稱作"皮革",經"草"這種染色工藝形成的產品則為"皮草".同樣,秦漢漆器款識中的"草"字也具有這樣的含義——設色加工
草,糙也,關於糙漆,漆器底胎做完灰漆髹塗面漆以前,其上要用生漆、推光漆塗刷數遍,這樣的工藝叫「糙漆」。糙漆的目的是:使漆鑽入灰漆層孔隙,使灰漆面平滑堅實並且養益面 漆,使上塗漆呈色深邃,平整厚實。
黃成記:「糙漆,以之實垸,腠滑灰面,其法如左。糙畢而加 漆為文 飾,器全成焉。」
可見,糙漆和 漆是前後相承的兩道重要髹漆 工藝,直接關係到漆器最終成色和品質。成都是古代著名官府漆器產地,定以髹漆的核心工藝糙漆和漆來標榜。因此,「成草」、「成市草」中的「草」即 《髹飾錄》中所討論的「糙」,用紅漆糙漆叫紅糙,黃漆糙漆叫黃糙,罩金髹則是金屬箔地子上罩透明漆。
糙漆「糙」,是與漆的細膩比較而言的,糙漆直接關係著漆的平整細膩,絕對不可粗糙對待。大概粗糙的來源就在於此吧!
引申指「粗糙,不細緻」。如: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樸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衍義:引申指「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為初步的,非正式的」。如:草擬、草詔(為皇帝草擬詔書)。
皮草權威解讀三:皮草是皮草
舊上海時期,有一些俄羅斯的猶太人在上海開設一些毛皮店,那時多以野生動物為主,毛皮非常昂貴,一件黃狼皮短衣就要花費五根金條。但是上海的氣溫不是特別冷,冬季短夏季時間較長,所以聰明的猶太人冬季賣毛皮,到了夏天就進了一些草蓆去賣,隨後就將店名改成了「皮草店」。
後來,皮草公司都搬到了香港,並逐漸不再賣草蓆了。但是給猶太皮草商打工的學徒,為了生存、生活,仍然仿照原來的猶太老闆,稱專賣皮衣的店叫「皮草公司」。
皮草權威解讀四:皮草是皮醜(音醜)
晚清即有「皮草」一詞,意為「毛皮」,流行於廣東一帶。「草」是「方言中對某類東 西的稱謂,「皮草」即「皮類」。「皮草」中的「草」是「醜」的假借字,指「對某類東西的稱謂」,在方言中有虛化為詞尾的傾向。
皮草之「草」的這種解釋不但可以解釋「皮草」, 還可以解釋「布草」,乃至吳方言的「魚草」,閩方言的 「貨草」等,可為定論。
但是,表示「草木」的「草」,在方言中怎麼會有「對某類東西的稱謂」的含義呢?從引申角度是看不 出二者之間的聯繫,那麼最可能是發生了文字假借。
從「皮草」等詞例來看,則「草」極有可能是「醜」的假借字。
在先秦,來源於「疇」的「醜」,常表示事物的類屬, 這在《爾雅》中用例頗繁:
《爾雅·釋鳥》:「鵲,鵙 醜,其飛也翪。鳶,烏醜,其飛也翔。鷹,隼醜,其飛也翬。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烏,鵲醜,其掌縮。」
《釋草》:「搴,櫃朐,蘩之醜,秋為蒿。」郭璞註:「醜, 類也。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皆呼為蒿。」
《國語·楚語下》:「官有十醜,為億醜。」韋昭註:「醜,類也。」
龔自珍《平均篇》:「上有五氣,下有五行,人有五醜,物有五才。」由「類」義又發展出「眾」義,如
《詩·小雅·出車》:「執訊獲醜,薄言還歸。」鄭玄箋:「醜,眾也。」
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乃率其醜,取其仂,以報於天,蓋仰而欲天之降之也。」大概一類事物往往數量較多,故「醜」有「類」義,又有「眾」義。用「類」來解釋「皮草」等詞中的「草」,
「草」和「醜」語音上能否通假?
從現代方音來看, 「草」「醜(醜)」二字的聲母在許多地方是相同的,如:
北京 濟南 西安 太原 武漢 成都 合肥 揚州 蘇州 溫州 長沙 雙峰 南昌 梅縣 廣州 陽江 廈門 潮州 福州 建甌等地漢語方言中,「草」 和「醜」的讀法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皮草」的「草」 應該是「醜」的假借字。「皮醜」「布醜」等在方言中人們日用其詞而不知「醜」義,故以音同或音近的「草」來記錄。
在閩語中,「草」已經演變為類似詞尾的成分,表示某種狀況。例如「力草」(力氣)、「市草」(行情)、「料草」(食材)等。
皮草權威閱讀:皮草與布草
布草 [英] linen ['linin] [美] ['linən]
酒店裡的布草
Hotel linen
布草上沒有草,為何又要叫布草呢?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不了解關於布草這個詞的來源,
考「布草」一詞,《漢語大詞典》解釋 為指一般布料。例如《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愛親做親,我不爭你的財禮,你也不爭我的妝奩,只要做幾件布草衣服。」「布草」就是布料,「布草衣服」不一定非是彩色衣服不可。綜上所述,「皮草」的「草」 並非設色。
現在,「布草」屬於酒店專業用語,泛指現代酒店裡差不多一切跟「布」有關的東西,包含床上用品如被褥被套、棉胎被芯,床單床罩、枕套枕芯、床笠床裙、床尾墊、保護墊,以及毛巾類製品如面巾、方巾、浴巾、地巾、浴袍等等,還包含臺布餐巾、椅套臺裙、浴簾等等,是由於一名香港英籍人士翻譯出來的叫法,由香港金麒麟國際酒店首先使用後,逐漸被內地酒店借鑑,成為了酒店專業用語,而布草間就是賓館裡的儲物間,其它類似的名詞還包括:大堂經理、管家部、禮賓部,等等。
於是有一種說法,毛皮類的叫」皮草」;布巾類的叫」布草」;是沿用香港人的叫法,行業就約定俗成了.「布草」一詞是改革開放後從香港傳回大陸來的,卻不知道香港「皮草」早先又是從上海「皮草」移植過去的。「布草」與「皮草」相互驗證了各自己來源。
用動物皮毛加工製作的衣服稱之為裘皮、毛皮衣服,經營這種生意的行當叫做「皮草」行當,那我們就不難理解什麼叫「布草」了,就是用布織成,用於日常生活,但被酒店大批量採購,因其是布做原材料,自然就俗稱「布草」。